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著作:太平天国史、天国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太平杂说等 |
录入:翼王坪
5月20日,大沽炮台陷落。 7月3日,额尔金条约签订。这个条约几乎可以说是宣判了 爱国者的死刑。 11月8日,额尔金勋爵出巡扬子江,自上海抵汉口。舰队 经过南京时,与太平军守军发生冲突,正象前次“何木斯号”的 访问一样,但情况更为严重。额尔金勋爵以英国人在外国所 采取的一贯的傲慢自尊的态度,对于太平军一再发出的恳切 要求置之不理。太平军曾屡次通告外国人:外国兵船于战争 或封锁期间驶近城堡时,“须先派小船报告守军,以免发生误 会”.(尤其鉴于清军曾废用外国船只,并且传说外国兵船即 将进攻南京等等。)根据“何木斯号”访问南京的情况来看就 可以明白,清军舰队曾跟踪在英国兵舰之后,趁机进攻太平军 炮台,当时太平军给乔治·文翰爵士的信件中是充满了对于 此事所感到的不安的。额尔金勋爵完全不顾任何交战团体处 在太平军情况下都不得不提出的善意警告,竟派出“利号”炮 舰在舰队前面航行。据他在报告中说,“如果可能就去联系”。 可是,他不是采取唯一正确的方式派出小船前去联系,而是派 出“利号”炮舰在太平军炮台阵地前面运巡,以强大的舰队作 为后盾。这自然引起太平军的怀疑,以为它是敌人派来进行 侦查的。因此,炮台就向“利号”炮舰开炮轰击,而英国舰队早 己作好准备,马上冲上去,以“惊人的效果”向太平军开炮。这 还不够,“次日早晨,他们再驶回南京,猛轰各炮台达一小时 半,而未遭到回击”。英国海军建立了何等辉煌的战果!消灭 了丝毫没有伤害他们的炮台,使炮台里面的人们无缘无故地 遭到横祸。 1860年12月,《教会新闻》报导如下: 1858年底,额尔金勋爵率英国舰队前往汉口。英国舰队与太 平军不止一次发生冲突,引起了伤亡.此事若事先经过适当的防范 是可以避免的。驶近南京时太平军与清军正在交战谈.太平军不 认识英国船只,他们在长江上游还是头一次见到英国旗帜.太平 军误认这些船只是协同清军水师作战的,就向带头前行的“利号” 炮舰放了一炮,英国兵舰“福利亚号”、‘克台塞号”.“社弗号”.’利号’立即—齐开炮还击.炮台守军弃下大炮退走。其实,只要花费一些时间说明一下,就可以阻止这种冲突的。英国舰队回航时,又驶近这些炮台,这一次英国舰队提出了说明。因为当时水位很低,两只大船留在后面,只有两只炮舰驶往江口。上一次向上游航行时,舰队集中,力量强大,轰击炮台自然是有趣的消遣。但是这一 次只有两只炮舰要采取同样行动未免冒险,所以能避免还是避免 的好。何况河床狭窄,只能紧靠城垣肮驶,而城上的炮弹一下子就 可以扫过甲板。英国兵舰在这种情况之下采取了上一次就应该 采取的办法——事先和太平军取得联系;于是,炮舰安全驶过了 炮台. “狼和羊的戏剧”的第一幕就这样闭幕了。接着英国总部 得到了报告:太平军“这些不法之徒”,也许会“妨害条约的有 效执行”,因为他们不仅侮辱并射击英国国旗,并且还冒犯了 停战旗。可是,太平军根本不懂也不认识停战旗这一点,却并 未报告上去。 这一事件是出韦特书记报告的: 我奉命通知叛军我们不参加中小国的内战,也不干涉任何没有妨害我们的人。舰队经过南京时曾派出一只炮艇,以便叛军如欲询问时,可阐明我们运行的目的。叛军曾向这只小船放了八炮,而我们的小船却一炮未放。我们对这些放炮的炮台的儆戒,以及他们所亲受的教训,可以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向我们战船挑衅是愚蠢。。。。。。。l 854年初,韩山童先生将他写的这本小册子的稿酬赠送洪仁(王干),洪仁(王干)就以此作为路费,随身携带了许多宗教书籍,去上海,打算再到南京。他在上海滞留数月,无法与南京联系,仍回香港。此时,韩山文先生已故,洪仁(王干)为伦敦布道会所接受,自1855年至1858年,任伦敦布道会布道师。《布道杂志》记述他的情况如下: 不久,他就获得了会中人员及中国教徒的信任和尊重。他的文 学造诣也为人所敬佩。他的性情和蔼亲切,思想豁达,为中国人所少有。他的基督敦的知识日益增进,他的皈依宗教的虔诚是不容置处的。 许多和洪仁(王干)相处六年以上的虔诚教士也都怀着同样的 看法;可是和洪仁(王干)一面不识也从未接触过任何太平军的英 国公使普鲁斯先生,为了表示对于主子的政策的忠心,竞在他 的满洲朋友的影响下写道: 普鲁斯致罗塞尔书(18 60年9月4日于上海): 洪仁(王干)的小册子给予传教士的印象颇深。我以为,这既不能 证明他的理论健全,也不能证明他的行为纯正。