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读史式《赖裕新在融县发布文书考误》
镝非
史式先生的《赖裕新在融县发布文书考误》一文的内容,是考证一封一直被史学界视为翼王远征军主要将领赖裕新发布的向百姓强行征粮的文书,实为脱离翼王后的朱衣点,彭大顺等六十七将领所发。
当初拿到这篇文章时,只是粗粗地扫了几眼,心里还想,有这么多的重大事实亟待澄清,史式先生值得为了一份文告花这么多力气吗?总之不是清军伪造来诬蔑太平军的就是了嘛。心里还有一点不以为然,以为史式先生着眼点太过琐碎了。
过去六七年中,看了许许多多有关天国的论文,不知多少次看到有史学家用这篇文章作为证明翼王在广西强迫百姓纳粮的“铁证”---- 清朝方面的记载,可能是诬蔑,或是蓄意歪曲,有隐有偏,但太平军自己发布的文告总不是对自己的诬蔑吗?有些“史学家”终于抓住了翼王的把柄---他们说,“如此强迫百姓纳粮,哪还能有“翼王派兵到我家,问声粮米差不差”之事,足见这些民谣不过是后人的蓄意美化,其实石达开部真正的作为是对百姓强征暴敛。。。。。。”
看过无数篇这样的论证,才对史式先生这篇小文的价值有了真正的认识,不仅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令我更深地懂得了,在历史研究中踏踏实实地考证实据,力争还原每一分真相,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和评价的道理。
在过去这些日子里,我写《金石录》,写《石达开远征始末》,写《不只是献给翼王一个人的诗篇》。。。。。。因为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过去几十年间,史学界对远征军历史的冷落,对于那些在没有富庶的土地,没有后方,没有援军的大西南贫瘠的险山恶水间为了天国理想而奋战的远征军将士们是多么的不公平!很少有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史学家们对指责江南太平军的史料总是不厌其烦地考据其“诬蔑”“失实”之处,一字一句都不肯漏,真石头也要过三刀,而对于远征军的作战,当假象和诬蔑出现时,不但没有追究真相的兴致,反而还洋洋得意于找到了批判分裂的论据。如《六十七将领上天王》奏中如此明显的诬陷之词,以考据史料真伪著称的罗尔纲先生居然可以视而不见,就实在是种莫大讽刺。当我写远征始末时,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着这些被湮没了的真相,可是我并不欣喜,反而觉得悲哀,我悲哀于这些如此简单的真相考究,为什么居然需要等我来完成。。。。。。就如这篇所谓的《赖裕新文告》,赖裕新在当年的行动历历可考,照说应该问题应该一望而知,但这份文告居然被收进了由无数专家审编的专业资料汇集,而就在史式先生的考证文章问世后,居然仍然年复一年地出现引此文为据判定翼王军在广西政策的依据。。。。。。
每当看到这些,我心中就涌起一种悲愤,如果说,翼王本身因为他的出类拔萃和他的传奇,还有无数人站出来为他辩护,或者关注着为他作出的辩护,那么翼王麾下那许许多多远征军的有名的(如张遂谋,赖裕新)和无名的烈士,他们就应该永远冤沉海底了吗?他们的功绩,就应该永远被忽视和湮没了吗?
翼王坪终年不灭的烛光,不只是为翼王一个人点的,它永远为那些洒尽碧血而无怨无悔的远征军的将士们闪耀,但愿着微弱的烛光,能守住青史中那最后一线属于他们的公理与正义,能永远照亮属于他们的丹心汗青!
|
浏览:865
|
设置
修改
撤销
|
录入时间:2002/11/30 13:31:37 |
|
|
|
|
|
新增文选 |
|
|
|
文选评论 |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