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山西野外考古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闻讯北平失陷,连夜赶回。前脚迈进西直门,后脚日军司令部的帖子已摆上案头:他们早闻梁思成大名,希望他能留下,优厚待遇自不必说。梁思成之子、今年73岁的梁从诫回忆:是大东亚共荣协会送来的请柬,要我父亲出席一个宴会。父亲意识到:若出席此宴会就表示愿意和他们合作,跟日本人合作即成汉奸,对梁家来说不可想像;若不出席此宴会,就有可能被他们的特务盯上。
梁思成只好决定离家出走。离开北京时,全家人只拿了三个铺盖卷,两三个手提箱,而扔掉了整个家。 (二,不甘为奴) 梁从诫回忆,离开时前途未卜:去什么地方?最后什么结局?这场战争中国能否打赢?皆不知。且从没出过如此远门。过去去野外是调查古建筑,此时拉家带口却是逃难,但他们义无反顾。 (三,杭州告急) 1937年9月25日,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军队在平型关遭到迎头痛击,一千多名日本兵被八路军收拾得干干净净。消息传来,中国兵民精神大振。平型关大捷六天以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家从北平辗转千里来到湘江名城长沙。 73岁高龄的梁从诫,对于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得知,当年梁思成夫妇是几经辗转才到达长沙的,路上颠沛流离,先坐火车到天津,然后从天津到大沽口坐轮船到了济南,又从济南几经颠簸到了长沙,然而,到了没几天,就遭遇了日本在长沙的第一次轰炸。 当时听到飞机声,梁思成还以为是苏联援助中国的飞机到了,跑到走廊去看,结果看到飞机上落下小黑点,大叫“不好”,是炸弹,一看是日本飞机的红膏药标志。于是梁思成抱着女儿,林徽因抱着儿子,拉着母亲,匆匆忙忙从楼梯上下来,然而就在楼梯拐角处,一颗炸弹落在了房子的后墙外面炸开了,梁思成那时候已经到了院子里面,林徽因还抱着梁从诫坐在楼梯拐角上,从那个转角上一下子飞到了院子里面去,万幸的是没有受伤。 梁思成第二天回到那个被炸的房子里去,到那个后门口,看见墙上一个人的血印子,那是一颗炸弹的气流把整个人冲到墙上,尸首拿下来后,上面就是一个人的血印子。 几天以后,大难不死的林徽因用诗人特有的感触写道:“战争正在前所未有地阴森森地逼近我们,逼近我们的皮肉,心灵和神经。” (十五,长沙惨象) 还有金岳霖教授。金先生常常穿的就是Winter先生的风衣,大概他们这些教授住在一起都很要好,所以金岳霖教授自己没衣服就穿着Winter先生的风衣来,在人群中很抢眼。 当年,联大聚集了像金岳霖这样的知名学者、教授、讲师有500人左右。那些穿越火线,历尽旅途艰难的流亡青年,在这所名师云集的殿堂里,完成了对他们一生至关重要的学业。 夫子坐而论道,莘莘学子陶然心醉,每当这个时候,天边那几朵云彩,往往也来凑凑热闹。地处云贵高原的昆明四季如春,多雨是这座城市的主要特征。 教室非常简陋,上面是铁皮的屋顶,下雨天,教授讲课,学生就听不见了,有时候就说,咱们停课赏雨吧。据说后来铁皮顶也给卖了,因为铁皮比较值钱,后来也变成茅草的了。 其实好多人并不知道,这叮当作响的铁皮顶,周围用土坯砌成的校舍,是出自两位建筑大师之手。他们便是梁思成夫妇。 那是1938年4月28日,经过长途迁徙,西南联大师生汇集云南,落户昆明。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任西南联大校长。当时的学校一派荒凉,转运过来的教学仪器、设备也多被失坏。学校极为窘迫。 这一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到昆明。他们就借住在尼姑庵里面,梁思成的中国营造学社也就借这个尼姑庵来办公,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 尼姑庵里梵音缭绕,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住在大殿旁一间小屋里。就在这里,他们接受了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的任务。梁思成夫妇接到任务后,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劳作,一个中国一流的校舍方案活脱地展现在梅校长面前。梅校长当即摇头否定:学校没钱实施这样的方案。 梁思成夫妇只好再作修改。改一稿不行,两稿不行,直到改了五稿,已经将高楼改成矮楼,矮楼改成平房了,方案还是不能通过。梁思成已经忍无可忍了,把方案当着梅校长的面往地上一摔:我已改了五稿,五稿!你到底要什么样的校舍? 梅校长面有难色且心平气和地告诉梁思成:除了图书资料室做砖瓦建筑,部分教室用铁皮做顶,其余统统做茅草屋。 听了此言,梁思成更是怒气冲天:茅草屋?茅草屋你跟我开什么玩笑,茅草屋农民都会建,干吗要我这个建筑专家来设计?! 