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著作:太平天国史、天国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太平杂说等 |
录入:翼王坪
第十二章 节选 (上) 虽然英国的政治家强烈地抨击了英国一般对外政策的道 德影响,可是在英国的上议院中,却很少有人反对这种政策在 远东所产生的实际恶果。中国向来以丝茶富饶著称,英国不 仅没有用自己的工业品使它富强起来,反而用鸦片烟使它陷 于瘫痪。恶劣的政治手腕显然大大地削弱了英国的正义影响, 危及了欧洲的未来和平,却并不能为英国人民带来眼前的利 益。欧洲各国在贸易.政治.文化和宗教备方面部有着相当平 衡的发展,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秩序,因此英国政府的对外 政策不论产生什么恶果,在这种完满的情况之下,尚不致发生 什么严重问题。可是我们在中国所施行的特殊的对外政策却 要产生一种完全不同的后果。目前我们和这个广大帝国之 间的关系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要做到自由交往互惠互利,尚有 待于茫茫的将来。所谓互惠互利,还不是正确的说法,因为英 国从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所能获得的商业利益是远远超过英 国本身所能给予的。只要这个广大国家的任何一派或任何一 部分人民提供了友好的关系,建立了自由的交往,英国就应该 加以欢迎,感到高兴,这纵令不是为了中国和人道主义的高贵 目的,至少也是为了英国本身的利害打算。可是,这一点正是 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英国政府所不能理解的。 太平天国不仅提供了友好关系和自由交往,并且还提供 了英国所希望得到的各种利益。我们的基督教和文明,将要 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建立起来。令人憎恶的鸦片贸易可以完全 绝迹,而代之以推销英国的产品,既可以使中国受到裨益,又 可以解决市场的充塞和工人的困苦。太平天国的法律规定, 欧洲“弟兄”倘欲游历或“经营商业”,均可“自由出入,随意进 迟”。他们既然开放了全部领域,准许外国人自由来往和通商, 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同样开放全国的领域的。太平天国已 经将清政府对待“外夷”和“洋鬼”的闭关政策和排外政策一变 而为亲善友好的政策了。现代欧洲的各种进步事物可以源源 输入中国。目前仅仅限于少数通商口岸的贸易可以遍及全国 各地。迄今外国人尚不知道的丰富的矿藏可以大量开采,完 全自由毫无束缚的巨大商业(鸦片外),可以使得这个较之 整个欧洲还要富足的帝国完全开放。尤其,对于具有强大商 业力量的英国来说,则可以获得一个取之不尽的富源,而且无 需采取侵略或扩张行为,就可以获得远远超过英国取自印度 的岁收。这一切及其他许多重大利益,太平天国已经部分地 为我们建立起来了。毫无疑问,当他们彻底推翻了清朝统治 以后,这些利益是可以完全付诸实现的。 。。。。。。(节略) 有人硬说,他们的友好声明并非出于诚意,他们的谎言永远 不会付诸实现。如果他们果真采取了这种跟他们格格不入的 手段,那么,用武力强迫他们遵守信约,较之用武力为卑鄙 的鸦片走私船进行报复,对于英国的好战精神来说,是更显 得漂亮一些的。 2月11B,海军提督何伯率舰队巡阅扬子江,企图根据北 京条约开放沿江商埠。此行对于清政府以及具有特殊利害关 系的外国人是有着同样重大意义的。而对于太平天国来说,则 大为不利。这个舰队的文武官员反对太平军最为激烈,因为太 平军妨碍了清政府在炮口下被迫签订的“条约的正当履行”; 同时太平军即将取得的成功,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赔款”,而且 也影响了这些文武官员的个人的功名前程,以及他们和突然 变得卑顺的清朝官吏的交往中所能取得的利益。随舰队出发 的商业团体代表热衷于通商事业,只要他们认为谁妨碍了他 们的眼前利益,他们就对谁恨之入骨,他们完全不顾将来的利 益,只是希望在三年不间断的贸易中发一笔大财回国去享福, 因此他们憎恶太平天国所进行的改革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这两类人反对太平军是出于自己的利害打算以及由此所形成 的个人偏见。清政府用武力驱逐外国人的一切努力均告失败, 于是采取了利用外国人去攻击他们自己所不能征服的太平军 的图谋诡计。