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诗词曲赋、小说剧本

有关《身无彩凤双飞翼》的讨论

网友

  (上)
  
  寒 山 2003-2-13 2:12:22
  
  哎呀!我真是小看东王啦!!
  需要有人匍匐在他的脚下发抖,也希望有人从容直视他的眼睛。
  
  (中)
  
  我在这一节中把视角从翼王的角度换成了东王的角度,可能是写得特别累的重要原因,但又无可奈何。这次会面站在翼王的角度,重点非常明确,那就是他从东王这一不寻常的安排中看出东王确实有心对黄玉昆的事件有所挽回,只因为向来心高气傲而放不下身架认错,于是体谅到他的这点“为难”而主动提供了一个下台阶,又因为考虑到东王可能因为谣言而产生疑虑,在最后做了一个机智的澄清。至于其他的那些方方面面一二三四,他没有,也不可能在事先和当时转得了那么多心思。所以虽然从翼王的视角切入会十分简洁明了而且轻松,但为了把事件前后的诸多的头绪一一理出来,还是不得不把视角转移到主导黄玉昆事件的第一主角----东王那边。(再次狂呼:好累呀!)
  
  关于这件事情前前后后的分析,以及东翼二王在事件之前,之中,之后的态度,做法,关系变化等等,小说本身以及之前的想法说明已经交待得很多了,我也就不想也没力气再重复了。但是有一点还想补充,就是对石达开与黄蕙卿这段婚姻的看法。
  
  记得当初看到有一份“史料”说,黄玉昆把女儿“献与”石达开为王娘,于是封为“翼贵丈”,气得我狠狠跺了一下脚(甚疼)。我很同意苏双碧在《石达开评传》对牧马人事件的分析,即所谓“牧马人事件”多有不实之处,如陈承鎔和秦日纲在事后不久都升了职,不太可能被牵涉其中还有“愤而辞职”之举,《贼情汇纂》记黄玉昆被责之事没提原因,是否真是因为“牧马人事件”尚不能断定。但无论黄玉昆的被责是否是“牧马人事件”的直接后果,他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刚正不阿都是不可否认的。像这样一个坚持原则,连东王的帐都不屑买,甚至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性格的正直的人,会稀罕拿儿女婚姻来攀高枝吗?简直是胡扯。更何况,翼王的七(八?)位王娘的亲戚,还有那些石姓的王宗王伯们,从没听说过被任何一种记载记下过一条仗势欺人的劣迹,怎比得东王的两位妻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一个和人争房子,一个嫌人对自己不够恭敬,就弄出两起五马分尸的案子来,被处置的还不是庶民百姓,一个是北王的兄长,一个是顶天侯的马夫。真想攀亲也不会找上翼殿啊!(黄玉昆的女儿既然“甚美”,“献与”“东贼”想必也是有资格的)
  
  我认为实际的情况恐怕刚好相反:正因为黄玉昆不惧权势,正直不阿,所以如果对方的人品看不入眼,即便他是一个王爷,也不会同意把女儿嫁给他(虽然太平天国并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在中国父母意见对子女,尤其是女儿的婚姻始终是有很大影响力的,今天尚且如此,何况那个时代)----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马夫,尚且敢于顶撞东王,更何况是关及亲生女儿的终身幸福呢。甚至可以猜测,正因为对方身份特殊,反而可能特别谨慎----作为一个读书人,黄玉昆当然不会不知道“高处不胜寒”“侯门一入深似海”的道理,世间的父母,除了想巴结权势攀龙附凤的以外,恐怕没几个愿意女儿嫁如公候之家的,更别说是王府了。(从后来的历史看,如果黄蕙卿不是翼王娘,也许就不会那么年轻就死去,而且连孩子都保不住。不过我相信黄玉昆并不后悔,他参加太平天国起义,而且成为高级将领,应该是有不以长短衡量生命价值的思想认识的)所以,这门亲事能结下来,正说明黄玉昆对石达开的人品很满意,很有信心。有人说石达开有黄玉昆这么一位通情达理的丈人实在幸运,而我以为这黄玉昆与石达开的人品志向上的相投从开始就影响了这门婚姻。(如果黄玉昆是个想借女儿的美貌去攀附权势的小人,或者石达开是韦昌辉之流,他们恐怕就不会成为翁婿了----黄玉昆的女儿会看上韦昌辉那种人吗?)
  