梁思成要愤然离去,梅校长当即把他拦住说:国难当头,请你理解我的苦衷。我用茅草来建大学,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呀。我们能不能用茅草把校舍做得尽可能好看点,好用点?这还得靠你们支持……。说到这里,梅校长似乎已说不下去了,哪位校长愿用茅草盖校舍? 梁思成也已默默无语了。 梅校长亲自俯身将梁思成摔在地上的方案拾起交给梁思成说:待将来战争结束了,我们迁回北平了,我再给一座世界一流的清华园请你来设计,以作对你的补偿好吗? 梁思成什么也说不出。“国难当头”四个字揪得他的心生生发痛。当晚,他和林徽因按照建茅草校舍的思路修改方案。林徽因一边改一边流泪,说不清是为她的国家还是为她的专业而悲伤。 (二十一,茅屋与骄子) 除了保卫昆明,飞虎队还担负着中国唯一的外援通道“驼峰航线”的危险飞行重任。500英里的航线上,到处是坠机的残骸,许多与盟军并肩作战的联大学生,魂归冰冷的山谷。 这一年的秋天,梁家在一个雨夜中结识的八个飞行学员,以及林徽因正在航校读书的三弟,也都来到昆明。 那个雨夜是1937年底。刚在长沙遭受过日机轰炸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家,在这里又遇到了新的麻烦。公路被山洪冲断了,在贵州省的晃县(今新晃),堵了一大堆旅客,林徽因发高烧四十多度。 山区多雨,阴冷的天气正在侵蚀这对教授夫妇的身体。此刻,林徽因肺病复发,梁思成的脊椎病也越来越严重。 梁思成就给林徽因找旅馆,然而所有的旅馆都住满了人。 梁思成,这位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儿子,十五年前的一场车祸造成了他腿部和脊椎的终生伤痛,此刻面对雨中生病的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他愁肠百结,深感无奈。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听到雨夜里有人拉小提琴,而且拉的是世界名曲。他断定,这样的人肯定是一个外省人,可能还能够找到一点共同语言。 一开门提琴声就停了,梁思成吃了一惊,房间里全是穿军装的青年。原来,他们是空军学员,因为到得早,所以占了好几间房。见了梁思成夫妇,他们立刻就腾出一间房让他们一家住进去了。从此以后,他们和这批空军学员就成了好朋友。 在昆明与他们相遇,梁家深感惬意。自然而然,这群着军装的青年都成了他们家的常客。 从飞行学院的谈话中梁家人得知航空学校请了德国教官,德国教官训练飞行员是用鞭子训练的,他们来诉苦,梁从诫还记得有的飞行员跟林徽因讲述时掉下了男儿的眼泪。 空军学校一进门,就挂着一个牌子:贪生怕死不进来。进去了之后,命不属于自己了。你是属于国家的了。 航校的训练严格得近于冷酷,但学员们也有轻松的时候。 那时第十一航校的学生常常一到周末就穿得整整齐齐,排着队到西南联大来找女朋友,然后接女朋友一起出去玩,小伙子们英姿勃发的气质和那一身神气的制服,使他们成为女学生的偶像。甚至有女同学因为喜欢那一身空军制服而去考空军。 毕业的时候到了,一张请帖请来了名动天下的学者夫妇梁思成和林徽因。 原来,这些空军学子的家长、家庭都在沦陷区,第七期毕业的八名飞行学员,没有一个学员的家长是在昆明的,因此他们就邀请梁思成夫妇做他们全期学员的名誉家长,去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 自淞沪抗战以来,中国空军能参战的飞机,已所剩无几。驾驶着由民用机改装的战机,他们甚至来不及参加一次像样的战斗,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个时候传说空军由航校毕业到战死,普通寿命只有六个月。 参加完八位飞行员的毕业典礼后,林徽因夫妇等来的不是胜利的捷报,而是接二连三的阵亡通知书。林徽因强支着病体,为年轻的战士默默哀悼。 从梁从诫的回忆中我们得知,黄栋权,那位雨夜拉提琴的学子,是比较早牺牲的一位,他是在昆明空战中牺牲的,而且他牺牲得特别惨,被击落以后,尸体都找不全,梁思成去一块肉,一块骨头地寻找尸体。因为他是名誉家长,这些学员一牺牲,阵亡通知书都寄到他们家去了。 一封一封的阵亡通知书,如同一块一块的天空塌下,压得梁家人难以喘息。他们还没来得及为前去的亡者做深深的纪念,后面的死讯又接踵而至。他们的心碎了又碎,碎了还要碎! 在这个死讯不断的日子里,林徽因的弟弟林恒也没有躲过劫难。 1944年的一个黄昏,梁家最害怕的第八封信凄然而至,如果加上林恒的噩耗那是第九封信。 他叫林耀,在衡阳保卫战中被日军击落,他是梁家8个名誉子弟中最后一个战死在蓝天的。 梁思成、林徽因泪几乎已为那些热血孩子流干了。 祭奠完八位飞行员,梁家他们又踏上迁徙之路。诗人林徽因此时不断渗血的心尖,想起了骨肉弟弟林恒。她热泪迸发,难以自禁: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林徽因如泣如诉的诗句,随流水飘向远方。 林徽因还想起那8名兵娃曾经活活脱脱地去她家时,要经过一个渡口。一位提篮小卖的少年常常带着他们喜欢吃的甜饼在河边守候,那位少年把甜饼卖给空军叔叔吃,空军叔叔给他讲许多好听的故事。 