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杨家将__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法学家--杨秀峰同志
杨家将

冀南革命根据地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侵略军(以下均简称日军)侵占华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命挺进太行,点燃抗日烽火。11月,八路军工作团进驻涉县开辟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救亡团体,秘密发展中国共产党员,建立地方武装。在广大军民坚强的斗争下,民国29年(1940年)1月,成立抗日县政府,成为共产党占领太行区内唯一的完整县,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同年6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进驻涉县。旋即,太行军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区党委、太行行署、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等110多个单位先后驻境或在境内成立,涉县遂成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刘伯承、邓小平等在这里运筹和指挥了全区反扫荡和上党、平汉等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战斗。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在严重的灾荒面前,根据地军民一家,军政一心,英勇顽强,共赴国难,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一切为抗日,一切为解放。时,减租减息,建立政权,人心沸腾,战歌彻地,根据地渡过了一个最不平凡、最充满激情的时期,同时根据地人民也遭到了日军频繁残酷的扫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为了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章 根据地开辟
  第一节 开辟条件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次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共同抗击日军侵略。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国民党军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9月,日军以20万兵力沿平汉、津浦、正太、平绥诸铁路进犯,连陷保定、石家庄、邯郸、沧州、德州、大同等重要城市。同期,八路军一二九师遵照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批示挥师太行,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积蓄抗日力量,开创坚持长期抗日的战略基地。
   太行区地段山岭连绵,地势险要,北连五台,南抵黄河,东濒冀鲁平原,有凭险而峙之要。涉县居其东侧,地接晋豫二省,扼邯郸通长治要道;境内山高峰险,沟壑纵横,易出没、易隐蔽;东出武安而平原,南逾河南省林县而豫北,西邻山西黎城县,北接山西辽县,进可攻,退可守,"有守者不止一处,盖中州最险之邑"(清康熙《涉县志》),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地位、地形、地势对开展敌后武装、进行游击战争十分有利。
   在政治和经济基础上,涉县"地瘠民贫"(清嘉庆《涉县志》),贫苦农民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生活异常艰苦。尤以民国17年(1928年),国民党推行保甲制后,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致穷苦人家逃亡山西种地者十户有三,卖儿卖女者时有发生,广大人民急盼光明已久,为开辟和建立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条件。
   民国26年(1937年)10月,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直插太行山东侧与冀鲁平原的交接地,八路军总部驻在距涉县境不足5公里的山西省麻田镇,曾多次转移到涉县茅岭底村和刘家庄村。
  第二节 发展中共党组织
  民国26年(1937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命令,各团以营或连为单位,分散插到平汉路、正太路沿线地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继续南犯日军,并抽调大批干部和一些连队,组织成许多工作团和游击队,由中共晋冀豫特委统一指挥,分散到太行山区各地深入群众,发展党组织。11月初,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徐绍恩(后张贻祥接任团长)带领10多名班排干部,组成八路军涉县工作团先遣队,从山西辽县首次进驻涉县城。下旬,胡兴寿带领10余人的工作团进入偏城(时属黎城县辖)。工作团初期主要任务是与抗日友军(即国民党军队)和国民党县政府进行联络,统一抗日战线;召开境内财主、绅士、名流座谈会,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纳领,征集粮款以供军需。民国27年(1938年)2月,日军对晋冀豫根据地进行九路围攻,工作团先后转移到石门、偏城等村。13日,一二九师先遣团和冀豫特委在偏城寨上村召开紧急会议(历史上称为二月会议),根据会议精神,15日,八路军涉县工作团改为八路军涉县地方工作团(简称工作团),刘承栋任团长。3月,涉县工委在刘家庄村成立,刘承栋任工委书记兼组织部长,马力任工作团团长兼宣传部长。4月,偏城工作团划归涉县工作团领导。按照二月会议"根据新的形势明确新的战斗区域和斗争策略"精神,在刘家庄、贾家庄、东辽城、西辽城、索堡、石门、新桥等村开展反贪污斗争,在斗争中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创建党支部,并派出3个工作队,分赴偏城、固新、偏店等地秘密创建党组织。
   5月,工作团培养介绍刘家庄村冯树田入党,为涉县第一名中共党员,尔后相继又有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中旬,在刘家庄成立了涉县第一个党支部。下旬,又先后成立了贾家庄、新桥、塔庄、西辽城等村党支部,并在刘家庄成立了涉县第一届县委(对外公开名义为"八路军涉县地方工作团")。索堡成立了涉县第一个区分委--索堡区分委。月底,县委移驻索堡镇,与区分委一起,领导群众展开向老财和贪官污吏借粮斗争、反对支应局贪污斗争及反摊派斗争,在斗争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中共党员。通过斗争,广大贫雇农觉悟提高,索堡地区迅速发展到25人。
  9月初,县委组织两个工作队,分别进入固新、西达和偏店、东戌地区,秘密发展党员,建立支部。于月底在偏店村成立老三区区分委,下月初在固新村成立老二区区分委。到年底,全县共发展党员237名,建立支部31个,区区建有党组织。同期,在偏城地区也建起党支部7个,发展党员41名,到第二年底,全县共发展党员530名,成立基层党支部102个。
   民国29年(1940年)3月,太行区党委(原名晋冀豫区党委)进驻涉县,太行区的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到民国34年(1945年),全县党员已发展到3457名,基层党支部200多个。
  第三节 组织救亡团体
  
  
  抗战初期,八路军涉县地方工作团在秘密发展党组织的同时,广泛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成立农民救国会等各种抗日救亡团体。
  民国27年(1938年)10月,老一区(包括城关及南路和西路地区)农民救国会(简称农会)在西辽城成立,为涉县第一个区农会。11月,在偏店选举产生了老三区(包括井店、偏店、西戌地区)农会。12月,在南关村召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县农会。翌年5月,老二区(包括固新、西达地区)在固新洞阳观召开代表会议,选举成立了老二区农会。同期偏城县各地农会也相继成立。
  各地农会成立后,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配合县委开展借粮、反贪污、反恶霸、反摊派、清旧债、反对不合理负担斗争。在斗争中,组织青年、妇女、儿童,成立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自卫队、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儿童团等救亡团体;在县城南关还组织工人成立了工人抗日救国会(简称工救会)。
  各救亡团体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动员民众捐粮捐款,踊跃参军参战;组织妇女纺花织布,做军衣、军鞋,供应军需,救护伤员。儿童团在路口站岗放哨,盘查行人,遇到可疑的人就送进村公所,遇到不听话的人,就搂住腿不放行,人称"搂腿队";儿童团员还担负着区署和邻村传递消息和运送文件的任务,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晚上还要口喊"传电杆"广播,传播前方的胜利消息和后方的好人好事;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民国31年(1942年)5月,成立了县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救联会),以加强全县各救亡团体的统一领导。同时,还相继组建了涉县游击队、涉县独立营、偏城新华游击队、牺盟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在保卫抗日组织、反对国民党反共磨擦、锄奸反霸、坚持反扫荡斗争、配合主力军作战、补充正规军兵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节 建立民主政权
  
  
  民国28年(1939年),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据此,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建立各地民主政权号召,太行区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推翻旧政府、建立民主政权的斗争。
  
  
  6月,县委成立后,因当时各区、联保、保、甲还是国民党的政权,所以,县委指示各工作队,在全县各地发展抗日群众组织,以反对贪官污吏、反对不合理负担、要求减租清债为内容,发动以农会为主体的抗日组织,向联保、保甲、编村展开改选村政权斗争。
  
  
  首先在索堡、温村、西辽城3村改选联保主任,成立联保农会,民选了保长(有的叫村长)。到7月初,全县除东路(当时该地区为孙殿英部队控制)外,有三分之二的联保、保甲进行了改选。偏城地区首先在西庄村反旧村长陈俊明的贪污,并责令退还公款,接着改选下台,到6月,该区4个编村全部进行改选。在共产党对国民党村政权进行改选的同时,国民党新五军孙殿英在县东路地区撕掉抗日假面具,勾结日军迫害抗日军民,支持县区国民党顽固政府,给老财富户撑腰,加强保甲统治,成立反动组?quot;乡农会"与村农会相对抗,组织反动的"社训队"、"常备队"与自卫队相对抗,并以"冬防"、"抗日"为名,砍伐树木毁坏田苗,大修森林寨,大挖护村沟,修建护村墙,封锁交通,阻止征粮、征款,谋杀抗日干部。抗日军民在开展反磨擦斗争中,向国民党顽固县、区政府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夺权斗争。
  
  
  9月,以县委书记陈光、宣传部长刘环、一二九师民运科长陈孝3人为总指挥,由县农会主席王仲干带领新桥、石门、索堡等村自卫队、农会代表200多人,将国民党顽固一区公署包围,在石门西峧迫使区公署交出步枪10余支,手榴弹两箱,以及印章、文件等,将旧区长赶跑,在西辽城召开各村代表会,民选区农会主席冯万义为一区抗日区长,成立了涉县第一个抗日区政府。
  
  
  11月初,老三区工作队发动村支部、农会,组织群众300多人,到国民党顽固区公署临时驻地木井村,要求民选区长,领导人民抗日。旧区长在群众的怒斥之下,偷偷跑到东路台华村(国民党县政府所在地)。21日,在陈孝、刘环等领导下,于择营峧召开300多人参加的群众代表会议,民主选举县农会干部高连三为第三区抗日区长,成立了涉县第二个抗日区政府。
  
  
  12月25日,一二九师主力第二次收复县城后,国民党新五军孙殿英及国民党县政府,乘机抢占县衙,妄图重新上台。一二九师将其全部赶出,随之在县城挂起"涉县抗日政府"的牌子,民主选举郝力生任县长。国民党县政府离开县城后,以孙殿英作靠山盘踞在固新、台华地区。为此,民国29年(1940年)1月下旬,由一二九师陈孝率领4名军人和县委选派的4名代表到固新对国民党县政府展开谈判斗争,国民党政府县长张守魁拒不接见,并将所派代表扣押。县委获悉,随即又推选赵胜前等40名代表,再到固新,同时派独立营到固新周围为谈判代表助威,经过两个小时谈判,张守魁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让一位秘书出面代表说话,承认了民选区长、县长合理合法。事后,国民党县政府退到台华。
  
