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鲁彦及后人__作家鲁彦和夫人教育家覃英
鲁彦及后人永恒的爱

王 鲁 彦 论

方璧[茅盾]

  王鲁彦论
  
   方璧[茅盾]
  
   一
  
  谢谢我的朋友郢先生,替我搜集了最近几年来国内新文坛的收获。已经是很丰富的一堆了,虽然所搜者尚仅限于小说。
  在那一堆美丽的或朴素的封面下,我仿佛看见各位作家的不同的面貌,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然而有一个共通的精神:努力要创造出一些新的美的,以点缀这枯寂灰色的人生,使它稍觉可爱可安。又有一个共通的心:努力要诉出他们的悲哀,描画他们的希望,声述他们的理想,以期取得一个两个同样带着人生苦斗的伤痕的心的共鸣,使他自己暂时觉得并不是完全住在荒凉的沙漠里。
  我惘然看着那一堆美丽的或朴素的书面,不禁踌躇满志地油然起了快感。虽然我们这人生照旧的毫无可以兴奋的影象,但是毕竟我们中间已有了不少的希望未死理想未死的人们在那里滋长蓓蕾,努力要撤去旧的换上一些新的,我就觉得凡是新的,不论是如何幼稚,未成熟,总是好的,起人敬爱,发人兴感。
  “王鲁彦”三个字从那一堆书面中跳出来接触我的视线。哈,王鲁彦! 新近我在《小说月报》上看见了他的短篇小说《黄金》;而这里却又有他的短篇集《柚子》。哈,王鲁彦! 我似乎看见过他一面。似乎就是那可纪念的七月,他带了妻子,正要离开某处的前夕。见过他一面。这种回忆,使我冒昧地自荐地和这位小说家生了亲密的情感;于是我就从一大堆的作品里抽出了《柚子》,开始从头的读下去了。于是我又不免要献丑饶舌,援例写了这一篇。
  
   二
  
  假使你是一位科学家,用精密的科学方法,来分析来剥脱中国社会的人层,你总该不至于失望你的工作的简单易完。从最新的说洋话吃大餐到过外国的先生们起,到“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的老中国的儿女们,你至少可以分出十层八层的不同的人样来,或者是抄一句漂亮话,可以分出十层八层的“文化代”来,过去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三百五百年,甚至于一千年,人类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都像用了“费短房”的缩时术(我以为中国传说上的精于缩地术的费长房该有一个兄弟短房,懂得缩时术)似的,呈现在现代的中国社会内,使我们恍如到了历史博物馆。呵! 中国。神秘的中国,正是如何的广大复杂呵! 这大概是西洋某学者的惊叹,此时在我心上也僭窃似的来了回响。
  而我此时感到尤其欣慰的,是我们的作家原来并没辜负这神秘的祖国。在我身边这一堆美丽的或朴素的书本子里,藏着整个的中国社会在着,我们社会内的各“文化代”的人们都有一个两个代表站在这一大堆小说里面。或许有人要嫌我这话太夸张了些,以为他们并不是公意产出的代表,只是些“自任”的代表,至少不是全权代表;可是我以为至少是代表。而王鲁彦也描写了一两个,至少也是无疑的。
  王鲁彦小说里最可爱的人物,在我看来,是一些乡村的小资产阶级,例如《黄金》里的主人公,和《许是不至于罢》里的王阿虞财主。我总觉得他们和鲁迅作品里的人物有些差别:后者是本色的老中国的儿女,而前者却是多少已经感受着外来工业文明的波动。或者这正是我的偏见,但是我总觉得两者的色味有点不同;有一些本色中国人的天经地义的人生观念,曾是强烈的表现在鲁迅的乡村生活描写里的,我们在王鲁彦的作品里就看见已经褪落了。原始的悲哀,和Humble生活着而仍又是极泰然自得的鲁迅的人物为我们所热忱地同情而又忍痛地憎恨着的。在王鲁彦的作品里是没有的。他的是成了危疑扰乱的被物质欲支配着的人物(虽然也只是浅淡的痕迹),似乎正是工业文明打碎了乡村经济时应有的人们的心理状况。
  这乡村的小资产阶级,很明显的是现代的复杂中国社会内的一层,我以为在王鲁彦的小说里,有着一个两个的代表,作者大概并未自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并未抓住了这一点用力的描写,但是或许因为自身经验的关系,他的作品中时或流露这色彩。
  在这里,也就有了我所最喜欢的几篇。
  连带的又想起叶绍钧对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描写来。城市小资产阶级,或civilian,他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然又是一个;在我们这社会内,自然又是一层。在叶绍钧的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也就是描写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几篇;现在还深深地刻在记忆上的,是那可爱的《潘先生在难中》。这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义,precaution,琐屑,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等等心理,描写得很透澈。这一阶级的人物,在现文坛上是最少被写到的,可是幸而也还有代表。
  
