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旅中原突围战役时期的战斗序列:(1946年6月 ——1946年8月)
(欠第45团) 旅长;王海山 政委:陈先瑞 副旅长:汪乃贵 副政委:汤成功 参谋长:寇惠民 政治部主任:曾琨 副参谋长:幸元林 政治部副主任:李庆柳 第43团 团长:孙光 政委:李书全 副团长:张海波(先) 吴茂金(后) 副政委:淳润堂 参谋长:肖良清 政治部主任:郑力 政治部副主任:王方明 第44团 团长:黄德魁 政委:李梓金(先)洪九畴(后) 副团长:王鸿荣 副政委:洪九畴 参谋长:刘昌熙(先)童勋伯(后) 政治部主任:陈云祥 政治部副主任:林实夫 注:第十五旅属于第二纵队序列,突围前,该旅(第43团和第44团)的驻防位置与第一纵队接近,被编为突围南路部队。第45团驻防位置因接近第二纵队,被编为突围北路部队。 鄂西北军区及所属分区部队战斗序列(1946年8月——9月) (其他暂略) 第三(武当)军分区 司令员:王海山(先)汪乃贵(后) 政委:汤成功(先)张力雄(后) 副司令员:寇惠民(先)周凯(后) 副政委:颜东山 王良(地方干部) 参谋长:胡鹏飞 政治部主任:秦忠 政治部副主任:李维一 政治部副主任:李维一 1. 原第3旅9团 团长:周凯 政委:秦忠 副团长:杨世金 参谋长:贺佑三 政治部主任:胡恪恭 政治部副主任:同德斌 2.第3大队 大队长:孙光 政委:李书全 参谋长:肖良清 政治处主任:郑力(先) 王方明(后) 副参谋长:陈佑铭 3. 第6大队 大队长:黄德魁 政委:洪九畴 副大队长:陈云祥 副政委:淳润堂 参谋长:刘昌熙 政治处主任:林实夫 4. 第9大队 大队长:幸元林(先) 王鸿荣(后) 政委:曾昌华 副大队长:王鸿荣 参谋长:童勋伯 政治处主任:李茂贵 注:第3军分区(武当分区)所辖地域:南漳、谷城、房县、保康北部及均县。 成立第3军分区时,原十五旅43团和44团进行改编,该旅对外称“和平支队”下辖第3、第6、第9大队。 1946年9月中旬后,第十五旅主力奉命回陕南归建(该旅属第二纵队建制),留下第9大队归鄂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领导。第十五旅调走后,鄂西北军区即对第3军分区的领导进行了调整。 第十五旅中原突围纪事 1945年9月15日 李先念、任质斌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报告:为适应目前环境变化,坚持打击顽固派之进攻,坚持和创建鄂豫皖根据地,五师决定成立野战军。任命文建武为野战军司令员,任质斌兼政治委员,周志坚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程耀德(程道荣)为第二副司令员,张树才为政治部主任。野战军下辖3个正规旅:第十三旅旅长吴世安,政治委员周志刚,辖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3个团;第十四旅旅长程耀德(兼),政治委员杨焕民,辖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3个团;第十五旅旅长王海山、政治委员汤成功。辖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3个团。 1945年10月28日 随县新城战斗后,五师野战军分两路向西扩展,进逼枣阳县城。……第十三旅进占枣阳以西双沟镇,第十四、十五旅进占河南唐河以南的湖阳镇。 1945年10月30日 中央同意3大主力(八路军王树声的河南嵩岳军区,王震359旅和新四军五师)会师后,成立中原中央局,并组建中原军区。……中原军区下辖2个野战纵队和3个军区……。中原军区的野战军和地方军达6万余人。 原河南军区部队(即王、戴所部)及冀鲁豫军区第八团合编为第一纵队,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等3个旅,每旅3个团,按第一至第九团的番号排列;原新四军五师所辖之野战军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合编为第二纵队,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三五九等4个旅,各旅所辖团的番号不变,即第十三、十四、十五旅辖第三十七至四十五团,第三五九旅辖第七一七至七一九团。 