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著作:太平天国史、天国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太平杂说等

太平天国的真相(17):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2)

呤俐 (英)

  录入:翼王坪
  
  第十章节选(1)
  
  
  。。。。。。
  据估计,清军在这一战役(注: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中,包括作战与溃退,共伤亡万
  
  
  太平军乘胜掩杀,所向披靡,无数城镇,包括丹阳在内,全
  都相继落入太平军之手。清军由苏州、常州纷纷征调军队增
  援,但均告失败。清军副帅(张国梁)阵亡,统帅和春自尽。清
  军瓦解后,溃兵四出劫掠,成群结队窜至苏州,城闭不能入,
  于是就在城外四乡,纵火焚掠。几天以后,太平军团至,城内
  清军弃城逃散。5月24日,华中重要大城苏州落于太平军之
  手。
  
  
  太平军于三个月中攻占无数城镇,并在各地建立了政权,
  其中包括产丝区域溧阳,无锡、金坛、宜兴、太仓、同里、嘉兴、
  湖州等地。首都南京得到了大量的物资供应,各地佛象庙宇
  被扫除殆尽。在他们政权统治下的所有家庭全都用《圣经》代
  替了佛教。他们施行了正常合理的税收制度。最初因惊恐而
  逃走的四乡居民陆续回到家乡。这时,上海得到了关于太平
  军胜利的报导以及他们可能就要前来进攻上海的消息,于是
  一种玷污英国光荣的背信弃义的行为找到了显露身手的机
  会。自是以后,这种行为就更加变本加厉了。
  
  
  英国政府已经承认太平军为交战团体,因此是应该受到
  国际公法严守中立条款的约束的;并且,实际上英国政府和太
  平军也已有过接触,乔治·文翰爵士曾经亲笔写下了严守中
  立的庄严保证,同时也得到了太平军的同样保证。可是,身
  为英国商务监督的普鲁斯先生竟以下述的通告以及履行这个
  通告的行为破坏中立,严重地违反了不干涉的声明:
  
  
  本商务监督特通告如下:
  
  
  查上海巳开放为通商要埠,华商和洋商之间贸易极为发达.若
  上海一旦沦为内战战场,商业必遭到严重打击,和平经商的商人,
  不分中外,将一律蒙受巨大的损失。
  
  
  本商务监督有鉴于此,特商请里家海陆军当局采取适当措施,
  以防止上梅居民遭到抢劫屠戮之苦,并协助弭平一切不法叛乱,保
  卫上海,抵抗任何攻击.
  
  弗内德利克’普鲁斯(签名)1860年5月26日于上海
  
  
  英国所作的庄严信约,就这样被有意破坏了。这种非正
  义行为是被金钱打算所激起的,同时又是以慈善的托辞作为
  掩饰的。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普鲁斯先生无耻地,如果不
  是无知的话,把他破坏英国的中立保证的意图说成是:
  
  
  照我看来,我们在内战中,不参加任何一方.不对双方权利发
  表任何意见.就可以保护上海不受攻击,并协助当局维持治安。
  
  
  普鲁斯先生竟认为帮助清朝政府防守城市杀戮太平军是
  在内战中“不参加任何一方“,那么普鲁斯先生所谓“参加任何
  一方”的含义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普鲁斯先生觉得损害
  一个被承认的交战团体的权利还不够满足,几天之后,他更继
  之以侮辱。于王曾致书给英、法、美三国领事,普鲁斯向英国
  领事发出下述训令:
  
  
  叛空首领曾有公函给你和法美两国领事,我的意见是,我国领
  事若与苏州叛军发生任何接触,都是不符合原则而必须加以反对
  的.因此我训令你,可将该函置之不理.
  
  
  我们不懂普鲁斯先生作为这种非正义行为借口的“原则”
  是什么,他所谓对交战团体严守中立的“原则”又是什么?不
  久,他就马上露出了矛盾,尽管他对太平军的公函“置之不
  理”,可是他却送去了一件期望太平军不要置之不理的公函。
  
  
   太平军自从起义以来,就想占有一个海口,以便可以和外
  国通商,并得到武器和军用品的供应,象清军据有通商口岸一
  样。太平军在占领苏州三个月后,由于信赖英国严守中立的
  信约,就向上海进军,沿途击溃了清朝的守军。
  