  三
  
  就全体而观,王鲁彦作品中之关于乡村小资产阶级描写者,只有很少的一份儿。短篇集《柚子》和未收入的各篇内,很有些抒写作者个人的感想和企图讽刺这混乱矛盾的人生的作品。例如《柚子》中最长的一篇《小雀儿》,便是一篇教训主义色彩极浓厚的讽刺文。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最近的《毒药》也是这一类。不敬得很,我不大喜欢这两篇。我以为小说就是小说,不是一篇“宣传大纲”,所以太浓重的教训主义的色彩,常常会无例外的成了一篇小说的menace或累坠。各人的趣味不同,许有人特别喜欢这两篇,但在自囿的我,总以为不如其他的各篇。同样的,我也承认《秋夜》、《狗》、《秋雨的诉苦》等篇是能够动人的随笔,但亦不是我所最喜欢的。
  然而有一种共通的情调,隐藏在这些作品内,却也是很显然的。这便是作者的锐敏感觉所发见的人生的矛盾和悲哀。作者的向善心,似乎是在常常鼓励他作一个人类的战土,然而他又自疑没有那样的勇力;《秋夜》里边似乎便有着这种的苦闷的叹息。我们看见作者说:
  
  罢了,亲爱的。不要悲伤,起来痛饮一下,再醉到梦里去罢。
  
  我们又看见作者说:
  
  不能救人,又不能自救,没有勇气杀人,又没有勇气自杀,咒诅著社会,又翻不过这世界,厌恨著生活,又跳不出这地球,还是去求流弹的怜悯,给我幸福罢! ……
   (《柚子》十八页)
  
  在《狗》这篇随笔里,我们又看见作者的更热心的自讼。从他的颇为锐敏的感觉上所发生的向善的焦灼,使他时或对于一切看出悲观的黑影来。我以为《美丽的头发》和《毒药》便是这种的心情的产物。《小雀儿》内的太失望的讽刺,似乎也是同样的来源。我好象看见作者的太赤热的心,在冷冰冰的空气里跳跃,它有很多要诅咒,有很多要共鸣,有很多要反抗,它焦灼地团团转,终于找不到心安的理想,些微的光明来。或者有人要说,象这样的焦灼的跳动的心,是只有起人哀怜而没有积极的价值;但在我,却以为至少这是一颗热腾腾跳动的心,不是麻木的冷的死的。
  我以为这种样的焦灼苦闷的情调是贯彻在王鲁彦的全体作品内的。
  
   四
  
  在描写手腕方面,自然和朴素,是作者的卓特的面目。我们读这些故事,就好象倾听民间故事,好象它们从老妪嘴里吐泻出来的一样自然而朴素,同时又是深深抓住我们的心灵的。这里,有作者的一篇的开端:
  
  有谁愿意知王阿虞财主的情形吗? ——请听乡下老婆婆的话:
  “啊唷,阿毛,王阿虞的家产足有二十万了! 王家桥河东的那所住屋真好呵! 围墙又高屋又大,东边轩子、西边轩子,前进后进,前院后院,前楼后楼,前衖后衖密密的连著,数不清有几间房子! ”
  
  就这样借了乡下老婆婆对她孙子阿毛说的艳羡,作者写了王财主的富足和致富的原因;满是自然的朴素的。
  《秋夜》的开端也是很可爱的:
  