  再换一个角度,正因为黄玉昆有着令敌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令人敬佩的品格----仁义为怀,不嗜杀戮,作战勇猛,耿直刚正,身居高位而与下同甘苦。。。。。这都是出自清方人士的记载,而他的心胸从“天京事变”中反对诛杀“东党”和事后对韦俊的接纳中可以看出来(张笑天的《太平天国》里,杨秀清明明没把黄玉昆怎么样,他却一天到晚不在该呆的地方呆着,而是混在翼王的左右追着替他“报仇”,看得人想吐血)和出色的才干(小说中的描写都是有史料依据的),我才大胆地推断,他的女儿也一定是有教养,明大义,品格端方,娴于诗书的。换句话说,我之所以相信黄蕙卿是那样一个可爱的女子,有一半正是由于她有这样一位可敬的父亲。(另一半则是石达开对她的态度,像是回绝东王所赠“美女”,又像是在她死去七年翼王在成都受审的时候仍然把她说成是自己的发妻)
  
  原上草 加贴:翼王殿下和黄玉昆同时出现在东王府。这是镝非兄的作品中翼王和黄玉昆第二次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第一次是在〈曾经沧海难为水〉中。不过那时他们还不是翁婿,只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不由得想到,这一对翁婿兼上下级在相处时该是怎样的情形呢?中国人是很重视长幼之分的。石达开是黄玉昆的女婿,有“半子”之名,是名副其实的晚辈。可从职务上讲,他是翼王,黄玉昆最高不过侯爵,正是他的下属。尤其是在办公事的时候,这种关系是无法回避的。(黄玉昆曾在乙荣五年夏领提督军务出镇汉阳,同年冬随石达开经略江西,一直到丙辰六年三月石达开奉命回天京破江南大营两人才分开。)而且,按天国礼制,黄玉昆见了石达开是要下跪行礼的。老丈人跪女婿,这可是够有趣、也够让人感到尴尬的了。
  在平时,在不受公事影响时,这一对翁婿是怎样相处的呢?石达开既然对黄王娘那样一往清深,在岳父面前相比也是个孝顺女婿。若是能表现出来,一定别有一番情趣。
  
  镝非 加贴:不过,话说回来,我觉得石达开和黄玉昆的关系占主流的未必是翁婿关系
  
  
  Netor网同纪念(http://cn.netor.com)
  
  他们首先应该是反清的同志和战友,就像石达开和张遂谋曾锦谦那样,甚至是人品志趣相投的忘年之交(其实黄玉昆也只是40来岁而已,和石祥祯石凤魁差不多),尤其是黄王娘不在场的时候。(其实蕙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他们的“同志”和“战友”的)
  
  其实不止是黄玉昆,石达开的部下中年龄足以做他父亲甚至祖父的多得很,如果无法处理好这个年龄辈分的问题,他是无法统帅三军,更不可能赢得上上下下的衷心爱戴的。
  
  
  
  (下)
  
  姓名:心儿Email: 时间:2003年5月10日16:29
   主题:传神的描写
  内容:
  “翼王的家乡广西贵县是享誉八桂的“荷城”,地地道道的莲藕之乡,今日这藕原是东王特叫人备的。他说著话,自己已先取了两片,送入口中一嚼,登时发出咯咯响声。跟着翼王也取了一片来尝,只觉那藕既鲜且甜,松脆爽口,更兼带着一股清凉,沁人心脾。”
  
  东王既想到了翼王家乡盛产莲藕而特地让人准备,想必是想让一路来到东府的翼王解解蜀,清凉一下,再谈正事,显示出东王粗犷中有细心,有自负和高傲的威严,但也有对部属兄弟的体贴。而他不待翼王动手,“自己已先取了两片,送入口中一嚼,登时发出咯咯响声”,却又显得他不拘小节,不,应该说不大懂这些小节,一派草莽作派,很传神的说。
  
  
  姓名:镝非Email: 时间:2003年5月10日16:58
   主题:草莽气派?饶了我吧!
  内容:
  镝天豫晕倒栽地的说。。。。。。
  
  我我我,我写东王伸手拿那藕,才是在写他粗犷中的细心和威严外的体贴啊!!!!!!!!!!!!!
  