  
  到民国29年(1940年)8月1日,冀太联合行政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在东辽城成立时,根据地内的36个县已均建起了抗日民主政权。
  
  
  
  
  第二章 根据地政党、政权
  
  
  第一节 政党机关
  
  
  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 民国31年(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在涉县赤岸村成立,领导晋冀豫(太行区)、冀南、太岳、晋豫(中条山区)4个区党委的工作。分局由邓小平、李大章、刘伯承、蔡树藩、李雪峰5人组成。邓小平任书记兼组织部长(后由李雪峰任组织部长),李大章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后由张磐石任宣传部长)。同时宣布,原太行军政委员会和各级军政委员会撤销,与北方局合并,邓小平为北方局代书记。
  
  
  晋冀鲁豫中央局 民国34年(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在一二九师驻地涉县赤岸村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滕代远、王宏坤、张际春、王从吾、杨秀峰为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书记邓小平,副书记薄一波。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区党委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同年12月底,随晋冀鲁豫军区离涉至武安。
   中共太行区党委 民国29年(1940年)4月,晋冀鲁豫边区党委由山西省辽县下南会村迁到涉县西辽城村,同年12月,又先后迁到涉县下温村、赤岸村,与一二九师司令部在同一院办公。民国32年(1943年),晋冀豫区党委改为太行区党委,书记李雪峰,宣传部长张磬石,组织部长赖若愚。下属武委会、妇救会、工会、青救会、农救会、文联、学联等机构。民国34年(1945年)9月后,赖若愚改任党委副书记,冷楚任组织部长。民国36年(1947年)7月,由赖若愚任书记,冷楚任副书记,陶鲁笳任组织部长,赵时真任宣传部长。民国37年(1948年)4月,太行区党委由赤岸村迁驻西戌村,后由陶鲁笳任书记兼组织部长,赵时真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民国38年(1949年)8月19日,在西戌奉命撤销。
   第二节 政权机关
  
  
  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 民国30年(1941年)3月18日,冀太联办第二次行政会议在东辽城村通过决议,接受北方局代表邓小平关于成立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建议。4月5日,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筹委会成立。7月7日,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桐峪镇开幕,根据八路军总部给冀太联办的函商,将鲁西33个县划归冀太联办管辖,将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改名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简称临参会),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非党左派分子和中间人士各占三分之一)民主政权,其中共产党员32人。驻地涉县东辽城,为全区最高权力机关。
  
  
  民国37年(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宣告结束。
  
  
  冀太联办 民国29年(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黎城县召开北方局高干会议,决定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并逐步筹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5月,首先成立了冀太联办筹备处。8月1日,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山西第三、第五行政专员公署在涉县东辽城成立冀太联办,辖冀南、太行、太岳3个行政区,115个县。其工作任务为:1、团结太行、太岳、冀南人民建立坚强的抗日民主政权,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妥协。2、巩固统一战线,开展民主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密切山地与平原的配合,发展生产。4、促进该区域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开展各种研究工作。
  
  
  
   作者:半山老人2006-9-28 23:24 回复此发言
  
  --------------------------------------------------------------------------------
  
  5 冀南革命根据地
  
  
  民国30年(1941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涉县靳家会村正式宣布成立,冀太联办即告结束。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民国30年(1941年)9月1日正式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简称边府),下设冀南、太岳、冀鲁豫3个行署(太行区为边府直辖)、22个专署、154个县。
  
  
  根据《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织条例》规定,边府由临参会(后改为参议会)选举组成,并受临参会监督。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伍胜。政府委员:杨秀峰、薄一波、戎伍胜、孙文淑、李一清、晃哲甫、刘岱峰、王振华、牛佩琮、孟夫唐、罗青、刘季兴、游仪声、宋任穷、董君毅,共15人,其中共产党员6人。候补委员:杜润生、刘雨辰、贾心斋、李棣华。秘书处秘书长孙文淑,秘书主任平杰三。民政厅厅长李一清,秘书主任张维翰。财政厅厅长戎伍胜(兼),秘书主任顾卓新。教育厅厅长罗青,秘书主任杜润生。建设厅厅长刘岱峰,秘书主任魏永生。
  
  
  冀太联办组织机构设置图
  
  
  图16-2-1
  
  
  行 政 会 议
  
  
  主 任 杨秀峰 副主任 薄一波 戎伍胜
  
  
  教育委员会水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参 议 会 秘书长 孙文淑
  
  
  秘书处主任平杰山民政处处长李一清财政处处长张慕尧(后戎伍胜兼)教育处处长罗斯平粮食处处长曹胜祥实业处处长刘裕孚司法处处长谌厚兹公安处处长李一清(兼)、刘秉琳研究室主任游仪声视 导 室
  民国31年(1942年)2月,边府由靳家会村迁驻弹音村。次年,精兵简政,边府机构合并为一室、一处、两厅(即主席室、秘书处、第一厅、第二厅)。3月3日,边府在弹音村发出通知,从3月10日起各直属机关和首长启用新式代号:
  
  
  机 关 代 号
  
  
  机构名称 边 府 秘书厅 第一厅 第二厅 警卫连 临参会 工商管理局 交通总局 公安总局 法 院 农林局
  
  
  代号 孙家庄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王家庄 一连 二连 三连 四连 五连
  
  
  首 长 代 号
  
  
  姓名 杨秀峰 戎伍胜 李一清 罗青 刘岱峰 孙文淑
  
  
  代号 58 85 8 10 19 17
  
  
  民国34年(1945年)春,边府由弹音村迁到下温村,随即召开第一届参议会,选出48名边府委员、10名候补委员。李一清为边府第一厅厅长,赵霖兼任副厅长;刘岱峰任第二厅厅长,郝季甄兼副厅长。民国34年(1945年)12月底,边府由下温村迁到武安县午汲镇。
  
  
  边区政府下属单位领导人及驻地
  
  
  机 构 领导人(先后顺序) 驻 地
  
  
  公安总局 李一清(兼)、卜、徐启文、刘秉林、覃应机 先上温村,后迁石门村
  
  
  高等法院 浦化人、堪厚兹(逃跑)、王乃堂、贾潜 先会里村,1943年迁北原村,后迁弹音村
  
  
  交通总局 韩永赞、申修 索堡村
  
  
  粮食总局 杜者衡 七原村
  
  
  农林局 张克威 石门村
  
  
  工商总局 王兴让、林海云 索堡村
  
  
  税务总局 刘裕孚 索堡村
  
  
  冀南银行总行 高捷成、赖勤、胡景云、陈希愈 索堡村
  
  
  机 构 领导人(先后顺序) 驻 地
  
  
  抗战学院 王振华 宇庄村
  
  
  太行民族革命中学 李棣华 悬钟村
  
  
  太行一中 李棣华 木口、杨家庄、龙泉寺
  
  
  太行二中 马石安 固新村
  
  
  太行联中 王振华、李棣华、苏贯之 悬钟村
  
  
  边府印刷厂 小会村
  
  
  边府城市行剧团 赵迪之、赵洛方、赵子岳 悬钟村
  
  
  太行纸厂茅岭底人厂 王世英 茅岭底村
  
  
  民国27年(1948年)6月12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与晋察冀边区政府实联合办公。9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边府宣布撤销。
  
  
  太行行署 民国34年(1945年)11月前,太行区均由边府直辖,11月25日成立太行行署,驻地涉县下温村。行署主任刘岱峰,秘书长武光汤;民政处长杨奉林、武旋生,副处长徐林汉;财政处长谭映月,副处长杨文蔚;建设处长郝季甄,副处长贾林放;教育处长林霖,副处长宋尔濂;司法处长徐平,秘书处长魏镜如。民国35年(1946年)4月4日,刘岱峰调走,由李一清接任主任。
  
  
  民国36年(1947年)7月,太行行署精减编制1/3,组织机构及人事变动是:民政处、教育司法处合并为民教处,由吕鸿安任处长;办公室与建设处合并,由林明任处长;财政处不变由杨文蔚任处长,徐平任副处长;秘书处名义取消,分设两科,由秘书长直接领导。
   民国37年(1948年)1月,太行行署设工商处。5月,太行行署由下温村迁到马布村,由裴丽生接任主任。10月24日,奉华北政府命令,调整机构设置,民教处分为民政处和教育处,合作处改为农业处,公安局改为公安处。
  
  
  民国38年(1949年)1月,由吕鸿安接任太行行署主任,秘书处长由任小风代理,民政处长由姜纪伍代理(2-8月由雷峻山继任处长),公安处由叶松任处长,工商处由吴作民兼任处长。3月,行署设卫生处,由何穆任处长。8月19日,太行行署在马布村奉命撤销。
  
  
  
  
  第三节 重要活动
  
  
  一、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民国26年(1937年)11月底,一二九师教导团组织科长张贻祥率八路军涉县工作团进驻县城,次日,到武安阳邑与国民党新五军军长孙殿英面谈,共商抗日救国大事,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成三条协议:1、合作抗日,发动群众,坚决不当亡国奴。2、互通情况。3、如有日军进攻这个地区,要互相配合作战。孙要求八路军派一名军队政工干部到孙部连队任政治指导员,张表示同意。
  
  
  次年1月中旬,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四师驻涉县南庄,张贻祥于第二天即登门拜访其师长王奇峰,陈述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翌日,王师长即派其政训处长回访张贻祥,表示赞成坚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不当亡国奴,并赠送给八路军工作团几条军毯。同年4月29日,八路军攻下涉县城,5月,八路军地方工作团决定委派王铮为涉县抗日政府县长,而国民党孙殿英抢先一步,派县长占了县衙,为维护统一战线大局,八路军工作团主动让出县长、退出县城。随即与国民党县长提出条件进行谈判,决定工作团与国民党的"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一道工作,多次召开全县老财、绅士、名流座谈会,讲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道理,有人出人,有物出物,捐粮献款,收集武器,一切为抗日;并把国民党基层武装壮丁队改为抗日自卫队,以动委会名义统一刻制印章,发至联保、保、甲。民国28年(1939年)初,郝季甄任国民党县政府县长,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八路军工作团密切配合充实改组动委会,把以前纯属国民党上层人物为主体的结构,改变为由国民党县政府、八路军涉县地方工作团及各界爱国人士共同组成的组织。
  民国29年(1940年),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三三制建政原则,由各党各派各界抗日爱国人士等,共同组成抗日民主政府,对各党各派及各界抗日民主人士充分信任,委以重任,有职有权地行使权利,建立起真正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年,在东辽城召开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涉县李井田、李竹如、冯子钦、许明等,均被选为边区参议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管理边区大事。偏城寨上旧知识分子刘乃?quot;七·七"事变前跑到北平,偏城县抗日政府给其写信,招其回乡参加抗日工作,回来时抗日政府开了欢迎会,联办将其分配到太行一中任教。偏城旧知识分子刘克恭、石峰村路长安被选为边区参议员,参与管理边区大事。
  
