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其他太平天国相关文章总目和链接

驳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评太平天国

镝非

  
  “嘉庆年间,一次次变乱不停,以后又激出太平天国.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他是民族革命,这话自不错,但实际也不尽然.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几乎丝毫没有在制度上建树.他们比较象样的是军制,但始终未觉悟到水师之重要.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大抵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他们是有此想法的,但说到政治就太低了.第一论国名,就是不祥之兆,哪里有正式建立一个国家而号称天国的呢?这是他们对西方耶教一种浅陋的知识之暴露。再加上太平二字,东汉黄巾之乱,信奉的是太平道.他们的下意识,似乎受此影响,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之失败.这样一个国名,便太违背了历史传统.正因为这一集团里,太没有读书人,这是满清政权存心分开中国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之成功.辛亥革命,国号中华民国,这因革命党里有了读书人,所以不同了。而且洪杨一出来,就称天王,东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那些名号,只能在通俗演义里有,那能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他们自南京内讧以后,杨秀清杀了,还是有许多人继续称王,而名号更荒唐了。萧朝贵的儿子称为幼西王,洪任发,洪仁达又称王长兄,王次兄.就是满洲人初进中国,也没有这样表现得错陋与幼稚.正因满洲人初兴,便能用中国知识分子,而洪杨集团则不能。他们又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他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诸王以下,又有天官丞相,这些官名,真太可笑了。哪里有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已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我们不必纵论其他之一切,单看他们那些国名官名,就知其必然回失败.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当时的洪杨,并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头发中国全部历史,所以他们只可有失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五讲(清代).
  
  
  
  钱穆先生,在国学方面的造诣,本人是很佩服的,至于谈历史和政治,尤其是谈太平天国么,呵呵,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本人就只针对楼主引的那段文字随便说说吧:
  
  先看史实方面,评价历史最基本的论据是历史事实,如果连起码的事实都没有搞清楚,则评价无疑便是空中楼阁,而钱穆先生在这短短数行文字中涉及太平天国的史实的内容几乎无一不谬,这便决定了他不可能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更不要说评价了:
  
  1 “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几乎丝毫没有在制度上建树”.
  
  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中央政权到地方政权皆有一整套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否则何以能在定都南京后持续运作十二年?
  
  大到体制政策,地方行政,太平天国的地方政权分省、郡、县三级,废除了清制“道”这一级。县以下则按太平军制,实行乡官制度,废弃了清朝的保甲制度。所谓“乡官制度”,即县以下各级行政官员由民众推选本乡之人担任,“按户口多少而设,多为本乡之人,军事之外,宗教、教育、司法、政治、经济均归其负责”,又如在土地政策上实行“照旧交粮纳税”,保护商业和手工业,于行商店铺、百工牙行皆立定课,使按课完税,运作如常,立榷关于星桥,以铁锁巨筏横截江面,阻行舟而征其税。所征甚轻,一经缴纳,即予船票一张,持以畅行,再无厘卡杂捐。在保护私营商业同时又开办国有商业,以库积余“物百货屯诸村镇,留三五兵卒招徕交易,其价较常倍减。乡民始犹疑惧,既惧靡他,遂争利争赴,或以钱买,或以米豆互易,不数日销售净尽”。。。。。。
  
  小到行政运作,如天京日常的行政运作,“所有政事悉由伪侯相商议停妥,具禀于石逆,不行则寝其说,行即代杨逆写成伪诰谕,差伪翼殿参护送杨逆头门,交值日伪尚书挂号讫,击鼓传进,俄倾盖印发出,即由伪东参护送韦逆伪府登薄,再送至石逆处备齐,由佐天侯交疏附官分递各处。虽层层转达,尔毫无滞碍,曾于一日之内发谕至三百件之多 ”,又如死刑的审核,“其踞江宁,刑人必问供具禀伪侯王,层层转达以取伪旨,洪逆批准,由伪翼王交伪翼殿刑部尚书盖印,赴伪天牢提人屠杀。贼初无此制,是皆江宁充吏者为之筹办,其意靡他,亦不过欲缓须臾,乘推问禀奏之时,尚可设法救人耳。”。。。。。。以上种种记载,都出自曾国藩组织清朝官员编写的《贼情汇纂》一书,不过是太平天国诸多制度中的一鳞半爪,却已见其起立国有制,治国有法,钱先生竟然对此一无所知,妄称其“几乎丝毫没有在制度上建树”,实在令人遗憾。其实,《贼情汇纂》中大量收集了太平天国的诸多制度,大到军事政治,小到衣着服饰,虽有不确切处或刻意诬蔑之处,但洋洋数卷的记载正可以作为对所谓太平天国“几乎丝毫没有在制度上建树”的最好反驳。
  
