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著作:太平天国史、天国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太平杂说等

太平天国的真相(15):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0)

呤俐 (英)

  录入:翼王坪
  
   5月20日,大沽炮台陷落。
  
   7月3日,额尔金条约签订。这个条约几乎可以说是宣判了
  爱国者的死刑。
  
  11月8日,额尔金勋爵出巡扬子江,自上海抵汉口。舰队
  经过南京时,与太平军守军发生冲突,正象前次“何木斯号”的
  访问一样,但情况更为严重。额尔金勋爵以英国人在外国所
  采取的一贯的傲慢自尊的态度,对于太平军一再发出的恳切
  要求置之不理。太平军曾屡次通告外国人:外国兵船于战争
  或封锁期间驶近城堡时,“须先派小船报告守军,以免发生误
  会”.(尤其鉴于清军曾废用外国船只,并且传说外国兵船即
  将进攻南京等等。)根据“何木斯号”访问南京的情况来看就
  可以明白,清军舰队曾跟踪在英国兵舰之后,趁机进攻太平军
  炮台,当时太平军给乔治·文翰爵士的信件中是充满了对于
  此事所感到的不安的。额尔金勋爵完全不顾任何交战团体处
  在太平军情况下都不得不提出的善意警告,竟派出“利号”炮
  舰在舰队前面航行。据他在报告中说,“如果可能就去联系”。
  可是,他不是采取唯一正确的方式派出小船前去联系,而是派
  出“利号”炮舰在太平军炮台阵地前面运巡,以强大的舰队作
  为后盾。这自然引起太平军的怀疑,以为它是敌人派来进行
  侦查的。因此,炮台就向“利号”炮舰开炮轰击,而英国舰队早
  己作好准备,马上冲上去,以“惊人的效果”向太平军开炮。这
  还不够,“次日早晨,他们再驶回南京,猛轰各炮台达一小时
  半,而未遭到回击”。英国海军建立了何等辉煌的战果!消灭
  了丝毫没有伤害他们的炮台,使炮台里面的人们无缘无故地
  遭到横祸。
  
  1860年12月,《教会新闻》报导如下:
  
  1858年底,额尔金勋爵率英国舰队前往汉口。英国舰队与太
  平军不止一次发生冲突,引起了伤亡.此事若事先经过适当的防范
  是可以避免的。驶近南京时太平军与清军正在交战谈.太平军不
  认识英国船只,他们在长江上游还是头一次见到英国旗帜.太平
  军误认这些船只是协同清军水师作战的,就向带头前行的“利号”
  炮舰放了一炮,英国兵舰“福利亚号”、‘克台塞号”.“社弗号”.’利号’立即—齐开炮还击.炮台守军弃下大炮退走。其实,只要花费一些时间说明一下,就可以阻止这种冲突的。英国舰队回航时,又驶近这些炮台,这一次英国舰队提出了说明。因为当时水位很低,两只大船留在后面,只有两只炮舰驶往江口。上一次向上游航行时,舰队集中,力量强大,轰击炮台自然是有趣的消遣。但是这一
  次只有两只炮舰要采取同样行动未免冒险,所以能避免还是避免
  的好。何况河床狭窄,只能紧靠城垣肮驶,而城上的炮弹一下子就
  可以扫过甲板。英国兵舰在这种情况之下采取了上一次就应该
  采取的办法——事先和太平军取得联系;于是,炮舰安全驶过了
  炮台.
  
  “狼和羊的戏剧”的第一幕就这样闭幕了。接着英国总部
  得到了报告:太平军“这些不法之徒”,也许会“妨害条约的有
  效执行”,因为他们不仅侮辱并射击英国国旗,并且还冒犯了
  停战旗。可是,太平军根本不懂也不认识停战旗这一点,却并
  未报告上去。
  