  
  为调动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投入到抗日方面来,抗日政府提出在减租减息中,还必须缴纳租息,部分开明老财富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占洼村财主张翼卿自己背上旧文约到各村向债户主动清债。南岗村财主张尧先主动提出自己加份负担,以减轻穷人疾苦。诸如此类均受到政府公开表扬,有力地推动了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民国31年(1942年)10月索堡开明绅士郝敬修,被日军抓去,逼其组织维持会,郝横眉冷对,控拆日军侵华罪行,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八路军高举统一抗战大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筑成了抗击侵略者的铜墙铁壁,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兵简政
  
  
  民国30、31年(1941、1942年),抗日处于最困难时期,经过日军残酷的扫荡,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到六分之一,加之旱、蝗灾甚重,抗日军民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民国30年(1941年)11月12日,边府根据当时形势,在靳家会村召开第十一次例会,讨论民国31年(1942年)的工作方针及精兵简政问题,决定边府首先精兵简政,同时通知县、区、村的缩编工作一律于翌年3月底完成,以减轻群众负担。
   民国31年(1942年)1月17日,刘伯承师长在师部驻地赤岸村,召开一二九师直属部队干部会议,在会上作了《如何执行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政策》的报告。15日,一二九师发表了关于实施精兵简政建设的命令,25、26日,邓小平政委等分赴各军分区进行深入动员。师部在精兵整编中规定:1、旅以上直属队与战斗部队的比例为1∶7,团直属队与团以下战斗人员的比例为1∶2。2、有计划的抽调一批有相当能力的本地干部,到地方武装和各级武委会中去,以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开展群众游击战争。3、抽调一批干部入学深造。4、经营生产事业,以安置老弱战士、荣誉军人。
  
  
  1月19日,边府在靳家会村召开第十二次例会,通过本区政府人员编制方案,归并现有县区,裁减骈枝机关。原则为多减上层,加强下层,调整加强干部,多减事务人员。同月,一二九师整编完成,经过整编,太行区一至六分区的单位减少了110个。地方武装在整编中,除充实基层外,还清洗了地痞流氓分子。通过整编,从正规军中调来50名干部充实到各军分区,使地方武装的战斗力得到提高。对精减下来的干部,规定不降级使用,多余581名干部送到学校培养,既保持了一定数量的老干部做骨干,又尽量留用了缺乏实际经验的知识分子,照顾到了新干部在工作中锻炼。对退伍转业的1013名干部,协同各级政府帮助他们到农村安家立业。此外,还合并了一些伙食单位,如师直属队的伙食单位,由原来的41个减到19个,太行各军分区和新一旅、三八五旅共减少了156个伙食单位。
  
  
  同年5月反扫荡胜利后,通过总结经验,仍感到组织机构不够精干,所以在中共北方局统一领导下,全区党政军机关又进了第二次精兵简政,进一步压缩上层机构,充实下层。翌年7月20日,边府在弹音村提出各级政府改变组织形式,要实现"一元化、群众化、军事化、简单化",专区设专员办公室,县设县长办公室,下设一、二、三科,分管民政、教育、财政和司法工作;粮食局兼管支差、义运工作;专区、县不设建设部门,由工商管理局及农林局分管工商、农业、水利等工作;区分所一般只设区长、民教、财粮书记各1人,必要时设副区长。
  
  
  经过这两次精简,晋冀鲁豫全区的党、政、军人员,不到全区总人口的3%。
  
  
  民国31年(1942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据此,次年1月,边区各级党政军机关又进行了第三次精兵简政,以适应以后极端严重的分散游击战争环境,加强区村一元化领导,减轻人民负担。2月27日,边府在弹音村对第三次简政作补充说明:一、县府机构:1、秘书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承县长意志协助县长掌握全面工作,解决各种问题,县长不在时,代理县长职务。2、一科掌握民教及优抗工作,二科掌握抗勤工作,抗勤不另设科。3、各科建立联合办公制度,秘书主任领导处理日常工作。二、区村机构:1、区抗勤工作由文书、抗勤助理员处理日常事务,对下调查、检查、联系等事宜由财粮助理员掌握。2、村级干部在工作基础好的地方,可采取不脱离生产或津贴制。
  
  
  同年1月25日,中共太行分局在温村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分局书记邓小平指出:"根据地很多是机关庞大,系统分立,单位太多,指挥不便,干部堆在上层,中下层虚弱无力。这些现象与目前及今后极端严重的形势与任务不适应,如果再不改,简直是自杀政策","坚决来一次痛痛快快的精兵简政,把上层机关缩小到最低限度"。于10月,经中央批准,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太行分局和北方局合并,撤销太行分局;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区由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直接领导。军区、军分区机关与相应的区党委、地委机关合并为一个伙食单位;县基干游击队或独立营与县委会、武委会机关也合并成一个伙食单位,到民国33年(1944年),太行军区共裁减掉118个伙食单位。精兵简政,对节省民力,减轻人民负担,动员与组织民众坚持抗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会议辑要
  
  
  冀太联办第一次专员、县长会议 民国29年(1940年)12月10日,冀太联办第一次专员、县长会议在东辽城村召开。到会专员、县长57人,联办科长以上出席会议。杨秀峰致开幕词,戎伍胜作总结报告,李一清致闭幕词。会议讨论确定了民国30年(1941年)四大任务,即建设民主、扩大武装、生产建设和确立财政收支,研讨了土地使用法、劳工保护法、统一累进税等法令,交流各地的工作经验。这次会议,由于白晋线上日军扫荡,太岳区代表未能参加。遂于次年1月15日,联办在涉县召开太岳区县长会议,传达了东辽城第一次专员、县长会议精神。
  
  
  晋冀豫区党委、太行军区武装干部会议 民国30年(1941年)1月24日,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和太行军区在赤岸村召开武装干部会议,刘伯承作了《关于太行军区的建设与作战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提出了民国29年(1940年)发展民兵的计划和要求,认为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月到5月底,中心是建立县武装指挥部,统一地方武装,成立县游击大队,整理军区基干队,对国民党顽军和日军的夹击进行斗争。第二个时期,从6月到7月底,中心是取消县指挥部,加强县政府武装科,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民兵制度,军区正规军转为野战军,师部、旅部兼军区、军分区,另设动员武装部门掌握民兵工作。第三个时期,从"八一"军区会议到12月底,中心是加强军区建设及健全统一的民兵制度,巩固和发展地方武装组织,加强党政工作,积极参加游击活动,动员民兵参战破路,提高战斗力,并把地方武装改为独立营建制,是太行军区发展壮大时期。当时,全区组织起来的青抗先、基干队、自卫队达万余人,当年全区民兵参战536次,共达6万人次。
  
  
  太行区民兵政治工作会议 民国31年(1942年)2月8日,太行区武委会在下温村召开全区民兵政治工作会议,杨殿魁作了《关于加强民兵政治工作提高民兵质量的报告》,彭涛讲了话。会议通过了《关于民兵和民力》、《民兵政治工作》、《关于武委会组织》三个决定,提出了民兵政治工作的五项任务:密切群众的关系;克服一切脱离群众现象;保证战斗力提高;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提高民兵政治觉悟,树立参军光荣的思想。
  太行分局高干会议 民国32年(1943年)1月25日至2月20日,在下温村召开高级干部会议,通称"温村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民国31年(1942年)12月23日发布的《关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1943年方针的指示》,讨论研究如何更换扭转晋冀鲁豫边区的困难局面,全面开展根据地建设的问题。会议期间,分局书记邓小平于1月26日作了《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与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的报告。报告共分五个部分:第一,5年来(1937-1942年)抗日斗争的概略总结,把抗战以来在华北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1)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到武汉陷落(次年10月25日)是日军进入作战阶段;(2)从武汉失守到百团大战(1940年底)是日军治安肃正阶段;(3)民国30年(1941年)到民国32年(1943年)是日军治安强化阶段。第二,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第三,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第四,反扫荡。第五,一元化斗争。分局副书记李大章在会上作了《过去群众工作的简单回顾与今后的工作方针》的报告,边区政府副主席戎伍胜在会上作了《进一步加强财经建设开展对敌经济斗争》的报告。2月8日,八路军总部副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书记彭德怀在会上作了《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三个中心工作》的报告,指出:战争、教育、生产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三个中心工作,战争是目前一切工作的中心。2月12日,八路军总部野政主任罗瑞卿在会上就政治工作,特别是对黎城会议的评价作了发言。2月14日,彭德怀在会上就根据地发展的规律性,军队党和地方党的民主等作了报告。2月20日,邓小平作了总结报告。
  
  
  "温村会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5年来晋冀鲁豫边区的工作,提出了今后的具体任务:在根据地,必须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各阶层的团结,大大发挥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在深入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加强抗日武装的建设,开展普遍的群众性游击战争,坚决打击日军的扫荡,阻止日军?quot;蚕食"进攻,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恢复与发展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发展生产,战胜灾荒,保证军需民食,打下自给自足的基础。在敌占区,必须发展游击战争,建立小型的、隐蔽的游击根据地,加强敌占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组织工作,积蓄力量,准备反攻,并配合保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为此,必须坚持敌进我退的方针,组织更多的武工队、小部队,大力开展敌占区的工作;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深入进行整风,彻底实行精兵简政,主力兵团全部地方化,地委、军分区以上的机关进一步精减合并。
  "温村会议",为晋冀鲁豫边区战胜一切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指明了方向,制订了战略大政方针,是全边区继石拐、黎城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太行区党员代表大会 民国34年(1945年)4月5日,边府在下温村召开太行区模范文教工作者会议,并举办了文展览。边府第一厅厅长李一清致开幕词,太行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张磐石作了总结报告。
  