  许多传教土和商人曾于太平军进军上海前访问过苏州,
  他们的报道对于革命军的品质、目的和宗教全都是交口称誉
  的。可是,英国当局向人民所公布的报导却仅仅是些断章取
  义的报导和歪曲捏造的谣言,以图使英国人民相信政府违反
  中立协助清军防守上海的行为是正当的。关于这种统制新闻
  报导的情况暂且置而不论,我们先来注意一下进攻上海的情
  况。忠王以为英国的保证和信用是可靠的,就留下大部分军队
  防守各地,进攻清军的残部.亲自到上海来和外国代表谈判。
  他并未想到会遭受阻挠,所以没有带大军攻占上海,只携带卫
  队及非正规部队三干人作为护随,而无任何进攻企图。忠王进
  抵上海附近,将下述公函送致各国公使,这件公函正如普鲁斯
  先生训令所说被“置之不理”。
  
  
  太平天国忠王李致书于各国公使:前大军离苏州时,曾经函告.本军即将进抵上海,凡贵国人民之住宅或商沾,于战时应悬挂
  黄旗为标识,本军官兵一见此项符号,即尽力保护,以免侵扰,谅已查照施行。直至昨日,始闻贵国人民于松江府地方,设有教堂,崇拜上帝,宣扬福音;本军过泗时,与清妖发生战事,当时有外人
  四名在满妖军中,未易辨别,致令一名外人为我部卒所杀,然余恪
  守信约,不违前言,对于外人始终优待,已将杀外人之兵士枭首,以
  儆效尤。查泗泾有教堂一所,本军过境时,并未悬有黄旗;余深信
  贵国人民尊重信义,不至暗助官军也。既往不论,为防患于未来起
  见,兹特再行声明:本军即将前来上诲,凡水军所过沿途,望令贵国
  教堂派人守候门前,于大军过时报明,以免误会。本军已抵七宝,
  即将到达上海城下,所有贵国商民,烦贵公使转令其于门首悬挂
  黄旗,守候屋内,不必惊恐。余已令兵士等认明黄旗符号,不准侵
  扰.其他要事,伺到上两再行磋商,先此驰告,借祝贵公使健康.
  
  太平天国十年七月九日〔1860年8月18日)
  
  
  忠王到达上海后,普鲁斯先生虽然对予太平军的来函是
  “置之不理”的,可是他竟自相矛盾,送出了下述函件:
  
  通告
  顷据报告,上海附近,聚有武装部队。我大不列颠政府驻沪海
  陆军司令兹特宣小,上海县城及外国租界出英法联军占领,联军特
  此警告一切人等,倘有武装群众攻击或走近联军所驻地点,即视为
  侵犯联军之行为,联军当依法对待。
  
  1860年8月16日于上海
  
  
  这件绝妙的通告,用炮船送到完全不是太平军所要经过
  的地点,自然无法递达。8月18日,太平军并没有跟外国军
  队作战的任何准备,开到了上海。驱逐鞑靼的前哨直薄城下,
  他们还根本不知道英法兵士已驻守城内。太平军以为他们向
  来以友好态度对待外国人是可以得到同样友好的报答的,不
  料却遭到枪炮的猛烈轰击。下面摘录几段官方报导,其中记
  述了无理屠戮太平军的情况。这些被杀害的人曾经因为英国
  政府作出了“严守中立”的庄严保证,而对于他们的“外国兄
  弟”满怀着增进友好关系的热望。
  
  
  兵营周围筑有土垒。上架美国大炮数门。自联军占领上海县
  城以来,此地就成了屠场。叛军以罕见的勇敢向这里猛扑。中国
  官兵开头勇气十足,可是不久就马上败退下来。叛军在后面紧追
  不舍,企图趁乱冲进西门。
  
  
  接着,太平军从他们始终视为兄弟的人们那里开始得到
  下述的“款待”:
  
  “卡凡纳大尉下令破坏桥梁,在城上用排枪和霰弹热烈款待叛
  军。
  
  
  这天下午,麦坚提亚队长的印度马德拉斯过山炮队的两门
  大炮拖至城墙外面.他们跟隐蔽在南门外坟基.房屋、树木后面的
  敌人(敌人,这是谎话,太平军并不是作为敌人而来的,而是作为
  友人而来的)只隔着—道小壕沟,可是.令人感到奇怪,敌人竟未放
  —枪。”
  
  
  这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证明了这些人具有惊人的宽容
  精神,尽管他们的几百个同伴被城上的屠夫加以残酷扫杀,可
  是他们却未回报一枪,甚至竟听任两门大炮架在可以随意杀
  害他们的地位。
  
  
   “ 城外的地形使敌人便于隐蔽,所以只有在我们发现一群敌人
  的时候,我们的榴弹饱和[英国]窝立克炮手所指挥的中国炮,才能
  有效地轰击.可是叛军毫不胆怯,常常出现在南门、西门的城下附
  近。
  
