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石达开的武艺

资料

  节选自《太平天国前期的武术活动》,原载1988《玉林师专学报》
  
  石达开是贵县人,“家富读书,文武备足”。民间流传着他练武碎碑的美谈,据资料记载:“道光中,石达开游衡阳,以拳术教授子弟数百人。其拳术,高曰弓箭装,低曰悬狮装,九面应敌。每决斗,矗立敌前,骈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敌踵至,疾转踢其腹脐下。如敌劲,则数转环踢之,敌随足飞起,跌出数丈外,甚至跌出数十丈外者,曰连环鸳鸯步。少林寺,武当山两派所无也。教授于右寺中,前憧有丰碑,高二丈,厚三尺。一日将远去,酒后,言‘吾门以陈邦森为最能,应一一较艺。吾身紧贴碑,任汝击三拳;吾还击汝,亦各之’。邦森拳石,石腹软如绵,邦森拳如著碑,拳启而腹平。石还击邦森,邦森知不可敌,侧身避,碑裂为数段”。由此记载,可见石达开武功之高深。赖九是陆川陆茵村人,他在父母双亡后,“流浪到玉林、贵县一带,一边打铁,一边拜师学武艺,两三年间不仅练就一手好武艺”,还在 贵县参加了石达开领导的拜上帝会组织。“回到家乡,就以开炉打铁为掩护,秘密串连穷兄弟,练拳拜会,有徒弟二百多人”。
  
  附录:
  下文与石达开关系不大,但文中竟举石达开与陈邦森的比武为例,看来这次比武在“武林”中还真颇有些影响。 --
  
  戈 武 笔 谈
  
  谈功夫、武功及武术功法的发展前景
  
  康 戈 武
  
  在这个题目中,出现了武术、功夫、武功、功法四个词。因此,有必要先谈谈这四个词的含义,再谈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练功要诀及其发展前景。
  
  一。武术、功夫、武功、功法的含义。
  
  在汉语词汇中,一词多义是很常见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归纳成多种。其中,由于构成词汇的单字本身各有多种含义,致使一词多义;不同历史时期给同一词汇赋予不同的含义;不同实践领域和理论范畴对同一词汇进行不同的解释并赋予某种专门含义;都是很常见的。武术、功夫、武功三词的多重含义就与这类原因不无关系。
  
  (一) 当代所谓功夫、武功是武术的别称
  
  把功夫和武功视为武术的别称,是近现代以来的事。为了明确相对于“别称”的“正称”,包含着写什么内涵。我们先看看武术一词的含义。武术一词,主要有两义。其一,武术是以武止戈的技术。这样解释符合它的字面含义--止戈为武,术即技术。这也符合武术一词在古代用指军事技术的含义。其最初出现时的用例为“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其二,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这是我在拙作《中国武术实用大全》(1990年出版)中,为武术下的定义。可以说是为近现代把武术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身体运动方式而下的定义。
  
  功夫一词的字面意义,原本与武术没有关系。《辞源》释其意指工夫、时间、造诣。这应是“功夫”的本意。谚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颇为贴切的用例。功夫并非某一领域的专用名词,它泛指任一技能达到的程度。就武术领域内的功夫而言,指武术技术和技能水平达到的程度。在1989年出版的《辞海》释意中,才将功夫一词明确为武术的别称。释云“功夫同(1)工夫。(2)武术的别称。如有些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影片,习称“功夫片”。看此用例可知,把功夫一词作为武术的别称,与李小龙的“功夫片”有关。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曾一度客居美国的武术新星李小龙以其精湛的武功轰动欧美。受到习武者的厚爱,也获得了影视界的青睐。李小龙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其武术技能来说,主要是武术造诣高,也就是“功夫”好。因此,表现李小龙武术技能的动作片,被称为“功夫片”;李小龙传习的武术技法,被西方人称为“功夫”。功夫一词被收入英文词汇,成了武术的别称。
  
  武功一词有两义。其一,1989年版的《辞海》释义为“武术本领”,本领犹言本事、技能。因此,武功,可释为“武术的功夫”。1983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组织32位行家编写出版的系统介绍少林武术的专书,命名为《少林武功》,并请文坛名宿廖沫沙、梁漱溟分别题写了书名。随后,重庆张培莲系统介峨眉武术的专著,定名为《中华峨眉武功》问世。这显然是把武功作为武术之别称的用例。其二,早于《辞海》出版的《辞源》释武功为“战功”。按照武术一词最初的含义制军事技术。因此,武功,又可释为“使用武术取得的功绩”。武功的这一释义使我们感到,“功”字既含功夫之意,又有“功绩”之意。没有功夫,就取不到功绩。说明了功夫对于功绩的重要性。
  
