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其他太平天国相关文章总目和链接

《民报》政论家之太平天国观剖析 第三章 急篡正史的背后:革命实践需要

王政

  3.1刘成禺的“奉旨撰史”
  《民报》第九号(1906年11月30日出版)有这样一则广告:
  太平天国战史上卷再版
  出现
  太平天国战史中卷初版
  ------
  ——是书可作汉族近世独立史读。
  ——是书体裁完美义例森严可称绝作。
  ——是书文章宏丽骏快为时下出版物异趣。
  《民报》第十号(1906年12月22日出版)的广告可算得上是这一则的续篇:
  太平天国战史上卷第三版
  出现广告
  太平天国战史中卷初版
  余杭章太炎先生署眉
  日本白浪菴滔天宫崎先生
  题词
  留学美国Harvard大学学生汉南君
  本书参考中外东西书籍数十百种,以东西史家炯眼纪述当日太平朝与满清战役,旁及典章制度人物事迹。以太史公夹论叙爽之法施之行文。不独史界杰作抑亦文界钜制。著者留学美国某著名大学,得英文太平天国战史数千页,特以课暇尽译述之以为战史材料。读者请刮目以待。上卷自甲辰出版后风行海内,现时再版以应爱读者诸君之厚望。
  本书曾经《民报》、《复报》、《中西日报》,《大同日报》各大杂志新闻或著论介绍或题诗表扬,又得我国近代民族主义伟人余杭章太炎先生署眉,日本侠士《革命评论》杂志编辑人白浪滔天宫崎先生、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学生汉南君题词,岂惟本书光荣亦史界之佳话也。
  该书作者为刘成禺, 刘成禺的这部书之所以能引动章太炎、宫崎滔天等同盟会重要人物署眉和题词,不仅仅是由于这是第一部非官方立场的太平天国史,还在于其前编之序乃孙中山所作。(全文见附录一)。
  刘禺生凭此书坐稳了“太平天国研究专家”的位置。因此,在《民报》上有署名“汉公”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家汉公之胡林翼观》的文章。 其内容大体是说:一、胡林翼很了不起。二、胡曾劝曾国藩脱离满清独立,曾大惊,言胡“脚跟不稳”且没有同意。三、后来曾、胡联手镇压了太平天国,还是为清廷效了力,故为汉奸民贼,希望“有崇拜林翼而抱愿学之志者盖亦知返矣。” 刘的这篇“胡观”与其以往的太平天国观可谓一脉相承。1903年6月,他发表于《湖北学生界》上的《李鸿章与毕司马克》、《李鸿章与戈登》所表达的思想与此文相映成趣。 综观刘成禺前后的太平天国观,主要表达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胡、李皆很了不起。
  二是这类满请汉官都有可能独立。 三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没有反满,故为汉奸,希望人们不要学他们。
  刘成禺终其一生都为“奉旨”修史而感到自豪。 1947年12月他在《先总理旧德录》中,叙述了《太平天国战史》成书的原因和取材:
  ……
  一日,先生与犬养在红叶馆闲谈,招予至座,有七十翁海军大佐曾根俊虎,曾参李秀成太平天国军幕,著有《满清纪事》一书,凡二十万言,皆纪当时满清太平十一年战绩,间及逸事。予至,先生曰:“适与犬养先生论及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只有清廷官书,难征文献,曾根先生所著《满清纪事》,专载太平战事,且多目击,吾欲子搜罗逸闻,撰著成书,以《满清纪事》为基本,再参以欧美人所著书籍,发扬先烈,用昭信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亦犬养先生意也。吾子深明汉学,能著此书。吾党目下尚无他人,故以授子。”于是,曾根出《满清纪事》,先生出英人伶俐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纪》,二巨册,图凡百幅。犬养亦出英人著Tai Pen Rebellion。曰:“此吾党不朽之盛业,子宜参考英日各书,中国野史及官书,细大皆录之。”壬寅授书,癸卯书成,凡十六卷,先印行六卷,先生序之,余未出版。辛亥以还,人事纷杂,该稿藏庐山,先生有灵,或不致散失。校印者,但焘,冯自由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是将英人呤唎所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英文本)二巨册,图凡百幅交给了刘成禺。这也就是前面本人引用《民报》第十号广告上“本书参考中外东西书籍数十百种”,“得英文太平天国战史数千页”之来历。那么,以下两幅图在《民报》上的出现也就丝豪不奇怪了。
  图① 太平天国战胜清兵之真景。
  Defeat of the Tartap Cavalty at the Battle of Hu-Kan
  图②中国大民族革命伟人肖像之二洪秀全
  图①可与呤唎《太平天国亲历纪》中的插图作一比较:
  图3太平军作战图(载原书第3章68页和69页之间)
  
