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其他太平天国相关文章总目和链接

关于张江安《太平天国之我见》的讨论

网友

  微凉 加贴:回复:太平天国之我见(修改版)
  
  
  Netor网同纪念(http://cn.netor.com)
  
  对不起,我不太同意你的看法
  尽管潘教授的这本书有点矫枉难免过正的感觉,但总的来说潘教授还是尊重史实的。天国运动,并不象它自称或者后世宣传的那样具有什么革命性,从本质上来说,洪秀全是个不称职的领导人。
  从陈胜吴广到近代的义和拳,2000年的历史上真正成功的农民起义大概只有朱元璋一人吧,一个成功的农民起义领导者最起码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的能力:军事战略上的高瞻远瞩、知人善任的用人本领、非凡的胸襟器量以及高度中央集权的铁腕手段。从洪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做到了哪点呢?
  组成太平军主要力量的是两广以及湖广一带的穷苦农民,作为太平军最主要对手的湘军,其主要构成也是书生加农民,为什么农民要打农民?说穿了农民要吃饱饭要富裕而已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并不都具有什么革命性,正如你能说法轮功闹事也是“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罪行,但无损光荣的话”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认为你也太片面了吧。
  百家争鸣是件好事,这场一百五十年前轰轰烈烈的运动并不能算很遥远,能在这里加以讨论更是幸哉,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潘教授有他的角度,你有我也有。
  晚清的统治是腐败的,但不能因为它的腐败就把所有它的对手用革命来形容,在很多地方,天国和满清是半斤对八两,以洪秀全其人其事来看,即使打下了北京驱除鞑虏,结果又会如何呢?天国运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在内。
  
  镝非 加贴:对洪秀全的评价我同意微凉的看法,但说“总的来说潘教授还是尊重史实的”我却不敢苟同。
  
  
  Netor网同纪念(http://cn.netor.com)
  
  张兄有一句非常要紧,也是很多朋友一再强调过的,太平天国非洪秀全一人之过,这和慈禧太后不等等同于晚清中国是一个道理,何况从1844年拜上帝会的传教开始到19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失败总共28年的历程中,洪秀全对太平天国起主导地位的时间充其量不过1857年翼王远征前后到1964年洪秀全逝世这七年,在“太平天国政权”存在的历史里不过二分之一,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不过四分之一,而且即使洪秀全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他也只是对于军事大计和高级人事任命有干涉的权力而已,对于外省的民事政策他人事人们他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将对这个人的评价和整个太平天国运动花等号简直比将慈禧和整个晚清中国画等号更荒谬,不知微凉以为如何?
  
  至于所谓“农民起义”这个说法本身就未必科学,斯大林也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过是一场农民起义----一场起义的性质是由其作为以及建立的政权行为之实质决定的,而不是由打出来的旗帜或者理论旗帜是基督教,三民主义还是马列主义。另我,我认为阶级斗争是一种很重要的分析历史上的社会矛盾及历史发展的方法,当然远非全部,以阶级斗争作为唯一的或决定性的手段肯定是偏颇的,然而完全抛开阶级斗争,把背景复杂而深刻的经济矛盾等同于简单的数字游戏----就象某学者提倡的那样用数字化来解决一切问题,鄙人认为,也同样是不科学的。
  
  关于太平天国作为一场农民起义,它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过去几十年里史学界已经作出了相当广泛深入的研究,即使剔除带有意识形态色彩或政治色彩的那部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是蔚为可观的,虽然不足之处仍然很多,但深度广度无疑远远超过《太平杂说》等只凭印象或想当然而的伪学术著作。这些成果,在八十年代初总结于几本“太平天国论文选”中,在九十年代以后则集中见于学术著作,如《太平天国经济史》《太平天国经济制度》《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主阶级》等等。夏春涛先生在《二十世纪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纪念文选第89页)
  