  (二) 武术强调功法练习和提高功力是“功夫”和“武功”被用作武术别称的原因。
  
  纵观古今练习,不论何门何派都注重功法练习,以提高功夫为目的。武术功法是武术运动的三种运动形式之一,是为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所谓功力,指某一专项能力或专门技能所能达到的程度。武术功力是对武术锻炼中获得的桩功功力、腿功功力,腰功功力,臂功功力,眼功功力,耳功功力,内功功力等各种单一功力,以及套路演练技能和与人格斗技能等功力的总称。
  
  按照习练武术的一般程序,初学武术时要先练基本功,以培养具备习练武术的基本能力。例如,通过柔功练习,增大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的舒缩能力,为学习拳式动作准备必要的柔韧条件;通过桩功练习增强腿部力量,肌肉的感知能力和内外配合的能力,为学习拳式动作准备必要的柔韧条件;通过桩功练习增强腿部力量、肌肉的感知能力和内外配合的能力,为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打好基础等。当习武者准备提高某种专门技术、练就某一绝招或养成个人的武术风格时,仍然是通过功法练习提高特定功力来实现的。例如,要学习掌握并运用好擒拿法,就必须习练鹰爪功、上罐功、柠棒功等,提高两手的抓拿能力。要想练成以腿击人的绝招,不仅要加强腿部柔功练习,还应进行踢桩功、扫桩功等练习。
  
  武术训练注重功法练习,强调以提高功力为目的的情况,还表现在古今武术的较技、比试、比赛,比较的都是功力。一些拳家、名手常常以显示功力的方式,达到不战而降服对手的目的。在旧有文献记述中,这类故事很多。仅在《清俾类钞。技勇类》中就记载有甘凤池在酒宴间应众人请,以棉球击落百米外梅花,显示抛击力的功力;金飞以剑将盈把掷来的豆粒,一一劈为两半,显示两眼和手臂的功力;淮县下铁工以拳击断巨碑,以铁拳功力惊服求试者,松江白和尚行步一周掀起阖室地砖,以两足功力慑服好事者;石达开与陈邦森较艺,约定以互击腰部三拳分高下,比的是冲拳功力和腹部抗击打能力,罗守仁“以一手插石,指没石中”,显耀指功功力;驾长抱起大殿后柱,以左足扫倒柱下石礅,复以右足扶正,以惊人的功力降服复仇者。
  
  不仅民间较艺比试的是功力,作为国家选拔武职官员的武举考试,比试的也是功力,过去武举考试的内容,包括有射箭和技勇两类。技勇包括弓、刀、石三项。弓,指拉硬弓。弓力分为八力、十力、十二力三号。力,指舞大刀。刀分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号。石,指掇石离地。石分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三号。武举考试比试的是带有武术技艺性的力量型功力。
  
  不同领域的习武者和不同特色的武术流派,都注重练功,以提高功力为目的情况,还被总结成了“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千古名谚。这十个简洁明了的字,起码包含着三层意思。其一,在这句武谚中,首先把“拳”(拳套和拳斗)与“功”摆在同一层面上,指明两者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其二,指明练拳者如果只练拳,不练功法,到老将一无所获。充分说明了练功与提高功力的重要意义。其三,这句谚语中的“功”字,兼含着武功、功夫和功法三意,也包含有功力的意思。其中“练功”一词,可解释为练武功,练功夫;还含有练习某种具体功法和练习提高某种专门功力的意思。在这里,功夫、武功已不作为武术的别称用,而是作为功法和功力的别称用。在武坛中,这类用例还有。例如,在记述少林拳系72种功法的《少林七十二艺》中,就将这72种功法称为“七十二艺功夫”,而“武功”一词,其字面含义是武术功法的缩写。上述比较和比试者中的优秀者,因功力高人一筹,可谓之功夫好,亦可谓之武功高。
  
  基于上述理解,可以将“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释意正面延伸为;只有通过练功,增长功力,具备些真功夫,才能同时获得健身、防身和修身的习武功效,也才谈得上以自身拥有武功技能--功夫,去建立为过为民的功绩--武功。
  
  总之,功夫和武功在武坛用语中的狭义解释,限指功法和功力。由于不论何门何派习武者都注重练功,提高功力。不同领域的武技比较、比试和比赛,比的也是功力。因此,功夫、武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成了武术的别称。从这组名词的分析,还使我们认识到,习练武术的关键在于锻炼和提高功力。因此,功夫、武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成了武术的别称。从这组名词的分析,还使我们认识到,习练武术的关键在于锻炼和提高功力--武术技术和技能水平。
  
  二。类谈武术功法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功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各门各派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功法。按照它们的锻炼方式和锻炼效果,可以大致分为武术柔功、内功、硬功、轻功和感知功。
  
  (一)武术柔功
  
  柔功是武术功法的一类,泛指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舒缩能力,提高柔韧性的练习方法。
  