  行世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纪》的最早的中译本是商务印书馆1915年出版的孟宪承的节译本,书名作《太平天国外纪》。全译本为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王维周译本。在此二本之前,罕见行世的中译本。王维周确认了图3“载原书第3章68页和69页之间”,由此于以推断图③与图①是亲缘关系。
  图④天德像
  
  再说图④原是起义军的一张宣传画,由于日本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用此画时,误认为是洪秀全的画像,故流被之处,著太平天国史者多认为,这位中式帝王打扮的人就是洪秀全。 刘著的取材来源之二为日人之作,故以讹传讹认为这幅画就是洪秀全本人的真面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孙中山精通英文,故其藏阅呤唎的《太平天国亲历纪》是不须多说的。值得一提的是孙氏对此书及此书内的插图还推崇有加。张斯麐在《孙中山与早期同盟会》里说:
  (1903年左右),他(指孙中山)对去他那里的青年们,总是慷慨激昂地谈论时事。着重批判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那些甘心充当清朝统治工具的汉奸。他取出英文版的太平天国史给大家看,激发我们的反清情绪。我不识英文,他就翻出书里的插图,给我讲解内容。 这样看来,不管是孙中山将画直接交给《民报》摘登,还是在“壬寅授书”之际,将书连画一起交给了刘成禺,再由这位“太平天国史专家”摘出交予《民报》发表,都表明了刘成禺和《民报》中其他有关作者的太平天国观都与孙中山有直接联系。换句话说,在《民报》里有意或无意中论及太平天国的文字都有一个受到孙中山思想影响的基本准则。
  
