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事迹、考证、讨论、感评 |
一八五六年十一月间,反革命分子韦昌辉、秦日纲等人相继
伏诛以后,翼王石达开也在本月下旬回到天京,“合朝同举翼王 提理政务,众人欢悦”,“大家喜其义气,推为义王,石不肯 受”,最后由天王洪秀全加封他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 应当指出,石达开的辅政在当时说来还是比较适合的,他为 革命军民所拥护,反革命也最怕他。他的将才受到中外人士的 一致推祟,一八五七年五月九日《华北先驱》上所刊登的玛高温 《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记》中对石达开有如下评述; “在生存的首领中,除翼王石达开外,状况皆不可得闻。据 报告所称,这一位青年领袖(即石达开,时年二十五岁----引 者)是英雄侠义,勇敢无畏,正直耿介的,正是全军的中坚人 物。他的头衔称为‘电师’,这真能表示他的军事行动。他是 饱受教育,而又能行动的人。” 与石达开作战经年并为其手下败将的反革命地主武装湘军的头 子曾国藩是最怕他的,即使在诬蔑的词句中也不免流露出内心 深处的恐惧之情。曾氏本人一再向他的主子清朝皇帝汇报说: “伏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 石……为最谲”,又说“石达开狡悍为诸贼”之冠”。曾国藩 还对太平天国天京变乱的结果作了一个估计说: “以臣等愚见揆之,如果洪、韦胜而石……败,则投诚乃意 中之事;若其石……胜而洪、韦败,则该‘逆’挟诡诈以驭众,假仁义以要民,方且飞扬自恣,未必遽有投诚之心。” 在这个估计中明确提出,太平天国如果以诛韦和石达开的辅政 来宣告结束的话,那么反革命分子是不敢利用这个事件来进行 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投机行动的。另一个反革命分子左宗棠也 认为,石达开“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 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 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再看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 将领如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的评价,陈玉成认为在太平天国的用 兵将领中,惟冯云山、石达开二人具有将才,李秀成则对杨秀 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等人的评价都说:“中中”,只有 石达开“谋略甚深”。 在杨秀清被杀以后,以石达开辅政,从革命事业来看,应当 说是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总揽全局的人才,可以重新树立政治 领导核心和重新部署军事战略。特别是当时人民群众革命斗争 的意志都极旺盛,全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发展,所以在他辅政 的期间,革命军事形势基本上是稳定的,政治局面也是得人心 的,使太平天国虽经分裂,但依然表现出它是“一个强有力而生 长未艾的国家”,它的前景是充满着希望的。 当时,石达开面临着武昌失守,敌人水师逼九江的失败的 军事形势,为了稳定当时局面,重新部署了攻守兼施的战略:在 东线坚守句容、溧水,西线坚守九江以下的长江水道,西南坚守 江西,但在皖鄂边境大别山区则实行进攻。这个部署是成功的。 从战略原理上说,在军事形势不利于我而有利于敌人的时候,反 攻则力有不逮,单纯防守则陷于被动,万全之策莫如攻守兼施。 从实际效果上看,太平军的攻与守也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进 攻方面,石达开任命了英勇善战的将领陈玉成等作主帅,相继在 一八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占舒城,三月三日占六安,十一日占正 阳关,十八日占霍邱,四月二十七日占英山等地,并在五月中旬 将战争推进到了湖北东部黄梅、广济、蕲水、蕲州、罗田等地, 足以威胁武昌,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这也就是福济等人在向 清朝政府奏折中所说的:“石达开……为‘贼’中主谋,本年连陷 舒、六等处,并救援溧水,皆石逆之计”。可以设想,这个战 斗如果继续前进发展下去,敌人又会回军救援武昌,而太平军则 是又可以争取到主动地位的。’ 在坚守方面,石达开于一八五六年虽回军天京,但他特别注 意江西方面的防守工作,打击了敌军的乘机进攻。曾国藩在挨 打后向他的主子汇报说: “臣等正思趁此机会,克复数城,仰慰宵旰忧勘之意。不 意九月中(一八五六年十月),抚州以分军致挫,十月间(十一 月)建昌(今南城)以疲乏致溃;而拿获贼’中伪文,均称石达 开谕令诸贼谨守江西。凡江西境内之贼概未调往下游, 而下游之贼反由景德镇以赴援抚、建。盖安庆为石逆旧 踞之巢穴,江西为石逆新陷之土地。……以大局言之,北岸 安庆,南岸九江,该逆之所必争也;以江西言之,瑞州(今高 安)、临江(今清江)为根本,抚州、吉安为膏腴,亦该‘逆’ 之所不肯轻弃也。” 反革命分子在这里所说的瑞州、临江、抚州、吉安四地,正是太平 天国在江西的军事重镇。瑞州据锦江中游,临江扼袁水下游,抚 州则控吁江要津,乃是太平军进攻南昌的三大据点,而吉安临赣 江上游,广出米粮,又为供应江西太平军军需的中心,都是必须 坚守的要地,也是敌人为了保卫南昌所必争的城市。直到一八 五七年上半年中,反革命分子虽集中兵力向这些城镇围攻,但是 他们连一个也没有攻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只取得了西 部袁州(今宜春)等数城而已。至于长江水道交通,只要坚守九 江,敌人水师便不敢东下活动;东线方面,清朝钦差大臣和春虽 力攻句容、溧水,结果也是损兵折将而毫无成绩。 由此可见在石达开辅政期间,基本上稳定了太平天国因武 昌失守而引起的不利的军事形势。他所规定的攻守兼施的战略 完全必要,进攻是胜利的,军威及于鄂东,坚守也是成功的,城乡 据点虽有少数失守,但军事重镇如九江、瑞州、临江、抚州、吉安、句容、溧水等地,没有一个被敌人攻下。这种攻必克、守必坚的军事局面使一八五七年上半年成为太平天国革命局面大有希望 的半个年度。 |
原文 发表于《太平天国》 浏览:131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