  关于农民起义与社会发展的论文,近年来涉及者虽多,而且不少是教授学者级别的人物,不过水平大都令人惨不忍睹,都是典型以论代史,找好了观点再拼凑史料,而且论述毫无严谨性,也就是说论据和结论之间实际存在逻辑缺陷,可以拿来出GRE反驳题。这类文章,在网上发表过的部份,我所见过的唯一具有学术严谨性而不带功利色彩的文章是刘伟的《农民起义的大历史观——从技术角度谈农民起义》(纪念文选第5页)。无论是否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的人,我想都无法否认作者严谨客观的作学问的态度,与《太平杂说》等比较一下,高下立见。
  
  抛开太平天国或农民起义不谈(这方面的文章纪念文选中甚多,收录于“推荐文选”“太平天国综合讨论”“晚清历史及边缘文化”部份),只说《太平杂说》潘旭澜教授真是“尊重史实”的吗?本馆“纪念文选”第90页中有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潘教授引用史料时的偏颇甚至是常识错误,我将在论坛再补充摘录一段夏春涛先生的反驳文章。
  
  微凉 加贴:回复
  
  
  Netor网同纪念(http://cn.netor.com)
  
  首先谢谢斑竹的鼓励:)
  我和你的看法即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在对待洪秀全的认识上,不同在对待潘教授的《太平杂说》这本书上以及对待农民起义的认识上。
  你推荐的那篇文章我看了,总的来说我是赞同这位作者的观点的,我不太会用那些理论性较强的文字,简单的说,就是“官逼民反”四个字了,作为当时社会最底层的穷苦农民,在层层官僚地主恶绅的剥削下,忍无可忍才揭杆而起。
  我主要对张先生的这样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古今一切人民起义,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罪行,但无损于他们的光荣。太平天国也不是洪秀全一人的“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而是团结在这面旗帜下的,追求自由平等,反抗奴役压迫的抗争者的天国。无数的先烈是捐躯于“地上天国”的远大理想,而不是什么“成了洪秀全的殉葬”(《复调挽歌》)。”
  农民之所以会去起义造反,是因为无法忍受剥削压迫活不下去的原因,前文中我已经说过构成太平军骨干的是广东广西以及安徽等地的农民,可是太平军最主要对手的湘军和淮军,其军官大多是书生,军队主要构成也同样是湖南以及安徽的农民,为什么一个地区的被压迫人民会去参军镇压另一个地区被压迫阶级呢?
  人是以生存为第一要素的,两广农民是因为要生存才起义,湖南农民参加湘军同样是因为要当兵吃粮领饷银生存下去。中国历史上以“均贫富”为旗号的农民起义很多,北宋的王小波李顺打出的旗号是“均贫富等贵贱”,明末李自成打出的旗号是“均田免粮”,天国打出的旗号也不例外,打出这样的旗号的目的不外乎争取民心广纳兵源的目的而已了。但是这样的乌托邦思想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遥不可及的空想。
  人都是这样,当他穷的时候他希望能够“均贫富”,但他富了以后还会希望均贫富吗?镝非你推荐的这篇文章作者的确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我注意到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也提到了并不赞成张献忠的做法。农民起义有其可歌可泣的一面,同样万事不可以偏概全,只要一提到农民起义就歌颂的做法也是片面的。
  追求自由平等是一回事情,穷苦百姓所跟从的领导人洪秀全有没有给他们又是另一回事,我所看过的任何一本天国评论书里基本都承认天国建立了一套历史上最为森严的等级制度,这里我想和镝非讨论一下太平天国的主要责任在否洪秀全身上的问题,首先洪起义的目的是什么?驱除鞑虏是肯定的,从什么地方可以体现他建立的国家能够“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我个人认为洪秀全起义的目的是他想自己做皇帝,为了更好的享受。天下还没打下就忙着大肆建造天王府选王娘做皇帝的人有什么值得光荣的地方??太平天国从始到末的21年时间里(我从1851年算起),除去杨秀清任军师的四五年(这是全盛时期的天国)和最后8年余部的抗战(大势已去的8年),剩下由洪统治的这8年正是天国由盛转衰最为令人叹息的时期。中国历史上大凡开国之帝王都是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慈僖接到的是咸丰留下的历尽200年统治积重难返的烂摊子,那洪秀全呢?他是新开国的,开创的又是什么新局面呢?怎么说不由洪秀全负责呢?
  洪秀全远远不如朱元璋,他甚至还不如慈僖,慈僖敢挪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洪秀全绝不落后,也敢驱用全南京的男女百姓修造天王府邸;慈僖身为满族人,先不说如何以一女流之辈解决肃顺等人,她敢任用曾国藩左宗棠等汉人镇压天国,洪秀全身边不是没有能人,同为广西人一起出来打天下的石达开他是怎么对待的?李秀成他又是怎么对待的呢?
  一个领导人他自己最为关键的一个条件是会识人用人,中国历史上有主昏于上而政清于下的先例,在杨秀清任军师的这几年里,给我的感觉洪秀全就象明朝万历统治的中后期,都是以不理朝政过日子的出名皇帝,只不过万历是因为太子问题和群臣抬杠,洪秀全则是忙着享福编天书。他自己统治的那几年里更是让我连说都不想多说了,快城破时还在大叫“天兵如洪水,下凡来灭妖”之类的话的领导人还能让人说什么??这又有什么革命有什么光荣的呢?作为最主要领导人的洪秀全,一个对军国大计和高级人事任用的决策者,他无论如何也是难逃其疚的,他的领导直接导致了天国运动的失败。
  所以在我看来,天国失败的责任绝大绝大部分在于洪秀全。
  石达开、陈玉成、洪仁干就义时都是大义凛然,写下自述的李秀成上刑场时同样是慷慨赴死的,天国并不缺少对理想信念毕生追求死而无憾的能人,缺少的仅仅是个有能力不昏庸的最高领导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捐躯于理想的先烈们,的的确确是做了“殉葬人”。
  