  3.2 “盗贼曾左、圣贤洪杨”
  上节引《先总理旧德录》中谈到,刘成禺等拜谒孙中山,孙中山因“目下尚无深明汉学之人”,便命刘撰史。这种理由看起来颇为牵强。而且“壬寅授书”(1902年),“癸卯书成”(1903年)。“凡十六卷,先印行六卷,先生序之。”说明当时已写成十六卷,只不过印了六卷。在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里,抛开其它事情占用的时间不计,要完成十六卷之著作似可称之为“快速修史法”。这里并无贬低刘著的意思,因为刘著的主要目的是宣传排满,而并非“用昭信史”。事实上,刘著在当时的影响着实不小。1907年第一号的《汉风》杂志称刘著为“后起英雄之引导线”。张钫回忆:
  (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当时传的革命书报有《警世钟》、《国民必读》、《猛回头》、《太平天国战史》、《二十世纪之支那》、《浙江潮》、《新湖南》、《夏声》等。但不能公开阅读,只能秘密阅读。加入同盟会者,才能见到《民报》及其它宣传革命的小册子。
  《太平天国战史》从东京 流传至保定并影响到学堂学生,其辐射面可见一斑。
  1946年,刘氏在《世载堂杂忆》之《〈太平天国佚史〉序》里说明了《太平天国战史》一书的散佚情况:
  近得诸老友函索早岁所刻之《太平天国战史》十六卷。《太平天国战史》之作,孙先生获得英、美、日本所著原刻及官私书多种,授仆纂述。时仆年未三十,不足言著书,第杂凑英人TapinRebellion一书,凡七百页;英人吟唎著《太平天国》二巨册,书凡二千页,插图百余幅(书中尚有忠王题字。吟唎,太平军洋将也,徐家汇图书馆现藏此书);日本海军大佐曾根俊虎著《满清纪事》(曾少年曾助太平军,纂战史时,在东京,尚及接谈,乃孙先生至友也。)其余官书,多不可据。《太平天国战史》书成,凡十六卷。十五、六两卷未印。一、二卷印于东京,孙先生序,白浪滔天题词。四十年来,书籍荡然,仅中山纪念图书馆第一、二卷或可寻也。友人江西吴霭灵宗慈于抗战前整理《清史稿》,深叹谈稿以洪秀全入列传,不知史家体例,宜师司马迁《史江》,列《项羽本纪》、《孔子世家》之例,自立一门。蒐集太平朝事实,编为长编,从事著录,仆所在庋藏,尽交吴手,所获珍闻,得与商焉。霭灵现为江西通志馆长。
  但是,事有蹊跷,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逸经》上又有这样一篇《刘成禺著太平天国战史序》:
  庚子岁,予归横滨山月高楼。时兴中会同志江夏刘偶君(即成禺),持陈少白书由港适至。会犬养木堂,曾根俊虎,讌谈中国之迹。偶君亦有志纂《太平天国战史》。曾根出所著《中国近世乱纪》,予亦出美人伶俐所著《太平天国》两巨函付偶君著译行之。嗟乎!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此曾国藩诸人所以得奏满清中兴之绩也。予常论革命之程序,曰军政时期,主权在军府,对人民行颁定之约;曰训政时期,主权在政府,与人民立共同议定之约;曰宪政时期,主权还诸人民,人民组织完全宪法之国家。惜乎洪氏未闻此道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偶君此作,宏我汉京,予亦有光荣云。
  天运甲辰年春眷弟孙文拜撰
  此序明显是伪造无疑:
  第一,“庚子岁”,刘尚未留日。
  第二,是曾根俊虎著有《满清纪事》 ,并非《中国近世乱纪》。刘氏《太平天国战史》即本于此,岂能连书名都记错?
  第三,呤唎是英人,而非美人。其书名《太平天国革命亲历纪》而并非《太平天国》。书名又记错?
  第四,言刘持陈少白介绍信一段情节有重大疑点。《先总理旧德录》里明确说到,因刘家曾掩护过戢元丞等人,“过港,少白留住数日,曰:‘先生不在东京,吾已修函告彼,子将赴日,不必予书函介绍,先生将欢迎不暇。’”
  第五,孙中山在“庚子岁”尚未提出有关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问题。
  第六,孙中山在给别人作序时,很少自称“眷弟”。比如在他给生死之交宫崎寅藏的《三十年之梦》作序时也只称“孙文逸仙”。