  在武术运动中,不论是要达到一定的拳式规格,表现一定的运动幅度、速度和力度,还是要在对搏时击中对手和闪避对方的攻击,都直接受着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肌肉舒缩能力的优劣的影响。因此,柔韧素质是习武者最基本的体能之一。
  
  柔功的内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腕部柔功、胸背部柔功、腹部柔功、腿部柔功和足踝柔功。柔功的锻炼形式有静压和动转两类。静压又分为以自身内力进行练习的“主动压”和借助外力进行的“被动压”。动转是肢体以某关节为轴进行的屈伸、收展或绕环的运动。柔功练习中,静压和动转两种运动形式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方能获得柔功练习的最佳效果。
  
  (二)武术内功
  
  武术内功是武术运动中,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一种内外兼修的方法。它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俱止的能力。通过武术内功锻炼,可以获得内壮外勇,内外合一以及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
  
  内功的锻炼形式分为静功和动功两类。静功以桩功练习为主,也包括有坐功和卧功;动功则以肢体导引为主。武术内功既是练内培本的武技筑基功夫,又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
  
  武术内功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流派的桩功(如浑元桩、骑马桩、七星桩、养生桩等)、坐功。以及武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十二势、太极筑基功、八卦转旋功、形意三桩五拳功等)。
  
  (三)武术硬功
  
  武术硬功泛指增强身体抗击力和攻击力度的练习方法。硬功的种目很多,大致可分为抗击类和增力类。抗击类包括有锻炼局部的铁沙掌、铁头功等,亦有锻炼全身的排打功,金钟罩等功法;增力类包括有增强指力和臂力的上罐功、柠棒功等,增强腿力的石柱功等。硬功以内部的意气锻炼和外部的撞击操习相结合。其内练注重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发。提高在意识的支配下,将全身的劲力集中从肢体随意部位发放出去的能力。其外练注重增强肌肤的结实和承受反作用力的能力。这种内外结合的练习,能使人体锻炼成“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的所谓“金刚之体”。
  
  硬功锻炼有助于强筋骨,长力气。但练习时要严守循序渐进原则,注意防伤,以免损害身体。
  
  武术硬功功法颇多,常见的有掌旋球功、推山掌功、合盘掌功、抓绷子功、抓圆锥功、拔桩功、锁指功、拈捻功、拈悬功、点石功、一指禅功、卷棒功、拧棒子功、上罐功、麻辫功、揉球功、铁牛耕地功、蜈蚣跳功、打狗皮袋功、吊袋功、石锁功、石柱功、铁头功、抵棍功、螳螂功、摩擦功、戳插功、滚铁棒功、双锁功、霸王肘功、靠臂功、拍靠功、搂贴撞靠功、木人功、排打功、金钟罩功、铁膝功、踢跟功、踢桩功、扫桩功等。
  
  (四)武术轻功
  
  武术轻功泛指以步履轻快、纵跳自如,以及攀高走脊为锻炼目的的各种功法。轻功训练主要是通过逐步增加跳跃的各种功法。轻功训练主要是通过逐步增加跳跃的高度、身负重物(如砂袋、铅衣等)的重量,以及减少载负体重的支持力等多种手段,提高训练难度,增进自身的力量、速度和平衡能力,促进发挥人体潜能。传统的轻功功法有跑桩功、走砖功、梅花桩功、跑缸边功、跑簸萝功、飞行功、跳坑功、跑板功等。
  
  (五)感知功
  
  武术感知功是提高视觉、听觉和皮肤等感官感知能力的功法。主要包括眼功和耳功。
  
  武术眼功泛指武功中保养视力,以及发掘视机能和非视觉“视”(感知)物潜能的各种锻炼方法。按其训练形式,眼功锻炼可分为静态视静物、静态观变动、动态视静物、动态观变动等四类。
  
  眼功的锻炼效果,表现为提高目光敏锐和明亮度、扩展视野面红耳赤乃至能“眼观六路”)、提高凝注能力(乃至有穿透力)、增强瞪目直视而不瞬的能力、提高在变动中观察动体的能力,以及提高手眼相随的能力等多种。
  
  眼功练习以集中精力,静心用意为基本原则,同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练养结合的原则。适当补充维生素A、D,吃些动物肝脏,将有助于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眼功功法有闭旋开定功、夜视功、观日功、不瞬功、看彩条功、点棉球功、宁神观变功、滑步辩招功、运眸功、易筋经目功、吐“嘘”养眼功、拉耳明日功等。
  
  武术耳功泛指武功中保养听力,以及发掘听觉机能和非听觉“听”(感知)辨潜能的各种锻炼方法。
  
  耳功练习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时,既要集中精力,静心用意,分辨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声音,又要动员皮肤等其他感官一道参与感知环境(如气流、气味、温度等)的细微变化。听辨身体四周的变异,在无备时不怕人暗算,在敌众时不畏人偷袭。
  
