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屹立在海河岸边的津塔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2011年秋,在它宽敞气派的大厅里,天津市和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隆重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摄影展,一幅幅充满辉煌和激情的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1972年春节,内蒙古插队知青和知青家长谷云亭在贵州路院内合影留念 右五是本文作者刘克崎,右一是谷亮。 一张带有岁月沉淀的黑白老照片,不时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照片是一群年轻人簇拥着一位慈祥长者,老人质朴而有气质,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大部分年长些的观者都能辨认出,这位颇具亲和力的长者就是文革前曾任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的谷云亭同志,而这10个年轻人,其中包括谷云亭的儿子谷亮和我本人都是当时下乡插队、而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老知青。四十年前的照片虽带有那个特殊年代的些许痕迹,但是给人感觉是:人物神情专注、气氛安舒和谐,在“怀疑一切、炮轰领导”的大环境下,充分展现了这些年轻人对一代老革命家的信赖、敬仰之情,可以说这是一张有纪念意义的摄影作品。 照片的展出点燃了每一个当事者内心的激情火光。作为当事人,大家激动地通电话、发信息、邮件相互转告、启发,追忆与畅谈当时的情景。非常幸运的是这张老照片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沉寂,保留此片四十年的是从内蒙古外经贸委纪检书记岗位退休的盛文娟女士,她也是照片中的知青。 照片中的几个男生都是天津一中68届高中同班同学:张魁华、刘克崎、王恩朴、赵和骞、张建国、谷亮。当时大家都知道,谷亮的父亲是谷云亭。但是看不出谷亮有任何高干子弟的做派,他的穿着有点儿像农村的孩子。谷亮厚道、真诚,非常随和、低调,既使是在“文革”时期“唯成分论”甚嚣尘上的时期,他也非常谦和,对所谓出身不好的同学也是平等相待,从不歧视。从谷亮的表现上,同学们都深刻地感触到其良好的家教家风。1969年4月,面对上山下乡大潮,谷亮按照当时中学生的分配政策,和我们一起到内蒙古四子王旗插队落户。我们所在的大队共有天津一中8名男知青和天津南开女中4名女知青。我们知道谷亮在农村时,其父对其要求很严格,没有得到任何特殊待遇。那时候农牧区的生活是很艰苦的,谷亮乐于助人、不计个人得失,他虚心求教于当地农牧民,学得又能种地又会放羊,干得非常出色,深受当地农牧民的赞扬。 从1971年开始,陆续有了知青选调的机会,我们大队的谷亮和其他3名知青也被选调到呼和浩特市工作。那一年的春节前夕,选调的和没有选调的知青都相继回津过年。那时在天津我们无所事事,有时也相互串串门见见面。经商量决定,春节前大家一起去看望谷亮的家人。 1972年2月13日 已临近春节。上午,曾经在西房子大队插队的靳惠文、盛文娟、张魁华、刘克崎、王恩朴、张建国、赵和骞及两名从黑龙江兵团回津的同学相约来到谷亮家。大家知道“文革”初期天津市委严重冲击,作为市委书记处书记的谷云亭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力,但是老人家的人格魅力还是被社会所认可,我们对他仍然有着晚辈对革命老前辈的一种由衷敬仰。 记得当时我们一行来到谷亮家(贵州路118号),大门口有人站岗,问我们找谁。已经站在院子里等我们的谷亮,立即跑到门口说明情况,我们得以顺利进入。不仅门口加了岗,而且院子里还停放着一辆高级小轿车,有同学就此询问,谷亮告诉我们,是天津市革委会主要领导来看望其父亲,并动员其父亲出来工作。 随谷亮进入了一间较大的房间,谷云亭伯伯非常热情地走过来招呼大家,并向那位市领导介绍,我们是谷亮在内蒙古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我和另一位同学已经认出,那位领导就是天津市革委会主任。估计他们之间的正式谈话已经结束,气氛很轻松。我们中的女知青靳惠文爱说爱笑,她看到房间里有年轻人在下象棋,她与革委会主任分别替对弈人支招,而且都非常投入、认真,谷云亭伯伯笑着对靳惠文说:“得了,别支招了,你们下一盘吧。”此时,革委会主任称还有重要公务,就匆匆告别离去了。谷伯伯又与我们聊了会儿天,特别关心我们在内蒙下乡的情况。谈话结束,我们约谷亮一起去水上公园游玩。谷伯伯让谷亮带着照相机,有个同学不好意思地提出,想与他老人家照张合影,伯伯欣然应允,于是大家一起走出房间。在院子里,一群知青簇拥着一位老革命,拍下了那精彩的一瞬间。 从谷亮家出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了水上公园游园,在那里留下了一张张我们一起回津过春节的纪念照。 时光荏苒,四十年光阴转瞬即逝,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转眼就皓首霜眉花甲之人。现在我们都从不同岗位退休了,不少人已经有了第三代。可四十年前的那次会见照片,却像一桢画卷,雕刻在了我们人生的“记忆之石”上。 明年是谷云亭老人诞辰100周年。今年清明时节,受谷昉、谷亮、谷耀、谷梅的盛情邀请,我们当年与谷伯父合影的部分老知青从内蒙古、河北等地赶来,欢聚天津,共同缅怀革命老人的音容笑貌,深切感受他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对下乡知识青年的关爱之情。 谨以此短文怀念他老人家。 2012年 5月 作者简介 刘克崎,天津一中68届的高中毕业生。1969年到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八号公社插队,1976年返津,2008年退休。 |
浏览:108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