  镝非 加贴:正如微凉所说,太平天国不缺乏“捐躯于理想的先烈”,而且有一大批
  
  
  Netor网同纪念(http://cn.netor.com)
  
  而他们的理想,有的能来自于自身原有的理念,有的可能来自于洪秀全的灌输,对于前者,与洪秀全本无必然关系,对于后者,虽然源于洪秀全,然而一但形成,就是不依附于洪秀全而存在的。洪秀全背叛了太平天国的理想,不意味着每个因他而接受这个理想的人都会背叛----事实上他们真正曾经接受过这个理想的人中的多数可能并没有背叛。
  
  我举个例子,毛泽东在庐山会议前后的行为,实际上已经严重违背了“毛泽东思想”,彭德怀并没有试图打倒毛泽东,他一直承认毛泽东的领袖地位,难道因此就能说彭德怀是毛泽东个人的殉葬者?还有,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将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承认蒋介石的委员长地位,难道因此就能说,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为了蒋家王朝而战的吗?太平天国中的很多很多人,虽然承认洪秀全的地位,但并没有追随洪秀全一起彻底叛离自己的信念,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又怎能说是洪秀全的殉葬者?
  
  我反对将他们说成是谁的“殉葬品”。所谓殉葬品,只是陪着一个毫无意义的腐朽者共同毁灭,然而,太平天国的理想,因为它的失败就毁灭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千古以来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在他们的时代所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而穷尽心力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然而他们的付出绝非没有价值,人类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正式因为一代又一代殉道者的不懈追求而逐渐地实现。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又说,“人类血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初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这个比喻恰当极了,很多的理想都有其超越现实甚至超越未来的部份,但是,没有超越现实的理想,我们永远不可能超越现实!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理想在某个时代和某个团体不能并且不可能实现,就认为他们的追求是毫无意义的殉葬,因为他们追求,正是漫长的煤的形成岁月中的一步。
  
