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梅娘(孙嘉瑞)灵堂

读梅娘的信

韦泱

  顷获梅娘女儿柳青微博通告:“我妈妈已经于5月7日上午病故。走时没有痛苦,很安详。谢谢各位朋友对她的关心”。我一时无语,往事历历在目。
  与梅娘相识,缘于文学前辈丁景唐的热情介绍与牵线搭桥。一次,丁老在阅读梅娘给他的信,还让我一观,说写信也像写散文一样,难得。还让我有机会到北京公干的话,去拜访梅娘。这样,我就去了。
  如此,与梅娘前辈交往,并鸿雁往来已有多年光景。每每收阅她的来信,我从心底喜悦,绵绵素笺在手,小心翼翼奉若神明。
  梅娘的信,一概书写在四百格的稿纸上。然而她没有受格子的束缚,去一字一格循规蹈矩,而是随意地一行行书写着,那浅浅的绿色方格,映衬出文字的灵动与流畅,显出了深浅相宜的视觉美感。再看字体,一手端庄、清秀的钢笔行书,大小搭配相宜,既不呆板地一笔一划,又不潦草得龙飞凤舞。可以看出,书写者的心态是那么恬静、安闲,飘逸中透着沉稳,老练苍劲的笔触,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坚韧。
  读梅娘的信,觉得她就像我的老母亲一样,坐着与我唠家常,倾吐着她的肺腑之言。那么谦逊和内敛。读着读着,我的心渐渐地宁静下来,完全沉浸于她的叙述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一次,梅娘看到我有关淘书的文章,来信谈到:“你的文章,我读了又读,似乎看到了曲腿俯背正在淘书的你,触摸到你执拗于‘心之所善’的淘书情思,你的‘淘书辛苦’讲述的故事,真的令人长久咀嚼,这是生活的韵味”。讲得太贴切了。文字中没有空洞的表扬,廉价的赞美。有的只是一个前辈读书人,对后学如我淘书辛苦的切肤体味,以及对我的鼓励与嘉勉。
  又一次,梅娘看了我写丁景唐与方平的文章,题目为《两个曾经的诗人》,就顺势阐发其内心的感慨:“年华随风而去,看到的是诗情沉积了下来。这种沉积便是景玉公(丁景唐)与诗人方平在文学史与翻译史的尽力。我以为:写诗既是抒情又是言志,峥嵘岁月中,豪情迸发进而为诗;知命之后,情绪转韧从而为文,合乎情感的走向与诉求。君以为然否?”梅娘是小说家,我惊异于她何以对诗有那么细致入微、鞭辟入里的感怀与妙论,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梅娘从国外探亲归来,不忘在信中寄赠我精美的异国邮票,并附言道:“两枚小邮花,是我在加拿大买的,松鼠和小鸟合力装点‘快乐’”。这不能不让人倍感温馨,感到生活中的袅袅诗意。梅娘的细心、温情,让人觉得无懈可击。亦觉得世界的美好,友情的珍贵。
  读手边若干梅娘来信,总觉得不过瘾,就格外注意收集她的其他书信,尽可能地找来一读为快。
  那封她从国外寄给北京八十多岁的女诗人成幼殊的信,表示她即刻要回国的信念:“我预定从温哥华直飞北京,又一次作了候鸟,多么难以折断的故国情深。我已经老迈年高,来异国之前,希望亚热带的阳光,能够延缓下肢的僵直,实在是匪夷所思。柳青劝我留下来,我还是想回去,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发表的宏论:‘老的不能拖着小的’,是我的座右铭”。
  多么执拗、豁达,而又善解人意。
  去年读梅娘给丁景唐先生的信:“北京叶落纷纷,已入冬令,比邻的农科院大院,红枫灿火,黄橹闪金,玫瑰仍在绽放,一朵朵,有洁白的,有粉红的,更有鹅黄的,初冬美景如画”。简直可作优美散文诵读。
  其实,梅娘的信,全可当作美文赏阅。她娓娓道来,谈她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谈读书,谈友情,谈人生,一任无羁的思想在稿纸的原野上奔驰。既信手拈来,又涉笔成趣。信写到如此份上,真叫绝了。谈到写信,梅娘在给传记作家丁言昭女士的信中,亦有精到的话语:“屏幕短信成了时尚,老朽的我,依然不习惯,一来是眼睛嫌累,二来是打字特慢,又在五笔和拼音之间徘徊。我喜欢看着手写的字从笔尖流淌出来,那是我的休闲,是我的娱乐,够‘农耕’的吧!”