  我本来是想说,因为碍着上下级的关系,又正谈公事,翼王未必好意思就这么伸手取那脆藕来吃。。。。。。
  
  你到省长(市长?)那儿公事,省长说,桌上有瓜子,随便吃,你你你,是不是抓来就咳啊?
  
  东王有意先大大咧咧地抓了两片送进嘴里,是叫翼王不要拘束----这和他把见面地点选在多宝楼----实际是东府后殿的目的是一样的啊!如果说大殿二殿是办公室,那多宝楼等于是在自个儿家里呀!
  
  其实东王准备拿藕倒未必想了这么多,脆藕本来就是拿来清凉解暑的,翼王家乡不是荷城他也可以叫人特备,那句话或许只是顺口说的,而重点在后头啊!
  
  55555555555555555。。。。。。东王殿下宽恕我啦。。。。。。
  
  
  姓名:阿雪Email: 时间:2003年5月10日17:25
   主题:我正奇怪,怎么都没人讨论身无彩凤呢?
  内容:
  我觉得东王夏天吃螃蟹,也是挺合其草莽出身的,一般都是秋天品蟹的啦!
  
  感觉东王确实有知人之明,“草船借箭”一段对话尤其精彩,可以看出点”身无彩凤双飞翼“的默契。这一节用了不少故事,如草船借箭,大意失荆州,白蛇传。。。。。。与东王身份很合:没读过书,可是聪明,记性好,从别人讲古中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比那些书呆子强。
  
  大胆猜测,镝天豫下面是否要引“内举不避亲”的典故?如果是,也该是东王听过的吧!
  
  姓名:镝非Email: 时间:2003年5月10日23:10
   主题:竞猜!竞猜!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内容:
  题目:《身无彩凤双飞翼》(五)-(2)结尾处,东王正要送给翼王一份“礼物”,你能猜到是什么吗?
  
  类型:单选
  
  答题方式:两次机会,请给出你的首选答案和第二答案。最好附上简单说明。
  
  提示:这份礼物承前启后,将引出后面的情节来。
  
  选项:
  
  (1)名贵古琴一张
  (2)上古名剑一柄
  (3)千里马一匹
  (4)寓意深远的名画一张
  (5)刀枪不入的宝衣一件
  (6)才貌双全的美女一名
  (7)武艺超群的护卫一名
  (8)锋利无比的匕首一把
  (9)来历非常的宝弓一把
  (10) 另外一枚护身玉佩
  
  
  姓名:雁子Email: ??:2003年5月10日23:29
  主题:心里正想别是女人,历史镜头耶!
  内容:
  谁晓得镝天豫就自设答案选项了!想来是上回受激太深,怕真没人答出来得抱石跳大西洋了!
  我选
  (6)才貌双全的美女一名(数名)
  翼王最令我心折的地方就是为了蕙卿拒绝东王赏赐,当然後来黄王娘的处理反应也着实令人认为她和翼王是为绝配,夫妻彼此顾念,难得!难得!
  不过奇怪咧!不是数名吗?怎麽会是一名咧!管他的!这个答案我喜欢就是了!
  
  姓名:星儿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01:51
   主题:响应
  内容:
  1 美女----理由同雁子。
  2 古琴----也许翼王在今后会谈起这琴----比如皖北捷报到来之夜?一面谈琴一面回想与东王的相交。
  
  姓名:寒山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08:03
   主题:估计要挨揍~~
  内容:
  看到(5)和(8),简直要笑死了:)以前有个笨蛋乱看我的书,翻开一页,突然咦了一声,“多隆,多隆,太平天国也有叫多隆的呀。”我简直气疯:“多隆阿!你就知道鹿鼎记!!”他一脸迷惑地抬起头:“我就是说多隆啊。”~~~
  恩,我选(2),不选(5),东王与翼王的情分,是英雄相惜,但还做不到高山流水。
  
  姓名:寒山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08:05
   主题:错啦
  内容:
  我是说选宝剑不选古琴呀.
  
