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长望 涂长望(1906~1962年),黄冈阳逻涂家岭(今属武汉新洲)人。1913年入教会小学读书。 1920年入博文中学。1925年考入华中大学。1926年转入上海沪江大学科学系。1930年赴英国考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研读经济地理。次年9月转入帝国理工研究院,研究天气预报,在当时著名气象学家沃克教授指导下,潜心研学,写出《中国雨量与世界气候》一文(收入《英国皇家学会论文集》),获硕士学位,并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3年底入利物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参加以杨秀峰为首的中国旅欧学生救亡大同盟。 1934年秋,接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教授的电邀,断然放弃博士学位考评回国,进气象研究所任研究员。1935年发表《我国水灾可以避免吗?》一文。1937年发表《中国天气与世界天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的著名论文,指出要研究中国反 常天气,必须研究世界天气、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和海洋洋流等问题。涂提出的一些天气预报方程式,为当时独创性见解。 1937年南京沦陷前,随气象研究所西迁汉口。涂关心长江水患,分别与汉口市市长吴国桢、其兄吴国柄及有关气象水利界人士研究1931年大水灾的情况和以后的对策。1938年初随气象所去重庆。两年间,连续发表《中国之气团》、《中国气团的特性》两篇论文,把地面两度空间分析发展到三度空间分析,开创了三度空间中国式的气象学。1939年离重庆赴广西宜山,在浙江大学任教。1942年参加资源委员会四川綦江三溪冶炼厂工作,任副秘书长。同年回重庆,受聘中央大学任教。 1945年9月九三学社在重庆成立,与许德珩、褚辅成、税西恒、潘菽等16人当选为中央理事会理事,涂兼任理事会秘书长。同年,参与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7年代表科协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科学与人类福利大会”,在会上谴责原子战争,呼吁科学要为人类造福。在英逗留期间,涂组织中国留英学生,成立中国科协英国分会,后旅美 又组织中国科协美国分会。 1947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公开发表“科学与民主”的演说,参加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南京解放前夕,遭特务追捕,被迫潜往上海,经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去香港、经天津安抵北平。 新中国建立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气象局第一任局长。1954年8月,气象局划归国务院,仍任中央气象局局长。在此期间,曾先后建立各级气象机构和台站网,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气象工作。涂十分重视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为农业服务的工作,注意与科学研究机关、 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在其主持下,许多重要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得以展开,中国气象科学水平得以提高。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秘书长、副主席。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遭错误批判,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仍然呕心沥血坚持研究。1959年患脑干瘤,走路失去平衡。1960年脑干瘤压迫视神经,右眼不能使用,他于笔歪字斜中撰写涉及观测、预报、云雾物理、海洋气象、农业气象等多项问题建议书。后来左眼也不能使用,遂自己口述,请人代书,写出最后一篇论文《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问题》。辞世时仅56岁。 杨秀峰杨秀峰 |
原文2002-1-23 发表于《武汉方志网》 浏览:95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