  这一事件是出韦特书记报告的:
  我奉命通知叛军我们不参加中小国的内战,也不干涉任何没有妨害我们的人。舰队经过南京时曾派出一只炮艇,以便叛军如欲询问时,可阐明我们运行的目的。叛军曾向这只小船放了八炮,而我们的小船却一炮未放。我们对这些放炮的炮台的儆戒,以及他们所亲受的教训,可以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向我们战船挑衅是愚蠢。。。。。。。l 854年初,韩山童先生将他写的这本小册子的稿酬赠送洪仁(王干),洪仁(王干)就以此作为路费,随身携带了许多宗教书籍,去上海,打算再到南京。他在上海滞留数月,无法与南京联系,仍回香港。此时,韩山文先生已故,洪仁(王干)为伦敦布道会所接受,自1855年至1858年,任伦敦布道会布道师。《布道杂志》记述他的情况如下:
  
  不久,他就获得了会中人员及中国教徒的信任和尊重。他的文
  学造诣也为人所敬佩。他的性情和蔼亲切,思想豁达,为中国人所少有。他的基督敦的知识日益增进,他的皈依宗教的虔诚是不容置处的。
  
  许多和洪仁(王干)相处六年以上的虔诚教士也都怀着同样的
  看法;可是和洪仁(王干)一面不识也从未接触过任何太平军的英
  国公使普鲁斯先生,为了表示对于主子的政策的忠心,竞在他
  的满洲朋友的影响下写道:
  
  普鲁斯致罗塞尔书(18 60年9月4日于上海):
  
   洪仁(王干)的小册子给予传教士的印象颇深。我以为,这既不能
  证明他的理论健全,也不能证明他的行为纯正。我宁可认为他的
  小册子不过是在叛军力图提取上海之际所施用的笼络诡计,以骗
  取教会团体的支持和同情而已。
  
  敢问:这跟英国的对华政策有什么关系,怎么居然会影响
  到英国的严守中立政策?事实上,这不过是为了歪曲太平军
  的真实情况以便掩饰那种经不起一辩的政策路线而已。这
  就是唯一的答案。
  
  普鲁斯进一步说:
  
  至于其首领(洪秀全)纵令不是诈骗者.也是一个无知的狂徒。
  。
  由此可见,英国公使不仅以他的没有受到任何人支持的
  意见来故意反对众人所提出的证据,抹煞太平军领袖在宗教
  土、学历上、才识上的造诣和成就,并且在只有上帝才能裁决
  洪秀全的庄严问题上,也以同样的专断态度.自任为唯一的法
  官。
  1858年6、7月间,洪仁(王干)再度寻访天王,此次化装由旱路
  往湖北。同年12月间,额尔金勋爵率舰队抵汉口时,传说洪
  仁(王干)藏匿在邻近镇上;他曾设法送信到船上,转递他在香港的
  老师却尔摩司先生。I 859年春,他终于到达南哀,不久就被封
  为干王。他的干王封号,以及后来身为太平天国的首相等事迹,
  已为欧洲人所熟知。。。。。。
  
  。。。。。。自1853年以来,南京虽屡遭围攻,但从未遇到
  这种艰难之境。1859年终,围城的清军,自五万
  增至十万以上,城中粮的断绝,清军扬言守军旦夕即将俄毙。
  乌云笼罩在太平天国首都的上空,残暴的敌人在四周虎视眈
  眈地环伺着,远处隐隐地透露了更严重的危机,虽然这种危机
  一时还不能马上辨认出来。这种危机就是文明的基督徒对于
  中国爱国志士的威胁。他们已经为那些根本不值得他们同情
  的宗旨,在别人的国土上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简单地说,这就
  是勒索“中国赔款”。1858年签订的额尔金条约,对于太平军来
  说自然是有害的,不过如果太平军能够迅速取得成功,也许就
  会抵消那些不正当目的所激起的反对他们的偏见;可是他们
  没有迅速取得成功,这样一来再加上赔款问题,他们的命运也
  就被最后决定了。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在英国政府满足金钱贪
  欲之前按兵不动,也许他们也不会受到干涉;可是不幸的是,
  他们偏偏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威胁到清王朝的覆灭,自然也
  就威胁到“中国赔款”,于是英国政府为了不使自己的战费落
  空,就马上开始动手,而太平军的灭亡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1859年6月,英国全权公使赴北京,不按照中国当局所
  指定的路线,由北塘入口,而根据自己所选定的路线,在大沽
  炮台强行登岸,清朝官吏自然要制止这种狂妄的行动。如果
  中国大使率舰队到伦敦,不按照我们的习惯登岸,却派兵舰耀
  武扬成地驶入我们的炮台,英国人将有什么感想,采取什么态
  度?大沾炮台的不幸事件正是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之下发生
  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记住,这个不幸事件又是恰好发生在和
  约签字之后,因而英国公使的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履行和平的
  使命,还不如说是重启战端。
  
