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事迹、考证、讨论、感评 |
|
新前发现于浙江图书馆藏佚名手稿《寄园子日记》中的三张1858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入浙期间在永康县散发的告示,提供了不少过去鲜为人知的情况,对考察石达开部在浙江的军事政治活动而言具有很高价值。
但这三张告示中的两张,却给我们留下一些疑问,它们分别是“显天燕军政司办理永康县民务程为晓示各乡各都共诛土豪以安良善事”和“显天燕正军政司办理永康县民务程为晓示义和孝义士庶口等知所亲上痛痒有告事”。我们知道,燕爵在翼王部是最崇高的爵位,但这位戊午八年就封燕爵的人物似乎未见其它记载,此其一;文武军政司是后期的设置,庚申十年后才比较常见,且是天王本部的官职,此其二。 那么,这几份告示是否是真实的呢? 笔者认为,从告示的内容,用词,散发的时间地点及发现经过看,基本可以认定它们是真实的。当然,要支持这一论断,一个很重要的需要考明的问题就是,告示中提到的“显天燕陈大人”是否确有其人,如果有,此人是谁? 笔者大胆推测,这位“显天燕陈大人”就是翼殿五旗宰制中的一位---前旗宰制陈享容。 《石镇吉自述》提到翼殿最主要的将领时,除元宰张遂谋外,另外列举了地位最高的将领----宰制四名,其中第一个就是前旗宰制陈享容,之后依次是左旗宰制赖裕新,后旗宰制余秋来(疑即余子安或余忠扶)和右旗宰制朱衣点,又说“其余前、左、右、后宰制,俱由翼王所封”,看来“前左后右”的顺序似非随口说出,很可能是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果真如此,陈享容在翼殿的地位就仅次于张遂谋和石镇吉,尚在赖裕新之上。 必须指出,《石镇吉自述》中有很多对于其自身地位的夸大不实之词,如说张遂谋仅负责管理文案,说他本人是中旗宰制,又说各旗均归他节制云云,显与事实不合。“元宰”是翼殿最高官职,张遂谋是翼殿地位最重要的将领,这一点无论从他在翼王离京前的职位,广西白龙洞题壁诗刻的次序还是《六十七将领上天王奏》中都不难看出。另外,史料中最早出现赖裕新为中旗统帅时,石镇吉尚在人世,如果石镇吉最初为中旗宰制,似不至另以赖裕新为中旗宰制,这些明显的不实之词当是擒获石镇吉的刘长佑等人为邀功而篡改供词以夸大其在翼殿的地位。而假如赖裕新从始至终都是中旗宰制,为五旗之首,则石镇吉便极有可能实为左旗宰制,位在张遂谋赖裕新和陈享容三人之下。 总之,无论赖裕新和石镇吉地位孰高孰下,陈享容为当时翼殿远征军第三号人物当无大的疑义。(当然这不包括另一位国宗杨辅清,石镇吉在自述中也没有提到他,这也许与杨辅清始终假“东殿”号有关) 可以肯定张遂谋与石镇吉封“燕”都绝不晚于戊午八年七月,因为“协天燕”石镇吉自七月后便脱离翼王本军独自行动,他受封“协天燕”的时间必早于此,换言之,张遂谋和石镇吉在浙江作战期间已经受封“燕”爵,则陈享容其时已封为“燕”可能性甚大。 再看六爵的设置情况,丁巳七年九月时陈玉成爵位为成天豫,稍后晋封成天燕,十二月时已为成天福。石达开部入浙作战是戊午八年一至七月,在石达开部自浙江转入福建之前,陈玉成和李秀成已经分别升为“成天义”和“合天义”。则陈享容作为翼殿第3号人物,于同期得封“燕”爵亦数合理。 从种种迹象看,翼殿直到杨辅清部脱离前为止,与天京方面的关系应该还相当密切,而且还是名义上的“通军主将”,对于行政结构或官爵名称的反馈迅速也正常,何况转战浙闽的目的正是为天京政权开辟新根据地,既然有意作长治久安计,那么地方行政体系与天京方面保持一致当属合理,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军政司”的机构,翼殿在开辟新的地方政权时就可能使用。----事实上由于中期史料的匮乏,我们并不能确定军政司一名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是何种性质的机构,如果告示是真实的,那么它反而给了我们一条考察这一机构职能演变的线索。 |
| 浏览:1121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