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淳建文在查找老爸历史的过程中,购买到老红军傅忠海的回忆录,兴奋的告诉我,里面有关于老爸履历的一段记述。现在抄录在下面,以致纪念。 老红军傅忠海的简历片段: 傅忠海(曾用名胡忠海),湖北沔阳县(现仙桃市)人,1914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出生。 1927年底,参加沔阳农民秋收起义,任戴家场儿童团长。 。。。。。。 1942年6月,成立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后,率警备一旅二团军事上负责两百里防线对付胡宗南;生产上负责开荒两万多亩农业生产任务,开到九十多里长的槐树庄川,垦荒戍边二年多。 1944年底,二团奉命到河南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改为河南军区第三支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任豫中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回忆录第十五章《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第897页 : “第五件事是到了舞阳、叶县,我们收编了伪军一个团,该团团长原来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河南党被破坏时,他暂且参加了伪军等待时机,王震南下广东、湖南在此路过时,他亲自出来帮助筹粮并帮助安置重伤病员。我们到此,他有出城迎接,愿意参加我军。我们将该团改编为舞叶支队,派淳运堂(运为润之误)带十几个政治干部在该支队工作,淳运堂任政委,留本地人王利民(后来去抗大学习)在此任县长,并留下了部分干部开辟地方工作。舞叶支队后来很快发展壮大,成为豫中抗日的一支重要力量。。。。。。 。。。。。。 按: 从上述记述中,知道了老爸的一 段重要史实,尽管记述中有误,如:名字中的字,和老爸所任职务是舞叶支队的政治部主任。但还是非常感谢傅忠海伯伯(年长老爸正好一个月),感谢他老人家还记得老爸! 此外,刚才在打字抄录傅伯伯简历的时候,里面提到了一个地名:“槐树庄川”,突然有了一个重要发现,让我激动不已,就是终于知道老爸和老妈是如何相识的! 有关老爸老妈的历史我们知道得太少,尤其是老爸,很少流露,老妈晚年时说过一点,但记忆已差,又很零乱,很难串联,如坠雾中。 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当时还在鞍山广播电台北侧二楼住。那时每逢周日,收音机里总是播出一些文艺节目,除了相声、评书之外,就是电影剪辑和话剧,很受欢迎。有一部话剧叫《槐树庄》,每次播出,老妈都非常注意听,还特意提醒老爸,而老爸总是说“不是”。我不知道他们是在说什么。 在老妈晚年,曾几次问过她,延安时期她在干什么,部队驻哪里。她说在警备第一旅,在被服厂工作,一口咬定驻地在“槐树庄”。而我当时能找到的老爸履历中记载,老爸当时是在警备四团任锄奸股长。两人到底是怎么认识的,那么大个延安地区,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我始终没弄明白。老妈最后的两年,我购买到一本《陈先瑞回忆录》,里面有关于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叙述,提到了“槐树庄”的地名。拿给老妈看,老妈特别高兴。说就是这个地方。还说和老爸认识是组织硬介绍的,她是不同意的,但不同意不行!和老爸结婚两年了,还不知道老爸右臂残废,要是当时知道,谁说什么她也不会同意!老妈忿忿然。但是当时老爸在哪呢?刚才抄录傅伯伯简历,一下子豁然开朗。赶紧回看陈先瑞伯伯的回忆录,和后来找到的老爸的另一份比较详尽的简历,进行比对,终于清楚了! 原来,1943年年1月,陈伯伯和傅伯伯领导的警备四团已经改编为警备二团,属警备第一旅,老爸仍任锄奸股长。同月开展大生产运动,进驻直罗镇五公里左右的槐树庄川。2月,团部和直属队进驻进川10公里左右的高要子村。而进川15公里处,即为槐树庄镇。而老妈是在1943年9月到1944年3月在警备一旅被服厂工作,所在地即在槐树庄镇。与高要子村距离仅5公里。 两人于1944年结婚,当年老妈16岁,而老爸已经30岁了,符合“28、5、7、团”的结婚规定。我想,两人的结合,一定是组织上和上级领导及战友们对老爸关怀、帮助的结果。 在此,再次感谢陈先瑞、傅忠海两位伯伯的珍贵回忆录! |
浏览:40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