甚至连普鲁斯先生也曾经在他的公函中这样说 过;“中国人的外交手腕之一就是离间具有同等利益的双方。” 普鲁斯先生虽然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也落进了圈套。清政府 为了利用英国夫攻击太平军,就捏造种种谣言,并以“友好”和 “通商互惠”之类的甜言蜜语来搏取英国的援助。普鲁斯先生 论到援助清政府的政策时,曾经说过:“中国官员显然企图引 诱我们陷入跟叛军发生冲突的游涡。” 可是,普鲁斯先生终于暗中相信了请政府的声明,相信了 根本不可信任的、双手染满英国同胞血迹的恭亲王的意见。 于是,他向英国政府报告,他同意组织英中舰队这种可耻的行 为。英国人民信赖他们的外交官员,英国的外交官员信赖政 府.英国政府信赖李泰国先生,李泰国情赖清外务大臣文祥, 文样信赖恭亲王,恭亲王又信赖其他人,在这种转相信赖之 下,中立法被破环了,国外兵役法被废弃了,从而国家的法律 也被抛到一边去了。幸而,组织英中舰队这种可耻的行为在 一种可鄙的情况之下告终了。这样,英国海军才没有象英国 陆军一样,沦为这个腐朽血腥的专制国家的雇佣帮手。 英国既要开放扬子江的贸易,并择定汉口、九江、镇江为 商埠,就必须和控制扬子江重要地区的太平天国进行协商;因 为太平天国据有南京、芜湖、太平府、肖山、东山及其他各地。 实际上,他们巴掌握了一切贸易,正象自1860年5月间以来, 他们掌握了有价值的丝的贸易一样。于是海军提督何伯自恃 实力雄厚,不顾太平军由于在上海被击退从而具有充分理由 向英国人的生命财产进行报复的事实,开始跟南京的太平天 国官员通讯,并重申英国中立的信约。 额尔金伯爵发给何伯提督的训令说: 英国船只要在场子江一带安全航行,首先必须和叛军协商,因 为据说叛军据有扬子江沿岸的某些重要地点。为了得到您的协助 来达到这一日的,所以我亲自写信给阁下。 如果您的其他工作能允许您到扬子江上游去巡阅,那么我认 为,再没有比阁下亲自参加并运用阁下的威望能够使协商获得更 满意的结果了.总之,我认为必须率领一支足以令入重视的海军 舰队到南京去向叛军当局宣示,我们并不是作为敌人而来,也不是 企图参加中国目前所发生的内战,而是要他们充分保证,英国的贸 易船只可以在扬子;航行无阻,不受到他们的干扰。 额尔金勋爵在发给作为海军提督的外交秘书或代理人的 巴夏礼先生的训令中,指示必须遵守下述三点: 一、严获外国人将军用品和新募之兵士,运入骚乱地区.(虽 然英国作出了中立的保证,可是清军在上海和所有的通商口岸,均 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船只、物资、武器及其他军用品。) 二,中国政府应在镇江或上海征收共所应得的外国贸易进出 口税。(英国保证鞑靼人的税收并防守了征收税收的口岸,攻击 太平军。) 三、我们应在清政府和叛军之间严守中立。(英国尽其所能帮 助清军;防卫各通商口岸,并在每个通商口岸建立清军跟太平军 作战的基地;准许英国人和清军贸易.禁止和太平军贸易;支持 清军征税。不准太平军征税,替清军防守上海,在1860和1862这两 年中,残杀进军上海的太平军;供给清军武器去杀害太平军。) 额尔金伯爵发给巴夏礼先生的训令中又说: 虽然找认为他们不会以友好的态度来接受何伯提督送给他 们的通告,可是我们无法预测他们对于这个通告将有怎样的答复, 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也无需做这种预测,因为你已经充分了解我们 对他们所应采取的权宜政策,以及我们在普鲁斯先生和恭亲王所 签订的开放扬子江的临时协定下所应该实现的目的。 这些训令和上面所引述的第三点指示似乎表示了遵守中 立政策的意图,至于这种意图具有多少诚意,我们可以读一读 何伯提督发给亚勃林司令的训令: 备忘: 你偕同缪维廉先生去见太平天国首领,以便传达下述的通告. 如果他们涌需要的话.你可将通告的副本留给他们—份.同时请你 将他们的答复记在通告的空白边缘上,以供我参考.此致 英国皇家兵舰。“圣陀号”司令亚勃林 海军副提督款总司令何伯(签名)1861年3月28日 发自南京”克罗门地号“舰上. 亚勃林司令给南京太平天国当局的通告 兹表英国驻华海军总司令之命通告如下: 总司令在吴淞与福山间,沿江建置航线标志…… 英法两国政府已颁发训令,倘太平军进入上海及吴淞境内,必 以武力迎击,因此太平军行近该地显然于己无益.势必发生冲突, 希望太平军切勿进至距离诊处两口路程之地点.总司令要求太平 军命令所属部队遵行此项约定,并将命令副本送下一份。倘太平 军愿意遵守此项约定,总司令自将竭力设法阻止所有中外军队自 该处出击太平军。 首先,这个公函声言英国政府已经“颁发训令”用武力来 防守吴淞上海,完全是个谎言。