  此处着墨并非为是为了辨伪,而是存疑于“庚子岁”何以与《太平天国战史》有关。《逸经》为简又文与谢兴尧合办的刊物,二人皆为太平天国史专家,故刊物上多刊太平天国史实、佚闻等。刘成禺在该刊上发表了《洪宪纪事诗簿注》,影响很大。冯自由的《革命逸史》也是连载于此刊上。因此,难以解释,刘何以明目张胆地造出这么一篇假序。除原书在当时如刘所云“四十年来,书籍荡然。” 已为罕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众所周知,孙中山对李鸿章的看法有一个转变的复杂过程。开始是称颂李鸿章:
  窃维我中堂自中兴而后,经略南北洋,孜孜然以培育人才为急务。建学堂,招俊秀,聘西师而督课之,费巨款而不惜。遇有一艺之成,一技之巧,则奖励倍加,如获至宝。
  明之闯贼,近之发匪,皆乘饥馑,因人满之势,逐至溃裂四出,为毒天下。—— 伏维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其后又云:
  凭着戈登将军和其他外国人的帮助,李鸿章从太平天国的手中夺回了地盘,不久,他就被提升为总督。李曾经累积了怎样大量的财富是远近皆知的,就用不着在这里多提了。 对于孙中山及其战友而言,“庚子年”里发生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同李鸿章合作计划的破产。这件事,由开始的充满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绝望,对孙中山的打击很大。日人记载:
  因先在东京横滨蛰居,怏怏终日,索然无味,为在日本散心,故尔今日出发。 孙抱决死之心,主张留在中国,不愿空留我国。昔日到京时,曾对内田等言:当今我祖国正处旦夕危亡之际,空在异国,至情不忍。自己决心蹈金玉均、唐才常之前辙归国。内田与宫崎寅藏、清藤幸七郎等极力劝其不可,我等多年同志,需要忍耐,暂待时机,竭力一时谏止。 与李合作的计划,可以说是孙中山及其战友们一心想促成的,并且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与李鸿章的慕僚刘学询的会谈一直持续到该年的12月28日。 运动李鸿章较运动张之洞和刘坤一都困难,但若成功后得到的效果也是最可观的。 李鸿章死于1901年11月间,在此以前,罕见孙中山及其战友公开抨击李的文章发表。如果说与李鸿章以及其他满清汉吏合作的种种计划之破产,加上李的去世,而导致了孙中山命人急撰一部“盗贼曾左、圣贤洪扬” 的“近代史”的话,在逻辑上是说的通的。因为,至“壬寅授书”之际,曾、左、胡均已故去多年,参予镇压太平天国并由之起家的“中国人为奴隶之代表” 且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员,除李鸿章之外,可以不做第二人想。 因此,“庚子岁”并非是指刘“奉旨撰史”,而是无意中透露出其成书动因之天机。
  《逸经》第24期上发表了刘成禺的《自题太平天国战史本事》诗。全诗甚长,其中有“高野虎藏亡命客,金门投宿偶闲生。江南染笔斜阳外,时上危楼望旧京”之句。此处“高野”指孙中山无疑,“虎藏”指宫崎寅藏,“偶闲生”乃刘成禺(又刘偶生,见前引伪序中的自称)“金门”,一为金明门的简称,为唐代翰林院之门。二为金马门之简称,为汉代待诏学士之门。二义皆与“奉旨撰史”有关。“江南”暗指太平天国事件。比如著名的大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即是写太平天国的。如不怕有妄断之嫌,第一句可解释为孙中山“壬寅年”营救宫崎寅藏之事。第二句言刘成禺拜竭孙中山并“奉旨撰史”之事。第三句言在太平天国史事之“外”,别有隐情。第四句言,当“时”是上了“危楼”(李鸿章)希“望”恢复故国。因“故国”与“旧京”在古诗里含义同。
  这里,把刘成禺著《太平天国战史》作为《民报》政论家之太平天国观形成的标志似不为过。而且,正是由于有了这一层极其重要的转变,才有了《太平天国史家汉公之胡林翼观》的“有崇拜林翼而抱愿学之志者盖亦知返矣。” 的说法。对满清汉吏,由开始的希望合作到猛烈抨击的确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再发展下去,就是无所不用其极了。故《民报》的《天讨》增刊上才有了如此奇特的画像。
  