  练耳还应注意和养耳结合。中国针灸学认为,人耳像一个倒悬的胎儿,有头、躯干、四肢、五脏六腑。。。。。人体某部有疾病,就会在耳的相应部位反应出来,按摩这些部位或针刺其上的穴位,就能治疗疾病。中医学还认为,“十二经络上聚于耳”,按摩耳部,有助于疏通全身经络。因此,耳功功法有闻钱鸣功、听彩条功、闪沙包功、营治城郭功、左顾右盼功、掩启耳门功、鸣天鼓功等。
  
  三.武术功法的训练原理与要诀
  
  种目繁多的武术功法虽然有着各式各样的锻炼方法,但都具有着一些带普遍性的练功要诀。把握好这类要诀,就能按图索骥,收取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我们将这些要诀总结成四条带共性的武术功法训练原理---消除妄动,从静中体验;以意领气,在身内周流;应外诱潜,从动中获得;微量递增,从有限中求无限。
  
  (一) 消除妄动,从静中体验,这是武术功法以意正形、借形束意的基本原理。妄动,指不符合规格的动作和不符合规矩的静姿。练功首应排除杂念,集中思想,消除妄动。练动功时,要使肢躯按照一定的运动方向和路线,一定的运动节奏和幅度,一定的运动顺序和配合方式等动作规格进行。在练静功时,要使肢躯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保持身体的面向,保持各关节处于一定的伸屈度和相互角度,保持各部肌肉适宜时也是促进意识加强集中的过程。意识的高度集中,是相对于纷繁而言的“静心”。在这种状态下,注意体验肌肉感觉,能通过肌感加速动作和静姿按正确规格形成动力定型。在这种状态下,注意体验肌肉感觉,能通过肌感加速动作和静姿按正确规格形成动力定型。在这种状态下,注意体验气息在身内流动的感觉,能促进意与气相依,形成意气相随的条件反射。动作和静姿正确,能为内气的流注打开通路。意气相随是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基础。因此,练习武术功法,要从“消除妄动,从静中体验”入手。
  
  (二) 以意领气,在身内周流,这是武术功法“运气”的基本原理。即以意识引导气感在体内进行有序流转。当妄动已除,意识能体验到身中丹田的感觉,再引动聚于其中的“丹田气”上下贯注,“气起于丹田,升于泥丸,降于背,入于肩,流于腕,至十指尖,此气之上贯也;气生于丹田,入于两肾间,降于涌泉,此气之下贯也”(见明朝人毕坤撰《浑元剑经内篇》)。逐步达到意到哪儿,气到哪儿,“意照周身,气自周全。”
  
  (三) 应外诱潜,从动中获,这是武术功法“练功”的基本原理。即通过身体对外界的感应,沟通人体内外环境。在内外环境相互效应中诱发人体潜在能力。具体运用此原理的方法有两类:其一,在身体柔缓的运动中,体验空气的阻力,或将空气意想为水或稀泥。人置身其中,一运动,即感到前有阻力,后有吸力,左右有依附力。以及欲上,下有沉坠力;欲下,上有漂浮力等。通过这种感应性体验练习,就能逐步增强内力,诱发潜能。其二,以意气配合做短促发力的动作,或借助拳式练习以气摧力击打假设的目标,或凭借辅助练功器械,以气催力撞坚击锐、承受抗力。使人身内气和潜能能随意而动,依技而行,达到意到、气到、劲到、形到,一到无有不到,一发无有不发之境域。
  
  (四) 微量递增,从有限中求无限。这是武术功法“练身”的基本原理。即每次功法训练中,功法难度只有极微小的增加。此增加量往往不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感,或者说增加量处在身提能承受的适应范围内,从而使身体始终保持在相对适应的机能状态下,缓慢地持续提高身体机能能力。获得超常的锻炼效果。
  
  功法难度表现为多种。在柔功练习中,难度表现为肌肉和韧带伸展性渐长,保持肌肉伸展度的静耗时间渐增加和舒缩次数渐多。在桩功练习中,难度表现为站桩时间渐长,负重量渐增和支持物渐危(高、细)三者的变化。在“上罐功”等类提高身体抗击力和攻击力的练习中,难度表现为用于刺激身体的方法和物体的硬度渐增,份量渐重,以及用力渐大,速度渐快、次数渐多等。在“跑簸萝”等类旨在提高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的练习中,难度表现为负重量的递增和支撑物的渐危。
  
  每一功法的难度因素有多种。在难度增加过程中,不是各因素同时增加,而是每次(或一定时间内)只增加某一难度因素。各因素在一个较长的锻炼过程中,交替增高,逐步积累有限的微量,追求永无限度的超常技能。
  
  
  
 浏览:424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7/7 9:38:4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6636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5828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473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3898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3883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3647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3578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327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2815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183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7 17:43:3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