外交大臣关于防守上海及其 他通商口岸的第一道“训令”,系于“1861年7月24日在外交 部”发给普鲁斯先生的: 我收到海军部转来的一些文件,其中有副提督何伯于5月8日 写给你的信的副本……我已将我的回答通知海军部;副提督河伯 所提出的各项方案应予批准。我训令你尽量采取种种措施,确保 各通向口岸的中立,以防叛军干扰.只要叛军方面不去攻打这些 通向口岸,大概北京政府也可以不利用这些通商口岸,作为进攻叛 军的某地……你可以明白,女王政府除了保护英国匣民的生命财 产之外,是不愿在任何其他情况下以武力去攻击叛军的。 罗塞尔(签名) 这个训令并末载有亚勃林司令送给太平天国的通告中所 提到的内容,因此何伯提督或其他人所奉到的训令必然是秘 密的训令。而且外交大臣公文中所提出的各通商口岸应遵守 中立的条件,并未奉行。英国驻华文武官员亦从未要求北京 政府不要利用上海作为进攻太平军的基地,相反,不仅英国当 局在精神上给予北京政府以间接的援助,并且以何伯提督为 首的英国的海军,还在战场上给予北京政府以实际的援助。何 伯提督所签署的中立保证书,墨迹未干,他自己就公然加以破 坏。这种蔑视真理和荣誉的罪恶行为,由于太平天国为培植 中外友好关系,应允了何伯提督及其僚属所提出的一切要求, 而变得史为严重。太平天国同意只要英国阻止清军利用上海 作为进攻或作战的基地,他们就在一年之内不去进攻上海。虽 然何伯提督及其他英国当局丝毫不想实践英国方面的信约. 可是太平天国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忍耐和良好的信用,直到 规定限期的最后一天,甚或最后一小时,都严格遵守不去进攻 上海的协定,而不顾他们自身所蒙受的损失。所谓防守吴淞 的训令,完全是出于这位具有外交手腕的提督的丰富的想象 力,外交大臣的“训令”中是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个地名的。 何伯提督的通告究竟是根据额尔金勋爵和罗塞尔伯爵的 公开训令呢?还是根据和公开训令完全相反的其他训令呢? 这实在是件引入深思的事。自然.认为公使普鲁斯先生、何伯 提督、外交代理人巴夏礼先生或其他领事们,胆敢故意违反政 府的训令,这是毫无根据的。因此,唯一的结论就是英国政府 颁发了秘密的训令。 何伯捉督及巴夏礼先生给太平天国的通告跟他们所奉到 的命令是矛盾的。他们的“严守中立”的观念足不能为人所赞 同的。出此可见,这位提督在南京所发出的通告不过是一种 毫无水手道德的手段,一种欺骗太平天国的陷阱而已。虽然 设计这种阴谋诡计的人们,本领高明,手腕巧妙,可是不管这 批令人赞叹的政治家,如何无耻丧良,他们却无法使这种阴谋 诡计跟荣誉和正义调和一致。如果这幕丑剧发生在英国附近, 一定会耸动视听的,可是它却发生在遥远的地方,所以除去那 些涉及自己利害关系的人们外,几乎没有人知道它,或者关心 它。 这个朗谋诡计的意图显然是一方面引诱太平军作出不去 进攻上海的诺言,一方面又把上海变成清军的军事基地和核 心,从而迫使太平军不得不为了自卫而去进攻上海。如果太 平军没有惊人的容忍精神,这个无耻的计划就会实现。由于 太平军的容忍,何伯提督及其他官员于是不得不主动进行挑 衅。至于太平军同意不去进攻上海的先决条件,英国违反信 约的行为,以及事实的真象,自然是不会公之于众的;他们以 为,中国距离英国非常遥远,并且,英国人民又是不大喜欢仔 细深究的。于是,少数无耻的官员就可以随心所欲,大逞辞 锋,说什么太平军破坏协定进攻上海,说什么伟大的基督教运 动和爱国运动的领袖是一群匪徒,说什么太平军破坏了一切 并企图毁灭上海等等,来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 太平天回答复何伯提督的“严守中立”的照会,由翻译官 译出如下; 太平天国赞嗣君蒙谆谕秦镜观、艾亭。莫洪德周知:英吉利海 军提任何伯派遣官员前来赞嗣君府,面称上海吴淞为英国商埠,彼 等已负责防守,以便保护该地人民之安全,呈请天朝军队勿往该 地,认为无此必要,亦且无益。为此赞嗣君特谆谕各营将士,勿率 队近入各该地一百里之内,此系对双方有利之协定.我军于本年 内并不作攻击上海吴淞之计划。 这个命令完全证明了太平天国政府是切望满足英国的愿 望的。 亚勃林司令向何伯提督报告执行任务助结果说: 我递拾南京太平天国首领的通告……今天已接到了同意的答 复。关于建置航线标志的要求,他们己同意发布命令.关于通告 中的第二部分,他们也同意命令他们所属部队在本年内不去进 攻—上海和吴淞。 巴夏礼先生在报告中提到了迫使太平天国同意何伯提 督通告的办法; 自然,我们这样回答,任何叛军在法英(?)两国政府已作出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