  联军的炮火,无论大炮和来福枪.全部极为准确.霰弹不能奏
  效,马上继之门炮轰,炮弹接二连三地射入敌人的军旗之中。
  
  
  叛军由南门败走,经过西南角时,阿格拉狄少校率水兵和[印
  度)克塞兵,等在哨亭里,再对他们迎头痛击。
  
  
  麦克所威尔队长率罗店兵埋伏在小南门,大显身手;虽然
  他们的武装只有勃朗拜斯枪.可是他们击杀敌人却并不在少数。
  
  
  皇家海军炮兵队炮手迪根用上海道的一门大炮,冷静地轰击
  敌人,收获也很大。
  
  
  敌人弃尸地上,其中有一名欧洲人,因为暴露在显著地位而被
  击毙。还有一名混血种人.则因为逃脱未遂而被击毙。我们见到
  叛军中有好几个外国人.据说另一名外国人在伯德队长防线前被
  击毙,”
  
  
  这种残暴感情说明了那些防守上海的雇佣兵是丧尽天良
  的。他们的勇敢行为就是用卑怯的炮火,屠杀了三百名始终
  未曾还击的太平军,从而在这一天使他们的国家蒙上了永远
  洗不掉的污点。
  
  
  官方报告继续说:
  
  
  “联军在不同地点派出许多小队到郊外文焚毁可以隐蔽敌人的
  房屋。星期六晚,西门和南门外的大火,烈焰冲天,彻夜不熄。这一
  天,敌人损失颇巨,而联军则无一人防亡.”
  
  
  当英国官员大肆诬蔑太平军焚烧破坏的时候,他们不仅
  竭力隐讳英国军队本身所犯的这种罪行,而且居然在报告中
  声称那些屠杀未作抵抗的被害者的某某军官和某某兵士行为
  “勇敢”。
  
  
  这份报公记述第二天的功绩如下:
  
  
  “星期日晨,大火未熄。我们的勇敢盟军军(法军)开始行动。他
  们以他们所特有的方式来彻底排除危险,纵火焚烧近郊富饶繁盛
  地区。中国批发商全都聚集在此.这里囤积了大量商品,食糖特
  别多,大火迅速蔓延,燃及糖栈油栈,熊熊火光,蔚为奇观。
  
  
  大约在两点钟的时候,“克斯垂尔号”和“香港号”溯江驶近燃
  烧的郊外。南门重新开始了双射炮和榴弹炮的轰击。敌人被逐出
  掩蔽地点,不得不暴露在来福枪射程之内。麦坚提亚的炮队大为奏
  效,使敌人无法躲藏在残存的房屋之内。阿格拉狄少校则率水兵
  从寮望台上向下猛扫,威力强大.这位勇敢的军官实是个卓越的
  射手,我们相信至少有二十人在他的来福抢下丧命,几无一人幸
  免。
  
  
  一个英国军官躲在完全安全的墙垒之后,无缘无故地射
  杀了二十个同类,英国人民对于这种行为将作何感想?外国
  军队所驻防的各处地方是从未遭到一枪还击的。”
  
  
  这种可怕的行为是这样继续下去的:
  
  
  
  “8月20日,星期一晨,敌军人数增多。这实在是奇异的景象,
  他们沿着城墙外面的每条小路前进,每人执旗一面.都排成印度
  式的纵列,队伍严整,并且镇静坚定。他们进入枪炮射程之内,毫
  不踌躇。他们主要是要攻取西门。阿格拉狄少校奉命率水兵前去
  协助卡几纳大尉,马德拉斯炮手则用大炮猛轰,叛军所处地势有
  利,损失尚不太大。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们几乎未回击一枪.”
  
  
  牵涉到自己利害的人,尚且说这种话,那么真实情况应该
  可想而知了。
  
  “夜间“派阿尼亚”快舰溯江上驶,以十三寸口径大炮轰击叛军.一发炮弹正在叛军百面红旗小间.旗帜顷刻化为灰烬。
  
   与此同样辉煌的轰击继续着.大队执黄旗的叛军进入前面四
  分之三英里处的一座长形白色房屋内,麦坚尼亚大尉(要是太平军
  对他那杀人的炮火还击,头一天他就要在城墙外面丧命了)放
  出一炮,入透屋顶,据推测.叛军副将被击伤。”
  
  受伤的并不是副将,而是忠王本人,弹片击中他的脸颊,
  使他后来训话略略受到妨碍。星期一夜,太平军最后一次企
  图进入上海失败。上述报告记述第二天的情况道:
  
   “ 星期二,军事活动极少,因叛军已撤出射程以外,法军于江边
  一带所纵之火未熄,无数商品充斥的货栈均为烈焰所吞灭,令人为
  之扼腕。”
  
