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南京条约议约地之一上江考棚今何在

韩品峥

  南京有贡院、上江考棚及下江考棚等地名 ,均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遗迹。当时规定 ,每隔三年 ,在各省举行一次“乡试” ,称为“大比”。届时 ,各县、州、府的秀才、廪生等云集省城贡院应试 ,考中者即为举人。但在参加“乡试”之前 ,报考人必须通过预试。预试的场所 ,称为考棚。明代初年 ,南京作为首都 ,安徽、江苏两省以位处京畿 ,其秀才、廪生等均来南京参加预试。时称安徽为上江 ,江苏下江 ,因而南京有上江考棚及下江考棚 ,分别为安徽、江苏两省在乡试前举行预试的场所。
  
  清代在南京设江南省 ,辖安徽、江苏两省 ,其科举考试沿袭明代制度 ,皖、苏两省考试仍在南京参加预试 ,合格者方可参加在江南贡院 (今南京城南夫子庙明远楼市中医院一带 )举行的江南省乡试。
  
  上江考棚为安徽举子预试处,但其地址在清代曾三次搬迁。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十一《建置》记云:“上江考棚,旧在朝天宫之皇甫巷。乱后(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以后)同治四年十月,买三条营梁姓屋。……十二年移于中正街,系安徽省绅捐建。”可见,从清初到清同治四年(1865年)间,南京上江考棚位于朝天宫之皇甫巷;从同治四年十月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移于南京门东之三条营;同治十二年以后又迁建于中正街。
  
  南京地方史志耆宿陈作霖先生在《运渎桥道小志》中曾明文记载:“皇甫巷,以南唐皇甫晖所居而得名。后入元文宗潜邸,故又名王府巷。巷中旧有上江考棚,为安徽诸生录科之所。考棚侧为邢氏缘园,疑明吴太学肃卿之冶麓园也。…由王府巷西出迤南,道西有甓门,额曰冶山道院(即今之朝天宫)。”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8月,英国侵略军侵犯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在此期间,英国全权公使、侵略军头目璞鼎查曾于8月26日,率随从由汉西门进城至上江考棚,与清王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会谈,逼使他们承认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当时的上江考棚位于南京城西部朝天宫附近之王府巷内,为耆英等人的行馆。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期间(1853~1864),翼王石达开亦在上江考棚建立王府。据清代张继庚《贼情汇纂》卷一记载,石达开进入南京后,“先住故明张侯第,嗣住上江考棚。”清代《金陵癸甲纪事略》亦称,石达开于1854年4月自安庆前线调回南京,主持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防务,“乃移于上江考棚,并前安徽道王宅及邢园居之。”1982年底,我们在全市文物普查期间,在建邺区原王府巷14号东首墙下发现一块“上江考棚”界碑;1984年夏天,又在紧靠王府巷的建邺路174号江苏省委党校基建工地上发现另一块“上江考棚”界碑(两碑现均由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保管),从而确证朝天宫王府巷一带曾为“上江考棚”所在地。
  
  1864年7月,清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以后,清政府两江总督曾国藩宣布“涤荡兵气,以兴文教为先”,下令于当年即开始在南京举行科举考试,故急急忙忙购买城南三条营之梁姓房屋,以重建上江考棚,供安徽考生来南京参加预试之用。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当时共“修造为屋七十七间,厢二十七厦,计文场七十九字,九百零四坐。并买黄、姚二姓屋,建提调公馆。”至今,城南三条营仍称上江考棚。《南京市地名录》有上江考棚地名,并注云:“南起新民坊,北至剪子巷。清朝科举时,上江考生宿舍设此,故名。旧名方家巷。”
  
  八年以后,即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上江考棚又移往中正街。《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五记云:“中正街北有万寿宫、火神庙、八蜡庙、上江考棚。”清末南京著名文人王东培先生在《里乘备识》中记云:“上江考棚,安徽督学试士录遗之所。改为安徽公学,中有明恕堂额,石埭陈艾书。今存。考棚屡易地,今在中正街。”中正街,即今之白下路。由于上江考棚系安徽省籍的一些士绅捐建,所以在辛亥革命之后,科举停办,上江考棚亦改为安徽公学,后改安徽中学,即现在的南京市第六中学。
  
  以往,一些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误将中正街当作太平天国时期的上江考棚旧址,遂认为翼王石达开的王府建于中正街。最近,见到一些研究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史事的文章中,又误将耆英、伊里布等人与璞鼎查会谈的场所之一上江考棚地址定在中正街。殊不知,鸦片战争期间,南京上江考棚在朝天宫之王府巷一带。不然,璞鼎查从下关江边去上江考棚赴宴会谈,何必要从汉西门入城呢?事关历史事实,故不揣冒昧,再作考略如上。
  
 浏览:95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5/9 14:28:1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66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319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93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337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41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55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4044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91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509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2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