  
  太行区党员代表大会 民国37年(1948年)5月15日,中共太行区党委在东戌村太行礼堂召开全区党员代表大会,特等县、甲等县每县出席代表3人,一般县每县出席代表2人,县团级以上代表共120余人到会。大会传达了中央二中全会决议及华北局扩大会议决定,传达了全国和华北妇代会的决议,讨论了民国38年(1949年)工作,作出了《为实现1949年生产任务而奋斗的决议》。大会于5月25日闭幕。
  
  
  一二九师全军运动会 民国30年(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作长期抗战准备,把一二九师锻炼成"钢铁的身体、钢铁的意志",刘伯承、邓小平决定举行一二九师全军运动大会。运动场在赤岸、王堡村外的清漳河河滩上。由师直属工作科科长韩连生负责领导场地施工,调动司、政、后勤机关及通讯营、师轮训队等单位把河卵石拣去,从别的地方抬土垫平,再用石磙扎实。运动场中心是司令台,下面是大检阅台,篮球场、木杠、木马、平台、障碍物和跑马场都在司令台的正前方。次年5月,日军扫荡,误把这个运动场当作飞机场,在太原《新民报》上公布《皇军赫赫战果--摧毁共军飞机场》,被根据地人民耻为笑谈。民国30年(1941年)9月18日,运动开幕,冀南、太岳、太行各部队、民兵代表队整队入场,大会总指挥李达参谋长驰马而前,向彭德怀副总司令报告完毕后,彭副总司令策马先行,左权副总参谋长、罗瑞卿主任、邓小平政委、滕代远副校长、杨秀峰、戎伍胜正副主席、申伯纯、邢肇棠正副议长、蔡树藩主任等乘马进行军队检阅。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都分别讲了话。运动会比赛项目有:跳高(太行五分区田菽敏为第一名,1.47公尺)、铅球(决死三纵队的戴震为第一名,12.16公尺)、男子百米跑(决死一纵队的吴玉来为第一名,成绩11秒)、拔河(抗大六分校为第一名)、摔跤(三八六旅的曹境全为第一名)、单械(伉大六分校李建生第一名)、平台(三八六旅的宋郁文为第一名)、木马(抗大六分校的常福荣为第一名)等,此外还有军事比赛和战斗演习。运动会历时9天,27日结束。在闭幕式上,刘伯承师长肯定了运动会的意义和成绩,布置了反扫荡作战任务。《新华日报》(华北版)专门为一二九师运动会发表社论,指出:"一二九师运动会具有不同性质和意义,它不仅为了运动,更不是为运动而运动,而是在建军的重大课题下,作为建军的一个节目来进?quot;,它和别的运动会是不大一样的,具有重要的政治纪念意义。
  
  
  追悼烈士大会 民国31年(1942年)7月8日,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晋冀豫边区党委等领导机关5000多人,在涉县石门村北召开大会,追悼左权、何云、长衡宇等30多位烈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主祭,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讲了话。是日,华北《新化日报》社500多名干部职工在桃城村庙内,召开追悼大会,追悼在五月反扫荡战斗中牺牲的新闻工作者何云、黄君珏等40多名烈士。10月10日,晋冀鲁豫边区抗战以来殉国烈士公墓在石门村落成,左权、何云等烈士从战时临时葬埋地迁入公墓,一二九师、边区政府、边区临参会等召开千余人大会,进行揭幕典礼,并在墓周围植松柏树400余株以示纪念。
  
  
  庆祝刘伯承50寿辰大会 12月16日,庆祝刘伯承师长50寿辰大会在王堡村召开。因当时是抗日最困难时期,为消除一些人悲观情绪,八路军总部决定给刘伯承召开50寿辰纪念大会,利用其德高望重的影响,增强广大民众抗日信心。届时,太行区各村均有1名代表前来,包括一二九师所属各军区、军分区、各旅及驻地党政军民代表共5000多人出席,会场从王堡村一直延伸到赤岸村,有3台戏同时演出庆贺。邓小平政委代表一二九师全体指战员致词,彭德怀副总司令从前线专程赶来登台讲话。朱德总司令、叶剑英总参谋长、吴玉章、林伯渠、陈毅等领导来电祝贺。为此,华北《新华日报》出了特刊。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大会 民国32年(1943年)11月11日,一二九师、边区政府、太行区党委分别在河南店、赤岸、索堡三地召开万人大会,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李达、戎伍胜、赖若愚等发表讲话,号召军民加紧备战,迎战日军扫荡。大会通过致斯大林及全体苏联红军、苏联人民的贺电。
  
  
  追悼"四·八"遇难烈士大会 民国35年(1946年)4月23日,太行军民一万余人在涉县河南店召开追悼"四·八"遇难烈士大会,追悼从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而牺牲的叶挺、邓发、王若飞、秦邦宪等烈士。大会由太行区党委副书记冷楚主持,太行区党委书记李雪峰、太行行署主任李一清、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等为陪祭人。李雪峰读祭文,李一清、秦基伟、王维纲先后讲话。太行区总工会代表苏群、边区参议会王竞宏、边府行政委员郝如海、涉县县长秦秀峰、杀敌英雄樊四的、劳动英雄李开勋、农民刘维江、纺织工人赵九洲等亦先后登台讲话。大会一致通过了5项提议:1、通电政协各党派,反对国民党继续独裁专制,反对内战,要百分之百执行三大协定。2、致电中共中央,坚决在毛主席领导下,为实现三大协定而奋斗。3、慰问死难烈士家属。4、建立"四·八"殉难烈士碑塔。5、定"四·八"为永久纪念日。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5周年大会 民国35年(1946年)7月1日,太行区党政军各机关1000名干部,在军区政治部驻地王堡村举行集会,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5周年。赖若愚讲了话,号召紧急动员起来,迎接战争,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
  
  
  纪念抗战胜利一周年大会 民国35年(1946年)9月2日,太行区各界一万余人在河南店集合,隆重纪念抗战胜利一周年,誓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奋斗。涉县6000余民兵举行了大检阅。会上,太行军区副司令员赵辉楼号召民兵,战争要与生产结合,紧密配合部队自卫作战,保卫胜利果实。
  
  
  庆祝朱德60大寿集会 12月8日,太行军区各机关干部及驻地群众千余人,在涉县赤岸村举行集会,欢庆朱德总司令60大寿,秦基伟司令员号召大家要响应朱总司令"艰苦奋斗、英勇奋战"的号召,坚决消灭来犯之敌。
  此外,在县境内召开的重要会议还有:
  
  
  民国29年(1940年)7月1日,太北财经扩大会议在曲里村召开,会期8天,传达了黎城会议关于财政、经济、贸易、税收等政策。
  
  
  8月1日,太行军区在赤岸村召开干部扩大会议,提出"建立坚强的民兵队伍,保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保卫家乡"的口号。并决定了3个月的发展民兵突击期,同时决定,在自卫队基础上建立基干自卫队,在青年中建立青抗先。
  
  
  8月4日,冀太联办在东辽城召开军政民各界金融座谈会。杨秀峰主持会议。会上就五行通汇,提高冀钞信誉,整理上党票及杂钞,打击伪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民国30年(1941年)3月18日,太行区民兵检阅大会在常乐村举行。
  4月1日,冀太联办在靳家会召开金融座谈会,八路军总部后勤部长、一二九师代表、冀南银行行长、联办财政处长、实业处长、贸易总局长、税务总局长参加,戎伍胜副主任在会上作了《加强经济战线开展对敌经济斗争》的报告。会议决定成立晋冀豫区财经会,由戎伍胜任主任,主要任务是实现统一的对敌经济斗争。
  
  
  9月24日,太行区武委会在下温村召集辽县、黎城、涉县、偏城4县武委会干部会议,到会干部354人。会议进行了时事、政治、业务知识测验。刘伯承师长到会就反扫荡和如何开展群众游击战争讲了话。
  
  
  10月23日,一二九师在赤岸村召开太行区各旅及各军分区干部会议,布置反扫荡作战任务。
  
  
  民国31年(1942年)1月16日,一二九师政治部和晋冀豫区党委联合在王堡村召开晋冀豫边区文化人座谈会,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师部、太行军区、冀南军区、边区政府、太行区6个专署共22个单位500多名代表到会,研究讨论边区的抗日文化工作。蔡树藩主任致词,李雪峰书记作报告,邓小平政委作重要讲话。
  
  
  9月18日至23日,边区临参会第二次大会在北原村召开,到会议员90名。彭德怀副总司令致词,刘伯承师长讲了话,杨秀峰、戎伍胜、李一清、刘岱峰、浦化人、罗青、裴丽生等分别就政府工作、财政工作、生产建设、司法工作、教育工作等作了报告,并答复了参议员的质询。大会修正了土地使用法条例,确定了统一累进税的实施原则,通过了财政决算,贯彻了三三制民主政权,选举了边区政府成员等。
  民国32年(1943年)4月10日,边府在弹音村召开了财经会议。
  
  
  5月,边府在弹音村先后召开了造纸、矿业代表会议。6月上旬,又召开了纺织工业会议。
  
  
  6月5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在赤岸村召开干部会议,邓小平作了整风问题的报告。
  
  
  7月14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在赤岸村召开反对内战紧急动员大会,邓小平在会作了重要讲话。
  
  
  7月20日,太行区在王堡村召开了行政高级干部会议。
  
  
  7月21日,冀南银行总行在索堡镇召开各分行主任、各科长联席会议,部署关于外汇、财政任务、存放款、反假票等工作的检查。
  
  
  9月21日,边区政府、一二九师在弹音村联合召开生产会议,邓小平政委在会上作了《努力生产,渡过困难,迎接胜利》的报告,总结了抗战6年来晋冀鲁豫边区的经济建设工作,提出了在今后经济工作中应注意的6点意见。
  
