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严恺之墓
网同院士纪念园

《严恺院士》(一):“他不做第二人”


  《严恺院士》(一):“他不做第二人”
  
  
  
  一、“他不做第二人”
  
  福建是海军之乡。福建人的血脉里流动着大海的韵律。
  
  1912年8月10日,是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青铜质地的日子,这一天,中国现代水利的一代宗师严恺院士诞生于天津。严恺的父亲严文炳先生,字彬亭,生于1868年,福建闽侯人,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先生的本家兄弟,当时也在北洋水师学堂任教。
  
  天津是严恺生命里的一个重要驿站,不仅仅是因为他出生在这个港口城市,更因为他今后的事业与这个港口城市铸在了一起,天津新港回淤问题研究就是他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之一,还因为他的长子严以强后来也来到了天津,担任天津化工研究院的总工程师。所以,严恺每次到天津来,都称得上是一次情感之旅。
  
  严恺刚出生,父亲就又应严复的邀请到京师大学堂任教,同时在北洋政府海军部任职,所以随父亲来到了北京。先后住过新帘子胡同、水磨胡同、北总布胡同等地方。严恺先上了几天私塾,后来上了第39小学,起名严钰。常玩的游戏就是让大孩子背着摔跤,一种类似于骑兵的游戏:较大一些的孩子让较小的孩子骑到肩上,下面的大孩子跟大孩子打,肩上的小孩子跟小孩子撕扯。据说这种盛行于北方的游戏来自于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灵感,那些在马背上征服敌人、打拼生活的壮烈图景已然远逝,但这种意志与豪情依然承传不息,哪怕它已经仅仅变成一种游戏方式,不过,我们不正是从这些庸常的游戏当中慢慢长大,强健了体魄,同时也建立了对世界的初始认识?我们无法感知骑在“马”上奋勇“拼杀”的童年严恺究竟领略到了什么样的生活哲理,但直到他年届九十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还洋溢着回忆的快乐。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常常摔得满身泥土,回家母亲总怜爱地责怪说:“怎么搞的,又弄了一身的灰。”严恺先生心怀喜悦地复述了母亲的责备,话语中依然充满了稚幼的童心。他当时是一个乖孩子,一定没有争辩,现在他却笑着补充说:“其实当时北京的风沙还是很大的,你就是不摔跤,身上也保不住没有尘土的。”严恺对北京的印象还有新帘子胡同住房后的一个园子,因为园子里有枣树,他可以在那里打枣吃。
  
  只是这样的幸福生活到了1920年父亲病故就彻底地结束了。父亲一去世,生活便失去了光彩,经济也变得拮据。母亲陈氏(1870-1923)也于1923年逝世,大姐严能静(1897-1989)虽然已经在北京的小学教书,但要养活妹妹和弟弟显然不可能,大哥又在海军服役,这样,严恺和二姐严铁民(1908-1968)就只好去宁波投奔二哥严铁生。二哥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后,正在沪杭甬铁路甬绍段任见习工程师,生活状况相对好一些。这是严恺人生的第一次投奔,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次,因为二哥成了他此后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引路人。
  
  严恺此时的名字还叫严钰,就读于宁波崇敬小学,这是当时宁波城里很好的小学——二哥后来做到了铁道部第四设计院的总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他有这样的远见。
  
  1925年,严钰小学毕业,考入四明中学,一到了中学阶段,他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慧:
  
  他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都很超常。不仅各门学科掌握得都很快很好,而且能迅速适应各科教师的各种风格。这使他受益无穷:他仅用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六年制中学的学习,考入唐山工学院以后,他也一直是优等生。或许这两个方面的超常正是他这一生能够做出许多重大成就的根本。其实,学习能力也是一种适应能力,一种理解、适应未知的事物与道理的能力。不论他在唐山工学院学习,还是到异国他乡的荷兰留学,也不论他在云南考察农田水利,还是到大西北的宁夏勘测,地理上的差异从来不会成为他前进的障碍。同样,他还能够适应各种各样工作岗位,在大学的讲台上,28岁的严恺就被中央大学聘为教授,他既有年轻教授的锐气,又有资深教授的学识;在领导岗位上,他既可以担当起宁夏工程总队总队长的责任,也能做好一个大学校长,把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从无到有创建起来,他更担任过各种各样的专家组组长,而且都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硕果累累。他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能力,几乎在我们所知道的任何方面,他都既是一个谦谦学子,又是凛凛长者。即使作为全国水利的最高学府的校长,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专家学者,即使在他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内,他也从不武断。或许,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吧。
  