我宁可认为他的 小册子不过是在叛军力图提取上海之际所施用的笼络诡计,以骗 取教会团体的支持和同情而已。 敢问:这跟英国的对华政策有什么关系,怎么居然会影响 到英国的严守中立政策?事实上,这不过是为了歪曲太平军 的真实情况以便掩饰那种经不起一辩的政策路线而已。这 就是唯一的答案。 普鲁斯进一步说: 至于其首领(洪秀全)纵令不是诈骗者.也是一个无知的狂徒。 。 由此可见,英国公使不仅以他的没有受到任何人支持的 意见来故意反对众人所提出的证据,抹煞太平军领袖在宗教 土、学历上、才识上的造诣和成就,并且在只有上帝才能裁决 洪秀全的庄严问题上,也以同样的专断态度.自任为唯一的法 官。 1858年6、7月间,洪仁(王干)再度寻访天王,此次化装由旱路 往湖北。同年12月间,额尔金勋爵率舰队抵汉口时,传说洪 仁(王干)藏匿在邻近镇上;他曾设法送信到船上,转递他在香港的 老师却尔摩司先生。I 859年春,他终于到达南哀,不久就被封 为干王。他的干王封号,以及后来身为太平天国的首相等事迹, 已为欧洲人所熟知。。。。。。 。。。。。。自1853年以来,南京虽屡遭围攻,但从未遇到 这种艰难之境。1859年终,围城的清军,自五万 增至十万以上,城中粮的断绝,清军扬言守军旦夕即将俄毙。 乌云笼罩在太平天国首都的上空,残暴的敌人在四周虎视眈 眈地环伺着,远处隐隐地透露了更严重的危机,虽然这种危机 一时还不能马上辨认出来。这种危机就是文明的基督徒对于 中国爱国志士的威胁。他们已经为那些根本不值得他们同情 的宗旨,在别人的国土上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简单地说,这就 是勒索“中国赔款”。1858年签订的额尔金条约,对于太平军来 说自然是有害的,不过如果太平军能够迅速取得成功,也许就 会抵消那些不正当目的所激起的反对他们的偏见;可是他们 没有迅速取得成功,这样一来再加上赔款问题,他们的命运也 就被最后决定了。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在英国政府满足金钱贪 欲之前按兵不动,也许他们也不会受到干涉;可是不幸的是, 他们偏偏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威胁到清王朝的覆灭,自然也 就威胁到“中国赔款”,于是英国政府为了不使自己的战费落 空,就马上开始动手,而太平军的灭亡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1859年6月,英国全权公使赴北京,不按照中国当局所 指定的路线,由北塘入口,而根据自己所选定的路线,在大沽 炮台强行登岸,清朝官吏自然要制止这种狂妄的行动。如果 中国大使率舰队到伦敦,不按照我们的习惯登岸,却派兵舰耀 武扬成地驶入我们的炮台,英国人将有什么感想,采取什么态 度?大沾炮台的不幸事件正是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之下发生 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记住,这个不幸事件又是恰好发生在和 约签字之后,因而英国公使的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履行和平的 使命,还不如说是重启战端。 作为掩饰这类事件的借口就是:对待半文明国家不能象 对待文明国家一样,也就是说,文明国家应该降低到半文明国 家的水平。这种不合逻辑不光荣的论调是完全站不住的,因 为它丝毫也不能成为诉诸武力的理由。英国对外政策的重要 因素似乎就是原则上的任意伸缩和行为上的互相矛盾。除此 之外,我们能够更好地来解释英国对德国、丹麦、美国、巴西、 俄国和中国所采取的行为么? 海军提督何伯在完成这种使命上是个有用的人材,用句 水手的话来说,他“象头西北的水牛一样直冲”向大沽炮台,使 许多勇敢的人无缘无故地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从而导致了战 争的再一次爆发。1859年11月18日,约翰·罗塞尔勋爵致 书普鲁斯先生说: 如果中国政府不立即郑重道歉并履行我在前函中所开列的各 项要求,我指令你向中国政府声明,英国女王政府将要求中国付出 巨大的全额赔偿. 以上文只要改动几个字就象一篇强盗的哀的美敦书了。约 翰罗塞尔勋爵显然在尽力把那个“亚历山大大帝和强盗”的 轶话加以正当化。 中国赔款问题立即变得复杂起来。