  
  姓名:苏苏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09:35
   主题:首先我认为不是美女!
  内容:
  理由么,因为这个“身无彩凤双飞翼”显然是借李商隐的政治讽喻诗来比拟东翼二王的关系,故事发展到(四)-(3)的结尾,已可看出东王的信任,他相信翼王在安庆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个人树立仁义之名和收卖人心,而翼王送给东王的礼物,正是对东王信任的一种回应----绝不是他不珍惜安徽人民的这份心意,东王都知道他是很珍惜的,但是他并没有把那当成自己的私人所有,而东王也完全领会得这份赠礼的份量----“身无彩凤双飞翼”的默契已见端倪了。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东王送什么美女给翼王,演出一场“英雄拒美”,那就简直完全破坏了这种默契,重又将好容易取得的契合庸俗化了。
  
  我也觉得保荐不错,但是纪念文选中节录的《血雨黯天京》已有‘多宝楼东王赠剑”的情节,镝天豫可能不喜欢重复前人,而且又说和下面的情节有关,所以想来想去,我决定选
  
  首选:寓意深远的名画一张----两人可能对画指点江山激昂意气挥斥方遒
  次选:千里马一匹----说不定翼王启程时东王会送行,引出下面情节?
  
  姓名:阿雪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10:06
   主题:哈,今天很热闹嘛,镝天豫,猜中有什么彩头吗?
  内容:
  虽然寒山大哥是我一向尊敬的人,但是今天我决定和他唱出对台戏。
  
  不是美女,苏苏说得很有道理。
  
  送剑,送马?似乎前人小说见得多了。
  
  匕首,宝衣?如寒山所言,有些好笑。
  
  宝弓?《星星草》里的“生同功,死同雄”很精彩,但在这里不可能更精彩啦。
  
  所以我选古琴和名画。
  
  选画的理由同苏苏。
  
  选琴么----寒山说得对,东王对翼王是英雄惜英雄,但并非高山流水,这我举双手同意。我眼中的东王,对翼王的思想并不完全了解----或者说了解而不能真正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和翼王之间不可能有“高山流水”的默契--一句话,二人在精神层次上是有差异的。“身无彩凤双飞翼”的境界比“高山流水自知音”的境界要略差一点,前者还可见主观的努力和动作,而后者是完全自然,浑然无隙。
  
  但东王对翼王虽不能说“解”,却可以说能“知”能“用”,他不了解翼王的思想但甚知其为人与才干,并且能使其才干充分发挥出来,从这点上说,送琴应该是可能的。虽然他可能听不懂翼王的琴声,但这不妨碍他让翼王能弹出最动人的音律。
  
  总之,我觉得“身无彩凤”是“知”的境界,而“高山流水”才真正是“解”的境界。
  
  
  姓名:阿雪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10:27
   主题:再补充----题解
  内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种很微妙的关系,虽然有默契,却因为某些原因,不便说,不想说,或者不好意思说。
  
  虽然这样的默契很难得,但总又多少还隔着一层薄薄的东西,它比“高山流水”直抒胸臆来,多了一分微妙。不是囿于“实”而无法突破,而是流于“形”一种约束。
  
  不存在实质困难却又无法摆脱的“微妙”的默契,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这个题目的用意吧。
  
  信口道来,猜错勿怪。
  
  
  姓名:小颖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10:29
  主题:附议寒山和苏苏!
  内容:
  
  首选:宝剑
  次选:名画
  
  
  姓名:寒山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10:44
   主题:我怎麽成大哥啦?不要折了我的草料:)
  内容:
  古琴正合翼王情怀,但是——我就是怕相赠之时,东王说不出那麽多名堂来。所以,要是许反悔的话,我就抄一下苏苏的答案——是一张望楼图啊江天万里图啊什麽的:)
  
  “难不成你四兄还贪你那份儿贺礼么?”
  做大事的豪杰,心下最珍惜的,也就是那一点富贵权谋之间依然不改的手足情分。这爽朗一笑,笑的是当日那许多惶恐逢迎之人,笑的是此时也有这一个坦然相对的兄弟。
  
  
  姓名:心儿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12:16
   主题:第一选择:宝弓 第二选择:名画
  内容: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还有。。。。。。
  
  射雕英姿,青史永留,英雄侠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啦!
  
  
  姓名:雁子Email: ??:2003年5月11日17:57
  主题:如果可以不限在这十个答案里...
  内容:
  我预想是精致西洋枪一把或是之前镝天豫曾经写过的披风一件!
  送礼是送心意,不在是否昂贵稀有,而是实用,贴体人意,
  以兄长之姿的东王送翼王的东西应以心意更为珍贵,
  而护卫,疼惜之情就让我想起西洋枪或是披风了!
  我放弃第二次的选择机会,因为其他的答案都不令我满意!
  