  微凉说“人都是这样,当他穷的时候他希望能够“均贫富”,但他富了以后还会希望均贫富吗?”,微凉又说,“这样的乌托邦思想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遥不可及的空想。”,那么,这两个问题施诸于古今中外一切起义和革命所倡导的理想结果又如何呢?时至今日,平等,自由,民主,这些理想在全世界的哪一个地区真正地实现了呢?没有,我们可以说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仍然存在着不平等,不自由,不民主,愚昧残暴和野蛮。无论是《礼记》还是《道德经》《人权宣言》还是《共产党宣言》,不但在今天,即使在相当长的未来时间里也不可能成为现实,难道我们可以因此否定林肯,马丁路德金,李大钊等等这许多人的努力,说他们不过是一群乌托邦的殉葬者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又凭什么以太平天国未能也不可能完全实现他们所提出理想而否定他们的努力的正义性和积极意义呢?当然,也许微凉会说,后者的理想,并不都是空想,有很多是现实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的,那么太平天国的理想又如何呢?列宁说过,评价历史,不应看它是否符合现在的标准,而是应该看它对于当时的环境是否有所进步,例如太平天国的乡官选举制度,固然远远未臻完善的民主,但是比起封建官制,是否向民主的方向有所靠近呢?例如太平天国对女子地位的提高,虽然太平天国远未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今天难道就实现了吗?),但太平天国将女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点,这点恐怕是难以否认的。淡月梅花在《论太平天国和曾国藩们的是是非非(下)】之“没有实现的理想”一节中曾简单概括了太平天国的种种理想(纪念文选第4页),难道这一切都只因为太平天国的失败,就仅仅是“殉葬者”的“殉葬品”么?
  
  太平天国虽灭亡,但太平天国的许多仁人志士的理想却得到了延续和再生,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推动着中都有很多人是继承了他们播下的火种,而寻找新的方式去传播这些火种。然而火种既然得以流传,甚至最终燃成燎原之火,又怎能将播种火种的人说成是“殉葬者”?
  
  谁都没有否则洪秀全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负责,但洪秀全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负责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是两回事,就如同谁都不能否认慈禧要对近代中国的屈辱负责,但不意味着可以把晚清中国和慈禧画上等号。
  
  微凉说,慈禧接的是200年的烂摊子,而洪秀全却是开国者,这使我想起据说蒋介石说过的一段话:“我是走了,可我把四万万人吃饭的事留给了毛泽东”。那么,试问太平天国又是从谁手里接过的摊子呢?民智的不开化,封建思想的积重,生产力的低下,科技的落后,鸦片的流布,思想的僵化,奴性的泛滥。。。。。。这个烂摊子难道不也是从满清手里接过来的?二者面临的状况有区别么?如果说有,那就是满清统治者手里起码还有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作为资本,还有用主权换来的西方列强的暂时支援,而太平天国的起义者们则是白手起家,而且完全是自力更生。话说回来,对比一下“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前后中国和日本情况,“烂摊子”云云恐怕不能成为统治者推卸责任的借口吧。
  
  再来看看微凉拿来对比慈禧和洪秀全的几点,“慈僖敢挪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洪秀全绝不落后,也敢驱用全南京的男女百姓修造天王府邸”,除了两者都是封建帝王作风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刘邦和隋炀帝都为自己建国穷尽奢华的宫殿,而且未央宫的建造是在大战方息,百废待兴的时候,而隋炀帝建宫殿却是在太平治世,可是很少有人指责刘邦大兴土木,却有无数人指责隋炀帝,为什么?因为后者不惜民力到了伤害动摇国本的地步。同理,慈禧不顾海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存亡而挪用海军军费,是可以预知且为事实证实了的必须对丧权辱国重要负责的行为,而洪秀全建天王府虽然难免有些劳民伤财,但远远不至到伤害国本,天王府修建期间,整个太平天国都处在上升期,从当时和后来也都看不出洪秀全的行为造成了什么特别严重的后果。
  
  再说“慈僖身为满族人,先不说如何以一女流之辈解决肃顺等人,她敢任用曾国藩左宗棠等汉人镇压天国。。。。。。”。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11月2日,当时安庆已经失守,湘军已经达到了自1854起兵年以来辉煌的顶点,左宗棠的楚军早已成名,而淮军也羽翼已成了。对曾国藩等人的任用,和慈禧有多大关系?
  