  
  作为掩饰这类事件的借口就是:对待半文明国家不能象
  对待文明国家一样,也就是说,文明国家应该降低到半文明国
  家的水平。这种不合逻辑不光荣的论调是完全站不住的,因
  为它丝毫也不能成为诉诸武力的理由。英国对外政策的重要
  因素似乎就是原则上的任意伸缩和行为上的互相矛盾。除此
  之外,我们能够更好地来解释英国对德国、丹麦、美国、巴西、
  俄国和中国所采取的行为么?
  
  
  海军提督何伯在完成这种使命上是个有用的人材,用句
  水手的话来说,他“象头西北的水牛一样直冲”向大沽炮台,使
  许多勇敢的人无缘无故地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从而导致了战
  争的再一次爆发。1859年11月18日,约翰·罗塞尔勋爵致
  书普鲁斯先生说:
  
  
  如果中国政府不立即郑重道歉并履行我在前函中所开列的各
  项要求,我指令你向中国政府声明,英国女王政府将要求中国付出
  巨大的全额赔偿.
  
  
  以上文只要改动几个字就象一篇强盗的哀的美敦书了。约
  翰罗塞尔勋爵显然在尽力把那个“亚历山大大帝和强盗”的
  轶话加以正当化。
  
  
  中国赔款问题立即变得复杂起来。1860年1月3日罗
  塞尔勋爵又致书普鲁斯先生说:
  
  
  我们要叫他们因所犯的错误而付出赔偿(清军的错误就是在海军提督何伯破坏大估炮台时,进行了抵抗).而且要清皇帝遵守自己的诺言,对我们的人员的伤亡付给赔款〔这些入员的伤亡是因为他们无理强入白河[大沾]要塞,并企图杀死那些完全有理由对他们进行抵抗的中国军队),并补偿我们的巨大耗费(这种巨大的耗费是由于他们自己的错误而造成的).
  
  
  1860年2月8日,约翰·罗塞尔勋爵在“中园赔款”问题
  达到高潮时,再致书普鲁斯先生:
  
  
  英国女王政府已与法国政府议定,此次联军入北京的军费赔
  款,应确定为每国六千万法郎。
  
  
  这里,紧接着威胁恫吓之后的就是断然行动。可是,如果
  英国的外交大臣以同样的方式去强素德国赔款,那么丹麦问
  题还会有同样的结局吗7
  
  
  英国外交人员虽然一口否认中国政府提出由北塘进口的
  提议,可是1859至1860年关于中国事件的蓝皮书43页载
  明,普鲁斯先生曾经接到过不要经过白河防御地段的请求:
  
  
  他们(中国钦差大臣>希望他抵达河口时,将兵舰停在防御工
  事之外。
  
  
  既然晋鲁斯先生对于这个提议置之不理,由此可想而知,
  他对了中困政府一再提出“必须由北溏进口”的提议,也一定
  以同样傲慢自大的态度来对待了。
  
  
  1860午4月17日,外交部发给额尔金勋爵(第二次出任
  驻华特使)的训令,提出了停战的条件;
  
  
  第一.为白河攻击联军事道歉.(这就是说6中国政府必须为
  自卫而道歉。)第二,批准和履行天津条约.(中国人对于被迫签订
  的条约并未有所规避。)第三,赔偿联军的战费。(中国大臣这样说
  是并不奇怪的:”索求赔款甚不合理,倘我国令英人偿付战费,则英
  人当可查悉彼等之战费尚不及我国战费之半。”)
  