  要名画何用,行军打战可带在身边吗?宁可是不可多得兵书一部!
  上古名剑舍得它损伤吗?那宁可是卫自身的匕首一把!
  美女何用?情愿是蕙质兰心 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女子一名!
  
  
  姓名:楚云飞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18:45
   主题:瞎蒙:古琴
  内容:
  镝非好像对翼王扶琴的历史镜头特别有兴趣啊!
  
  姓名:雁子代小熊貼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19:03
   主题:小熊上不了翼王坪,讓雁子代貼猜谜答案
  内容:
  猜的答案是:
  1、匕首
  2、名画
  
  小熊說理由等他上來了再答.
  
  
  姓名:闻笛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22:59
   主题:本来直觉想选古琴来着
  内容:
  可多年积累的考试经验告诉偶,正确答案是第一个选项的几率很小——唉,白错失一次良机!
  
  姓名:镝非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23:50
   主题:哈哈,果然有人中招
  内容:
  偶也是根据积累多年的考试经验判断,选项越多,第一个答案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反其道而行之。。。。。。
  
  姓名:闻笛Email: 时间:2003年5月11日23:08
   主题:又要竖大拇指了~
  内容:
  天豫的这些故事,都是整个天国史中的一些断面,谁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发生过,但从各人的性格命运来推想,又在情在理。而且,这样的断面,比全牛更来的周详,更引人入胜哪!好看好看!
  
  姓名:镝非Email: 时间:2003年5月12日00:34
   主题:洪秀全在天京事变后的表现,地道的一个韩傀!
  
  姓名:秦时明月Email: 时间:2003年5月12日02:26
   主题:来晚了!没赶上竞猜!
  内容:
  ----东王打断他道,“你说这东西价值连城,值多少城池,以后慢慢再兑给我就是。”
  
  “江西城头的瑶琴轻拨,谈笑风月间,八府五十郡县尽皆易帜”,那是可堪媲美三国魏晋名士的盖世风流,那时候,弹的就是这张琴吧?
  
  看完《身无彩凤双飞翼》再看《七个夜》,感慨更深!尤其是第五夜中,翼王在天京抚琴守候前方捷报之时,弹着这琴,是否不时想起东王?是否也想象过东王当初期待自己捷报时的心情?当自己在西征战场风云驰骋的日子里,东王耳畔是否曾经依稀回响起那“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的慷慨琴声?而听张遂谋说起“高枕无忧”的往事,心中是否分外感慨?
  
  镝天豫说,要写另一种“相知相惜、死生契阔的感情”,果然,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同于“高山流水”的“肝胆相照”。“高山流水自知音”当然是难得的,但真正的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虽不能完全的了解与共鸣,却能够彼此信赖,相惜,乃至披肝沥胆,也是一种难得的际遇吧。
  
  “高山流水”是一种美,“广陵散”也是一种美。
  
  最后,“广陵散”这名字使人不能不联想起“笑傲江湖曲”,又不能不接着联想起“沧海一声笑”,浮想联翩ING。。。。。。
  
  姓名:寒山Email: 时间:2003年5月12日06:43
   主题:为什麽我总能绕过所有的正确答案呢?
  
  姓名:镝非Email: 时间:2003年5月12日07:19
   主题:寒山今儿好早啊!怎不念叨两句呢?
  内容:
  竞猜答对人员名单:楚云飞,阿雪,星儿(第二答案)
  
  姓名:阿雪Email: 时间:2003年5月12日13:57
   主题:这样可以么?
  内容:
  虽然答对了古琴,可是对镝天豫的用意完全没有猜到,只能算歪打正着吧。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一猜就能猜出下面的情节,这小说情节多半也就了无新意了。
  
  其实大伙儿都想着下文的礼物怎么表现二人的相惜跟默契,却都没想到来了一个情绪上的大转折,“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现在想想,前面的情节都是为此在做铺垫吧。
  
  想象满屋的人惊惶失措地下跪,而他平静地迎向东王的“怒视”(可以用这个词吧)时候的情形,嗯,他身上的“耿介”锋芒,确实像是该以这样的方式闪烁出来。
  
  姓名:镝非Email: 时间:2003年5月12日00:48
   主题:关于《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一些想法
  内容:
  请先看小说,后看本文!!!!!!!!!!!!!!!!
  
