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吴氏家族纪念__顺境逆境家风不变 为官为囚丹心永留
吴氏家族纪念

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 10安家万县 11长沙会战 12家人重聚

吴厚礼

  10安家万县
  父亲赶到松滋以后,因他要随军参加抗战,分析当时战事前景,认为把家安在松滋,万一松滋沦陷,他与家里失去联络,就会留下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不是个绝对安全的地方。如是,他支身先去宜昌后,经过充分考察,觉得还是入川稳妥。于是,一方面给母亲发电报,决定入川的办法;一方面托一个当时在军邮处工作的武大同学,设法在四川的万县城内,替我们家里租好居住的房子。这样,一家人便由母亲带着,坐船离开了松滋。当时,逃难入川的人非常多,我们一家非老即小,走一步都是很困难的。好不容易到了沙市,由于找不到继续前行的车船,只好先借住在父亲的朋友陶尧阶家中,然后再想办法。当时,逃难的人非常之多,开往宜昌的轮船,在经过沙市码头时,因怕难民一拥而上,根本不敢靠岸,只好停泊在江心。在沙市买到船票,要上轮船的人,必须先坐小木船,摆渡到江心中,停靠在轮船边上。然后,经过验票,再才能上轮船。船到宜昌后,父亲在码头上,接到了我们。从宜昌顺长江水路入川,江面突然变窄,水流很急,险滩也很多,大轮船都不能通过。一家老小,只好再由宜昌,改乘开往重庆的木船,逆水行舟,中途到达万县时下船。记得,在这条木船上,我们与逃难到重庆去的,唱京剧的厉家斑,如历慧良、历慧敏、历慧英等同行,他们当时也是小孩子。一路上,我们看到他们玩枪弄棒,并与他们交上了朋友。他们教我们唱京剧,我们几个大一点的兄弟姊妹,从此,就爱上了京剧。
  我们在万县县城,刚住下不久,就遇到日本飞机日夜连续地、不断的轰炸。几乎每天都要扶老携幼跑警报(敌机来前拉响气笛,分预备警报、紧急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不同的声音。居民闻声,便找地方(如城郊野外,城内防空洞等)躲避。警报解除,就庆幸自己躲过了一劫而活了下来。警报解除以后,经常可以看到被炸死、炸伤的人。有时,树枝、电线上,都挂有被炸弹炸飞的衣片、残肢,真是惨不忍睹。这样过了不久,父母听说杨锦昱的一家人,也到了万县,住在离县城十多里路的一个叫做天生城的山寨上。这个山寨,位于一个独立的小山峰上,山下四面都是平地,只有一条小路盘旋而上,直入云霄。路的两边都是参天大树,人在路上走,在房子里住,天上根本看不见,飞机也不会去。寨子里有寨主、还有寨规,只有前寨门、后寨门两个出入的地方。这是一个历来在兵荒马乱时,前往避乱的好地方,相对县城来说,是要安全得多。于是,父亲便与母亲一起,坐滑竿上到天生城里,找到了杨伯伯一家,全家老小也就搬到了天生城。原在武昌时,两家人住在一起,想不到逃难至此,竟又住到了一起。不久,吴禄贞的长女,我们的大伯伯(大姑妈)与他的丈夫徐元度(徐霞村)带着他们的独生女儿,我的表妹怀珠(徐小玉,满口北京话)也到了万县,父母亲也把他们接上了天生城。当时,母亲已是怀身大肚,不久,便平安生下了六妹(厚悌)。家里、家外的人,都说她的命大,从武汉逃难出来,一路上,经历了千辛万苦,受尽了从未有过的惊吓,她没有死在腹中,仍能平安降生,真可说是奇迹!便给她取了一个乳名,叫做“天子”,意喻在天生城出生和像是天给了她的这条命。
  把家安顿好了以后,没有等六妹出世,父亲就被朋友们的来电,催到重庆去了。这个时期,即1939年的1月至7月,湖北省在宜昌成立了一个湖北抗战动员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第九战区总动员委员会撤退到宜昌以后,改组成立的。由湖北省代主席严重任主任委员,艾毓英任秘书长,杨锦昱任训练组长,廖廓(湖北黄梅人)任宣传组长,父亲仍任宣传组秘书。实际负责人,仍为艾毓英,杨锦昱等人。在武汉沦陷之前,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省党部的人曾经是是一派,黄埔军校出身的人是另一派。两派之间,经常是互相牵制,互相斗争得很为激烈。武汉准备撤退成立委员会时,这两股力量开始合作,互相有些来往,并在一起有些活动,互相的斗争也缓和了一些。这些人在武汉撤退中,一部份去了恩施,一部份相聚到宜昌,然后到了重庆。在重庆的,省党部方面的人有徐会之、吴大宇、艾毓英、杨锦昱和父亲等;黄埔方面的人有丁炳权、阮其、杨世英等。都是当时湖北和武汉党、政、军界,有代表性的人物。经常聚在一起,商谈合作和湖北的事情,逐渐形成了一个类似湖北籍的帮派组织。他们一致商议决定,以湖北代主席严重为中心,以宜昌为根据地,把湖北的所有人(包括已去恩施的)都集中在一起,形成湖北的动员中心,在宜昌组成湖北的一道抗日防线。这个意见决定之后,便一致推选艾毓英为代表,专程到恩施去面见严重,提出这项建议。其余的人,先到宜昌等候消息。然而,当时以严重为首的湖北省政府,选择了避而远之,逃往深山老林,消极躲避的道路。重庆这帮人的意见,没有为严重所采纳。消息返回以后,这一帮人再停留宜昌,已毫无意义,如是便决定散伙。