  1926年秋,思想进步的二哥让严恺去上虞春晖中学初中部学习,因为上虞中学的校长是国民党左派人士经亨颐先生,经校长虽然忙于革命,不常到学校里来,但一来就给学生作报告,现在严恺还能记得经亨颐先生关于北伐的演讲,经先生对国民党在北伐中的一些腐败现象非常不满,他的演讲充满了浩然正气,给少年严恺留下很深的印象。
  
  大概正是经校长的影响吧。春晖中学的学生也都个性鲜明。有一个化学老师很不像话,水平太差,讲课讲不清楚,实验也总是做不成功,还老说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话,学生对他很是不满,有几个带头反对,严恺便是一个。结果被开除了十几人,严恺当然也名列其中。严恺敢想敢说,坚持真理,忠于自我,于此可见一斑,这种精神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虽然有时候这样坚持给自己带来的不一定是好处。国文老师张同光先生对他被开除就深表惋惜,他给严恺的大姐严能静写信说:“看见一个小孩在井边,我不能不担心啊,你们是骨肉之亲,一定要提醒他,别担误了前程。”临别时,又对严恺说:“你还是好好学习吧,就别跟着别人瞎闹了。谁能不犯错误呢,你看看我也犯了个错误,给你大姐的信中说你和她是骨肉之亲,应该是手足之情,写成了骨肉之亲,作为国文老师犯这样的错误真是不应该。”
  
  严恺跟着几个同学到处转了转,到绍兴的时候,身上没钱了,只好心怀忐忑地回家来,不知道怎么向二哥解释。但到了家里,二哥竟然没说他什么,就让他去找四明中学。四明中学校长樊正康先生也是一时才俊,一看见严恺回来了,说:“那你就来吧。”后来樊校长还跟自己的夫人说:“严钰(那时候他还叫严钰)这学生很好的,一等交关啦。”于是,严恺在短暂的失学之后就又进了四明中学。
  
  1927年暑假,初中还没有毕业,他就去考高中,考入浙江省第四中学(现宁波中学),入学的成绩并不算好,叫试读生,没想到第一次考试,严恺就考了个全班第一,试读的“头衔”当然用不着了。
  
  上了高中,严钰像大多数人一样,到了这个年龄段便开始思考起自己的名字来了,其实思考自己的名字只是一种方式,表明一个人开始关注自我,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了。严老笑谈自己的名字时说:“我在小时候有个名字叫严幼彬,因为我父亲叫彬亭,我大哥就叫严又彬,到了我呢,因为小,所以就叫幼彬,但这样叫起来就跟大哥重名了,怎么行呢,所以改叫严钰,可严钰的名字在北京没问题,到了宁波话当中就变了,‘钰’与‘肉’同音,‘严’与‘盐’和‘咸’近似,这样,‘严钰’就变成了‘咸肉’,我觉得不好听,就想改名字。当时我很喜欢文艺,有一个漫画家叫丰子恺的我很喜欢,我一查字典,觉得这个‘恺’字很好,就改叫严恺了。”
  
  也正是在宁波中学,严恺遇到了几位终身难忘的老师。
  
  外语老师张治中先生,要求学生学外语都得全文背诵,严恺便整段整段地背诵起霍桑和莫泊桑来了,他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对外语培养起了深厚的兴趣,同时他的超常的记忆力也使他获益。张治中先生十分欣赏这个聪颖好学的学生,严恺后来高中没有毕业就考到唐山工学院去了,张老师还多次向后来的学生提起他的名字。
  
  另一位外语老师李仲道先生教学严格,考试也严格,全班二十几人,考试及格的只有两个!严恺考了78分,比第二名高了15分。两位外语老师的教学常常把学生逼到必须为了自尊而学习了。
  
  数学老师王珪荪同样以严著称,考试严格,学生抱怨说:“王老师,看来在你的班上,谁也别想拿满分了。”王老师淡然一笑,说:“怎么没有呢,严恺不就考了100吗?”这下子一传,严恺马上出了名。
  
  体育老师金兆钧,严恺在他的课上建立了体育锻练的概念,以后一直坚持锻练,从不间断,而且什么活动都喜欢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竞走、骑自行车,玩的时候是体育,到了考察的时候,可就都变成了身体资本了。后来金老师到中央大学担任体育系主任,严恺与他还有来往。
  
  在这样的老师手下学习,你不认真就不行!严恺后来做老师做校长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不知道是不是从这些老师身上得来的。
  
