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鲁彦及后人__作家鲁彦和夫人教育家覃英
鲁彦及后人永恒的爱

乡土文学---<晦庵书话>1995年版,三联书店

唐弢

  乡土文学
    1948 年10 月,中兴出版社刊行了沪版《愤怒的乡村》,这是王鲁彦先生的长篇小说,由《野火》改名而来。《野火》原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发行,于1937 年5 月出版,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三十八。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八一三”以后,良友已逼近火线,图书狼藉,饱饫铁蹄。这本书流到读者手里的并不很多,在内地改名出版,原因或者就在于此。对于鲁彦的小说,比起长篇来,我似乎更喜欢他的短篇,他在这方面的成绩有《柚子》(北新版)、《黄金》(人间版)、《童年的悲哀》(亚东版)、《小小的心》(天马版)、《屋顶下》(现代版)、《雀鼠集》(文化生活版)、《河边》(良友版)。听说抗战时在内地还出过一本《伤兵旅馆》,我却没有见到。早期短篇经过作者自己的挑选,较优秀的都收入了开明版的《鲁彦短篇小说集》。同时,我又很喜欢鲁彦的散文,他的散文集有《驴子和骡子》(生活版)、《旅人的心》(文化生活版)、《婴儿日记》(生活版)等数种。平实中带着回荡,很有个人风格。有人以为鲁彦的作品是模仿鲁迅的,茅盾先生却指出了他们之间一个根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人物创造上。他说:
    ……我总觉得他们和鲁迅作品里的人物有些差别:后者是本色的老中国儿女,而前者却是多少已经感受着外来工业文明的波动。
    或者这正是我的偏见,但是我总觉得两者的色味有些不同;有一些本色中国人的天经地义的人生观念,曾是强烈的表现在鲁迅的乡村生活描写里的,我们在王鲁彦的作品里就看见已经褪落了。原始的悲哀,和Humble 生活着而仍又是极泰然自得的鲁迅的人物,为我们所热忱地同情而又忍痛地憎恨着的,在王鲁彦的作品里是没有的;他的是成了危疑扰乱的被物质欲支配着的人物(虽然也只是浅淡的痕迹),似乎正是工业文明打碎了乡村经济时应有的人们的心理状况。
    这段分析的确抓住了要害。茅盾又说鲁彦的作品教训主义色彩太浓,我看这又是他和鲁迅在艺术手法上的差异。在鲁彦的小说里,客观的叙述往往搀和着主观的抑制,缺少鲁迅所常有的明锐和机智。所以,我们读鲁迅的小说时觉得有辛辣的风趣,鲁彦的小说就不免有些沉闷的感觉了。他所描写的人物大都是乡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取材不离故土,因此被人称为乡土文学家。这种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很深的根基。“人情同于怀土”,大恋所存,固不仅鲁彦而已。在鲁彦的短篇集子里,我最爱读《屋顶下》和《河边》两册。《屋顶下》出版于1934 年4 月,为《现代创作丛刊》之十五。《河边》则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三十五,于1937 年1 月出版。世事变易,岁月匆匆,鲁彦已成古人。作者所期待的“野火”,不仅早已在他曾经描写过的土地上燃烧,而且连愤怒也早已转为欢腾了。
  
 浏览:148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9/5/16 23:28:2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苏 钧 泽*世界语运动在泉州(摘要鲁彦之活动)(收藏于2009/5/25 6:44:12
唐弢乡土文学---<晦庵书话>1995年版,三联书店(收藏于2009/5/16 23:28:23
田汉,赵景深与鲁彦---摘自<记田汉>(收藏于2009/5/15 23:39:31
http://xcb.bl.gov.cn/info.asp?info_id=2677海儒之士北仑名家(收藏于2009/4/29 11:43:11
加可木南关于鲁彦译著--摘自<要学会热爱人民>一文(收藏于2008/2/6 11:09:49
庄瑞 庄企雄王鲁彦和周恩来(收藏于2008/1/4 9:02:44
李辉一点回忆(摘录自<<萧乾传>>)(收藏于2007/12/28 22:39:33
曾华鹏《王鲁彦论》后记(收藏于2007/12/28 22:02:11
王鲁彦作品研讨会在北仑举行(收藏于2007/12/28 8:28:27
沈斯亨鲁彦的乡土小说探析(收藏于2007/12/28 7:37:4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沈斯亨鲁彦的乡土小说探析(访问7339次)
叶圣陶读《柚子》(访问6315次)
刘增人陈子善王鲁彦四十年祭(访问4684次)
王鲁彦活在人类的心里(访问4641次)
方璧[茅盾]王鲁彦论(访问4204次)
施蛰存重印《黄金》题记(访问3878次)
鲁迅鲁迅论王鲁彦(访问3668次)
吴 长 盛王鲁彦与世界语(访问3004次)
王莉莎忆起儿时父亲在世时......(访问2566次)
北仑区地方志编撰室北仑区地方志系列丛书之三——《北仑人物(上)》(访问221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28 21:29:2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1/17 19:46:26
luyanhouren注明(评论于2009/5/25 6:53:4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鲁彦及后人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