  
  毫无疑问,在“亚罗号”战争之前,欧洲人在中国是不被欢
  迎的;我们可以肯定说,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因然是由于清
  政府憎恶和我们交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所施行的不法
  的侵略行为。英国对华关系的全部历史,彻头彻尾部是声名
  狼藉的。不管英国具有多么充分的理由来诉说自己所遭受的
  委屈,可是它每次都以卑鄙无耻的借口作为向中华帝国挑衅
  的理由,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哪个英国人不是为英国历
  史上的最黑暗的一页而悲叹?1840年英国的对华战争是在下述情况下发动的:
  
  女王政府贸易监督义律照英国商人所出具的甘结,将20283箱
  鸦片解送钦差大臣林则徐.清皇帝下令焚烟。停战条件为:鸦片
  赔款一百二十万英镑;死亡的三万英人赔款,每人须偿付一千
  英镑,共三百万英镑;此外,并须偿付英国因自卫而付出的一切费
  用.
  
  
  最近一次战争,于1856年开始,至1860年经额尔金勋爵
  批准1858年条约后始告结束。这次战争和第一次战争是同
  等罪恶的,也同样是爆发于鸦片走私问题,鸦片走私船“亚罗
  号”被扣就是这次战争的借口。不管英国政府以后找出什么
  理由作为辩解,目前却没有人能够否认,英国对华战争总是出
  于以武力倾销鸦片,而最近—次战争,则是为了迫使这种罪恶
  贸易合法化。
  
  
  此次战争再度爆发之前,钦差大臣何挂情正在上海与英
  法公使会商换约问题和大沽事件。清朝内阁给何住宿的上谕
  说:
  
  如其实心和好,朕亦必体恤中外各商,允其所诸,然必于前议
  条款内,择道光年间普有之事,无碍大体者,通融办理,令其有以回
  报该国,保全颜面,仍须于上海定议,不可本行北来.
  
  
  关于海军提督何伯企图强入大沽炮台被击退一事,上谕说:
  
  
  倘再有兵船驶入拦江沙,殴防守器具等事.必当痛加攻剿,毋
  贻后患。
  
  
  普斯先生与额尔金勋爵对于这种提议自然置之不顾,
  他们奉到罗塞尔勋爵的训令:“英法联军在中国偿付赔款之
  前,除占广州外,再占舟山或其他中国领土。”因此,这些文明
  国家为了获得赔款的“物质保证”,就强迫半文明国家屈服,于
  是英法联军开始北京。
  
  
  不管清政府的行为多么乖错.我们却无法否认,英国政?
  在中国的行为也是同样恶劣的;不管“文明国家”是否具有正
  当的权利,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根据双方政府来往的公函看来,
  “半文明国家”的理由是更充分的。
  
  
  商务是各国的繁荣和文明的重大要素,对英国来说更是
  如此;但是还有比商务更伟大更光荣的东西,这就是荣誉。持
  久有利的贸易必须以荣誉作为指导,而这正是大不列额政府
  所办不到的。它在全世界所施行的外交政策,以及它肆无忌
  惮地强迫进行贸易的企图,不仅降低了英国的“正义影响”,使
  英国受到了世人的轻视,并且已经在那些被损害的心灵中,点
  燃了仇恨的火焰,使这些人世世代代都要铭记不忘。为害作
  恶的干涉行为已经出现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里,继之而来的就
  是那些被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每个光明磊落的政治家所唾弃的
  侵略战争。
  
  
  
  注:
  
  1 《天津条约》签订后,因有开放长江各口的规定,
  英国公使额尔金率军舰六艘,于1858年11月8日由上海启程
  ,12月6日到达汉口,1月20日过南京,23日过芜湖,26日
  过安全时,均与太平军冲突,互有死伤。此次沿江溃伺后,
  选定开放镇江,九江,汉口为通商口岸,后巴夏礼即以此为
  由阻挠陈玉成太平军收复武汉三镇。
  
  
  2 普鲁斯:英国全权公使额尔金的弟弟,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
  和签订《天津条约》,后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常驻北京。
  
  
  
  
  
  
 浏览:75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9/13 13:19:5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32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299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77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291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07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19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3997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78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474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0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