  在此一一举出太平天国在制度上的建树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海外学者如简又文,郭廷以,国内学者如罗尔纲,丽纯等,都曾有大量考查太平天国制度及实施情况的文章及著述,所以本人在此只引一段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下议院议员,曾任东印度公司指导委员会主席,两次当选英国亚洲国家学会会员和统计学会会员的塞可斯上校1862年7月12日 致《亚伯丁自由报》编辑的信作为小结:
  
  杨笃信教师写道:“在南京有同北京的六部相当的六个部。在各城市,他们不仅有军事长官,而且也同样设有民政官员以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由于目前城市驻军较多,因此实行严格的军事管制,而民政府的活动范围也就比和平时期要小一些。一但战争停止,这种情况就会改变。当前,士绅们和老百姓可以通过上层人士向民政长官伸冤诉苦。老百姓自己说,这种做法是有效的。此外,整个起义地区都实行了一种正规的税制,这种制度比原来的多少要温和些。(杨教师在叛区旅行了1个月,并月1861年发表了他的见闻录,他写道:“他们有一个正规的政府体制,其臣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都得到保护,老百姓也愿意为他们开市。”)
  
  密迪乐领事在1861年2月19日致罗塞尔伯爵的信里写道:“对于那些认为太平军没有一个正规政府,也没有资格被视为一个政权的说法,我绝对不能同意。”巴夏礼爵士写道:“叛党在浙江省通过从人民中选出行政长官的办法,在他们占领的城市里努力建立某种类似市民政府的机构”,他们“在宁波公开呼吁人民在这方面给予协助。”(1862年《蓝皮书》95页)
  
  1862年1月20日,慰勒斯船长报告说,“在征讨吴淞时,我曾距离太平军散兵线不仅30-40码,对所看到的他们的装备和组织状况感到十分惊讶。”
  
  在商务方面,他们制定了一中全国性的关税税则,我手里有一个副本(《太平天国十一年税务局颁行税率》)
  
  费煦卜船长在《中国印象记》第193页写道:“早在1852年,太平军就不仅拥有了六王,还有十二侯,24丞相,每个大营都有一位丞相,建立了一种教会式的组织。在第20页讲到军事组织时说:“太平王朝所公布的军队条规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因为它表明了这支军队的高度组织性,也因为这些简明的条规规定了军队应怎样对待周围的人民。”他还写道:“起义士兵的一切必须品都有公共基金提供,因此他们的纪律显然是非常严格的。”
  
  对于上面这些材料的权威性,我想夏福礼领事并不是不了解。然而他竟敢断言“对于太平军的统治来说,政府机构这个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有任何迹象或线索表明有任何近乎秩序或行动准则的东西。”
  
  
  
  2 “他们比较象样的是军制,但始终未觉悟到水师之重要”
  
  王定安《湘军记》:
  
  国藩疏言,逆贼屡以民船致败,近在安徽仿我船式其,造战舰三十余,益以江西抢去之船,其氛益炽,若使梗塞鞍山、姑搪间,我军与江西咫尺不能相通,可虑者一。
  
  李滨《中兴别记》:
  
  自去年冬,贼于安庆造船习阵,窃规曾国藩水师之制,不数月,成军而出,势颇骶张。
  
  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
  
  曾侍郎督军九江,疏陈兵事可虑可恃数端.
  
  焚南水陆各军克复黄梅,循江东下。贼于两岸遍立木牌坚垒,以小划船扑犯无停日.水师泊中洪为风涛所撼,泊岸边为陆贼所攻,昼夜戒严,劳苦倍昔。侍郎上疏,大旨谓:贼前以民船水战,屡致败北。今于安庆仿我船式造成舰三十只,又以小划夹护,紧贴岸营。反复筹思,未得破之之法。
  
  
  3 “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大抵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
  
  太平天国在地方实际推行的政策是“督民造粮册,按亩输钱粮“,不是什么均田制度。
  
  4 正因为这一集团里,太没有读书人,这是满清政权存心分开中国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之成功.
  