而如今,河边的少年依旧在等待,他不知道那批喜欢边吃甜饼边讲故事的叔叔,都已成为抗战史上默默无闻的英雄。 出了昆明古城,径直向西412公里,便是古隘雄镇下关。 (二十三,挥泪祭长天) 抗战后期,作为大后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庆,已是拥有130万人口的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走着毫不起眼的建筑大师梁思成。 离重庆300多公里的李庄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西迁的最后落脚地。 梁思成经常到重庆去,去的主要目的是为营造学社筹点资金,以供简单花销。营造学社是个私立机构,没有经费来源,只有靠求援维持。营造学社在李庄的总部是一座简单的平房农舍。 到了李庄以后生活更困难了,但是梁思成夫妇在李庄完成了很重要的研究任务。梁思成的著名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完成的。1943年春天,梁氏夫妇忽然提出来一个充满希望和创造力的计划。徽因写信给费正清说:“思成有一个想法,把一些关于中国建筑的图版做成黑白片子,加上中英文的说明,在完成以后送到你那里做成缩微胶片寄到美国去出版或者找到出版的资助……。” 写一本《中国建筑史》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夙愿。他们早年留学美国,游历欧洲,归国后先后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从1931年开始,他们一同赴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省,对古建筑做野外调查和实测。1937年7月的一个早晨,当他们从五台山林子里走出时,竟传来卢沟桥事变的炮声。他们迅即离开北平,经过长沙、昆明,最后随中国营造学社迁到长江上游的偏僻小镇李庄。 那时候林徽因身体不好,营养不良,梁思成经常买老牛肉煮肉汤,这是林徽因唯一的营养补品。林徽因喝的牛肉汤往往是被熬了许多次以后的水汁,而此时汤里的牛肉,被煮得铁牙也啃不动了。西迁路上的艰辛摧毁了林徽因的健康,她常常因为太虚弱而无法走出卧室。梁从诫回忆说:“几个月的功夫,母亲就失掉了她那一向焕发美丽的面容。” 天气开始转凉,空中飘来秋野的稻谷香味。梁思成年轻时被车祸造成的背部老伤,此刻在李庄复发了。他的脊椎灰质硬化,没有弹性,长期低头画图,脖子也支撑不住,最后他用了一个花瓶托着自己的下巴,就这样继续画图。 小镇宁静的秋夜,响起打字机的声音。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梁思成决定用英文撰写并绘制一部《图像中国建筑史》。他有一台1928年的打字机,但是在后方,买不到打字机的色带,色带没有了,打不出颜色来了,梁思成就跟他的助手两个人用中国墨加上煤油,自己试制色带的墨汁,然后涂上去。 病中的林徽因时时用她诗人加建筑师特有的生花妙笔对书稿作补充修改和润色。她仿佛又回到了原野,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年代。 1944年夏天,一排竹筏又把梁思成从李庄送到重庆朝天门码头。这次他不是躲难,更不是逃生,而是受盟军司令部邀请而来。当时,盟军准备轰炸敌占区,盟军司令部请梁思成建议,轰炸的时候要保护哪些古建筑。梁思成当即向司令部交了一张圈了红圈有明确保护标记的图纸。 随后,梁思成又说,还有两个城市我也希望能够保护,但这两个城市不在中国。美国人当时感到奇怪,即问他是哪两个城市,梁思成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对梁思成的这一建议,盟军司令部没有当即作出反应。 1945年夏季,美、英等国在太平洋上集结了两百万军队。对日本进行持续而强有力的轰炸。因为梁思成的嘱托,日本京都、奈良没有轰炸,日本最重要的这两个有着众多古建筑的古城得以保存。日本人对这件事情非常感激,说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 梁从诫一次在日本讲台上说:“我父亲做出这个建议是不容易的,我们家有两个人直接死在抗日战争前线。”台下的日本听众听了梁从诫的陈述,都被感动得鸦雀无声。 1945年8月15日,重庆的一个早晨。日本天皇讲话,宣布投降。 突然而至的喜讯,霎时间传遍中国城乡,街上素不相识的行人,也互相打起招呼,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 大江东去,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山河大地铭记着自己历尽艰辛的儿女,铭刻着他们在西迁路上渐渐远去的背影。 (二十四,大江东去) 完。 |
浏览:291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