  
  民国35年(1946年)6月1日,太行行署在下温村召开全区合作社会议。
  
  
  民国36年(1947年)1月18日,太行区在下温村召开妇女、青年代表大会。
  
  
  6月17日至28日,中共太行区党委在东戌村召开了各地委妇女会议。
  
  
  7月23日,太行区在下温村召开合作社会议,8月13日,会议结束。行署主任李一清在会上对半年来合作社的
  
  发展,合作社的方向路线,合作社的组织领导和全区为渡荒服务等问题作了总结报告。
  民国37年(1948年)5月24日,中共太行区党委在西戌村召开解决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的地委书记联席会议,
  
  对全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作了总结。赖若愚在会上作了关于民主整党与填补问题的报告。
  
  
  6月,太行军区在西戌村召开各分区副部长会议,对全区人民武装的基本情况作了正确的估计。
  
  
  8月21日至23日,中共太行区党委在东戌村太行礼堂召开首次城市工作会议,深入讨论了过去的城市工作所走弯路的教训,决定了太行区各城镇以恢复和发展工业、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发展生产运动。
  
  
  民国38年(1949年)1月30日,太行区临时妇女代表大会在东戌村召开,到会代表66人,选出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8名。
  
  
  1月18日至28日,太行区党委在东戌村召开太行区青年代表大会,到会代表93人。会议传达了中央建团决议,深入讨论了建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团的性质与任务,青年团与党组织、青救会的关系及区别,建团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最后选出13人,组成太行区青年筹委会。
  
  
  2月10日,太行区党委在西戌村召开地委书记联席会议,传达中央二月政治局会议决议及华北局2月会议决议,并结合本区具体情况,决定了当年8项基本任务。副书记冷楚代表区党委作了报告。
  
  
  4月17日,太行区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在东戌村召开,大会选出出席华北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并通过提案,加强全区职工运动。
  
  
  6月23日,太行行署教育处在马布村召开各专、县教育科长会议,于7月1日结束。会议传达了华北人民政府小学校教育会议精神,研究小学教育实施办法及服务规程,并订出各专、县普及教育计划。
  
  
  
  
  第三章 根据地武装斗争
  
  
  第一节 抗日部队
  
  
  八路军一二九师 晋冀鲁豫军区 民国26年(1937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一二零、一一五、一二九3个师。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训处主任张浩,下辖三八五、三八六两个旅,9160人。10月到太行开辟抗日根据地。民国27年(1938年)1月,张浩调走,邓小平接任政委。
  
  
  民国29年(1940年)3月,反顽战役胜利,涉县全境解放。6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副主任黄镇等率领下,从辽县桐峪镇迁到涉县常乐村。12月,司令部从常乐村迁到赤岸村,政治部从常乐村迁至王堡村。
  
  
  民国34年(1945年)8月20日,为适应战局变化,根据党中央决定,在赤岸村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同时撤销一二九师番号,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下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4个军区。
  
  
  同年12月,应解放战争形势需要,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离开赤岸村,迁往武安。
  八路军一二九师,从民国26年(1937年)东渡黄河出师抗日,以太行山为依托,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领导边区人民,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浴血奋战,粉碎其频繁的、灭绝人性的大扫荡,进行了无数次反封锁、反扫荡、反清剿斗争,以游击战、运动战和大反攻,歼灭日军42万余人。并由民国 26年(1937年)10月到太行时的1个师,9160多人,发展到民国34年(1945年)9月,成为1个军区,近30万人。
  
  
  太行军区 民国29年(1940年)6月7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一二九师决定成立太行军区,由一二九师兼,设6个军分区和1个新十一旅,军区司令部驻地常乐村,同年12月底,随一二九师司令部迁往赤岸村。
  民国32年(1943年)10月9日,根据抗战形势需要,太行军区与一二九师分开,下设8个军分区,军区司令员李达,政委李雪峰。军区司令部驻地赤岸村。
  
  
  民国34年(1945年)12月,因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离涉,太行军区组织机构及人事作了较大调整。军区下设6个军分区和供给、卫生两部。军区司令部驻地赤岸村。民国37年(1948年)4月,迁至西戌村。翌年8月19日,在西戌村奉命撤销。
  
  
  太行第五军分区 前身为一二九师先遣团,民国26年(1937年)底,在磁县贾壁一带活动。次年1月,日军进犯磁县,先遣团撤到涉县岭底、关防、黄金庄(今王金庄)一带,后又转移到石门、偏城等地。2月13日,先遣团部分归771团,其余组建为先遣支队,支队司令张贤约,政委张南生,政治处主任梅宏德。民国28年(1939年)夏,先遣支队迁到固新镇。次年8月1日,改为冀豫军分区,司令员王树声(兼)。
  
  
  民国30年(1941年)9月,冀豫军分区更名为太行五军分区,驻地由固新镇迁往西达镇,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副司令员鲁瑞林,政委王维刚(兼),副政委杨树根。民国32年(1943年)改为司令员韦杰,副政委鲁瑞林,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李开湘。
  
  
  民国34年(1945年)8月,太行五军分区离开西达迁往峰峰,尔后林县。民国38年(1949年)8月,奉命撤销。从成立到撤销和太行五地委一直为同室办公。
  
  
  太行区武委会 即晋冀豫武委会,前身为一二九师司令部动员武装科。民国30年(1941年)4月,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和太行军区决定以一二九师司令部动员武装科为基础设立晋冀豫区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筹委会,受司令部和地方党委领导,以地方党委为主,区党委民运部长彭涛兼主任,李志敏任军事部长,杨殿魁任政工部长,驻地由赤岸村迁往下温村。5月30日,晋冀豫区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筹委会,在下温村颁布《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工作纲领草案》。9月在偏城县宇庄村召开全区人民武装代表大会,杨殿魁代表筹委会向大会作了《晋冀豫区一年来群众武装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太行区武装抗日委员会(简称太行区武委会),彭涛为主任,杨殿魁、李志敏分任政工、军事部长,驻地下温村。领导太行区人民大力发展地方武装。
  
  
  民国32年(1943年)10月,彭涛调三地委任书记,太行区武委会主任由太行军区副政委黄镇兼任,驻地由下温村移驻王堡村。民国34年(1945年),杨殿魁任主任,郭万夫任副主任。同年5月,太行区武委会由王堡村移驻弹音村。民国36年(1947年)7月,杨殿魁随军南下,太行区武委会主任由宋冠英接任。
  民国37年(1948年)春,太行区武委会随太行军区由弹音村迁往西戌村。次年8月19日,奉命撤销。
  
  
  附:
  
  
  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军区建制和主官
  
  一二九师(1937年)
  
  
  师 长:刘伯承 政训处主任:张浩
  
  
  副师长:徐向前 政训处副主任:宋任穷
  
  
  参谋长:倪志亮
  
  
  供给处 处长:周玉成 副处长:徐林
  
  
  主任:赖勤
  
  
  卫生处 处长:钱信忠 主任:鲁加汉
  
  
  教导团 团长:张贤约 政训处主任:袁鸿化
  民国33年(1944年)4月1日,八路军总部发行《藤代远参谋长、杨立三副参谋长预订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简称"藤杨方案")。4月17日,太行区党委、太行军区政治部在赤岸村联合发出向"藤杨方案"生产大道上迈进的指示,号召在大生产的同时,开展节约运动。曾一段时间,战斗部队每人每天仅1.2斤小米,机关干部每人每天仅1斤,为节约粮食蔬菜救济灾民,部队机关还大量采食野菜、树叶。战士们穿着几乎洗白了且打满补丁的军装,脚上的鞋帮破了,就用几根布条将鞋勒到脚上。刘伯承司令员视力很差,为节约纸张,拿着放大镜写很小的字,正面写了反面写,细笔写了粗笔写,一张纸反反复复用4遍。
  
  
  党政军的大生产自给运动,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还密切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据民国32年(1943年)统计,当年一二九师所属各军分区、各旅、师直队等十个单位生产总值2000多万元,其中太行军区就生产节约161万元。民国33年(1944年),太行部队共开荒88172亩,人均3亩,生产节约粮食10万多石。从而减轻了群众负担,渡过了灾荒,打破了日军经济封锁,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巩固与发展
  
  
  民国26年(1937年)10月,八路军进入太行后,首先创建了晋东南根据地。11月9日太原失守,国民党军队溃逃。12月,在晋中,八路军粉碎了日军的六路进攻。民国27年(1938年)4月,又粉碎了日军九路进攻。于19日,收复武乡、沁源、壶关等县;22日,收复屯留、长治、高平、榆社、辽县;25日,收复潞城、黎城;28日收复长治,29日收复涉县城。期间,国民党阎锡山部分顽固分子发动了"十二月政变",血洗晋南七县;日军又以六个师团侵占白晋线,分割太行、太岳两区。共产党八路军在残酷的围攻中,坚持血战到底,领导广大军民开展敌后武装,打击日军侵略,使革命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不断扩大、巩固和统一。民国29年(1940年),在涉县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联合办事处。次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涉县成立,边区有了统一领导,革命根据地在迅速发展中更加巩固。
  
  
  晋冀鲁豫根据地,包括原属山西省东南部26个县,河北省西南部42个县,山东省西部42个县,河南省北部11个县,共121个县,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51万。其中,太行区为晋冀鲁豫边区直辖区。民国30年(1941年)7月,太行区共辖5个专署37个县。民国30年(1941年)8月24日,边区政府第一次行政委员会将其调整为6个专署39个县,根据地面积变动不大。
  
  
  民国31年(1942年),旱灾最重,日军扫荡最凶,抗日处于最困难时期,国民党搞所谓"曲线救国",根据地处于日军及国民党包围之中,华北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到六分之一。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广大民众一面展开反扫荡,一面实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民众生产渡荒,在战胜困难中再创根据地。民国32年(1943年)5月至7月,开辟豫北地区,太行区增加两个专区,面积为3508平方公里,共设8个专区,46个县。
  期间,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太行区46县成为57个县。民国34年(1945年)7月,在准备大反攻中,将太行区8个专区的57个县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县和游击县。人口在8万以上,或因地势辽阔领导不便,区在7个以上,或根据地人口在5万以上尚有大部游击区或沦陷区者为甲等县。人口在5万人以下,3万以上尚有大部游击区或沦陷区者为乙等县。人口在3万以下,或区在4个以下,人口在2万以上,游击区、沦陷区不大,共产党建立工作范围狭小者为丙等县。没有根据地,只有游击根据地或根据地很小,对敌斗争尖锐,环境动荡不安者为游击县。全区共有甲等县14个,乙等县12个,丙等县15个,游击县16个。
  