  “辛酉政变”是中国之福吗?无论是咸丰皇帝还是肃顺,对西方列强都是抱着强烈警惕心理的,虽然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也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显然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他们绝非“开门揖盗”之人。所以,尽管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尽管“借师助剿”的提议早上了日程,但却迟迟不能得到推行。而慈禧和恭亲王上台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通过“借师助剿”,以不惜代价的出卖国家主权,任由西方强盗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换取他们介入内战的承诺,这种“开门揖盗”“引狼入室”的无耻行径,才是慈禧等人主要的作为,而不是重用曾国藩等汉人。
  
  事实证明,慈禧等人一直奉行的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政策,慈禧对侵略者比对曾国藩等人客气得多,她要“量中华之力”来与列强结欢,而曾国藩为什么要裁撤湘军?僧格林沁没死的时候,李鸿章等人地位如何?光绪皇帝的变法为什么遭到那种下场?而曾国藩等人之所以没有遭到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那样的命运,并不都是因为慈禧的宽容,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为他们甘愿为了保全和慈禧的关系而背弃自己的理想,名知道慈禧的做法误国误民,还跟着称颂“太后英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惟恐惹祸上身,而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他们对洪秀全效忠的程度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没有让自己的独立思想被一个庸人束缚,即使是号称“愚忠”的李秀成,也曾经多次犯颜直谏,也从不稀罕把洪秀全那一套斩邪留正的天话推行到他治下的民众中去。曾国藩之于慈禧,恐怕较之石达开等人之于洪秀全,才更像殉葬者吧----为一个腐朽和注定彻底毁灭的王朝而殉葬。
  
  关于曾国藩慈禧与洪秀全的是是非非,纪念文选第4页上淡月梅花的【论天国和曾国藩们的是是非非】 以及《杂谈邪教、清朝、民族、天国等》有相当详尽的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总之,正如晚清中国绝不能和慈禧画等号,太平天国和洪秀全也绝画不上等号。洪秀全当然该对太平天国的失败主要负责任,不过,一段理想的性质,是应该由使它发扬的人来主导的,还是应该由使它灭亡的人来主导的呢?是的,我们当然没有理由因为某些理想的光辉而去掩饰洪秀全或太平天国的阴暗,但倒过来做也同样不可取。基本上我反对用“农民起义如何如何,所以太平天国如何如何,湘军如何如何”这类逻辑推导问题,我们赞扬或批评一个群体或一次事件,是因为它值得赞扬或者批评,而不是因为它是农民起义或者是镇压农民起义者。
  
  镝非 加贴:补充一点,南明时期,中国也“不缺对理想信念毕生追求死而无憾的能人”
  
  
  Netor网同纪念(http://cn.netor.com)
  
  在某种程度上,也“缺少的仅仅是个有能力不昏庸的最高领导人”,但难道我们可以说,南明时期宁死不剃发的那些民众都是南明小朝廷的殉葬者么?
  
  张江安123 加贴:我的最后意见
  
  
  Netor网同纪念(http://cn.netor.com)
  
  
  因为网络出故障,这篇文章迟到了三天(不过也为我提供了修改的机会),真是抱歉。
  
  
  
