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纪念、随笔、杂谈、其他 |
By 镝非
“她要在贵县的群山深处“食腐肉死水活三百年”; 而他要“痛痛快快地饮一次血”,是吧? 。。。。。。一个改嫁到不远处的女子平安的消息?你会选择哪一种结局呢? ” 你猜的对就是这样的。可是有一点你说错了,不是我选择哪个结局,我写的是事实,是历史事实。 那个女子比他更快地找了新的归宿,她几乎是在金田起义的同时改嫁。所以有两个避不开的现实,无论是要逃过株连,还是另嫁他人,她都得先和他划清界限,而且单凭她自己说没人会承认,她必须有正式凭证,比方说----休书。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她是“带球跑”,那时候她已经有他的孩子了,所以他的决定才有点不寻常。(就因为事关他母亲的抱孙子的问题所以小说中他才必须郑重其事地向母亲禀告) 而且那时候他大约也并没有自己离开后留这孩子传香火一类的想法,因为那个孩子后来是被他姐姐偷出来抚养的。而他也一直不确知她的消息,直到八年后才知道她和她的孩子的下落。最后这个孩子跟了他姐夫的姓,原先的名字我不记得了,他死后改叫“胡永活”。现在广西这一支胡氏子孙,是唯一可考的他的后人。这个故事一点也没有“英雄美人”的浪漫 ,我说过我要颠覆浪漫的。 至于他,据记载是在“军中”取黄玉昆女为妻,那应该已经是永安以后的事了,距离他们分手一年以上,距她另嫁八个月以上。那个女孩是怎样在这种特别的心情中,又是倥偬的军务中打动他的,我的确好奇,至少,他曾经为她而回绝过东王。 我也不喜欢李晴笔下的英王,可是你承不承认,他把英王写得有血有泪,在他受伤绝望后那一句“他现在什么都不愿想,只想马上回到战场上去”,令我唏嘘了好久。 李晴大爷的那篇文章,哈哈,我不会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的,因为就是在那篇文章里他狂拿忠王的“委曲求全”衬托翼王的个人主义为一己私怨分散革命力量不顾大局图谋分裂而且不光自己干还拉别人一切分裂。。。。。 所以 你也别和他太计较了,事隔22年,他能在《天京事变》《血雨黯天京》里猛劲儿地给翼王翻案,谁知道他现在对英王咋看?再说那篇文章史料考究极粗,错误甚多,每节前先引两页马列主义理论,史学价值有限得很。呵呵,不说了,原文如下 ”。。。陈玉成在太平天国晚期的一八六一年,既一面接受了英国干涉者巴夏礼的‘要求”而放弃了进攻武汉的计划回军安庆,表现了他对于外国干涉者的一定程度的妥协态度和首先重视自己根据地的片面保守思想,继而又在安庆失守后提出了派军远征豫、陕,进军西北,自己坐守庐州的错误计划,反映了陈玉成对敌作战的信心不足和某些流寇主义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遭到洪秀全严责和革职后‘心烦意乱,愿老于庐城……愚忠于国”的消极、保守思想,而在被俘后,对于敌人向他提出的招致石达开、陈德才的要求,他也表示过“必须亲笔之书”’ “尚须斟酌”(*注).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他的这些错误思想、行为而认为是。不必加以责备的,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我们却必须承认这种局限性。” (*注:出自罗尔纲 的《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 顺便说一句,文章发表在1979年1月的历史研究上,但初稿和改稿都完成于1964年。 |
浏览:87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