  仅以江西一地的情况论,仍引太平天国敌人的说词,请注意引文中的“士”字,“士民”一词中,“士”是特指知识份子而言的,至于“民心全变”,既是“全变”,自当也包括士绅阶层吧。
  
  “士民畏贼,转而媚贼,献财输赀,甘心从逆,正士良民之势孤,奸徒痞党之焰炽。数郡千里之间,无一官一兵相为声应”(骆秉章)
  
  “传檄远近,江西士民望风而靡。贼因兵因粮,附从日众。。。。。。抚其桀黠之民,以钳制其士夫,迫之从逆,江西全局岌岌”“江西事恐不可为,以民心全变,大势己去也。”(左宗棠)
  
  “江西民风柔弱,见各属并陷,遂靡然以为天覆地坼,不复作反正之想,不待其迫胁以从,而甘心蓄发助贼”。“读圣贤书,身列胶庠,为上舍生,或冒职衔,或居仕籍,悍然从贼,冠贼冠。服贼服”,(曾国藩)
  
  5 而洪杨集团则不能。他们又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他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推翻,
  
  《天父圣旨》甲寅四年正月二十七日
  
  是日,天父开天恩。恐世人防妖太甚,毁尽古书,转无以为劝惩之助。且隐微之恶,自在人心,有书所不载、人所不知者,愈宜明明指出,以正其犯条犯令之罪,俾得悔改迷途,乃克悟真道、享真福也。爰于申刻劳心下几。
  
  其时,女师杨长妹及女丞相、女承宣等官,即环跪榻前,齐声奏请日: “我天父劳心下凡,是何圣旨教导?想因众小子小女等,有甚过错,获罪良多,致烦天父又劳心降凡发圣旨也!”
  
  天父诏曰: “尔小女可即召正小、达小并速令侯相以及正职等官,无论朝内、朝外。俱要齐集。肤自有圣旨吩咐”。女帅杨长抹同女官跪奏曰: “谨遵圣旨。请
  天父宽心。”
  
  天父又召内薄书伏善样宣降圣旨,命书曰:“千古英雄不得除,流传全仗笥中书。”书毕,
  
  善祥奏请曰:“天父劳心教导。今已书完,恭候再降圣旨。”
  
  天父曰: “真的总要。善样,尔识尔天父之意么?”善祥跪奏曰:“小女愚昧,肚肠稚嫩,未能解得天父圣意。不敢妄解,求天父赦罪教导。”
  
  天父曰: “赦尔无罪,尔试解来。”祥始奏曰: “夫英雄之人,是蒙我天父将一点真灵,授之其身。故生而徇齐,长而敦敏。入则尽孝尽弟,出则真忠报国。至性不移,顶起纲常,维持风化。盖其生也有自来,其升也有所往。魂归天堂,名留人间。虽千古万年不能泯没。放我天父鸿恩,命将千古流传之书,不可毁弃。又有圣旨,几系真心忠正的臣僚传述,总要留下也。小女愚昧妄解,未识有当圣意否?求天父赦罪教导。”天父曰; “然。尔所解是也。此数语尔当谨记切记,细细参详毋忽。”善祥跪伏奏曰: “谨遵圣旨。求天父宽心。”
  
  天父又诏女师、女丞相曰: “尔可命女承宣官再速催侯相、诸正职官,早早齐集也。” 诏毕,天父回天。一更时,天父复又劳心下凡,召女师、女丞相曰:“尔可禀奏尔四兄转奏尔主天王。前曾贬一切古书为妖书。但四书十三经,其中阐发 天情性理者甚多,宣明齐家治国孝亲忠君之道,亦复不少。故尔东王奏旨,请留其余他书。几有合于正道忠孝者留之,近乎绮靡怪诞者去之。至若历代史鉴,褒善贬恶,发浴阐幽,启孝子忠臣之志,诛乱臣贼子之心。劝惩分明,大有关于人心世道。再者,自朕造成天地以后,所遣降忠良俊杰,皆能顶起纲常,不纯是妖。所以名载简编,不与草木同腐,岂可将书毁弃,使之淹没不彰?今又差尔主天王下凡治世,大整纲常,诛邪留正,正是英雄效命之秋。彼真忠顶天者,亦是欲图名垂万古,留为后人效法。尔众小当细详尔天父意也。再‘神’字无用讳,前历讳之字无用更讳。以后天朝所画之龙,须要五爪,四爪便是妖蛇。丞相亦准用凤。”女官等跪聆圣旨,一一凛遵。天父诏毕转天。
  