  我的最后意见
  
  
  拙作《太平天国之我见》薄弱不足之处不少,如果因此招致网友的避实击虚,我就会选择撤退,不愿影响其他的创作活动。但是微凉网友并没有“击”我的“虚”,而是侵入我的“国境”,直接对我的根本观点提出挑战,迫使我不得不发表最后的意见。
  微凉网友认为两千年来唯一成功的农民起义就是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并且归纳出一个成功的农民领袖应该具有“军事战略上的高瞻远瞩、知人善任的用人本领、非凡的胸襟器量以及高度中央集权的铁腕手段。”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他的错误,两千年来成功的农民起义还有后来导致汉朝兴起的刘邦起义。刘邦是响应陈胜吴广而起事,他本人又是农民出身,肯定比贵族出身的项羽成份高。另外,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军,唐末的黄巢大齐政权,明末的李自成大顺政权都曾获得过短期“成功”。至于为什么刘邦、朱元璋能够成事,而黄巢、李自成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认为主要不是因为微凉说的那些原因,甚至也不仅仅是因为刘、朱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而是他们分别与旧六国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取得了妥协(老刘用土地和爵位笼络六国贵族,老朱与白莲教、红巾军划清了界限),待自己的势力稳固下来后再慢慢修理这些家伙。而黄巢、李自成他们不愿妥协,胜利后又迅速腐化堕落,失败就是必然的了。比较来看,奉行极端政策的太平天国能够将政权维持14年之久,已经够幸运了。
  微凉又说:“组成太平军主要力量的是两广以及湖广一带的穷苦农民,作为太平军最主要对手的湘军,其主要构成也是书生加农民,为什么农民要打农民?说穿了农民要吃饱饭要富裕而已了。”
  说得很对,但以此来证明太平天国不具有革命性,则是荒谬的。从北魏到今,历代都存在地方武装,有“乡兵”、“民团”、“民兵”等不同称呼,湘军和淮军起初也是这种性质的武装。要说湘、淮两军还是本乡人打外乡人,土地革命时期却是本乡的民团兵打本乡的红军战士,你能说土地革命不具有革命性吗?至于太平天国为何不能像红军那样将敌人成功地瓦解掉,那是因为他们缺乏更先进的思想武器,而不是因为他们不具有革命性。太平天国的革命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在《太平天国之我见》里已经提到,在此不多加赘述。镝非在《驳<太平杂说—那时,妇女不是人>》中提到我原先不知道的事实——《太平刑律》废除了历代封建王朝实行的“族诛”刑罚,并且在事实上也做到了这一点,仅此一例,即可证明太平天国不愧为一次“农民革命运动”。
  微凉网友针对我对农民起义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并不都具有什么革命性,正如你能说邪教法轮功闹事也是‘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罪行,但无损光荣’的话吗?”真是咄咄逼人。但是他不知道,我那番话是在否定农民起义历史作用的思潮如波涛汹涌的情况下,抑制不住愤怒才说出的,根本就没有“只要一提到农民起义就歌颂”的意思,但也绝不是说一提到农民起义就该指责,就该“送进坟墓”、“画上句号”(潘教授语)。 古今中外一切人民起义(包括以后可能发生的在内)必定是在人民对政府的不满积聚到相当程度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邪教法轮功虽跟人民起义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直到现在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是当今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腐败问题使群众产生不满的缘故。但是,太平天国的光荣是明明白白著之于史的(微凉只要不带偏见,就能在中学教科书上找到),邪教法轮功逆文明潮流而动,有什么“光荣”可言?本人孤陋寡闻,尚请多多指教。
  微凉对太平天国的偏见,说来说去总是集中在洪秀全一人身上,似乎洪秀全一个人就等于整个太平天国,例如:“追求自由平等是一回事情,穷苦百姓所跟从的领导人洪秀全有没有给他们又是另一回事”洪秀全当然没有赐给穷苦百姓自由平等,因为他不是救世主,刘邦、朱元璋也不是救世主。“真正的和平正义,要靠觉醒了的人民团结起来去争取。”虽然这句话是出自多年前的一本连环画,但它不是说教,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真理。太平天国时代的人民不能说没有觉醒,但他们缺乏真正有效的思想武器,所以无法获得自由和平等。微凉坚持的老掉牙的英雄史观,自然只能得出洪秀全=太平天国、洪秀全个人有罪=太平天国整体有罪这样的结论。
  至于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人,也并不仅仅是为了洪氏家族才去经邦治国、厮杀疆场的。洪仁玕的绝命辞里也只是说“天国虽倾灭,它日必复生”,而没有说“洪家虽已破,它日必复兴”。但他们不能摆脱封建愚忠观念,不愿尝试更换领导集团以挽救危亡,确是令人扼腕痛惜!
  就说洪秀全本人吧,我知道现在许多“扛着自己脑袋的学人”(潘教授语)已经把他批得体无完肤了,在没有更多依据的情况下,我无法为他辩解。但是,看他没有用“御制”的《幼学诗》之类去取代《天朝田亩制度》、《太平礼制》这样的政策性文件,看他在“杨韦事变”后石达开单独行动、湘军乘虚猛攻的危难局面中,能够迅速组建新的军事指挥中心,看他回答英国侵略者要求联合攻清的话“我争中国,欲想全图,若与洋鬼同事,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这个“邪教主”也并非一无是处。
  历代一切人民起义,均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统治,迫使朝廷向人民让步,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凡是赞成人民史观的朋友,都不应否认这一点。太平天国的革命性政策相较于其他的起义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应该得到公正对待的。
  