  
  民国35、36年(1946年、1947年),随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太行区的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巩固的解放区,到民国37年(1948年)3月,全区共有46个县市,296个区,16612个自然村,8376个行政村,142万户,540.11万口人,土地1780.2万亩。
  
  
  
  根据地从小到大,至抗日战争结束时,晋冀鲁豫边区已拥有人口2500多万,共4个行署、22个专署、154个县政府,成为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附:
  
  
  晋冀鲁豫边区概貌
  
  
  晋冀鲁豫边区,包括原属山西省东南部26个县,河北省西南部42个县,山东省西部42个县,河南省北部11个县。以太行山脉为界,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是山岳地带,平均海拔在两千公尺左右,面积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多,有太行、太岳(霍山)、王屋、中条四条山脉,两两交错(太行与太岳南北走向,王屋、中条则东西走向),纡曲回环,构成千山万壑、纵横盘结的天然地势。东部为平原,平均海拔不及50公尺,沃野千里,一望无际。自河南兰考、开封以西,黄河成为本区的天然壕堑。
  
  
  本区位置西接晋绥,沟通华北与当时的陕甘宁总后方的联系;东连山东、苏、皖,呼应华东;北面是建立较早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与本区互为表里。
  
  
  从战略上说本区东南西北任何一方,都可以截断和威胁日军的交通运输线,而日军对本区的外线进攻,则必然受到周围各区的环击,易收到互相策应的效果。而且平原山岳、互为依托,具有"表里山河"之胜,使部队可以进退自如,十分便于机动。所以,不论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期间,本区都是坚持革命战争的战略要地之一。
  
  
  全区面积,因区划变动频繁,根据华北新华书店民国36年(1947年)7月出版的《晋冀鲁豫边区图》所载,包括"豫皖苏区及晋南三角地带",全区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屡有增减,总的说来,民国28年(1939年)前面积较大,从民国29年(1940年)起,特别是民国30年至31年(1941-1942年)间,面积相对缩小。民国32年(1943年)后次第恢复。解放战争后期,行政面积大体上接近于自然面积。
  
  
  人口数,历年多有变。据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民国35年(1946年)3月的统计,全区人口2800万。
  
  
  本区特产,粮食主要有小麦、谷子、玉米和豆类;经济作物有棉花、麻及烟叶。棉花产量首推冀南。农副土特产品,山区有核桃、柿子、花椒、木了、水果、药材、蚕丝。平原有小枣、梨果和草帽辫等。从矿产方面看,整个太行山区,东侧由冀西的临城、沙河、磁县,到豫北的武安、安阳、汤阴、焦作、博爱、济源,西侧的山西平定、昔阳、辽县、武乡、襄垣、潞城、长治、高平、壶关、陵川、晋城、阳城,几乎全是产煤区域。铁矿石以武安为首,其他几个县也不同程度有之。此外,在太行、太岳山脉两侧,还出产大量硫磺、硝、石灰石、瓷器等原料,以及银、铜、锰、铝、石膏、云母、石棉、石英、理石、长石等多种矿产。由于土特产丰富,就使得边区有了自给自足以打破日军经济封锁的条件。
  
  
  
  
  第六章 扫荡与反扫荡
  
  
  第一节 日军十一次扫荡
  
  
  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指挥中心,同时也是日本侵略者进攻和扫荡的重点。从民国27年到33年(1938-1944年)的7年间,日军先后对涉县进行了11次大扫荡,制造了惨案11起。
  
  
  第一次扫荡 民国27年(1938年)2月初,日军为了占据晋东南向陕甘宁进攻,沿邯长大道西犯。当时,驻防涉县的国民党军队,除川军英勇抗日外,其它如五十三军、新五军、二十九军别动队、骑四师等部,在日军到来之前或进犯之时,皆不战自退。
  
  
  2月10日,日军侵占龙虎一带。12日侵占鸡鸣铺、偏店一带。13日,派飞机轰炸索堡镇。2月15日,县城第一次沦陷。
  
  
  日军占领县城后,除对邯长大道两侧村庄进行扫荡外,还派出部队在东西各路村庄进行扫荡。2月19日,日军到达原曲、固新等地扫荡,群众携老扶幼,畜驮人挑向后山逃难。下午一点多钟,日军30多人扫荡小银矿村,见到一少妇便追赶取乐,男人在保护中被杀害,其妻被奸污;姚福祥老人未来得及逃避,闩门躲在自家平房上,日兵砸开门,抓住老人先是痛打,后用刺刀捅死,扒开肚子,把肠子扔在院内。在李家河村,日军翻箱倒柜,捉鸡抢财物,抓到一聋哑老人叫牛的,几个日兵用耳光把老人打倒后,揪住耳朵扯起来,再打倒再扯起,反复十数次直至老人头脸肿胀,七窍出血,而日兵却哈哈大笑,以此取乐。撤退前还放火烧毁房子80多间。
  3月31日,日军在响堂铺一带遭到八路军一二九师沉痛打击后,第二天,即4月1日早晨,集一个营的兵力以突然袭击方式,对响堂铺附近村庄放火烧杀,大肆报复。
  
  
  4月4日,日军纠集十六、二十、一零九师团等,共8个步兵联队,另外还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各一部,总计10余个联队兵力,分九路大举围攻涉县和晋东南地区。4月10日,日军从涉县城出发向城西扫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中原惨案。
  
  
  第二次扫荡 民国28年(1939年)7月初,日军调二十师团、一零九师团、十师团、三十五师团、一零八师团、独立第四、第九混成旅团共5万余人,由驻太原第一军军长梅津指挥,分九路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围攻。
  7月7日,日军占领县城,每前进一步就设一个据点。除强拉民夫押送到外地外,还施行残暴的烧杀、奸淫、抢掠,大多数村庄都遭到程度不同的洗劫,其中邯长大道沿线受害最重。
  
  
  8月7日,日军由涉县、潞城两地同时出动,东西合击侵占黎城,并以邯长大道为界,把太行抗日根据地分割为太北、太南两部分,围攻和清剿抗日军民。这次扫荡,从7月至12月,根据地军民与日军作战200余次,毙、伤日军3500余人,攻克日军据点23处,粉碎了日军第二次九路围攻。
  
  
  第三次扫荡 民国29年(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对太行区展开了规模更大的报复性扫荡。10月6日至14日,对太行区实行大合击。10月20日,日军纠集一万之众,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击,重点清剿麻田、涉县、偏城一带,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奸淫抢劫,称之为"毁灭扫荡,焦土清剿"。
  
  
  10月26日,日军制造了东寨惨案。10月27日,制造了井店惨案。
  
  
  第四次扫荡 民国30年(1941年),春节即将到来,日军借过节之机,对涉县发动大扫荡,除夕夜,群众携儿带女星夜逃往山沟。日军到处搜杀、烧房、抢掠牲畜、财物。由于事先县委派干部到村,帮助群众疏散,未酿成大的惨案。
  
  
  第五次扫荡 民国30年(1941年)9月到12月,日军再次对太行根据地扫荡。
  
  
  10月31日,日军从潞城、襄垣等地出动4000余众,连夜袭击赤岸村一二九师师部驻地和八路军前方总部驻地黎城县西井镇。11月,日军攻占县城,驻境军队和人民奋起抵抗,激战5天,将日军击溃,收复县城。
  
  
  第六次扫荡 民国31年(1942年)2月3日,日军经黎城东阳关到辽县桐峪,沿途经峪里、塔庄、石门、新桥、辽城、刘家庄、污犊等村,所到之处,烧杀掳掠,遭到峪里、茅岭底、刘家庄等村民兵的游击。
  2月7日,日军约500余人,猛扑东达、西达、岭底扫荡。18日,又到东达、西达村扫荡,所至一片火海。与此同时,驻黎城之日军,经响堂铺到河南店兵分两路,一路直扑固新、原曲、云坪乡,20日返涉县城,21日到悬钟。另一路扑城关,18日到小曲峧、王堡、赤岸、七原(今中原)、台村、井店,19日到王金庄等村,20日到偏店、前寨、后寨、索堡。21日两路在悬钟汇合,直扑到新桥,先后扫荡21天,有71村受害。
  
  
  第七次扫荡 民国31年(1942年)5月,日军动用兵力约2.5万人,对偏城、涉县分三期展开扫荡。
  
  
  第一期,5月5日正午,日军以五路进犯涉县,一路经白芟、大峰、小峰到西达;一路自盘阳经大港到原曲、固新;一路经段曲、张家头到云坪乡;一路经上寺坪、郊口到甘泉、西达;一路自古城由合漳入境,在小峰沟与太行军区五分区轮训队激战数小时,漳北办事处(太行五专署前身)有1名警卫员被俘。11日日军两次清剿老爷山。15日小股日军再次清剿老爷山,过南王庄遭八路军某部伏击,大半被歼。
  
  
  第二期,日军出动2.5万兵力,以"铁壁全围"、"梳篦队形"重点围剿麻田、偏城及青塔一带,企图毁灭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脑机关。5月19日,日军自武安西犯,占据龙虎;22日,占领县城,并在寨上、索堡、井店、老爷庙、史家庄、窑则、龙虎、固新等地设据点,形成严密的封锁线。24日,万余日军占领麻田,八路军总部及所属机关,向东移至与偏城县交界的十字岭上。5月25日,合围日军由冈村宁次指挥,陆空并进,步步缩围,将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包围在十字岭上,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指挥突围中,以身殉国,遇难的还有太行第五专署专员赵进扬、《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止6月9日,日军退出太行根据地北部区域。
  第三期,起6月10日至23日,扫荡区域是县境邯长公路以南,清漳河两岸,重点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区党委等首脑机关及太行军区第四、第五军分区。6月10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区党委等转移到黄岩村,日军以四面包围之势将期围困在合击圈内。在刘伯承师长指挥下,一二九师新一旅二团在大石磨垴与日军激战半天,于当晚凌晨1点利用夜暗,攀越崇山峻岭,巧妙突出重围,日军扫荡扑空。
  
