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十大名校》丛书--第五章 巴黎:重任担当
孙承武
精英55求学巴黎的中国人
90多岁的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施士元珍藏着一幅照片,这幅照片记录了70年前在巴黎大学为中国人举行的一场博士论文答辩会。台上那位青年学生就是年仅25岁的施士元,参加答辩的是他的导师、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以及其他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施士元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博士。其实,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巴黎大学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著名人士,例如,许德珩、严济慈、钱三强、陈寅恪、施士元、钱钟书、杨秀峰、王力、王毓瑚、汪德昭等等。
许德珩(1890-1990),字楚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中国社会学家、政治活动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幼年聪颖,6岁随长兄德琛在家馆启蒙,后入私塾,深得塾师赞许。1909年,考入九江中学堂。1915年初,考入北京大学,后结识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以李大钊介绍,他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并和邓中夏等人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以扩大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的影响。他是当时全国学生统一组织“学生救国会”创办的《国民杂志》负责人之一。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许德珩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他受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委托,起草了《五四宣言》,尖锐地揭露了日、美、英、法等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呼吁国民“下一大决心,作最后的愤救”。他还参加组织了集会和游行示威。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大学学习社会学,以后又到英国、德国等国从事研究和翻译工作。在法国,他刻苦学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7年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黄埔军官学校政治教官,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北联合大学教授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4年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该会改名为九三学社),任常务理事,后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建国后,许德珩先后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产部长。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许德珩同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和宋庆龄等,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90年2月8日,许德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100岁。夫人劳君展(1900-1976)也毕业于巴黎大学。
严济慈(1900-1996),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浙江东阳人。14岁时考入东阳中学,他学习成绩年年第一,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并深得英语教师、著名翻译家傅东华的赏识,为他取字“慕光”。1918年夏,他到杭州参加全国6所高等师范学校的联合招生考试,以全省初试和南京复试均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时的“南高”与“北大”齐名,是南方青年特别是穷苦学生向往的最高学府。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和东南大学物理系,同年11月,23岁的严济慈只身来到法国,补习了半年的法语口语,便进入享有盛名的巴黎大学理学院,并在著名物理学家法布里教授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他以东方人特有的勤奋努力克服学习困难,只用了一年时间学完了理学院最难的功课,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学业,获得数理教学硕士学位,这在巴黎大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1925年获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与此同时,导师法布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他第一次出席科学院会议时宣读了严济慈的论文。《巴黎晨报》配以师生照片作显著报道。1927年在他回国途中,徐悲鸿为他画了一张素描,誉为“科学之光”,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回国后,1927年任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并参加中央研究院筹备工作。1931年后又在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31年后,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1935年,被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45年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在美国各地讲学。1946年,获国家抗战胜利勋章。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任中国科联代秘书长、中国科联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1952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长。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主任。1958年后,兼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主席、执行主席、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8年,法国总统授予法国荣誉奖军团军官勋章。严济慈是第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至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1996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杨秀峰(1897-1983),河北迁安人。1911年,年仅14岁的杨秀峰在迁安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了直隶第三师范学堂。1916年他来到了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北京求学,考入了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史地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江西鄱阳中学、河北通县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29年秋,经河北省教育厅保荐“官费”留学,入法国巴黎大学社会学院学习。回国后,曾任河北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教授,河北抗战学院、冀南行政干部学院、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学院、晋冀鲁豫边区抗战学院院长,冀西抗日游击队司令员兼晋冀区党委委员,冀南行政公署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中央局常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监察院院长。建国后,历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党组书记兼河北师范学院院长、政务院高等教育部、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是第-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及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七、八、十二大代表和八届中央委员。
|
浏览:1729
|
设置
修改
撤销
|
录入时间:2005/8/8 1:26:38 |
|
|
|
|
|
新增文选 |
|
|
|
文选评论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8/23 7:31:24)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6/4 17:01:14)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7/23 12:18: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