  “醒醒罢,醒醒罢,”有谁敲着我的纸窗似的说。
  “啊,啊,———谁呀?”我朦胧的问,揉一揉睡眼。
  黑沉沉的,看不见一点什么,从帐中望出去,也没有人回答我,也没有别的声音。
  “梦罢?”我猜想,转过身来,昏昏的睡去了。
  
  我不禁要用一句很熟的话,像《秋夜》的描写是“诗意”的,诗的旋律在这短篇里支配着。然而一切又都是自然而朴素的。
  轻松的humor也时常照耀在王鲁彦的作品内。这里有一段:
  
  “咳,咳,为了天下的第一奇事,就爬罢,就如狗一样的爬罢! ”我没法,便决计爬了。毕竟,做了狗便什么事情都容易,这五六尺高并不须怎样的用力,便爬上了。
   (《柚子》四九页)
  
  这是一个例。作者的诙谐大都带一点冷讽的气味,所以虽然只是些瘦瘠的诙谐,也还有咀嚼的余味。
  至于描写方面的缺点,也不是没有的。最大的毛病是人物的对话常常不合该人身份似的太欧化了太通文了些。作者的几篇乡村生活的描写,都免不了这个毛病。小说中人物的对话,最好是活的白话,而不是白话文,有人主张对话绝对不得稍有“欧化”的句子,这自然是对的,但我以为假使是一个新式青年的对话,那就不妨略带些“欧化”的气味,因为日常说话颇带欧化气的青年,现在已经很多,我就遇见过许多。不过假使人物是乡村老妪时,最好连通文的副词如“显然”等也要避去。譬如王鲁彦的《黄金》的背景是宁波的乡间,如果把篇中人物嘴里的太通文又近于欧化的句子改换了宁波土白,大概会使这篇小说更出色些。
  
   五
  
  王鲁彦的短篇小说、到现在似乎也不过十多篇:我只见了《柚子》中的十一篇和《小说月报》十八卷上发表过的《黄金》、《毒药》、《一个危险的人物》。在这中间,我最喜欢,并且认为思想技术都好的,只有两篇;《许是不至于罢》和《黄金》。余如《秋夜》,是一篇好的随笔,有诗的神韵,却不能算是严格的短篇小说。《狗》也是随笔,似已不及《秋夜》,然尚胜于《秋雨的诉苦》,与《灯》同俦。《柚子》也只能算是不大好的随笔。《小雀儿》因为那太重的教训主义的色彩,落入了浅薄的窝里,并且也不能算是一篇好的童话。《自立》的未成熟,正和《美丽的头发》一样。老实说,我实在看不出《美丽的头发》中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阿卓呆子》还不失为可读的作品,情调与《毒药》与《一个危险人物》相仿,中间充满着作者对于灰色人生的憎恨;但是作者似乎太有意为之,感动的力量,反倒不及《黄金》。奇怪的《菊英的出嫁》,无疑的也是一篇好小说。死后生存(就是死后的鬼能和活时一样的生长)的原始信仰,活在菊英的母亲的心中,使她十二分认真地留心女儿的阴亲和出嫁,在这里,真与幻混成了不可分的一片,我们看见母亲意念中有真实的菊英在着,我们也几乎看见真实的菊英躲躲闪闪在纸面上等候出嫁。像这样的描写真与幻的混一,不能不说是可以惊叹的作品。
  再谈到《许是不至于罢》和《黄金》——作者的最好出品。
  《许是不至于罢》描写土财主的忧虑。土财主并没有什么享乐,除了乡下人见面时的恭维,也没有什么威风,他反正是过着humble生活。当他的三儿子成婚的时候,他在欢笑的包围中独自忧虑着强盗要抢他的未来的媳妇;他这种愁闷,是没有人来为他分担的。当儿子的婚事总算平安的过去以后,又逢到半夜的小偷,那半夜的慌乱的锣声正表示着土财主的惊悸的心的抖颤;然而他这种惊悸,也是没有人来为他分担的。人类的自利,人类的对于别人祸福的不介意,很渲染得明艳。可是土财主并不因此怨恨他的同村人,他以为“他们现在并不来破坏”,就很满足了。他更加客气地感谢那些空口敷衍来“慰问”的乡邻。但是土财主却不是象大哲学家懂得“谦逊”之必要,所以这般做的;所以使他谦逊的原因,就是金钱。财产成了他的负罪的记号,使他不得不格外谦虚了。
  这就是乡村小资产阶级的心理;他们的处世哲学。
  在《黄金》中,我们看见静的悲剧的发展。主人公的如史伯伯,是一位照例的善良的小资产阶级,他有十几亩田,几间新屋,原不是穷得没饭吃的人,但因在外的儿子不能在年终寄钱来,于是这可怜的老人受到了许多意外的——或许正是意中的,揶揄和侮蔑。乡村小资产阶级的产业观念(以为已置的产业而再出卖就是莫大的倒霉,莫大的灾祸,比没有这产业而穷到要饭还坏些),以及周围人的幸灾乐祸,便交织成了这篇小说的静的悲剧的发展。我们怀着沉重的心,跟随篇中主人公走到无形的悲剧的顶点,结果使我们对于这个平平常常的老头子发生了深切的同情,看了这篇小说,我就联想到莫泊桑的短篇《一段弦线》来:同样的主人公的心理作用,同样的周围的冷酷疑忌的心与眼,同样的静的悲剧的发展。所不同者,在《一段弦线》里,主人公的悲剧成了真实;而在《黄金》里,却有一个梦幻的美满的结束。
  乡村小资产阶级的心理,和乡村的原始式的冷酷,表现在这篇《黄金》里的,在现文坛上,似乎尚不多见。作者的描写手腕,和锐敏的感觉,至少就《黄金》而言,是值得赞赏的。
  