  难忘恩师,1993年,严恺作为校友参加宁波中学95周年校庆,上台讲话时随口就报出了这些老师的名字,台下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们都很惊讶:这么多年了,他怎么会记得这么多人的名字,还记得这样清楚!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这些老师,可都是人杰啊!而且严恺和有些老师之间的交往还很深。1943年,严恺任河南大学水利系主任和教授,从宁波四中时的体育老师金兆钧先生那里得知王珪荪老师赋闲在家,就说:“王老师留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是很有学问的,怎么能没有工作呢。”就把王老师推荐给当时的河南大学校长姚崇吾先生。姚校长很快就安排王老师到机械工程系当系主任。校长给严恺加薪,从600元加到640元,严恺问:“王老师是多少?”校长说:“王老师才来,就给他600。”严恺说:“那我不要,我怎么能比我的老师多呢。”硬是不给加。
  
  1929年暑假,严恺在家度假,二哥下班后说:“哎,四弟,你现在在家没事,不能去考一个学校嘛。”严恺说:“我高中还没毕业,考什么学校呀。”二哥说:“试试嘛!”严恺就真的去试了,不想这一试还真的就试成了,他被唐山工学院录取了,不过很悬乎,是备取生,而且是第二名。巧的是,这个第二名还真的递补上了,在11月份拿到了入学通知书。
  
  能考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严恺当然高兴,可二哥犯难了,想了半天,说:“四弟呀,你念中学我还能将就着供应你和你二姐,可念大学就不是一个两个钱了,你再找一找大哥吧。”二哥又给大哥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这个四弟呀,一定要帮他念书,他念书从来不做第二人。”
  
  当时大哥还在海军舰队里,但大嫂住在宁波乡下,严恺就从水路乘脚划船去找大嫂。大嫂问要多少钱,严恺说,大概一年300大洋吧。大嫂说:“要这么多啊,你大哥又没有发财。不过呢,我们还是要想办法的。”这样大嫂就想办法筹措了一百多块,以后又每月给他寄25块钱左右。
  
  严恺知道这些钱来之不易,所以生活尽量节俭,同时加倍努力地学习,除了第一学期因为他有些高中课程没有学完,又因为备取生入学稍晚一些,成绩不太理想之外,几乎各门都是优秀。1933年,严恺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领到了唐山工学院的毕业证书,并且获得了工学士学位。其中的一切,就让学校后来补发给他的成绩单来作说明吧:
  
  附:
  
  严恺唐山工学院成绩单(四年级)
  
  城市规划 92
  
  高等力学 100
  
  河工及港工 95
  
  铁路计算及制图 95
  
  工程法则 95
  
  桥梁工程 100
  
  桥梁设计 100
  
  铁路设计、建筑及养护 97
  
  钢铁房屋设计 99
  
  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 99
  
  建筑估价及管理 97
  
  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 100
  
  下水道及污水处理 91
  
  野外铁路测量 95
  
  野外水文测验 90
  
  论文 90
  
  院长:孙鸿哲(签字)
  
  时间:1934年7月14日
  
  这是一张足以作为荣誉证书的成绩单,而且,这个时候的严恺已经充分地感受到知识所能给予人的深切快乐,而这种快乐是许多人一生都无法感受到一丁点儿的。
  
  
 浏览:161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5/8 23:40:4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长篇传记文学《严恺院士》(前言)(收藏于2006/5/8 23:41:47
《严恺院士》(一):“他不做第二人”(收藏于2006/5/8 23:40:47
《严恺院士》(二):谦逊地征服傲慢与偏见(收藏于2006/5/8 23:40:29
《严恺院士》(三):水利抗战(收藏于2006/5/8 23:40:08
《严恺院士》(四):奔腾江河与爱的港湾(收藏于2006/5/8 23:39:42
《严恺院士》(五):创建华东水利学院(收藏于2006/5/8 23:36:07
《严恺院士》(六):每星期当一天水利厅长(收藏于2006/5/8 23:35:42
《严恺院士》(七):天津新港回淤问题研究与“三结合”原则(收藏于2006/5/8 23:35:15
《严恺院士》(八):说不尽的长江口(收藏于2006/5/8 23:32:57
《严恺院士》(九):葛洲坝的荣誉(收藏于2006/5/8 23:32: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严恺院士》(八):说不尽的长江口(访问2144次)
《严恺院士》(五):创建华东水利学院(访问2119次)
《严恺院士》(四):奔腾江河与爱的港湾(访问1655次)
《严恺院士》(一):“他不做第二人”(访问1617次)
钱正英著作《我和我的师友们》:《严恺传》序(访问1601次)
《严恺院士》(七):天津新港回淤问题研究与“三结合”原则(访问1570次)
长篇传记文学《严恺院士》(前言)(访问1567次)
《严恺院士》(十二):严恺年谱(访问1558次)
《严恺院士》(二):谦逊地征服傲慢与偏见(访问1478次)
《严恺院士》(九):葛洲坝的荣誉(访问1413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