1945年12月6日 第二纵队(缺第十四旅)围攻双沟之敌地二十师。十五旅于双沟以南为助攻部队,三五九旅为预备队。 1946年1--2月 中原军区部队已陆续撤离桐柏地区,向东转移,第十五旅驻汪洋店(湖北大悟宣化店西南)。 1946年6月26日 第十五旅(缺四十五团,该团编为北路突围部队),随第一纵队行动,计划过平汉铁路后,欲在唐河以南之祁仪镇归还建制。 1946年6月28日 南路突围部队在阳平口东北汪洋店附近与二纵十五旅旅直及四十三团会合,继续向西挺进。 1946年6月30日 南路军一纵主力和二纵十五旅四十三团于傍晚进抵孝感王家店以东地区,分路向王家店至卫家店铁路沿线挺进,遭敌六十六师一八五旅和整七十五师第六旅疯狂堵击。驻守铁路西赵家棚一带的四十四团炸毁花园附近的铁路桥,掩护南路军过铁路。 1946年7月1日 南路军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向西挺进。 1946年7月6日 南路军一纵主力和二纵十五旅(缺四十五团)到达随县西北的安居镇。部队休整一天,架设浮桥,于7日下午渡过府河,向西南疾进,8日下午到达茅茨畈地区。十五旅原计划过平汉铁路后于唐河以南归还二纵队建制,后因随(县)枣(阳)方向的敌情严重,不易归还,仍随一纵行动。 1946年7月8日 南路军一纵主力及十五旅两个团于本日下午到达茅茨畈宿营,电告中原局和中央:决定遵照中原局的指示,强渡襄河。 1946年7月10日 南路军一纵和十五旅主力,分别在流水沟和雅口继续强渡襄河(十五旅和一纵三旅九团在雅口渡河),由于船少人多,水深流急,加之敌前堵后追及敌机封锁江面轮番轰炸,渡河速度十分缓慢。三旅旅长闵学胜率领八团和二旅六团2个营在流水沟一带阻击尾追之敌;已渡河之二旅四团和三旅七团、十五旅四十四团各一个营,在襄河西岸掩护。 经过两昼夜浴血奋战,至13日凌晨,南路军一纵和十五旅部队共约7000余人渡过襄河,继续西进。在流水沟担任阻击任务的闵学胜部2500余人完成任务后,因敌封锁严密,无法渡河,遂朝西北方向突围,向伏牛山挺进。在雅口担任掩护任务的二纵十五旅四十三团1个营及旅直、警卫营各一部共约1000人也未能过河,转入桐柏山区活动。 1946年7月14日 南路军强渡襄河后经宜城西南之孔家湾、李家宕一线向南漳挺进,连日战斗,后向谷城石花街前进。 1946年7月21日 南路军一纵和十五旅主力进抵谷城县石花街西南之苍峪沟地区时,遭敌堵截。一纵七团和九团迎敌,将敌击溃,歼敌300余人,这是南路军进入鄂西北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1946年7月25日 中原局指示南路军在鄂西北创建游击根据地。 南路军进抵房县青峰镇。决定将二旅、三旅、十五旅分别改称为:民主、建国、和平支队。 1946年7月26日 南路军从本日开始分散活动。十五旅按原计划在房县、竹山、竹溪、白河、均县之间的地区活动。 1946年8月2日 十五旅在小白河积极向汉水南岸(均县、郧县地区)吸引敌整十五师主力南调,借以减轻陕南北路军的负担,并以一部分兵力向竹山南部活动,配合三旅控制竹山。 1946年8月27日 江汉军区部队与第一纵队(包括十五旅)在房县西南只上龛地区胜利会师。决定成立鄂西北区党委和鄂西北军区,并组成4个军分区,发散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 1946年8月31日 十五旅在谷城县官山以东地区消灭国民党第八专署保安大队。 1946年9月6日 鄂西北军区建立个军分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王海山、政委汤成功、副政委颜东山,参谋长胡鹏飞、政治部主任秦忠, 辖十五旅(缺四十五团)与九团,地区包括均县南、郧阳南、谷城、南漳、房县、保康北部。十五旅两个团合编成3、6、9三个大队。 1946年9月19日 十五旅离开三分区北调归建。该旅接到命令后,迅速在房县西北的大木厂集结出发,经竹山、竹溪,于本日从白河、旬阳之间的冷水滩渡口过汉江。后经郧西县双牛铺,通过一、二、三天门,到达山阳县白马塘,进入镇安县米粮川地区。 1946年9月中旬 王海山、汤成功奉命所率十五旅第3、第6大队调陕南归建后(第9大队留在了三分区),鄂西北军区三分区的领导随即调整。 