   六
  
  最后,来一个总结罢。
  王鲁彦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现在只有他的十几篇小说。而在这十多篇中,我认为成功的,亦不过上述的两三篇。然而我对于他有奢望,我以为作者如果完全抛弃了时时有的教训主义的色彩,用他的锐敏的感觉去描写乡村小资产阶级,把他的Canvas扩展开来,那么,一定还有更好的成绩。
  或者有人要不满意于作者之缺乏积极的精神和中心思想。这个缺陷,自然是显然的,但是我以为正亦不足为病。文艺本来是多方面的,只要作者是忠实于他的工作,努力要创造些新的,能够放大了他的敏密的感觉,那么即使象如史伯伯那样平凡的悲哀,也是我们所愿意听而且同情的。
  
   (原载1928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9卷第1期)
  
原文原载1928年1月10日 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1期  浏览:394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2/15 12:47:2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苏 钧 泽*世界语运动在泉州(摘要鲁彦之活动)(收藏于2009/5/25 6:44:12
唐弢乡土文学---<晦庵书话>1995年版,三联书店(收藏于2009/5/16 23:28:23
田汉,赵景深与鲁彦---摘自<记田汉>(收藏于2009/5/15 23:39:31
http://xcb.bl.gov.cn/info.asp?info_id=2677海儒之士北仑名家(收藏于2009/4/29 11:43:11
加可木南关于鲁彦译著--摘自<要学会热爱人民>一文(收藏于2008/2/6 11:09:49
庄瑞 庄企雄王鲁彦和周恩来(收藏于2008/1/4 9:02:44
李辉一点回忆(摘录自<<萧乾传>>)(收藏于2007/12/28 22:39:33
曾华鹏《王鲁彦论》后记(收藏于2007/12/28 22:02:11
王鲁彦作品研讨会在北仑举行(收藏于2007/12/28 8:28:27
沈斯亨鲁彦的乡土小说探析(收藏于2007/12/28 7:37:4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沈斯亨鲁彦的乡土小说探析(访问6908次)
叶圣陶读《柚子》(访问6065次)
王鲁彦活在人类的心里(访问4465次)
刘增人陈子善王鲁彦四十年祭(访问4389次)
方璧[茅盾]王鲁彦论(访问3942次)
施蛰存重印《黄金》题记(访问3834次)
鲁迅鲁迅论王鲁彦(访问3535次)
吴 长 盛王鲁彦与世界语(访问2903次)
王莉莎忆起儿时父亲在世时......(访问2501次)
北仑区地方志编撰室北仑区地方志系列丛书之三——《北仑人物(上)》(访问217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28 21:29:2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1/17 19:46:26
luyanhouren注明(评论于2009/5/25 6:53:4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鲁彦及后人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