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诗词曲赋、小说剧本 |
录入:翼王坪
使用说明:其实这本书写得并不算特别高明,然而,它并不是一本小说,而是总共不到十万字,也就是200多页,每页只有400字(一张作文纸)介绍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从1844年到1866年的22年)的青少年普及性读物。在这种层次上看,写翼王的远征和大渡河覆军能到这个地步就很难能可贵了,尽管它对史实的把握仍然是教科书里的老一套说法,有些情节甚至幼稚可笑(例如石达开招集将领们对远征问题一一“举手表态”,但张笑天还把这种可笑的情节搬上荧幕,而且更离谱呢,把陈玉成和李秀成都搬去了)但在我看来至少是所有历史普及性读物中对这两段写得最好的,甚至远远超过了很多专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过去10年里的所谓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们)。所以,结论是,尚值一看。(尤其考虑现有文学作品对这两段描写可圈可点的也寥寥无几,决定远征一段只有《天京事变》尚觉不错,入清营一节只有《大渡魂》写得可圈可点--这两段都可从纪念文选中查阅) -------------------------- 作者:罗义俊 王小方 录入:翼王坪 自此,翼王的权明显地被削去了。天王自己不见大臣,王府前还挂了一幅黄绸,上书“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几个大字。石达开几改想见天王,可是天朝门老关着,只能在门前喟然长叹。天王冷若冰霜,在宫中只是默诵天条,祈祷上帝,安、福二王则飞扬跋扈,贪污腐化。不久,天京城内又开始流传起天王将对翼王不利的消息,军民们渐渐露出失望的神色,不少人担心着血洗大祸再次降临。 五月底,天京气候早已转热,但天图形势仍未解冻。清廷派德兴阿重建江北大营,又命和春、张国梁再次组织江南大营 问天京进逼。天京外围顿时又紧张起来。 一块块乌云,压在天京城的上空。城外,石达开大营里,将领们默默地坐着。原来,一个月前石达开得到了安、福二王要谋害他的消息。这显然显得到天王支持的,怂恿的,至少天王并不反对。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四条路:一是再一次发兵靖难。可是,这将会重蹈杨、韦覆辙。几十万将士都可能会在自相残杀中丧身。二是俯首帖耳,引颈待戮。这是他不愿意的。三是急流勇退,解甲退隐。这等于放弃天国事业,他当然不甘心。留给他走的只有第四条路,远离天京,驰骋万里疆场,为天国扬德树威。他并不希望将领们被迫顺从自己。所以,这天他宣布了自己的打算后,就等待各人自己作决定。 除了素通经史的张遂谋以外,在座的文武将佐对石达开的主意,都感到突然。 “现在天国困难,天京危急。我们这一走,天京就更困难了。”杨辅清打破了沉默 张遂谋一直注视着石达开的脸,他对自己的主帅太热爱、太了解了,深深晓得他不愿对部将诉说自己的难言之隐,因此缓缓地说: “翼王下决心离开天京,找一个有利的地方发展力量,正是为了克服天国的困难。” “为了天朝的事业,为了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我们总得团结一致打击清妖。”杨辅清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意见,眼睛盯着石达开。 石达开并没有回避杨辅清的目光,反而迎着它,面上掠过一层凄苦的表情,但刹那间又恢复了宁静。张遂谋实在耐不住了,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你这样指责翼王是不公平的!韦昌辉,杀了翼王的老母、王纪。天王又伯他权重,让安、福两王来牵制翼王,这些翼王都不计较。他为了恢复天朝元气,又抑住自已的悲愤,尽心效力。如今,安、福二王又得寸进尺要加害于翼王,翼王才不得已出此一策。他也是为了使二十万兄弟免遭血洗啊!” 大家惊得睁大了限睛。安、福二王要加害于翼王的消息早已风传,可大家总希望是谣言,如今却证实了。会议沉寂了半晌,石达开说道:“达件事我想过好久,在这里互相寻仇,有什么好处?离开天京到别处去重开新天地,或许能挽救天国大业,救百姓脱离苦难。” 张遂谋和石达开的话,显然打动了大家,营帐里鸦雀无声。石达开心里很明白,部下大多是愿意跟他定的。还有一部分人是接受杨辅清想法的。因此,他静思了一会后,说: “我能体谅辅清兄弟得心情。你可以自己决定。”