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纪念、随笔、杂谈、其他 |
纪念馆“文艺创作”那里收集了一堆关于翼王的诗词,文笔倒都不错,不过内容全都是什么“大渡河怀翼王”“(大渡河)翼王亭怀古““咏(贵县)翼王亭”“题大渡河翼王亭石室” “公无渡河 ”“大渡河三首”,或者“宜州怀古”“涐江怀古”“桐城乡官寄托对翼王思念的诗”,剩下的也都是“地利天时忍败亡”,什么“语至歧旅伤心甚”,什么“江山破碎奔西蜀”,什么“去向关山万里行”,要不就一开头就“问上帝、翼王何处?” “谁谓伤心不成蓝?看朱成碧傍涐山”。。。。。。
过于纪念馆的文选就这样,85都是天京事变,远征是非,大渡河,舍命全军。。。。。。当然这些确实是争议的重点,可这些在翼王从9岁展露头脚到32岁就义的23年中不过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稍多,从翼王16岁加入拜上帝会到就义的16年间也只占了不到二分之一,在所有文选中占比例无论如何不该超过总数三分之二吧?弄得很多人进来看纪念文选,看了半天光知道天京事变,翼王远征,却连西征怎么回事,水陆洲怎么回事,独螯山怎么回事都弄不清楚。(和岳飞的情况如出一辙,我看没几个人知道历史上岳飞究竟有什么战绩,倒是人人都知道风波亭。不过岳飞尚且如此,我似乎也不该太苛求了,没法子,可能我天生比较刻薄) 好在镝天豫从善如流,赶着在纪念文选中加入了大量翼王前期事迹的介绍(真是佩服他,居然在二天之内把王庆成的《石达开》黄剑华的《石达开》两本书各录入了半本,又录了一堆书籍中关于翼王前期事迹的介绍),现在纪念文选结构不是那么失衡了。 记得镝天豫说,非常反感把翼王当成一个“悲情英雄”,暗香深有同感!好象翼王之所以值得我们敬爱不是因为他的“才智诸贼之上”“器量为不可及”,不是因为他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英雄侠义”,不是因为他的“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而仅仅是因为他的“只见深渊不见峰”的两难处境,仅仅是因为“洪波忽涨大渡河,阻我北争奈若何”“竖子成名英雄死,世间不平胡如此”的“千秋一例不平鸣”而已!当然这个“不平”也是翼王打动我们的原因之一,问题是它占的是怎样的比例呢? 再回头看那些和翼王相关的吟咏,倒惟有秦时明月新整理,被镝天豫收进纪念文选的《当代吟咏翼王诗词选》,虽然文笔令人不忍淬读,但起码不会给人以本末倒置的感觉,远征和大渡河当然不能不提,但比例得当,让人一眼起码能弄清楚重点----是纪念悲剧英雄还是在悼念悲情人物,譬如那位十岁的小朋友所写的“壮士屠龙志气高,举旗率众扫清妖。陈兵湖口惊敌胆,锦里乡亲感自豪”。 其实我不是不喜欢看关于远征或大渡河的吟咏,相反,这是毋庸置疑的有关翼王的吟咏中的精华,最至情至性的部份,像“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扬鞭莫嗟春曾在,踏浪空逐水犹寒”“春来川水秋来雨,化作山歌满渡船”“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化猿鹤?公依嵯峨?遂令百代之仁人,哀哀号恸演作歌”等等,每吟之都不禁低回再三。但,这不该是全部,或者说不该是仅有的精彩啊! 且不说天京事变之前,现存诗词还有文赋中关于远征这一段历程也悲情得过头了,就如寒山说的,一边倒曹值式的悲风,顺便说一句,这一段历史我认为镝天豫在《金石录》中写得很好,虽然失败的阴影一直阴影笼罩着这支队伍,但乐观的精神与豪迈的理想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主旋律,不然那么艰苦的征战,靠什么来凝聚士兵?靠什么来支撑下去?其实只要看看翼王远征最后4年写过的两首诗(白龙洞,咂酒诗)和发布的三篇文告(涪州训谕,叙咏厅文告,招兵告示),就会发现“悲壮”二字远远不足以概括翼王的远征。 话说回来《当代吟咏翼王诗词选》的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难道真的是只有“话到沧桑”词才能“工”?我还是回去看雍老师的《侠客行》吧,虽然不是专门写翼王的,倒觉得比所有写翼王的诗词都更好地概括了翼王的半生---- “江东羽檄纷纷下,半壁山前铁索红。 驰驱仄径清霜里,决战烟波苇荡中。 貔貅十万横津渡,诱向湖心难相顾。 快蟹长龙如曝鳖,舢板惊飞作野鹜。 夜夜轻舟湖上驶,敌船彷徨忿欲死。 劫来旗舰入营中,哗笑争传玉扳指。 落星喜看月初高,渐觉心潮逐浪涛。 最是侍郎魂欲碎:舷边春深风怒号! 一闻电师皆辟易,五十七郭俱入囊。 策勋亲拔为总制,舆图尊定小天堂。 指顾幽州成冰雪,萧墙一坼如天裂。 野色徒销烈士魂,江流半是冤人血。 天书充栋墨犹新,翻覆于今竟何说。 往往六军窃有言:宝刀擗作犁儿铁。 翼王提师定天京,旋走蜀山路杳暝。 百炼金石犹毁烁,霜刃消磨可闻声。” |
浏览:86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