  
  6 “诸王以下,又有天官丞相,这些官名,真太可笑了。哪里有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已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我们不必纵论其他之一切,单看他们那些国名官名,就知其必然回失败.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
  
  太平天国军制官制皆取自周礼。汪士铎乙丙日记述他在天京见太平的典章制度说:官制皆仿周礼。安徽潜山县人储枝芙皖樵纪实记太平天国在潜山建立的官制说:窃周官制,立伪军帅、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乡官。就是太平天国文告也明白宣告自己的官制据自周礼,如镇守浙江桐乡县的符天燕钟良相布告列规条十三则,其第一则便说:立军、帅帅、准周礼二十五家之制。这是一件当时人所共知的事。
  
  在太平天国的官制中,发挥最大作用的乡官制,便是源自周礼乡、州、党、族、闾、比的制度的。但周礼乡大夫、州长、党正、族帅、闾胥、比长所掌祇政教。到三年大比,简阅民数和物资的时候,才把一乡的卒伍用军制组织起来,〔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因农事而定军令,作一次检阅和训练。太平天国的乡官则不同,其辖一万二千五百家的军帅,假以令旗,得操徵调的权柄,使兵民合一,文武一途,令军帅兼文武的职任。自辖二千五百家的帅帅以至辖二十五家的两司马,都设公堂刑具,催科理刑,都专责成。太平天国的乡官制大大地把周礼的制度加以发展。
  
  太平天国许多重要的官职都取自周礼。如总圣库便是仿自周礼「掌受九贡九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的内府制度,和「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的外府制度。如婚娶官便是仿自周「掌万民之判」的媒氏制度。周礼注媒氏说:「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太平天国把结婚证书称为〔合挥〕,也就是从周礼而来。周礼有典命,注说:「命,谓王迁秩群臣之书」。有典妇功,注说:「典,主也。典妇功者,主妇人丝枲功官之长」。太平天国采取了周者礼这种典官建制的
  用意,从典簿书、典诏书起,以至「百工技艺,各有衙门」。
  
  太平天国官制以取自周礼为主,也有旁及他处的。如疏附衙便取自诗经。诗经大雅绵:「予曰有疏附」。傅:「率下亲上曰疏附」。疏:「疏附,使疏者亲也」。这本是诗人托古人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而太平天国却取为主管送递国家公文的官名,来作为表示沟通上下内外,团结一致的标志。
  
  钱先生对这大量事实置若罔闻,悍然指责太平天国的官名“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已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无乃荒谬!
  
  最可笑的是,钱先生竟举太平天国“天官丞相”的官名为例,“丞相”一名众所熟知,不必多说,至于
  “天官”一名,乃是太平天国“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中的一个,钱先生身为国学大师,难道竟不知周礼以六官建立官制,其”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於百事”之载么?!
  
  不知道全不读书,随意推翻人家全部历史的究竟是哪个?
  
  
  以上便是针对钱先生所举出所有有关太平天国的事实的考查。
  
  至于钱先生在史实之外所做的“想当然论”,因为没有任何实在依据,我们也很难讨论,不过他一口咬定“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我们不必纵论其他之一切,单看他们那些国名官名,就知其必然回失败”,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不过当时的满清统治者,倘非万不得以,也决不肯重用曾国藩左宗棠这些汉人,这是满清入关二百多年的历史和天京失陷后平捻初期的历史所反复证明了的。何况既用了这些人,更尚需“借师助剿”,如果太平天国是连曾国藩左宗棠都不需借重便必然失败的,那“借师注剿”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便是不卖国良心不安了。所谓“第一论国名,就是不祥之兆,哪里有正式建立一个国家而号称天国的呢?。。。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之失败.这样一个国名,便太违背了历史传统”是的,中国的传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哪有把国号取做“民国”和“共和国”的呢?这样两个国名,便太违背了历史传统,都是注定失败的。至于当初满人入关,推行“留发不留头”,这都是合乎传统文化的,所以成功了。
  
  最后补充一句,钱先生说,“.辛亥革命,国号中华民国,这因革命党里有了读书人,所以不同了。”不过钱先生是否了解辛亥革命何以有了读书人?革命党里的读书人是受到何种影响而决意投身反清革命的呢?
  