  太平军头一天遭到意外袭击损失了三千人以后,遇见了
  传教士米怜先生。这些太平军是中国人,他们见到自己的亲
  友同伴无辜遭到屠杀是应该震怒的。可是,他们并没有采取
  亚洲民族自然会有的那种泄愤报复行为,却以一种超过应受
  赞美的耐心,不去俘虏米怜先生,并且发现他是传教士后,
  还派兵士保护他安全到达城门口,以防他受到侵扰。米怜先
  生安全到达了城门口,可是护送他的兵士退回时一个个全被
  城上的英国兵开枪射杀了。
  
  
  当这种空前的背信弃义的行为发生在上海的时候,也正
  是英国在法律上或在道义上都应受到严守中立信约的约束的
  时候。不仅乔治·文翰爵士、密迪乐领事、额尔金勋爵、普鲁
  斯先生等等的保证可以视为英国严守中立的信约,而且香港
  总督约翰·包令爵土也在l 855年颁布了中立法案,其中主
  要条款如下:
  
  
  侨居中国各地的英国臣民凡助中国现政府,或目前战争中
  的任的一方,以及通过下述行为反对政府;或水人参加或介绍别人 参加上述任何一方,或供应、售卖、居中介绍军用物资,供应船只,及故意以其他行动协助上述任何一方者,均以违反中立法论处,判以两年以下之监禁。
  
  
  因此,普售斯先生不可能敢于断然违反这一切法定的约
  束和条例,很可能他是受到了政府的秘密训令。我们读一读
  北京的英国公使的公文就会得出这种结论,尤其是把下述普
  鲁斯先生于1860年6月10日致罗塞尔勋爵书和数星期后他
  防守上海的行为加以对照,事情就更容易明白了。
  
  
  无需讨论(他是和罗塞尔勋爵讨论,因此干涉计划无疑是提交
  给他了)在中国内战的特殊情况下,干涉是否正当.或为了开放杨
  子江通商,重新占领控制扬于江的南京、镇江等城市是否得策。我
  对于用武力来恢复该叛军所占领——或无宁说所蹂躏一—的清政
  府的城市和省份的政策是感到怀疑的。
  
  
  可是,两星期不到,普鲁斯先生的行为,就和这种见解发
  生了矛盾。
  
  
  上述同一公文内曾经以下列强烈的口吻反对于涉,说
  
  
  中国官吏为金钱所驱使,自恃外国之援助,将要变得更为残
  酷、腐败和暴虐。中国人民既然无法举行一种幼稚的、但是有效的、
  反抗地方压迫者的群众反叛,于是他们就要仅仅因为外国人的来
  临的缘故,而把强烈的愤恨投到外国人的身上。结果,这种普通
  的敌意、仇恨以及一连串事件将使英国必须永远占领这些地方,从
  而在中国人民中间留下了恶劣的印象,否则,只有从这些地方撤
  退。我们用物质去支援一个既衰弱又腐败的政府,是只有降低我
  们国家的信誉的.
  
  这就是英国驻华公使所一再声言的意见。英国人民对于
  直接违反这种意见的行为自然会感到奇怪。下议院议员赛克
  斯上校的具有高度原则性的议论是值得注意的。他在《中国
  的太平革命》这本有价值的著作的第18页中说:
  
  
   “这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我们杀戮那些愿意和我们做朋友
  的人,帮助我们与之作战的清朝政府防守城市,并且通过李泰国与
  其他英国臣民为清朝皇帝的海关服务;可是,当初英法官兵在北
  京所遭受到的虐待和残杀,正是这个清朝皇帝所批准的;而为我
  们现在所极端信任的恭亲王,清朝皇帝之弟,就他那时在北京所处
  的地位来说,本来是可以制止这种加在我们官兵身上的暴行的.”
  
  
  英国人大都不关心有关中国的一切事,认为英国的
  对华政策对于他们自己或对于他们的国家,全都是无足轻重
  的。这是一种内私的狭隘的商人观点。如果我们考虑到中国的
  广大幅员,考虑到中国占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倘包括同种
  的马来人、鞑靼人、伊洛斯人、蒙古人、西藏人、交趾支那人、安
  南人等在内,则占世界人口一半左右),考虑到中国较之欧洲
  列强更为悠久的历史,考虑到中国的力量、文明、基督教化终
  将发扬光大的前途;如果我们思索了为什么造物主所创造的
  世人的一个都是同种的问题,思索了超过英国人口十六倍以
  上的中华民族将来可以和英国目前的伟大地位并列齐驱的问
  题;那么每个抛弃了个人渺小打算的人,就可以超越在眼前的
  利害之上,而对中国问题去加以深刻的关注。
  
  
  
 浏览:98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9/13 13:41:1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32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299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77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291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07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19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3997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78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474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0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