  图5过去汉奸之变相
  
  曾国藩恶毒如蛇,胡林翼凶狠似兽,李鸿章奸滑象鱼。这就是最后《民报》诸公眼中的“伟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的评介)。
  
  3.3利用洪门与利用太平天国史
  还是从刘著《太平天国战史》谈起。前文提到此书“癸卯已成”后,孙中山为之作序。说是“是朱非洪”乃“无识者”之“种种谬说”。且认为“罗、曾、左、郭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再有一层是点明了此书的实际功用:由于“洪门弟子亦不详其事实,是可忧也。”故此书出版后,希望洪门诸君子手此一编,亦足征高曾矩之遗,当世守其志而勿替也。”(前引皆见附录(一))
  若说“壬寅授书”之际是为了反李的需要,那么书成之“癸卯”,孙中山已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动海外洪门上。此时刘成禺由于在《湖北学生界》上的文章引起清廷忌恨,武昌家产被查抄,并不准其升入联队。于是刘便参加了军国民教育会,往来于上海、东京之间。 可以确定的是,他于甲辰年(1904年)夏到达旧金山。
  冯自由的《华侨革命开国史》这样记载:
  旧金山《大同日报》为美洲致公堂之机关报……其创办人为康有为弟子欧榘甲。……欧为援同门起见,竟于总理入美境时肆意攻击,谓洪门人士不应为革命所愚弄,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及该报唐琼昌初劝欧与总理合作,欧坚不从,遂下逐客令,摈之于门外。暂由总理代理笔政。即函托冯自由于留日学界中物色主笔。冯初推荐桂人马君武,马以事辞,乃改聘鄂人刘成禺。刘于甲辰年(一九零四)春夏间抵美,而《大同日报》之阵容为之一新。自是全美侨众之革命思想,遂因《大同日报》之崇论宏议而一跃千丈,不独洪门人士为然也。
  这段叙述十分重要。其它如温雄飞、康平子、邓慕韩等人的回忆与此几乎不差一字。
  众所周知,革命党人士与洪门合作并非自“成书”之癸卯起,而在“授书”之壬寅时就发生过一件大事——洪全福广州起义。这次起义是太平天国余绪(洪全福乃洪秀全之侄)与辛亥时期革命党人的一次直接行动。于此也可看出,当时的革命党人不仅仅在思想和理论上利用了太平天国这一历史资源,还有实际行动上的明证。 至于在旧金山的致公堂,与太平天国则有这样的紧密联系:
  洪秀全、杨秀清起义于金田,曾有许多洪门义士参加。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为避免清军迫害,纷纷走海外,此为洪门在海外发展之嚆矢。相传平南王黄德滋赴澳洲(澳洲大金山Bendigo 现尚存平南王手创之义兴公司会所),铺王杨铺清(杨秀清之弟)赴美。 类似这样的叙述还有很多。
  这样前后结合起来看,孙中山指派刘成禺并非偶然。如果说“壬寅授书”之际,孙中山是出于攻击满清汉吏的考虑,那么书成之后,正好派上“洪门诸君子手此一编,亦足征高曾矩 之遗”(见附录(一))的用场。要知道,此时孙中山在美洲筹款工作困难极大。以至于最后在万般无奈下,令全体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洪门 。正如冯自由所言,有段时间里,孙中山还不惜亲自披挂上阵代理《大同日报》笔政。 后来聘用刘成禺,如果是有意而为之,那么此“意”必为因其撰过《太平天国战史》,对当时洪门中人的“高曾矩之遗”(语出附录(一))大有发言权的缘故。况且,此时,《太平天国战史》在旧金山已有售(见前文第三章第一节录《民报》第十号广告中“《大同日报》等题诗表扬”等语。其后,孙中山在洪门中被遵为“大哥” ,刘成禺也博得“洪棍”的封号 。可见,“麻哥”在洪门中之地位不可小觑。凭心而论,当时同盟友分中较刘成禺声望大的人并非没有,而刘成禺能受到洪门如此看重,除此以外,另无他因。也正是因为这层缘故,至使孙中山的筹饷工作获益匪浅:
  大同日报自刘到后,革命横议,鼓荡全美。华侨受其感化者日众,计总理游美之成绩,实以改组大同日报为最著。其后庚戌辛亥(一九一零至一九一一)两年美洲南北各埠同盟会之成立及筹饷赴义的伟绩,均导源于是焉。
  既然有了这样一层渊源,《民报》的政论家们之“盗贼曾左、圣贤洪杨”便更有理由了。故在《民报》第二号“来稿”专栏上有孙中山的《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云:
  中国之见灭于满清二百六十余年而莫能恢复者,初非满人能灭之,能有之也,因有汉奸以作虎伥,残同胞而媚异种,始有吴三桂、洪承畴以作俑,继有曾国藩、左宗棠以为厉……
  同样,也可解释《民报》上何以出现署名汉民(即胡汉民)的《晋省哥老会纪事》 和署名羲皇正胤(即易本羲)的《客人南渡与洪天王之关系》 等文章。无独有偶,曾主持过三期《民报》的陶成章在《龙华会章程》之《檄文》上也有言:
  ……直到出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大王,本来我们汉人可以再见天日了,却被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混张(账)王八羔子猪狗不吃的东西,练着汉兵,反帮鞑子,杀我汉人。咳!这也是满洲气数未尽,我们再该多吃几十年的苦。若像今日的人心,个个都晓得鞑子是应该灭的,就再出几个曾、左、李也不相干了! 此文虽不见载于《民报》,但此间前后陶成章正为《民报》主编,可见“盗贼曾左,圣贤洪杨”在当时用于发动会党的确不是特例。
  值得一提的是,《民报》第一号上发表的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乃陈天华所记录,而宋教仁的记录与之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一段:
  国人革命之心,自明亡国,秘密结社,到处皆是。惟各自分立,不相系属,其势微弱,不克大举。譬之太平天国洪杨之军所以与湘淮军之冲突者,盖以三合会与哥老会,安清道会等未相通也。观于苗沛霖,张宗禹之于太平,同为清廷之仇敌而不能联为一贯,则其事可以知矣。曾国藩、李鸿章,何能为哉?必其联合留学,归国之后,于全国之秘密结社有以操纵之。义旗一举,大地皆应。旬日之间,可以唾手而摧虏廷!
  
  这段无非是以太平天国为例,说明团结会党的重要性。至于为何偏偏将此段未发表,本文因篇幅关系,在此暂不作细究,将另文讨论。
  
原文 发表于《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浏览:232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6/8 21:02:2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7066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6319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893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4337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4241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4155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4045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791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3509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222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Astra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4/12 23:49:38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