  
  东王和翼王的关系,总体而言是很好的,东王对翼王的信赖,翼王对东王是尊重。贼情汇纂中记载说,东王对翼王“喜其诚恳,屡委以军事”,这句话在我看来正是一语道破二人关系的关键。
  
  但是,两人之间,也曾出现过一段信任危机,就是1854年上半年,先后发生了两件引人猜疑的事。一件事是翼王被从安庆调回天京,一件事翼贵丈黄玉昆的被杖责和贬职。时人和后人多以之为东王嫉妒翼王在安徽的深得很心,因而将其调回天京,而且借黄玉昆之事打击压制翼王,以致造成东翼二王间的矛盾。
  
  历史方面的讨论,纪念文选中已有很多,只要认真考查,就不难发现这两种臆测不但缺乏依据,更与大量事实相矛盾,说东翼二王因此而结怨,当然也就站不住脚。
  
  但是,这种猜测虽然查无实据,却事出有因,所谓空穴不来风,无风不起浪。这两件事,尤其是黄玉昆的事件,曾经在东翼二王之间造成隔阂甚至彼此猜疑,是不无可能的,也是合理的。
  
  对东王而言,杖责事件本身可能只是单纯孤立的事件,但事后他不可能不想,翼王是否会因此而对自己有所看法,有所不满,甚至怀恨在心?
  
  对翼王而言,东王的意图本身隐晦不明,各种揣测肯定众说纷纭,只要看看后世是如何揣度此事的,就不难想象当时翼王身边人所可能有的种种疑虑。而且,即使东王本无他意,会不会因为怕自己记恨而从此有了疑忌之心?
  
  怀疑是一颗种子,如果不能及早清楚,很快就会生根发芽。一点小小的隔阂或误会,如果未能及时澄清,就可能在双方都不期望的情况下扩大成为不可弥补的裂痕。而谣言的推波助澜作用也不可小觑!
  
  幸好历史上的东翼二王对此时的处理都是冷静而成熟的。
  
  我们看到,黄玉昆被杖责和贬为“伍卒”后不久,就被东王指派同翼王一起草拟回复应该使节的文书,考虑到天京建都后虽有数次外事活动,但翼王从未独立主持过外交事务,而黄玉昆既是“翼贵丈”,又刚被贬为“伍卒”,这次指派不能不被看成是别有意味的。此后,黄玉昆更被调入翼王府协理文案。我认为不能不说这是东王一种极为隐晦的挽回之举。以东王的高傲和威严,即使感到自己做的过份,也是决计不肯公开认错或是立即纠正的,但他不久后对黄玉昆做的这两项安排,既是一定程度上的转圜,又有示信于人之意。这些挽回的举措,其实是种委婉的认错姿态,对于一向独断专行的九千岁杨秀清而言,已经算是相当难得了。(以上是尚未成文的《身无彩凤双飞翼》(三)的内容)而黄玉昆在两个多月后即不但被复职,而且依然调回刑部----如果杨秀清仅仅是要重新启用黄玉昆,大可以将他另委他职,这在太平天国实在太平常了。而调黄玉昆重掌刑部,又改封“卫天侯”(比革爵前的“卫国侯”地位更高)等于是公开肯定黄玉昆作为刑部尚书的作为,这又是一种婉转隐晦的认错。
  
  从1854年下半年起,杨秀清先是授予在安庆的翼王指示在不及请示的情况下直接对西征前线下指示的权力(当时西征战场的战局还没有很严重),后又在年底任命翼王为整个西征战场的全权统帅,西线所有将领均由其所节制,从而完全交出了西征战场的指挥权。到了1856年初,翼王经略江西,其政策比在安庆时期更为大胆,也更有利于争取民心士心,短短五个月内,不但江西百姓望风归附,连江西的士大夫,读书人也都热烈拥护天国争取,“不复作反正想”,所有这些,都与东王杨秀清在背后的信赖和支持分不开。假如东王对翼王有所疑忌之心,翼王绝不能在江西采取那样大胆的政策,也绝不能在短期之内那样顺利地争取到那样广泛的民众支持,尤其是广大江西知识份子的支持。
  