  此时,蒋介石的侍从室通过1936年改组,规模逐步扩大,为了实现其个人独裁,集中了一大批国民党简任以上的党政人员。由钱大钧、林蔚、贺耀祖、商震等,先后担任侍从室主任,下面设处,处以下设组。尽都是秘书人员,相当于清政府时代的军机处。直接掌握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情况,其人员都见官大一级。宜昌散伙之后,杨锦昱便去了重庆侍从室;艾毓英从恩施返回后,又去了恩施;其他人有的本来就有自己的部队,没有部队的也有各自的组织关系。因此,就各人到各人的地方去了。
  当时的父亲,凭着自已各方面的关系,无论是去重庆,还是去恩施,找一个苟且偷安的工作照顾家庭,养家糊口,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但他的思想比较激进,认为正值国难当头,眼看山河破碎,自己出身于先烈、忠良后代,又是一个受过高等军事、文化教育的知识份子,早就怀有抗日救国的民族大义。虽然,当时已有很重的家庭包袱和家庭责任,但他早已尽可能地作好了万全的安置和自己上前线的准备。在大家决定散伙的情况下,他便毅然给在万县的祖父、母及母亲发出电报,表明自己的抗战决心,支身奔赴湖南长沙前线。这时,胡越已从宜昌先到了长沙,仍然担任第九战区政治部主任,父亲在九战区的组织关系,也还保留在胡越那里。当时,像他这样一介书生,决定去抗日的第一线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这种选择,在他的一些朋友中,很多都是不曾想到的。
  当时国、共的合作,使抗日战争开始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由于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同时作战,牵制了敌人的进攻。武汉弃守以后,日寇利用中国的国内战争,可以“渔人得利”、长驱直入的时代,就已经过去。抗日战争,从此也开始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11长沙会战
  武汉弃守以后,湖南成为了正面战争第一线。国共中央将坚守陪都重庆大门的任务,放在了湖南战场。从而使湖南,成为抗日战略和相持的重中之重。为了准备指挥湖南作战,1938年,早在武汉会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就决定在武汉成立了第九战区,所属的部队,都是蒋介石最精锐的嫡系。刚成立时,陈诚兼司令长官,薛岳作为副司令长官,实际负责全面指挥。父亲抵达长沙时,全军上下,非常忙碌紧张,正在准备迎接长沙的第一次会战(1939.9.14.-10.10.)。在大敌当前的非常形势下,任何事情自然不容计较,父亲仍旧担任所谓同中校秘书,立即投入了忘我的战备之中。当时九战区政治部设在衡阳,他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政治部上下文书和与长官部的联络。几乎每天都要在敌机的轰炸、俯冲和枪林弹雨中,来往于衡阳、长沙之间,各部队之间。此时,薛岳已正式担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全权指挥这次战役。这次会战中,日寇利用陆地交通线和长江通向洞庭湖和湘江水道,集结了六个师团、海军陆战队和大批舰艇,合计约18万精兵。中国军队,坚决采取断其后路,三面夹击,予以围歼的战术,激战26天,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日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回原地。