  幸亏梅娘有如此深的“农耕”情结,才能使我们从她的书信中,饱啜手写文字的琼浆玉液。时下,有专家呼吁,要抢救民间书信。这不仅是历史的印痕,亦是文化的积淀。而梅娘的信,充满意趣与情致,是书信中的佳肴醇酿。平素读各色来信,可见各人的性格,有的人喜长篇大论,有的寥寥几行,书写者各有不同的境遇和话语权。而梅娘的信,即使只一、二页,读来觉得神定气匀,意蕴丰厚而韵味悠长。梅娘的信,是我读到的最令人倾心的信,最值得保存收藏的信,亦是最可玩味的信。八十六岁的梅娘,依然以给友人写信为乐。这是前辈作家的翰墨书香留下的手泽,从今往后,渐成绝响。那么,谁能得到梅娘的信,真是三生有幸,莫大的快慰。梅娘晚年勤于写信,于是,有人将其散于各处的书信集于一册,冠以《梅娘近作及书简》书名出版,真是功得无量之举。书中汇辑梅娘散文六十篇,书信八十八封,主要为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字。此诚为书界幸事也。
  我记得, 有一回,我寄了一册有关连环画的专著去,很快得她回信:“装帧精美的《连环画鉴赏与收藏》翩翩而来。由这本专著负载的历史风云,使我苍凉丛生……”
  使我始料不及的是,一本关于小人书的普及读物,何以会让梅娘“苍凉丛生”。梅娘感慨地回忆道:“五六十年代,我曾写过一些连环画文字脚本,留下了我生命中的一段印记”。
  梅娘给我写信,字迹清丽娟秀,落款一律是“孙嘉瑞”。这是她的本名。她不愿让别人都知道她是梅娘吗?梅娘,想象中很有诗意的一个笔名,一棵散发着暗香的梅树啊!后来,我才知道,梅娘其实就是没娘的谐音,这实在是辛酸的寓意。梅娘曾在《我没有看见过娘的笑脸》一文中,讲述了她幼年时的家庭生活。她是长春一个大户人家的私生女,亲娘生下她,就被赶出了家门,因不堪歧视,走上了绝路。梅娘早慧,十六岁就写作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散文集《小姐集》,18岁在长春任《大同报》校对并主编妇女版 。二十岁出版小说集《第二代》。以后到北京任《妇女杂志》编辑,相继出版了小说集《鱼》、《蟹》,以及未及完成的长篇小说《夜合花开》、《小妇人》,还有《青姑娘的梦》等一大批儿童读物。一九四八年梅娘的丈夫柳龙光,在完成中共北京局布置的任务时不幸在台湾海峡遇海难而死。带着二个幼女和腹中的婴儿,梅娘来到上海,以后又几度往返于台北与上海。一九四九年八月定居北京。先任中学教师,后调入农业部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做一名默默无闻的编辑。对于曾经显赫过的文学名声,梅娘几乎遗忘了。不巧的是,她的小儿子、小女儿都患上了一种叫不出名堂的怪病,双双住院,沉重的医药负担压在梅娘身上,幸好五十年代初北京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等热忱相邀梅娘撰写连环画的文字脚本。于是,梅娘就一部接着一部编写着,每年总要写上三、四部。那部受小朋友读者喜爱的连环画《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原是凡尔纳的三大本巨著,梅娘按要求编写成上中下三部,突出了格兰特的爱民之情,刻画了他儿女的望父之情,以及为寻找他而献身的爵士的爱才之情。对于这部连环画的文字编写,梅娘说:“我曾很下了一番功夫”。然而,当这套连环画将要出版时,梅娘不幸被打成了大右派,编辑不得不将编写者的名字改为“落霞”。其间,她还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写了不少连环画文字脚本,其中改编德国作家莱辛的名著《爱美丽雅》一书影响最大。这两部连环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再版重印,累计印数分别达到八十万册和四十多万册。梅娘还为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写了由鲁迅翻译的外国小说《表》,据说还差点得了奖,因为编写者梅娘是个右派而取消了评奖资格。当时这些连环画的编写出版,一度在经济上为梅娘解了燃眉之急,填补了两个孩子庞大的医药开支。有一个小插曲,有家出版社不知梅娘已打成右派下放劳改,仍寄来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材料。梅娘读初三的大女儿柳青斗胆学着母亲的写法,签上母亲的笔名,直接寄给出版社,不久这连环画居然出版了。这一笔稿费成了雪中之炭。梅娘被囚,家中断了经济来源,十六、十四、九岁的三个小孩靠着这微薄的稿费艰难度日。
  在劳改期间,梅娘会编写连环画的绝活竟不胫而走,于是,劳改队为了创收,也责令梅娘编写连环画。梅娘回想道,大约编了四、五部,至于怎么署名,是否出版 ,就一概不得而知了。
  “‘麦加利’号砰地撞到岩石上,把桅杆的支索撞断了,一个高浪头钻到船下,把船捧起来,送到礁石上……”,这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中的一段文字,生动,形象,新颖。梅娘对于连环画文字脚本的编写就是如此精到,使其与绘画形成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充分体现出文字脚本富有文学性的独特魅力,既给画家二度创作打下基础,又供读者以阅读和欣赏。
  一个红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文学史家称为“南张北梅”,与张爱玲齐名的大作家,却与小人书有着一种脉脉相连的因缘,这实在是鲜为人知。
  八十多岁高龄的梅娘对小人书的情结始终割舍不了,她自称是个“酷爱连环画的人”,对创作连环画深得其中三昧。她说:“连环画尤其是文字脚本的编写,得有深入浅出、突出原作神髓的真功夫”。这是梅娘对连环画的创作经验之谈,更是她钟情于连环画的肺腑之言,显现出一位老作家一颗不泯的童心啊!