说罢,站了起来,倒背双手走到营帐中间,然后眼看着帐外,眼眶里含着泪水,象是自言自语地说,“我也不勉强任何兄弟。我是决心去南方招兵,重振实力,愿走原留,大家自己决定。” 。。。。。。(节略) 苏州失陷后,淮军和洋枪队气焰更盛。一八六四年,太平军经过浴血奋战后,又失去了常州。陈坤书战斗到最后一刻,被俘牺牲。常州失陷后,太平军在江浙的城市全部丧失。太平军在天京外围,已经没有回旋余地。天京终于成了一座孤城。 太平天国的首都被包围着,而在西南,却有一支太平天国的大军在挺进。一八六三年五月十日,石达开的队伍开进了四川省越巂)厅的紫打地。 早在一八六一年秋,彭大顺等带着二十万人马回转天朝后,石达开的境况一度非常因难。可是,他以坚强的毅力,利用自己在广西的声望,又挣扎了过来,很快召集起一支几万人的队伍。他带着这支队伍出广西,绕道湖南、湖北。第二年二月(农历正月),又从湖北攻进四川,队伍扩大到二十多万。但是,清军围堵的部队也越来越多。为了突破清军围堵,石达开绕道贵州、云南,分兵三路,使清兵不能兼顾,自己带的一路渡过金沙江,经小路,突入越巂厅的紫打地,打算从这里渡过涐江(大渡河),进占成都。石达开用兵向来神速,当他进抵紫打地时,清朝追兵被甩在后面,当地的清兵,也来不及集中,涐江对岸,没有清兵。。。。。。(节略) 夜深了,将领们都回营去了。石达开心里烦闷,又走出营门,仰望夜空。他在黑暗中四下环视周围是自己营寨中的灯火,远处团团围着的点点灯火则是清兵营寨的。在这千军万马屯扎的地方,却没有马嘶人喊的声音,只有涐江咆哮的声响震动着夜空。 突然江边传来了轻微的“扑通”声。他侧首注意这个声音传来的方向。另一些地方又传来了连续的“扑通”声。石达开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他那敏感的头脑,已经估计到,是战士在投江自尽了。这些兄弟,在战场厮杀,从不后退一步。现在在这个鬼地方,不能进,不能退,又不能真刀真枪地拼杀,却要慢慢地被困死。兄弟们为了不被俘受辱,跳水自尽了。每一下“扑通”声,都是对自己心上沉重的一击。难道真的不能救出弟兄们的生命了吗?两行热泪,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 当他走进大营的时候,外面忽然传进了喧嚣声。声音越来越近,一直到自己的营门口。黄再忠走进帐爱,看见石达开就说: “翼王,清妖那边来了两个妖头。” ‘带进来!” 黄再忠撩起帐门,向外喊了一声:“进来!”接着,几个将领和战士押着两个人进来。这两个人帽子上都是蓝宝石顶子,补服上都绣着豹,石达开知道是清朝的三品武官。一见石达开,两人都跪下一条腿,行清朝武官的礼。一个先开口说:“大清越巂参将杨应刚参见殿下!”另一个接着说:“大清南字营游击王松林参见殿下!” “起来。”石达开端坐在椅子上,说道,“你们来这里,有什么公干?” “卑职事四川总督骆秉章大人的命令前来,有话要禀告殿下。”杨应刚说。 “说吧!” “骆大人一向听说殿下善于用兵。今日被围困在这里,是没有占据有利的地形的缘故。骆大人又听说殿下知书识礼,通晓大义,所以特地派遣卑职等来见殿下。涐江天险无法飞渡,殿下现在已披围因,请解除兵权,到我等与骆大人一起商议善后。” 杨应刚话音刚绝,不等石达开开口,曾仕和已按出腰刀,对着杨应刚吼了起来:“什么,‘请解除兵权’?你想要我们投降吗?看我今天先把你们砍了。” “啊!别误会!别误会!”杨应刚、王松林见曾仕和抽出刀来,连忙一叠声地说。石达开也轻轻摆了摆手,示意曾仕和收起刀来,然后说,“你们骆大人究竟是什么用意?” ‘当然是请殿下去共商善后,决无恶意。卑职可以对天起誓,如有句假话,五雷轰顶。殿下不信,卑职可以当堂写下誓约。” “哼!你们虽然围困了我,却没有力量战胜我。骆秉章是想要我们放下武器,再消灭我们。”石达开冷冷地说。 “不,骆大人不仅不想加害殿下,而且对殿下的士兵也决不加害。” 石达开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他垂下头沉思起来,曾仕和见石达开没有拒绝骆秉章,心里着急。他走近石达开,轻声说:“殿下,不能放下武器啊!”可是石达开还是低着头一动也不动,好象没有听见一样。一个念头在他的心里翻腾:一万多弟兄牺牲在这里了,不少弟兄饿死了。再坚持下去,所有弟兄都会饿死在这里的。如果去见骆秉章呢?自已是必死无疑的,余下的弟兄或许还能得到保全。 他重新始起头来,在烛光中看见所有的人都紧张地看着自己。如果他接受骆秉章的主意,大家是会服从的,但,也许会怨恨他。为了保全弟兄们的生命,就让他们怨恨吧!于是,他凝视着前方,用低沉的声音慢慢地说: “好吧,我去见骆秉章!” |
浏览:96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