  这个期间,因为欧战暴发,长沙地方邀请胡越,给他们作了一次有关抗战形势的讲演。胡请父亲帮忙,事前为他准备讲稿,事后又为他整理了一篇很有水准的文章,刊载于当地的报纸上。出于个人利益,他一方面,一向欣赏父亲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一方吕又心存不安。多次表示,希望父亲与他精诚合作;但同时,又对父亲的工作处处设卡。长沙第一次会战结束后的不久,胡越在长沙因病去逝。去逝前,父亲多次听别人说,胡在背后经常流露,不能让吴的地位与他接近的心态。所以,尽管他与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以及上层领导的关系都很接近,但到死也没有让父亲有机会去接近有关领导人。当时的九战区政治部,还有一个彭国栋副主任,也是少将。陈诚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时,他的秘书长是张励生,这个彭副主任就是由张励生直接派往第九战区的,与张有很密切的关系。彭副主任也很看重父亲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对胡压制人才的作风一向也很不满意,曾为此,给张励生写信,向他介绍和推荐父亲,张回信同意父亲到他那里去。因此,此前父亲曾与他商量过,两人一起离开第九战区政治部,跳出胡越的控制。结果,因为胡越病逝,调来接任的政治部主任(郑炳庚,浙江人,黄埔一期学生),对政治部的原有人员,一个人也不让动。此人任人唯贤,极爱人才,苦苦地做工作挽留,不愿意彭与父亲离走,这样,便只好留了下来。
  当时,每个战区的长官司令部,都办有一张随军报纸,九战区的报纸名叫《阵中日报》,因为质量不高,成为政治部的一个心病。父亲心想,既然不让他离开九战区,就决定一个人到那里去施展一下。这种想法,在当时、尤其是身在政治部机关工作的人,一般是不会有的;更不会自愿、主动提出到报社去工作的;尤其是这种战地报纸,就更是没有人敢去和愿意去。这是因为:第一,它要在战地采访和发行,经常是置身在战斗的第一线,工作、生活条件,都非常苦;第二,它是宣传与论的要害部门,也是敌人打击、破坏,轰炸、摧毁的重点部位,十分危险!然而,对于这些,父亲早已有了思想准备,在政治部的工作中,他与郑、彭都在一个房间,一张品字形的办公桌上办公。如是,在一次讨论这个报社问题的时候,父亲便提出:如果实在没有人,就让他去。郑、彭两人,当然都很高兴、也都很放心。当即就上报长官部,获得了批准,决定委任为《阵中日报》总编辑兼代理社长。 父亲到职以后,处处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很快就使这张报纸的编、版、印质量,全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这之前,因为胡越的领导作风问题,政治部曾有很多人提出要走。胡越病逝以后,已提任为司令长官的薛岳,曾专门就这件事指示过彭副主任,要他注意留下有能力的人才。谈话中,彭曾向薛岳介绍过父亲的情况,使薛岳对父亲已有了一些印象。这之后,在一次开战区检讨会时,父亲因坐在第一排担任记录,薛又亲自见到了父亲,对他记录和整理的材料,十分满意。报纸改变了面貌后,又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过表扬。有一天,薛看到当天《阵中日报》的第四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父亲于武汉沦陷前在武昌写的一篇,以《中国抗战之历史教训》为题的长篇评论文章,极为欣赏和认同,对父亲的好感与认识也更深。
  一次,父亲去长官部办事,在机要秘书那里,问长官在不在?并表示自己想见见他。如是,秘书便要了父亲的一张名片,派勤务兵进去送给长官,看有没有时间,愿不愿意接见这位青年人,薛岳看到名片后,当时就决定要见,如是,父亲便壮着胆子,走进了薛岳的办公室。薛岳当时约40岁左右,已是一个文武全才,十分有名的高级将领。他的办公室,陈设非常朴实简单,就一张很大的办公桌。父亲立正敬礼后,薛岳让他坐在他的对面,把《阵中日报》的情况,向他如实作了一番汇报。他听得很认真,也很高兴,多次以和蔼和平等的态度,询问情况和交换意见。并深情地表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你们年青的一代,锻炼和培养起来。薛的办公桌上是光光的,什么东西也没有,谈话结束时,父亲看到他打开抽屉,拿出砚盘和纸笔,当即写了一张手谕:“发阵中日报吴社长伍仟”。签上自己的名字后,对父亲说:你办事业需要钱,这笔钱给你拿去办报。在这次谈话中,薛岳还关心地问到,父亲的家眷在那里?当知道还在万县时,便表示可以接到长沙来,临走时还告诉父亲,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去找他。