司令员:汪乃贵 政委:张力雄 副司令员:周凯 副政委:王良(地方干部) 参谋长:胡鹏飞 政治部主任:秦忠 政治部副主任:李维一 1946年9月25日 十五旅归建部队进入镇安县米粮川地区后,在中共长柞工委的积极配合下,受命建立豫鄂陕边区第五地委和军分区。自西安、柞水、镇安、旬阳之线(线上属第一军分区)以西,汉水以北。陇海路以南,川陕公路以东为第五军分区地境。由王海山任军分区司令员,汤成功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寇惠民任参谋长,李庆柳任政治部主任。辖两个支队。 1947年3月6日 文建武、汪峰等率第一野战纵队北渡黄河后,陈先瑞、韩东山奉命收拢内线部队,本日在河南洛宁熊耳山西侧,宣布组成野战纵队,即豫鄂陕军区第二野战纵队。由陈先瑞任司令员,韩东山任政委,王海山任副司令员,汤成功任副政委,赖春风任副参谋长,曾琨任政治部主任。部队统一编为一、四、七共3个支队与1个干部大队。一支队,由曾广泰任支队长、秦振任政委;四支队,由齐勇任支队长,张忠任政委;七支队,由黄德魁任支队长,李庆柳任政委;干部大队,由华大魁任大队长。 1947年3月中旬 豫鄂陕军区第二野战纵队从老道沟出发,进入熊耳山南麓。是日晚,击溃敌1个正规营和1个保安团。16日翻越熊耳山,渡过淇河。17日涉过洛河,到达韩城以西的麦村。18日晨全部通过陇海铁路,连日来连续作战。18日中午,与奉命南渡黄河接应之太岳军区部队会合后,于当晚在河南省新安县曲沃镇开始北渡黄河,直至20日上午全部渡完。 1947年3月22日 豫鄂陕军区第一、二野战纵队主力全部共7000余人已全部渡过黄河,到达太岳晋城休整。 1947年3月28日 在山西晋城休整的豫鄂陕军区主力部队整编为十三、十四、十五3个旅。 1947年3月30日 中央军委电告刘邓,在山西晋城休整的豫鄂陕军区主力部队受陈(赓)谢(富治)指挥。 1947年4月29日 原中原局在晋城举行高干会议正式开幕。 1947年6月17日 李先念、郑位三就5月份在晋城休整部队的人员、武器弹药统计,报告中央军委:中原局(党校在内)981人,野军直805人,十三旅2108人,十四旅1728人,十五旅1446人,教导团(即陕南籍部队)534人,合计7602人。 1947年7月25日 原五师主力部队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赵基梅任司令员,文建武任政委,郑绍文为副政委,张树才为政治部主任,宋侃夫为副主任。文建武因病未到职,由刘建勋任政委,并增补韩东山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十二纵队下辖三十四、三十五两个旅和1个警卫团、1个教导大队,供8300人。 三十四旅旅长吴世安、政委杨焕民; 三十五旅旅长闵学胜(先)李学先(后);政委韩东山(先)汤成功(后)。 1947年8月5日 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李先念率第十二纵队8300余人,从山西晋城出发,挥师东进,既而南下中原,沿途作战,于11月2日同刘邓主力在光山县胜利会师。 南路军2纵15旅(欠45团)中原突围的主要战斗一览表 战斗名称 作战时间 作战地点 我军参战部队 突越平汉铁路战斗 1946.7.1 大悟县境、平汉铁路孝感王家店至卫家店地段 第1纵队2旅、3旅,纵直机关、警卫团、第2纵队15旅旅直、43团,44团一营,江汉军区1团2营在路西配合 板凳岗附近战斗 7.10 宜城县东南板凳岗至雅口地区 第2纵队15旅44团1营 夜袭官庄战斗 7.10 宜城县襄河东岸雅口以北关庄 第2纵队15旅44团1部,第1纵队3旅9团1部 强渡襄河战斗 7.11 – 7.13 宜城县东南雅口渡口 第2纵队15旅(欠45团) 第1纵队3旅9团 郑家集战斗 7.12 襄河西岸,宜城县东南茅草湖\郑家集一线 第1纵队3旅7团3营,第2纵队15旅43团各1部 金家铺战斗 7.13 宜城县以南 第2纵队15旅43团1部,第1纵队3旅9团1部 安家集\报信坡战斗 7.14 --7.15 南漳县东南 第1纵队2旅、3旅,纵直机关、警卫团、第2纵队15旅旅直、43团,44团 石花街战斗 7.21 谷城石花街及其西南苍峪沟小山地区 第1纵队2旅4团、5团、3旅7团、9团,第2纵队15旅44团2营 |
浏览:1100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