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史料、传说、新闻、遗迹 |
巍峨西山,万木葱笼。在峙立的群峰中,有一座凌空兀、苍郁独秀的山峰,势如卧虎初醒,盘醒四顾,此山因名白虎。每当日出,巨影横空,雄姿指云。林立高岗,但见川平野旷,田畴流翠,长江绕郭,帆影悠悠。
公元229年4月,吴王孙权建都武昌后,在白虎山筑坛告天,即皇帝位。一时龙旆飘舞,戈戟扬辉。“一岭如龙九曲回,江东霸主起高台”。从此,孙权借“白虎”而扬威天下,白虎山因孙权之“即位坛”而流誉史册。宋代薜季宣曾有诗寄其慨叹:“人间万事尽浮埃,顾影穷途莫倦陪,吴王百世不复在,只在九曲郊天台”。据《西山志稿》记载,此台空阔约数丈,为“陡绝圆坛”。千百年来,游人凭吊不绝。 岁月悠悠,吴王的霸业宏图,早已悄然飘逝,吴王台冷卧于荒烟草棘,渐被苍苔所没。到清朝咸丰2年,太平天国的杏黄旗又插上西山。太平军8年间4次攻克鄂州,白虎山便成为不可磨灭的天然见证。 公元1853年1月20日,一支参加攻克湖北省城武昌府的太平军,约数千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然浮江东下奔袭鄂州城。清知县董炳楠仓皇逃走,守管把总及驻城清兵哗然溃散。老百姓欢欣鼓舞,纷纷走上街头,迎接太平军的到来。太平军头扎红巾,一律短装,号衣上胸前写“太平”,背后书“圣兵”二字。他们开仓济贫,打击豪富,深得群众拥戴,穷苦人纷纷投军。太平军在鄂州筹集了大批军粮,为大进军作好了战略物质准备。 公元1853年2月9日(咸丰3年正月初二),太平天国发起历史性大进军,直捣南京。在天王洪秀全的命令下,翼王石达率领的先锋部队分水陆两路,自武昌出发,一路上旌旗蔽日,炮声震野,战船万艘破浪而行。清湖北巡抚、饮差大臣向荣所带的军队不敢与太平军正面接战,只待大军离开省城,才跟在后面遥遥追击。2月11日,清总兵郭仁布率领闽兵由葛店追赶至西山郎亭山,与太平军断后部队接战一场,清兵战死者百余人,遂不敢再进。鄂州又有许多贫苦农民投军东下,参加了攻打南京的战役。 太平军第二次攻克鄂州,是在1853年10月17日。太平军定都南京后,为了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经过短暂的休整,又组织了两路大军,进行西征与北伐。 西征的战略目标是控制长江上游,夺取安庆、九江、武汉三大军事据点,其目的是为了保卫天京屏障,取得经济上的支援。 鄂域与黄州扼江对峙,“上通岳荆,下达吴越”。太常寺少卿雷以 曾密奏咸丰帝:“惟省城下游百八十里与黄州府对江为武昌县城,昔吴孙权尝移都于此,六朝遂为重镇,实自古用兵之地。……皆宜派得力将弁带兵固守。”太平军西取武昌府,鄂、黄两岸是最好的屯兵之地。1853年9月,西征军攻克九江后,兵分两路,一路直取皖北;一路由石祥桢、韦俊等将领率率领,战船千艘,扬帆上驶。10月8日占领江防要塞半壁山,凭高炮击清军,江忠源部大溃。太平军水陆并进,10月17日,再度攻克鄂州,知县白润逃走。次日,又攻进黄州,控制了江面,大军继续由北岸西上。11月,太平军一支部队回师黄州,渡江由樊口攻入金牛镇,围歼团练局,复又挺进华容、新店各村镇,打击了地主团练的反动势力,镇压了土豪恶霸,老百姓皆大欢喜。 1854年2月16日,十八岁的天国小将陈玉成率领五百健儿,自鄂州东边绕过烟波万顷的梁子湖,于当天夜晚,一举登上武昌城头,经过浴血苦战,又一次夺取了湖北省府武昌。 清军接连失败,清廷十分震恐。咸丰帝惶惶不可终日,他看到清军八旗、绿营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便急令曾藩率领湘军出征。 1854年10月14日,湘军攻陷武昌府,太平军失利,驻守鄂州的太平军相继退走。11月11日,曾国藩亲率水师来到樊口,泊舟于西山脚下。湘军过后,鸡 不宁。一些兵勇还“沿江捉贴船支,大为商旅之害”,知县白润也是无力制止。但湘军在九江,却被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冬小麦官正丞相罗大纲部打得大败,曾国藩大营被烧,太平军转入战略反攻,趁胜西上湖北。 1855年2月中旬,鄂州第三次被太平军罗大纲部夺取。7月,翼王石达开率众数万,西援省城,路经金牛镇,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1856年6月,太平军检点古隆贤自九江率分队万余人来鄂州,旋即西上驰援武汉,因作战失利,遂退守樊口,扎营于西山。西山至今留有“头道营盘”、“二道营盘”的遗址。太平军在葛店及樊口、西山之间,严密设防。还在樊口设立税卡。据清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所载:“古隆贤败归樊口,以湖口来援之大拖、舢板、战舰相依为垒,与伪指挥郑天得约八千人进踞葛店”。“梁子湖周四百余里,内有九十九汊,汇江、武、咸、通、兴、治六州县山水,向为盗贼渊蔽。其下流入江之处曰樊口,武昌县城滨其东岸。城内西山、雷山蟠互险峻,贼于此扼要守险,筑垒设关。其战舰凭依陆垒,得以出没江湖。又于城外筑垒犄角,以护战船,而粮食军火皆萃于此。复于葛店街前筑垒四座,环以深濠。湖内战船三十余与之相依。” 据史载,太平军第三次攻克鄂州之后,与清军在西山反复进行了拉锯战,战斗艰苦而激烈。孙权留在白虎山的“即位郊天坛”,便一度成为太平天国的“点将台”。鄂州故老相传,天国将士虽经连月浴血苦战,烟尘满面,依然斗志高昂。每次出击,都高喊“杀妖”,争相奔往险峻的地方。登台点将时,山鸣谷应,余音不散,如虎啸长风,在辽阔的天地间久久回旋。 1860年夏,韦、杨内讧平息之后,天京召开太平天国军事会议,确定了第二次西征的战略计划。1861年初,太平军由陈玉成、李秀成带领,分南北两路夹江西上。6月12日,李秀成指挥的南路军抵达金牛,6月15日,第四次收复鄂州。老百姓张灯结彩,夹道欢迎,官绅豪富惊散一空。6月22日,广东按察使彭玉麟、候选道蒋凝学率清兵进犯鄂州,在樊口与太平军相遇,双方经过一番恶,太平军撤回城里,闭城自守。彭玉麟令水师掘南湖堤水灌城。太平军顽强抵抗,频频出击,重创犯境清军。 大江东去,历尽沧桑的白虎山,在西山的群峰中显得更加苍翠、雄浑。屹立在山顶上的点将台,便是叱咤风云的太平军将士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 |
浏览:125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