  附:
  我对潘教授的最后意见
  
  自发出《太平天国之我见》之后,担心自己对潘教授的观点了解不够全面,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于是在网上又找到了5 篇,没想到越看发现的毛病越多。最近又读到镝非、李锦全、夏春涛批驳《太平杂说》的文章,终于明白潘教授是在用什么样的态度评论历史,感到没有必要再去读他的其他篇章,也没有必要再去批驳他的观点,只在这里表明一下我的最后意见。
  “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是头领们利用迷信发动和发展起来的一支造反队伍。他的一套教义、教规、戒律,不但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参加造反者,而且断绝了一切可能的退路。它们的指归,在于由洪秀全个人占有天下,建立他个人的地上天国。这种洪氏宗教,披着基督教外衣,拿着天父上帝的幌子,以中国奴隶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条规,对他控制下的军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剥夺与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政治性邪教。洪秀全造反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是以数以百万计军民的生命、鲜血为代价的,是以中国丧失近代的最后机遇而长期沦为帝国主义刀俎下的鱼肉为代价的。尤其可怕的是,这一切还被作为一首英雄史诗,向人们指点通向人间天堂的金光大道(出处不详)。”
  (这就是潘教授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基本态度,通篇都是用现代词汇包装的陈旧观点。更奇怪的是,居然还给太平天国扣上了“中国丧失近代的最后机遇而长期沦为帝国主义刀俎下的鱼肉”的大帽子,一时间,清王朝及其统治者们,道光皇帝、咸丰皇帝、慈禧太后、琦善、奕讠斤、李鸿章等等的责任在潘教授大手笔轻挥之下,洗得干干净净。)
  “将洪秀全这个暴君和邪教主送进坟墓,给太平军造反画上句号,从根本上说,是曾国藩对中国的重大贡献(出处不详)。”
  (看来潘教授想步蒋光头委员长的后尘,把曾文正公的僵尸再次抬上神坛。)
  “照洪火秀——不,改名洪秀全之后留下来的文字来看,他是不应‘进学’即考上秀才的。他桀傲张狂、自我中心的品性,三教九流、无法无天的思想,文白夹杂、颠三倒四的文字,在应考中无论怎么小心谨慎,不可能完全不流露出来,从而不可能不越出八股文的规范。只要有明显出格之处,即使整个考卷水平不差,考官也不能、不会、不敢判为合格(《科举怪胎》)。”
  (洪秀全没有考中秀才,潘教授在这里只提他个人的原因,对科举考试看门第出身录取考生、考场行贿作弊成风却只字未提。不要说晚清的考场,就是现在的高考考场,作弊现象不也是时有发生吗?照这样说,除了形式陈旧之外,大清道光年间的考场比现在的考场还要公正。)
  “他(洪秀全)1837年第三次科场失意后大病四十余日,死去还魂后‘俱讲天话’。那心路历程,一万个弗洛依德也解释不清。我认为,有几点是可以推定的:一是内心在极其复杂煎熬中的挣扎,二是在极度刺激之后造成轻度的神经分裂症,三是清醒夹杂些许梦幻后的超常反弹,四是作为一种表演,主要是做给别人看的,五是考虑如何借助《劝世良言》创立宗教进而用以造反。失望、羞愧、沮丧、忧郁、不平、怨恨、愤怒、不甘沉沦、渴望报复……诸如此类的心态都会有。最基本、最现成的想法和表达,是认为考试和官府太黑暗了。最重大、最本质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形成,是‘我今为王’、‘手握乾坤杀伐权’。他已在内心深处做了造反的准备,‘作秀’既是为眼前遮羞也是为以后造反放出的气球(同上)。”
  (潘教授应该改行去写历史小说,搞出来的东西不会比张笑天差。)
