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
《洪秀全演义》中第三十回“石达开诗退曾国藩,李秀成计破胡林翼”中有五首诗乃先刊于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 后来高旭又伪造了二十首,连同此五首一起以“残山剩水楼主人”为名刊行。题为《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遗诗》,在当时影响很大。以至于《太平天国野史》,《说元室诗述闻》、《石达开诗钞》、《太平天国诗文钞》、《无生室诗话》、《龙潭室诗话》竞相转录;石达开本人在此时开始被涂上一层文人色彩。1902年,冯心侠还将之与吴禄贞诗合编为《石达开吴禄贞诗合集》,也是由高旭题鉴行世。
此中关节,柳亚子在《残山剩水楼刊本〈石达开遗诗〉书后》,言之凿凿: 残山剩水楼刊本《石达开遗诗》共二十五首,自《答曾国藩五首》,出于梁任公《饮冰室诗话》外,余二十首,悉出亡友高天梅之手。时在民国纪元前六年,同讲授沪上健行公学,天梅为余言将撰翼王诗赝鼎,供激发民气之用,遂以一夕之力成之,并及叙跋诸文,信奇事也。封面题字亦天梅所书。当时醵金印千册,流布四方,读者咸为感动。 还是这位高旭在1904年8月10日《警钟日报》上有诗云“我拜岳我穆,我拜洪秀全,我拜文文山,我拜孙逸仙,我拜郑成功,谓此皆汉贤。” 当然,高旭并非《民报》作者,但想把洪秀全放入革命谱系的,自不仅为《民报》中人,在此可见一斑。 话题收回到《民报》。提到高旭和柳亚子,就不能不提到苏曼殊。这位大师在《民报》是负责图画和版式设计。他对太平天国的看法可从他的画中体现出来。《民报》的《天讨》增刊是有他的大作《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章太炎在画上题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蜀道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调朱颜。 曼昭(即汪精卫)在《南社诗话》之《苏曼殊》里说此画: 摹写翼王入川时情状,乱山四合中,孤城百尺,状极峭冷,城外泉幕隐隐,起伏山谷间,而不见一人影,惟疏林蓑草,望之无际。惟时秋夜泬廖,上有寒月,翼王系马城外枯树上,披发,着战袍,仰首望月,长啸有声,秋风吹发,酒醒欲起,若与啸声相应,令读画者几欲置身其中,与此英雄相慰也。 又言章太炎题诗: 用项羽《垓下歌辞》,及李太白《蜀道难》诗句,浑成贴切,真所谓妙手偶得之者,及曼殊画笔,可称双绝。 应当提出的是,画中的石达开是一幅明式打扮,而且此画刊出后,影响不小。连清肃亲王善耆都说: 我当时曾读过《天讨》(《民报》增刊)所插的画(如苏曼殊所画《翼王夜唱(啸)图》及《猎狐图》诸篇),常谓民党内有如此人才,可以言革命矣。 。 除为黄小配的小说撰序,为苏曼殊的画题词,刊登“学术前沿”文章外,章太炎还于第五号《复报》上发表《逐满歌》,署名“西狩”。 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雠心里记。------ 由此可见,章太炎一系政论家不仅要从学理上,而且还要从通俗宣传上,使“牧猪奴皆知之”。 而这些非史实性作品如小说、图画、歌谣等正好派上用场,起到了正史所起不到的作用。 |
原文 发表于《<民报>政论家之太平天国观剖析 浏览:195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