  
  第八次扫荡 民国31年(1942年)10月,日军借秋收之机又对涉县发动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扫荡,由于反扫荡工作充分,日军只烧毁房屋、抢部分粮食财物而去。
  
  
  第九次扫荡 民国32年(1943年),日军调集2万余兵力,于5月5日开始对太行区黎城、涉县、偏城、武安、武乡、左权县等地施行抉剔清剿、合围扫荡。其中,以涉县为"清洗"重点。
  
  
  日军在涉县一区,从5月7日晚开始,兵分两路:一路由黎城县宋家庄出发到涉县四合乡清剿,一路由黎城县岩井村出发,经大小湾到响堂铺,半夜包围宽嶂村,拂晓隐蔽在王家垴,夜晚突袭岭后村,复又奔袭会里村。9日,日军6000余人分6路袭击县城。并在响堂铺、神头、河南店、南关、寨上、上下清凉、会里等地扎下据点,同时出兵对七原、曲峧、王堡、赤岸、峧沟等村进行搜山清剿。
  
  
  10日,驻响堂铺据点日军50余人搜宽嶂村;驻上清凉据点日军搜太平庄;驻会里日军搜赤岸村及后山;驻神头日军搜四合村、岭后村及周围山岗;驻县城日军搜峧沟。至12日,日军除对上述村庄及山岗天天搜查外,还连续搜查了大洼、石岩背等小山村及胡峪、庄上、杨家山、卸甲一带。
  
  
  与此同时,8月下午8时,日军开始对涉县二区扫荡。当夜,一股日军火烧峪里村,一股日军共200余人经刘家庄驻韩窑、苏家庄。次日上午,2000名日军出黎城界,经峪里占领靳家会、石门、塔坡、石窑;700余日军占据宇庄;另一部来自偏城日军占领索堡;出黎城县南委泉之日军占据东、西辽城;来自辽县日军占领新桥、刘家庄;自武安阳邑东来日军占据白泉水。各路日军共5000之众,对二区石门后山沟与西辽城后山沟形成两个清剿区,起9日止12日,各处先后被清剿4次,制造了韩家窑、郝家村、西辽城惨案。
  
  
  5月7日,日军对涉县三区扫荡,一路经东豆庄、沙河,一路经南、北郭口、马布,于东、西戌汇合驻扎。8日,日军留不足百名于西戌,其余900人驻前寨村。当时,扫荡王金庄。次日,扫荡凤岗、井店、台村,于13日东退武安。从7日至13日,全区民兵配合正规军作战两次,大小战斗69次,打死日军13名,伤19人,俘虏日军4人,在四区捉汉奸及嫌疑分子100名。
  
  
  5月7日,日军700余众驻井店。8日,一路犯玉林井,一路清剿张家庄。次日,日军千余人,分路扫荡玉林井和凤岗村。11日,自县城而来的大批日军汇集井店。13日离井店东退。
  
  
  日军对涉县六区的扫荡从5月7日开始:一路从瓮子岭到昭义经林旺扑向西达。一路经段曲、白芟、大小峰到西达;一路经关防、台华到西达。共计3500余众。7日12时,合击西达;下午二时又分头出动:一路500余人经台华、郝赵到西湾村(今西安村)宿营,一路400余人到牧牛池宿营,一路500人到匡门村宿营,一路200余人经林旺到北窝铺宿营。同时西达尚留日军千余驻扎。8日,驻西湾日军向江家、何家、刘家进犯,与扫荡王金庄之日军合击青阳山,驻匡门之日军会合北窝铺日军合击小车村。9日,来自磁县磁武村700余日军,分两路到林旺和东峧。10日,日军500余人扫荡牧牛池,经曹家、郝赵、古台村北去张家庄;其中有300多日军出林旺,将抢来的财物经甘泉送往磁武村,次日返回。12日,日军向北撤往武安。
  
  
  同期5月7日至12日,日军3支队伍2500余人,在偏城县进行了反复多次扫荡。
  
  
  这次扫荡时间长,地区广,破坏惨重,涉县、偏城两地日军清剿象梳头一样,有的村一日竟有7次日军进出。第十次扫荡 民国32年(1943年)7月26日,日军2500余人,合击涉县东、西达至林县任村一带村庄。抗日军民在主要路口埋设地雷,不断袭击日军,致日军原定一个星期的扫荡,于第四日即撤回原驻地。
  
  
  11月21日,日军9架飞机从安阳起飞,其中3架在县城北关上空盘旋寻找目标,当发现人群后,投下8颗炸弹,当场炸死7人,伤2人,并有5处房屋被炸起火。
  
  
  第十一次扫荡 民国33年(1944年)5月,日军500余人由黎城到涉县河南店,分为两路,一路沿漳河而下,一路沿清漳河而上,留一部在寨上村扎下据点。每日在附近村庄肆意糟蹋,推行杀光、烧光、抢光?quot;三光"政策。为时十多天东退邯郸。
  第二节 日军制造的惨案
  
  
  中原惨案 民国27年(1938年)2月初,日军一零八师团沿邯长大道西犯。2月15日侵占了县城之后,在县城及主要集镇设据点,经常对周围村庄进行奇袭扫荡,推行其野蛮的"三光"政策。
  
  
  4月10日晨八九点钟,一大批日军从县城向西出发进行扫荡。当行至南原村外的卧牛山下时,被国民党骑四师的哨兵发现,骑四师哨兵就向日军开了几枪。日军发觉有人向他们打枪,就停止了前进,一面还击,一面追赶,并把扫荡的目标确定在中原、南原一带。分兵两路合围中原、南原村。骑四师看到大批日军追来,一溜烟向西逃窜,少数尾队人员在撤退前,又向日军打了一阵枪,日军便疯狂地向中原、南原村内进行猛烈扫射,村民们听到阵阵枪声,躲避已来不及,有少数人中弹受伤。
  
  
  日军将中原、南原两村包围后,企图寻找和抓捕向他们射击的军队,但一无所获,于是就大肆搜查、抓捕群众。在搜捕中,日军翻译官欺骗群众说:"统统集中到一起开会,有受伤者及病人还能给以治疗。"在日军的强迫威逼之下,被搜抓到的人们不得不违心地往一块集合,男女老幼一概如此,即使伤残者也不饶恕。中原村张合旦中弹后,日兵硬逼着他的两个弟弟抬着他去参?quot;会议"。这样50多名群众被迫集中到中原村现在戏院南面的小干河沟内,前后有岗哨把守,四周高山上架起无数挺机枪正对人群,人们看到这种场面,还未来得及考虑要出现的情况,河沟北岸的机枪响了,无辜的人们随着枪声全部倒在血泊之中。机枪扫射后,日军惟恐受害的群众死得不彻底,就向倒下去的人群中投掷一阵手榴弹,并到死人堆里进行践踏,只要发现有残生者,就再捅上几刺刀。
  
  
  面对凶残屠杀,涉县人民宁死不屈,中原村吕喜元,年仅17岁,经机枪扫射和手榴弹轰炸后身受重伤和死人躺在一起。当日兵骑着马践踏时,他的一条腿被马踩着,身不由已地动弹了一下,日兵发现他还没死,就用刺刀向他刺去,他见势不妙急起身躲过刺刀,赤手与日兵搏斗,在搏斗中狠狠地揍了日兵一个耳光,因孤身对敌,又手无寸铁,终于惨死刀下。在那里,日军残杀群众46人,受伤残生者10余人。
  
  
  一部分日军在戏院南面小河沟杀人的同时,大多数日军都到中原、南原两村继续抓捕群众,共抓捕到154人,用枪刀威逼着押解到中原村老槐树东边的南崖跟下。时一个日兵,出现在老槐树那边的桥头上(当时中原、南原之间的河沟上有座石桥,后被洪水冲坏),他对人们说:"你们地!大大良民,我们要找八路共产党,谁知道,只要讲出来,通通地没事?quot;人群寂寞无声,稍待片刻,那日兵又说:"你们地说实话,不说出八路军、共产党,我要枪毙你们!"群众仍一直鸦雀无声。那个日兵站立不安,疾步在桥头上来回走动了数次后,突然喊道:"给我开枪!"人群对面高地上的机枪响起来了,一串串子弹射向人群,随着枪声人们一个个倒下去了,霎时尸积成堆,血流成泊,惨景难以言状。被击毙的154名群众,除21人经抢救、治疗残生外,其余133人全部丧生。中原村张存库一家六口杀死五口。吕三廷当时只有5岁,中弹后倒在死人堆里,后经抢救幸免于难,至今脸上仍有伤疤见证。其弟吕四廷仅三个月,被抱于母怀,其母被打死后卧压身下侥幸余生。吕贵廷当时13岁,其母为掩护儿子性命,将他的脑袋夹在她的腋下,结果一粒子弹从其母亲身后射进去,从前胸一侧穿出,恰巧又打着他的上嘴唇和左脸部,其母当场死亡,吕贵廷昏厥在地,后经抢救脱脸,现吕贵廷面部仍有日军留下的伤痕为证。
  日军在中原共杀死无辜群众179人,伤30余人,烧毁民房300余间,粮食、财物、家具等损失难以计算。
  东寨惨案 民国29年(1940年)9月,经过百团大战第一、第二阶段作战之后,日军受到很大创伤,为挽回危局,调集了大批援军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报复扫荡。
  
  
  10月26日晨,日军从鹿头村出发扫荡东寨村。东寨村群众得知扫荡消息后,积极准备隐蔽和空室清野。但是少数丧失民族气节的分子如郭保和、郭白喜和受蒙蔽的郭廷元、王其文、郭守田等积极主张和筹备维持。在日军还未进村前,他们下通知说:"各甲长及各家长都留下来搞维持工作,只要搞好维持,日军就不杀人放火。"对他们的宣传,群众将信将疑,所以有一部分就留了下来。
  