  “林启容死守九江,创造了一个艰苦卓绝的战例,创造了一个难以企及的人格。但他为太平军所作的贡献和牺牲,放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格局中,作用是负数。因为,洪秀全这个倒行逆施、胡作非为、一心要天下为已的造反领袖,根本就不值得忠诚。洪秀全盘踞愈久,对中国对百姓危害愈深愈重。我的其他几篇《太平杂说》已一再说到了,这里不赘。从这一根本角度去权衡,林启容与张巡根本不可相提并论。张巡抵抗的是安禄山的军阀反乱。这个反乱是野蛮落后要取代相对的先进与文明。张巡的死守,既是忠于李隆基(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皇朝,也是维护社会的文明进步。就个人来说,林启容不站在‘杨党’的立场反对洪秀全,拒绝曾国藩的诱降,事前尽一切可能备战,随后长期无望的死守,战争中指挥得当,注意为部下作表率,又不像某些太平军将领那样搜刮残害百姓,人格达到很高的层次,在当时敌对双方都几乎无人可比。但他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却有形成明显的悖论。可说是人格与历史价值的二元对立,不能用好或者坏的简单标准来判断(《二值背反》)。”
  (潘教授虽然反对太平天国革命,对林启容这样的忠义之士也不禁深为折服,这让我想起了英国人为林则徐塑蜡像的事。人民英雄的浩然正气,充塞天地间,与日月争光!然而潘教授只要坚持对太平天国的偏见,就永远也不可能正确“判断”林启容将军的人格。)
  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镝非评论《太平杂说》的“书名《杂说》,其实讲的根本不是太平天国历史,它不过是对历史采取随意的剪接,夸张,甚至歪曲,以达到政治影射目的而已,与文革期间所谓的‘李秀成晚节讨论’并无本质区别。大家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当今知识分子的某些心态,及隐讳在文字间对一些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一针见血)。”是正确的。
  
  2003·6·27——7·3日作
  
  
  镝非 加贴:我也补充一句
  
  
  Netor网同纪念(http://cn.netor.com)
  
  对于所谓的“组成太平军主要力量的是两广以及湖广一带的穷苦农民,作为太平军最主要对手的湘军,其主要构成也是书生加农民,为什么农民要打农民?说穿了农民要吃饱饭要富裕而已了。”
  
  
  这不是我的话,而是之前一位网友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一面是当兵吃饷,另一面却是官逼民反,拿高薪(和种田比)享厚禄的雇佣兵和冒者凌迟诛九族危险的造反者,两者间的战争难道仅仅是“农民打农民”?
  
  虽然用阶级斗争远不能代表一切,但仍然不失为分析社会矛盾时一种有益的手段,而在这场“农民打农民”的战争中,双方的农民都维护着本阶级的利益么?
  
  
 浏览:167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7/7 4:13:2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67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319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96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338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43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55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4049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91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509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2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