1860年1月3日罗 塞尔勋爵又致书普鲁斯先生说: 我们要叫他们因所犯的错误而付出赔偿(清军的错误就是在海军提督何伯破坏大估炮台时,进行了抵抗).而且要清皇帝遵守自己的诺言,对我们的人员的伤亡付给赔款〔这些入员的伤亡是因为他们无理强入白河[大沾]要塞,并企图杀死那些完全有理由对他们进行抵抗的中国军队),并补偿我们的巨大耗费(这种巨大的耗费是由于他们自己的错误而造成的). 1860年2月8日,约翰·罗塞尔勋爵在“中园赔款”问题 达到高潮时,再致书普鲁斯先生: 英国女王政府已与法国政府议定,此次联军入北京的军费赔 款,应确定为每国六千万法郎。 这里,紧接着威胁恫吓之后的就是断然行动。可是,如果 英国的外交大臣以同样的方式去强素德国赔款,那么丹麦问 题还会有同样的结局吗7 英国外交人员虽然一口否认中国政府提出由北塘进口的 提议,可是1859至1860年关于中国事件的蓝皮书43页载 明,普鲁斯先生曾经接到过不要经过白河防御地段的请求: 他们(中国钦差大臣>希望他抵达河口时,将兵舰停在防御工 事之外。 既然晋鲁斯先生对于这个提议置之不理,由此可想而知, 他对了中困政府一再提出“必须由北溏进口”的提议,也一定 以同样傲慢自大的态度来对待了。 1860午4月17日,外交部发给额尔金勋爵(第二次出任 驻华特使)的训令,提出了停战的条件; 第一.为白河攻击联军事道歉.(这就是说6中国政府必须为 自卫而道歉。)第二,批准和履行天津条约.(中国人对于被迫签订 的条约并未有所规避。)第三,赔偿联军的战费。(中国大臣这样说 是并不奇怪的:”索求赔款甚不合理,倘我国令英人偿付战费,则英 人当可查悉彼等之战费尚不及我国战费之半。”) 毫无疑问,在“亚罗号”战争之前,欧洲人在中国是不被欢 迎的;我们可以肯定说,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因然是由于清 政府憎恶和我们交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所施行的不法 的侵略行为。英国对华关系的全部历史,彻头彻尾部是声名 狼藉的。不管英国具有多么充分的理由来诉说自己所遭受的 委屈,可是它每次都以卑鄙无耻的借口作为向中华帝国挑衅 的理由,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哪个英国人不是为英国历 史上的最黑暗的一页而悲叹?1840年英国的对华战争是在下述情况下发动的: 女王政府贸易监督义律照英国商人所出具的甘结,将20283箱 鸦片解送钦差大臣林则徐.清皇帝下令焚烟。停战条件为:鸦片 赔款一百二十万英镑;死亡的三万英人赔款,每人须偿付一千 英镑,共三百万英镑;此外,并须偿付英国因自卫而付出的一切费 用. 最近一次战争,于1856年开始,至1860年经额尔金勋爵 批准1858年条约后始告结束。这次战争和第一次战争是同 等罪恶的,也同样是爆发于鸦片走私问题,鸦片走私船“亚罗 号”被扣就是这次战争的借口。不管英国政府以后找出什么 理由作为辩解,目前却没有人能够否认,英国对华战争总是出 于以武力倾销鸦片,而最近—次战争,则是为了迫使这种罪恶 贸易合法化。 此次战争再度爆发之前,钦差大臣何挂情正在上海与英 法公使会商换约问题和大沽事件。清朝内阁给何住宿的上谕 说: 如其实心和好,朕亦必体恤中外各商,允其所诸,然必于前议 条款内,择道光年间普有之事,无碍大体者,通融办理,令其有以回 报该国,保全颜面,仍须于上海定议,不可本行北来. 关于海军提督何伯企图强入大沽炮台被击退一事,上谕说: 倘再有兵船驶入拦江沙,殴防守器具等事.必当痛加攻剿,毋 贻后患。 普斯先生与额尔金勋爵对于这种提议自然置之不顾, 他们奉到罗塞尔勋爵的训令:“英法联军在中国偿付赔款之 前,除占广州外,再占舟山或其他中国领土。”因此,这些文明 国家为了获得赔款的“物质保证”,就强迫半文明国家屈服,于 是英法联军开始北京。 不管清政府的行为多么乖错.我们却无法否认,英国政? 在中国的行为也是同样恶劣的;不管“文明国家”是否具有正 当的权利,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根据双方政府来往的公函看来, “半文明国家”的理由是更充分的。 商务是各国的繁荣和文明的重大要素,对英国来说更是 如此;但是还有比商务更伟大更光荣的东西,这就是荣誉。持 久有利的贸易必须以荣誉作为指导,而这正是大不列额政府 所办不到的。它在全世界所施行的外交政策,以及它肆无忌 惮地强迫进行贸易的企图,不仅降低了英国的“正义影响”,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