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
科甲巷是成都的一条老巷子。
科甲巷得名,有史记载:科甲是科举之别称,明、清时各县举子赴省城应试者多住此街之旅店,因而得名科甲巷。辛亥革命之后,科举虽废,街名沿用至今。它南接城守街北口,北至总府街东口,长约315米。科甲巷向西折通春熙北路之间,有一座中西合壁之建筑物,名为锦华馆,长约180米。旧时为私人小花园及民房,20世纪初改建为商场,模仿商业场,内部设有理发厅、浴室、缝纫铺、小吃馆。旧时,本街多刺绣、雕刻、木制刀剑、脸壳、手杖等手工业。 科甲巷曾与一件有名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史学界中有一种流传的说法:太平天国领袖之一石达开,在大渡河被清军诱降,被捕之后押赴省城,处死于科甲巷。而另一种说法:当年战事平息之后,石达开被捕,被秘密处决于大渡河边。 省文史馆的史学资料研究认为,第二种说法更为准确。当年西南战事刚平息,流散太平军甚多,赴省城道路崎岖,清庭怕途中生变,便密令就地处决石达开。而押赴省城者乃与石达开貌像之替死鬼,当市处决,以达到警示众民之意。民间爱戴石达开之人甚众,都不愿接受石达开取义之事,随即传播他已安全潜逃之说,此说法丝毫无证据。 科甲巷在成都人眼中是繁华的代名词,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科甲巷推动着成都最新的时装潮流。当时,时装入时的女士都以能在科甲巷买到一件风格独特高档的时装而自豪,女友相聚闲聊也多以科甲巷各款时装为谈资。近几年,盐市口商业圈服装批发城的崛起,分化了科甲巷的市场占有率,科甲巷生意火爆已不如从前。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伊藤洋华堂,这些台湾人,北京人,日本人开的店已在此营生。科甲巷后面紧靠的是四川省政府,侧面依着春熙路商圈。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科甲巷依旧热闹异常,服饰店依旧拥挤着,前后近40余家;店租依旧昂贵着,上万元的为数不少。现在这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皮,有道是"修个公厕都要发财"的地方,争抢的人自然多了。 科甲巷里的锦华馆风采依旧,周围新建建筑内开设现代发廊、小吃馆。锦华馆的主体部分已成为幼儿园,推开虚掩的大门走进去,看见在一间宽敞的房间里,十几位宝宝甜甜酣睡着。科甲巷与省图书馆之间,是一片低洼民宅,一部分毁失火灾,脏乱不堪。科甲巷如今作为成都黄金商业口岸之一来说,繁华无可厚非,但从人文角度来看,科甲巷是条没有文化底蕴的街道,是繁华中的"精神废墟"。 这个城市令人很奇怪的东西很多,什么东西都要弄成一条街。成都行业一条街的名目很多,如:电脑一条街、古玩字画一条街、小火锅一条街、浴足一条街、汽配一条街等等。科甲巷地处要冲,南来北往的人流动大,准备要拆迁的房屋多。所以一直没有规划成一条什么街,老实说,这条街有点短。只有一两百米,倒是很有个性的东西不少。 这就是成都的科甲巷。一条老街,仅此而已。 |
原文 发表于漫步科甲巷 浏览:117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