  
  10月26日晨,日军进入东寨村,主张维持的人们在关老爷庙手执日本旗迎接。日军首先强迫人们跪在地下,其中一个日兵问:"有白面没有?"郭保和答话说:"有。"接着一个日兵指着关帝庙说:"通通地到里面集中。"人们一个接一个进入关帝庙,随之门口就被卡住。少许,一个日兵进入关帝庙内说:"一个一个地出来。"话音刚落,他就抓住一个上了年纪的拉出去,一个又一个……,已经有四五个人被抓出去了,即不见回来,又听不到动静,人们都在猜测着,一个叫李泽民(1990年73岁)的先开口说:"被抓去的人一个不见回来,看这势头有点……"话未讲完,日兵又进入庙中,他看到李泽民在讲话,抓住就往外拽,李被拽出庙门,往西南一看,才完全明白,原来是将人们拉到庙西几十米远的崖边上,被专门在那里行凶的日兵捅刺刀后用脚蹬下二十多米的深沟内。于是李泽民大声喊道:"呀!不好了!已经都被杀死了!"李刚喊罢,一个日兵拿起一根比胳膊还粗的杆子向李劈头打去,李泽民一歪头,杆子落在李的肩膀上,被折成了两截。李被抓到庙西的崖头上,脚还没站稳,在那里专门等着杀人的那个日兵已用刺刀从他的后右侧捅入身上。李泽民猛烈感到腹部发凉,急回头一看,看到刺刀已捅在自己身上,他随即用手抓着枪头,那日兵用力往后拔也没能拔出来,就从身上掏出两梭子弹要往枪里押。李心想:如果子弹一上膛,自己的命就完了。他抓枪的手猛往后使劲一推,日兵冷不防抱着枪摔了个四脚朝天,刺刀也从李的身上拔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李泽民转身朝着始终抓着他的那个日兵的脸上狠狠揍了一耳光,使紧抓着李泽民的手松开了,他随即纵身向二十多米深的崖下跳去,幸好没摔伤,他还没来得及从地下爬起,一颗子弹已打在他的头顶上(未造成致命伤)。他不顾伤痛,爬起来顺崖跟跑掉。现在他的身上和头顶上,仍留有伤疤。江补牛被捅刺刀后蹬下崖去,肠子流出腹外,后经过治疗,侥幸残生十余年。
  
  
  日军在东寨村关帝庙用此种手段共残害了62人,其中除5人经抢救残生外,其余57人全部死亡。
  
  
  日军除了在关帝庙集中杀人外,还在老百姓的家中、街上,用捅刺刀、火烧、铡刀铡、枪毙等手段杀死13人。并跟踪追击,凶残屠杀逃避到野外的群众,在离村三里路的东峧沟。一次杀死群众36人。此次扫荡,东寨村共被杀死106人,伤30多人,死伤者占当时全村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全村167户,受害户占50%以上,其中全家被杀死的达12户。积极主持并参加维持的郭保如等人在关帝庙也被杀死,其妻子是个双目失明的残废人,也被铡刀铡为两截,上半身不知扔到何处,大女儿被杀死,二女儿被撕成两半。郭桂林家是个大户人家,全家人竟被杀死12人伤1人,仅留下1个三岁孩童和1个受伤的女人。
  
  
  日军除杀人外,还疯狂放火烧房,全村167户人家,仅有3户没有着火。共烧毁房屋1088间,每户平均烧毁6.5间,被烧、被抢粮食1949石(每石300斤),户均损失11石2斗,人均损失2.5石。全村损失牲口27头,衣服1877件,土布12400尺,被褥374条,毛毡163条,其它损失467件。郭安英全家50多间房子烧得一干二净,损失粮食60多石;郭桂林家被烧房子13间,损失驴牛4头,粮食25石,花椒500余斤,核桃800余斤,柿子7000余斤;李榜廷、郭生荣等很多人家全被烧光抢光。
  井店惨案 民国29年(1940年)10月27日,即东寨惨案发生后的第二天,仍是制造东寨惨案的那些日军,即驻山西辽县、武乡、襄坦、潞城等地的第二十师团的日军,从驻地偏店、凤岗等村出发,采取急速行动、突然袭击的方式,早8点左右窜至井店村,推行更加疯狂更加残酷的扫荡。日军进村后首先就是杀人,在二街,日军将抓住的老百姓带到荒地坡(地名)的崖头上,采取捅刺刀后蹬下崖去的手段,共杀死20多人。李赞祯(现年77岁)未等刺刀捅就跳下崖去,躺在崖根下死人堆里,当日军到崖下查尸时,他的腰部被插了一刺刀(未插入腹腔),但装死未动,后经医治留下残身至今。
  
  
  在井店寺院内,日军强迫人们躺在地下,用刺刀一个个地刺杀,其中一个趁其不备而逃脱;另一个叫张费旦,他不甘待死,站起身与日兵搏头,不幸被连刺两刀而惨死。
  
  
  井店三街一个臭水池,当时池水已干涸。日军先把柴草放入池内点燃,然后把抓到的张元喜、李合孩等投入火中活活烧死。
  
  
  在四街槐树场,日军提着砍刀,向跪在地上的人们无情的砍杀,霎时人头满地,死尸成堆,60多名群众惨死在屠刀之下。四街王文顺脖子后面被砍一刀,昏厥过去,倒在血泊中,日兵复查现场时,见他头身相连,曾踢了他几下,再看已无知觉,血流不止,已是死多活少,因此算饶过了他,实际王文顺的气管、食道还没有被砍伤,仍奄奄有气,经过抢救治疗而复生又残活了30多年。二街王小金被砍后,也是气管未断,残生3年死去。
  
  
  在井店清河红土井附近(现在的三孔桥下),40多人的鲜血洒在了日军枪刀下。日军杀人之后,还采取割头换相的手段将人头乱移,使人们对死尸不能辨认,无法认领和埋葬。
  
  
  在集中屠杀同时,还实行分散屠杀,不管是在群众家里或街道巷内,见人就杀,老幼无情。三街一位老太太,儿子(吕学来)病死,儿媳改嫁,他抱着五、六岁的唯一孙子在逃避时,被日兵抓住,刺了老太太一刀。接着朝他那年幼的孙儿肚子上也捅了一刀,致使肠子流出体外,小孩疼痛难忍,惨叫不止,到晚上死去,老太太伤气交加,时间不长也离开了人世。店街坡、新店上四五十户人家每户都有人死,每家都有房被烧。在付巨龙的院内,日军一次就杀死10多人,杀死后还用柴草烧尸。贾长顺全家被杀,付巨龙家5口被杀死4口,付二模家也被杀死4口,付金星的3个儿子遭杀害,家中只留下孤儿、寡妇和老人。付继尧家5口被杀死3口,本人被掳走,半年后出生入死才逃回家。贾西榜的母亲、弟弟被杀死后,留下未满周岁的小妹妹还爬到被杀死的母亲怀中去吃奶。
  
  
  在离村五里路的马王庙沟,杀死逃难群众50多人。
  
  
  在杀人的同时,日兵还惨无人道地凌辱妇女,利用女性开心取乐,妇女们被抓住后,任其玩弄摆布,最后惨遭杀害。四街一名妇女被抓住后扒光衣服,被迫赤身裸体的驮着日兵爬行游街,日兵还手执木棍不停的抽打,观看的日兵却拍手大笑。还有几个妇女被日兵抓住后集中在一起全部扒光衣服,被他们集体轮奸后,都从阴道插入刺刀直到惨死。
  
  
  面对凶残屠杀,中华人民坚贞不屈,敢于同手持凶器的侵略者作殊死搏斗,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三街付玉碧从小练得一手好武术,当日军到三街扫荡时,他与两个日本兵遭遇后交锋在一起,经过一番搏斗,两日兵武器被打落在地,眼看要吃亏,便呜哩呱啦叫喊起来,接着又来了两个日兵,一齐与付玉碧搏斗,因众寡悬殊,又赤手空拳,付玉碧最后被残杀。四街自卫队队长张国兴,被抓住后,与日兵搏斗多时直到被害。四街智梅在与日兵搏斗中,夺得刺刀一把,使五六个群众免遭杀害。一街李丑孩,搏斗中夺抢在手,在逃跑中被另一个日兵打死。刘老四在磨坊内,抓起磨杆与日兵搏斗,不仅保卫了自身安全,而且还保护了一个胡同内几十口人的性命。
  
  
  短短一个早晨,井店村共被害420多人,其中死316人,伤残104人,被掳走15人;共烧毁房屋738间;大牲畜被抢走杀掉310头;粮、财、物的损失难以计算。
  
  
  
  
  
  
  
  
  
  
  
  
  
原文 发表于春秋战国志  浏览:382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9/9/23 13:37:5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冀南革命根据地(收藏于2009/9/23 13:37:55
李炳珍毛主席派来慰问团(收藏于2009/9/23 13:09:47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收藏于2009/4/29 17:13:46
河北大批干部下乡 检查植棉准备工作 杨秀峰主席亲赴邢台邯郸等产棉区检查(收藏于2009/4/29 16:42:46
贡泽培 据方校长口述整理方明禄校长深情回忆:杨秀峰部长亲临一中视察(收藏于2009/4/29 15:16:36
杨秀峰在中国法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收藏于2009/4/29 14:10:25
赵树理杨秀峰先生(收藏于2009/4/29 14:03:47
陈永平 李军红色教授杨秀峰――纪念杨秀峰诞辰110周年(收藏于2009/4/29 13:56:30
罗平汉大字报废除记(收藏于2009/4/29 13:49:11
樊太民 王沛郁山西闻喜发现珍贵抗战史料《战时新课本》(收藏于2009/4/29 11:30:3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冀南革命根据地(访问3827次)
陈永平 李军红色教授杨秀峰――纪念杨秀峰诞辰110周年(访问2532次)
杨秀峰在中国法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访问2305次)
中央人民政府建立的基础——华北人民政府(访问2178次)
赵秀山战斗在合肥工大的革命岁月(访问2175次)
From:k12投笔从戒的教育家——记杨秀峰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访问2039次)
郄万成,李开平香河人民怀念杨秀峰(访问1993次)
孙承武《聚焦全球十大名校》丛书--第五章巴黎:重任担当(访问1729次)
赵秀山、周玉良杨秀峰(访问1696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杨 秀 峰(访问164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8/23 7:31:2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6/4 17:01:1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7/23 12:18:3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杨家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