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纪念、随笔、杂谈、其他 |
聊供有兴趣者或无聊者随兴一阅
《天国情》这个名字,是我中学时曾计划写的一个电影文学剧本的名字,当时语文课上刚学习了“剧本”,读了《林则徐》《高山下的花环》《雷雨》《龙须沟》后,很受“启发”,加之当时正狂迷小说《天国恨》,便就很摩拳擦掌了一阵子,想要以《天国恨》中石达开与洪宣娇的爱情故事加上李晴的小说《天京之变》中出走的部份为蓝本,写部电影文学剧本(可谓好高骛远)。 这部剧本的确着手写了,开头是简短介绍从金田起义到天京事变经过的(就是画面+话外音),画面包括幅旗帜飘扬下的千军万马(现在想想,颇有些抄袭《林则徐》的结尾的感觉),东王府的冲天火光,翼王与部将逃离天京城的暗夜飞骑。。。。。。等等,等等,还有一些。这一系列画面和话外音过去,出现一道帘幕,里面传出琴声,然后就是洪宣娇从这帘子外头走进去,见到正在里面抚琴的翼王。 两人都说了些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两人触及到敏感问题后,石达开就默然不语,洪宣娇喊“翼王”的时候他还是沉默,然后洪宣娇就忍不住喊了一声“石公子”,于是镜头就跨越时空,切换到两人第一次见面的 时候----当时石达开与杨秀清同往广西桂平县营救冯云山,路遇在街头卖艺而遭到恶霸刁难的化名“杨云娇”的洪宣娇(洪宣娇教训恶霸的故事倒是民间传说),并以类似《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相助霍青桐的方式出手相助,二人就此相识。(《天国恨》中写杨秀清一行人等一起冲上去,太不浪漫了!) 之后的情节基本是从《天国恨》里来的,在为救冯云山与知县打交道时,二人再次在县衙相遇,这一次石达开赞叹于洪宣娇的“有心”与胆识,而洪宣娇则欣赏石达开的心胸与风度。第三次相遇,是洪宣娇为了救黄倩文(石达开未来的妻子)一家人,正和追杀他们的清军交战到危急关头,石达开率军赶至杀散清兵,这次是救了二美----他还救下了投河自杀的他黄倩文。此次见面洪石是二人感情的转折点,之后二人朝夕相处,论兵法,习武艺,情愫渐生。。。。。。一直到石达开接受了洪冯将宣娇许配给萧朝贵的“政治联婚”的决定,对洪宣娇表明心迹,宣娇不得不决定挥剑断情。她更在意外间见到黄倩文所画的以石头和兰花为主题的画册,深受感动,且将这本画册交给石达开。。。。。。 以上这部份都是《天国恨》的情节。我自己则在这些情节后又添了两段: 一段石达开在喜堂上向新婚夫妇敬酒道贺的情节(当时洪杨本来想找个借口让他露个面就回避的,此时都十分紧张,唯恐被萧朝贵看出什么破绽),不过石达开的表现----呵呵,后来我发现我的设想已经有美国人在小说《南北乱世情》中描写男主角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子嫁给其他人时用过了,用那部小说中的用词就是----“他的表现完全是一位君子。”最后石达开还送了萧朝贵一件礼物----是他和洪宣娇第一次见面时洪宣娇为了感激他的“救命之恩”送他的。 然后,那天晚上,大雨。因为大雨,所以本该有想聚在新房外凑热闹的人也走光了。一直到了深夜石达开才出现在可以看得见那间房子的地方,站在雨中出神地凝望。。。。。。他在雨中站了很久很久,忽然发现有人为他撑起伞来----这个拿伞的人,就是他后来的妻子。 这之后的情节就是长沙城下,萧朝贵死后,太平军久攻不下,杨秀清想下令撤军,又因洪宣娇曾疑心他故意置萧朝贵于死地而有所顾忌,他在和石达开谈论全军走向时透露了自己的无奈,于是石达开去劝说洪宣娇。 在这之后就回到翼王府中二人的对话,洪宣娇劝说石达开离开天京,率军远征(这是《天京之变》的情节),之后是石达开与洪秀全的最后一次会面,洪宣娇送石达开出城,二人相约神州光复之日再会(这好象是楚兄《金戈恨》的翻版?),然后洪宣娇目送石达开离去,正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以上就是想象中剧本的主要内容。这个剧本只写到了石达开和洪宣娇初会,就没再写下去。不过我到现在都舍不得扔掉,一直压在抽屉底儿。其实整个故事编得蛮幼稚的,之所以把它介绍出来,是因为当我想写一个关于太平天国的随笔系列时,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合适的名字,最后决定干脆用“天国情”,虽然俗气点,却也切中主题。于是这第一篇随笔,讲的就是一段与“天国情”这名字相关的小故事。 |
浏览:114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