  下文摘自王政“《民报》政论家太平天国剖析”
  
  主角 讲述者
  孙中山 罗家伦 黄季陆
  话语:
  先生十一岁。始知太平天国轶事。
  先生所居乡里就学乡塾间,关于太平天国故事,流传颇盛。时有太平天国老兵谈洪杨轶闻、娓娓不倦。先生探本寻源,对明、清间遞嬗史蹟,瞭如指掌,光复汉族之革命思想油然而生。以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而不能以成败论豪杰也,因深慕其为人。(二)
  原文注(二):先生所作汉公《太平天国成史序》,吴敬恒演讲词,及《总理年谱长编初稿》。
  孙中山 吴稚晖
  话语:
  总理那时在私塾内读书,却一切也不能解决他的疑难,还是他六、七岁的时候,听到太平天国老兵讲洪秀全的故事,倒给他不同的教育,总理的革命意志,就是在这种教育下发生的。
  壬寅,清光绪四年,西一八七四年。十三岁,入其叔所设之私塾。闻谈洪、杨故事、潜抱革命大志。
  孙中山 黄彦 李伯新
  话语:
  翠亨村有一个参加过太平军的老农冯爽观,早晚在先生住屋门前的榕树下乘凉,常常对孩子们讲述太平天国反清的革命故事。先生每每听得出神,对洪秀全很是敬慕,曾说:“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咯。”
  孙中山 陈少白
  话语:
  (在雅丽氏学校时),同学们还起了他一个绰号,叫他“洪秀全”。因为孙先生平时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
  孙中山与尢列 冼江
  话语:
  时多友在座,公(尢列)曰:“诸君未见洪秀全乎?”随指孙先生曰:“此人头脑,即与洪秀全同样者也。洪秀全以种族革命为职志,今汝头脑如彼,非完成洪秀全未竟之志不可也。”孙先生曰诺,满座为之粲然。
  “四大寇” 陆丹林
  话语:
  所谓寇者,当时因洪秀全反清未成功而败,清酋目之为寇;而总理与陈少白、尢列、杨鹤龄四人的志愿,与洪秀全的反清相同,所以亲友们就说他们做“四大寇”。
  黄兴 毛注青
  话语:
  童年时代,听乡间老辈谈论洪杨革命事迹,特别是太平天国攻长沙的故事,非常向往。稍长,喜读太平天国杂史。(一)
  原文注(一):本谱编者在凉塘的调查访问。
  陈天华 冯自由
  话语:
  少时即以光复汉族为念,遇乡人称颂胡、曾、彭功业者,辄欲唾不顾,而面有愧色。
  何香凝 自述
  话语:
  我们家里有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人,我自小即常常听到别人谈到反清的事。
  容闳 田桐
  话语:
  容闳为中国第一次老留学生,与洪秀全有关系。洪氏败后,复漫游四方,有志恢复,以年迈无力。及同盟会成立,容公甚喜,自美洲致书东京,言愿为代表借款,不须抵押。
  曹亚伯 冯自由
  话语:
  自幼居乡,每聆乡中父老述太平天国当年起兵杀贼遗事,辄眉飞色舞,油然萌种族思想。
  李烈钧 自述
  话语:
  先严兄弟四人,先严居长。太平天国时与诸伯叔弃儒从军,……稍长,见先严与诸伯叔面部或手部均有针刺“太平天国”四字,叩问其故,心怦怦欲动焉。
  林圭 张篁溪(伯桢)
  话语:
  幼聪颖,涉猎经史百家,夙明种族之大齐(义)。尝读左宗棠奏记,辄慨然曰:“有此遇,而不能兴复汉族,非丈夫也。”
  姚洪业 邹鲁
  话语:
  初名宏业,因慕朱洪武,洪秀全之为人,及改名洪业。
  鲁迅 自述
  话语:
  一个族中的好心的长辈,曾经借此来教育我,说这都是当今的大官,平“长毛”的功臣,你应该学学他们。(指曾、左、李)我那时也很愿意学,然而想必须赶快仍复有“长毛”。
  徐满凌 林森 邹鲁
  话语:
  自幼习闻洪天王故事,革命思想一触即发。
  
  
  
 浏览:168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6/3 14:53:5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67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321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96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342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44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55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4052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91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510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2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