  基本上,以黄玉昆的复职和翼王的再赴安庆并开始参与西征军务为标志,东翼二王不但消除了此前的信任危机,而且开启了一个黄金的合作时代,从1854年下半年到天京事变为止,他们之间再没有发生过任何可以让人丝毫质疑他们关系的事件,而他们一在前方一在幕后的默契配合,也谱写出了整个太平天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篇章。
  
  《身无彩凤双飞翼》就是以上述史实为基础,以《贼情汇纂》的记载为依据,诠释东翼二王通过彼此的努力消除隔阂,重建信任的过程。
  
  小说之中,东王对翼王打消顾虑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件事的引导:
  
  第一,他同时传见翼王和黄玉昆时的试探。他本人基本上是信任翼王的为人的,但是又没有把握,在发生那样的事情之后翼王是否真的无所改变,所以“姑且”听从侯谦芳的建议做了一次试探。试探的结果令他非常满意,也使他确认自己第二天将要作出的对黄玉昆的安排是正确的决定。假如当时翼王不是那样的决定,而为了试探东王去了东府的话,那么东王第二天恐怕就不是请他喝敬酒,而是罚酒了。
  
  第二,翼王推荐黄玉昆协理天京防务。之前翼王不可能知道东王听过“内举不避亲”的典故,所以他的推荐也不可能是故作姿态。他坦然地推荐黄玉昆,恰恰说明他心中无愧,相反,如果存着私心,或作贼心虚,或有意取信,就绝做不到如此坦然。
  
  第三,翼王最后对东王的一段谏言。东王知道有人能对自己说这样的话是多么难得,那需要有强烈和情义与忠诚作为动力,而且这种动力要强大到使说话之人有不计自身进退荣辱的勇气。如果真拿他当兄弟手足看,绝不会说这样的话。虽然他并没有真的听进那些话去,对这份心意却是全领的。
  
  
  东王让黄玉昆和翼王一同草拟文书及调黄玉昆入翼王府两件事,为二人进一步消除隔阂和重建信任打下了良好基础,而翼王最后下决心对东王说的那段真正的推心置腹之言,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在东二殿下周岁生日的问题上,东王不仅表现出宽容和理解,而且表现出不需多假解释的相知默契。(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也就是不需要语言的解释也能明了的心意吧)
  
  第二,在菁阳县民众赠送玉佩一事上,东王表现出完全的信赖(不但之前从未提起,连看到玉佩时也未点破)而翼王赠送玉佩一举,虽然发生在东王点破玉佩来历之前,却是对这份信赖的回应。而且正因为它是一种“前照应”而不是“后照应”,才显示出翼王对于东王的信赖本就深有所感。正如苏苏说的,他不是不珍惜安徽人民的这片心意,连东王也知道他是十分珍惜的,只是他从未将民众的拥戴看成属于自己的私人财产。
  
  第三,东王听了聂政故事后的反应,使翼王认定东王“虽然出身草莽,不通诗书,但比起那位列公卿的严遂来,实在有肝胆有血性多了”。其实此前,翼王已经用较为隐晦的方式两次向东王有所暗示了,一次是借还海之事讽喻东王,一次是东王提出陈承容之事时没有表示赞同。但东王并未有所回应,从这种情形来看,很多话即使现在说了,他也很难听得进去。但东王骂严遂的表现却使翼王相当动容,觉得东王如此相待,自己无论如何
  也该把心中想说的话说了出来,东王是否能听进去甚至是否会因此有所不满是他的问题,但自己如果不说就是有失兄弟朋友之义。----至于写翼王能够说出这段话来,除了《贼情汇纂》中那个“诚”字外,更是以麦高文通讯中所记载的那种为敌我双方所公认的“正直耿介’的品质为依据的。
  
  这一段颇为激烈的言辞和慷慨激越的琴声,最终彻底冲破了一段时间以来两人之间的隔阂,以英雄相惜和手足之情义而在他们之重新建立起完全的信任和相互的默契,也从此开启了太平天国全部历史中最为光辉灿烂的时代----一八五五.一 ~ 一八五六.八
  
  
  
  
  
 浏览:199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5/17 20:19:1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24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285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66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272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191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08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3988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68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463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19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