  因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北沦陷区内,最出名的当推张爱玲、梅娘,后有“南张北梅”之称。对此,梅娘总是淡然处置,说这样的评说没啥意思。梅娘的小说,继承了“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注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奋力鞭挞丑恶的时流,亦燃起对真善美理想的企盼。其顽强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叙述风格,是中国文坛难得的品格。读梅娘的小说,与读她的信令人有异曲同工之感,那内在的神韵,是一脉相承的。
  据梅娘身边人说,梅娘平时身体较好,今年三月份还到国外去走了一大圈,历时近一个月。4月28日,还接待了加拿大汉学家史密斯。29日因病进入解放军304医院治疗,但一时未查出病因。有三个晚上,她还要求出院呢。有一晚,她要去洗手间,又不想麻烦护工,结果摔倒了。5月6日突然失语,但头脑很清醒,还与年过七旬的女儿说了许多话。但她走得很安详。按照她的遗愿,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包括梅娘女儿柳青以及亲友在内十余人,5月9日将为梅娘送别。
  对大多数年青人来说,梅娘这个名字似乎很陌生。近年来,像发掘出土文物一样,一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作家开始浮出水面。张爱玲热了,林徽因热了,陆小曼热了,而仍然在世的梅娘却仍悄无声息。尽管已出版了多种梅娘小说散文选本,梅娘仍没有得到应有的声誉。因为她坎坷的命运颇有传奇性,幼年丧母,少年丧父,青年丧偶,中年失女,老年失子。历经沧桑的梅娘,对人间万象已看得很淡了。不少人要给她写传记,她都一一婉拒了。然而,梅娘却被专写女作家的上海女作家丁言昭的诚意所打动,应允尽力协助,提供过去的情况与资料。
  一次,丁言昭跟我谈起梅娘,说写了丁玲,写了关露、萧红、林徽因、安娥的传记,总不甘心,最想写的是梅娘啊。我听出了梅娘在她心中的分量。人们有理由期待,一部有血有肉、丰富翔实的梅娘传记早日问世。
   (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
  
  
原文2013.5.9 发表于上海 东方早报  浏览:111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3/5/21 16:03:4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柳如眉怀念姥姥(收藏于2014/5/7 20:50:27
柳青柳青在纪念母亲辞世周年会上的发言(收藏于2014/5/7 20:31:49
張翎忆起果园里的梅娘(收藏于2013/6/9 18:16:50
刘索拉在花草阳光中穿梭永恒(收藏于2013/6/8 10:54:28
徐晓命运比小说曲折(收藏于2013/5/24 11:56:56
韦泱读梅娘的信(收藏于2013/5/21 16:03:44
殷实北南书·老少情·中国心(收藏于2013/5/18 21:48:38
邢小群和梅娘谈文化(收藏于2013/5/10 8:46:34
梅娘梅娘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作品(收藏于2013/5/9 5:32:41
梅娘《侏 儒》(收藏于2013/5/8 20:41:1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张泉从文80载的梅娘和成为研究对象的梅娘(访问2554次)
孙嘉瑞简历(访问2265次)
梅娘《侏 儒》(访问1797次)
孙嘉瑞关于《三角帽子》(访问1677次)
邢小群和梅娘谈文化(访问1484次)
韦泱读梅娘的信(访问1112次)
梅娘梅娘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作品(访问1077次)
張翎忆起果园里的梅娘(访问993次)
殷实北南书·老少情·中国心(访问982次)
刘索拉在花草阳光中穿梭永恒(访问95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6/14 13:33:22
侯健飞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5/10 17:54:53
zxhahao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5/9 23:11:04
baishui深刻、全面,引一短信回应(评论于2013/5/8 23:06:2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