  父亲得到薛岳的接见和手谕,受到很大鼓舞,心里也十分激动。他没有马上到长官司令部财务处去领钱,而是先去到政治部,告诉了郑、彭二位主任,并将薛岳的手谕给他们看。两人也非常高兴,都说:这是长官对父亲的特别好感。薛岳的毛笔字,刚劲有神,写得很好,父亲自己的毛笔,也写得很好,联系起他指挥三军的能力、平易待人的作风,拿着他的手谕,使父亲爱不释手,从而,对薛长官更是敬佩。这以后,父亲与薛岳就多次见面,每次薛都要问及家眷的事,连父亲都被问得不好意思,感到为这种私人的事,不愿意麻烦他。
  12家人重聚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由于日寇遭到惨重失败,从1939年10月,至1941年9月,长沙出现了一段敌我相持局面。此时,《阵中日报》已由衡阳迁到了长沙,父亲工作比较稳定,有了家庭团聚的基本条件。如是,他便决定将一家老小,由四川万县的天生城接到长沙。当时,叔父吴忠良在江津县第一中山中学工作,家里只有祖父母、母亲和最大也不满10岁的、向梯形一般的我们7个孩子。大姐、二姐、我,已先后在天生城上小学,最小的7弟还只有8个月。接到爸爸的信件后,全家人团聚心切,喜出望外,便决定起程前往长沙。当时,家里有一个名叫李茂松的云梦同乡,他原在四叔祖父部下做事,因逃难,也到了四川万县,被收留在我们家里,是家里唯一的一个青年男子。母亲由于没有经验,也不知道战乱时期,外面的那种混乱情况,指靠着有他这个青年男子,带着两个老人、7个小孩,便贸然离开了天生城。一家人扶老携幼,混杂在逃难的人群中间,上有敌机轰炸扫射,下有土匪路霸抢劫,历尽千辛万苦,走了十多天,才好不容易走到一个名叫曹家畈的地方。这段艰难的路程,仍然还是在湖北省内,在我们要走的全程中,还没有走到一小半,而手里就已经没有了盘缠。这个时候才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交通又不方便,安全毫无保障,老的老,小的小,无论如何,再也不能继续这样往前走了!幸好这个时候,在曹家畈驻军里有一个营长,名叫曾繁志,是云梦人,曾经与祖父及父亲都很熟识。母亲便去找他,向他借钱,并请他设法,派人护送一下。曾繁志虽然很热情和关心,但他说:钱还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是由于管辖的防区不同,没有护照,他不能派人护送。这样,一家老小路上极不安全,仅靠李茂松一人护送,是根本不行的。他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决定就在他的辖区内,在曹家畈先找一间房子,让老小暂住下来。由李茂松带着仅8个月的7弟,护送母亲经城陵矶、岳阳先到长沙,见到父亲后再想办法。
  母亲到了长沙,父亲得知老小都还卡在半路上。报社、政治部的同事和领导,也都非常关心和着急。如是,便由第九战区政治部出面,开出了护照,派了一个班的士兵,由姓余和姓吴的两位班长带领,由李茂松引路到曹家畈,将一家老小接到长沙。这一路上,我还隐约记得,有时,在草丛中翻山越岭,靠坐滑杆和步行旱路;有时走水路,要坐小木划子;有时还要走弯路,绕过正在交战的危险地区;有时还要与士匪交火,赶走武装土匪;一路上都还不时听得到,远、近处的枪炮声。经过了10多天的时间,好不容易地、才在一个半夜,与这个班的战士一起,坐着几支小木划子,算是有惊无险地,将一家老小平安接到了长沙。那天晚上,天正下着小雨,起着风,当在风雨远处,看见长沙城的江岸上闪烁的电灯时,我们都兴奋得欢喜若狂。这时,父母亲已在长沙的北门《阵中日报》社附近,一个叫做“六堆子”的地方,租好了房子。当我们被人领到家时,父母亲都不在家,只看到一个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我们不知疲劳,也不顾身上满是泥水,马上就高兴地玩了起来。那天晚上,父母亲去接我们,因中途错过,没有接到。他们回到家里时,天已快亮了,一家人在战乱中能够平安重聚,那种兴奋的情景,至今的印象都极为深刻!从此,这一个班的士兵,也与我们交上了朋友,成为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和常客,那个余班长以后很多年,一直在父亲的部门里工作。
  到长沙后不久,大姐、二姐、我和四妹,又开始在长沙上小学。并给7弟请了一位姓郑的奶妈,我们兄弟姐妹都一直叫她妈妈(武汉人叫母亲为姆妈),8弟出生以后,这个妈妈又接着带8弟。以后,直到抗日胜利,我们离开沅陵前,这个妈妈和她的丈夫、儿子都一直跟随在我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在长沙的那段生活,正值抗日前线,艰苦朴素,令人难忘。现在回想起来,在那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家老、小上十口,能够一个不缺地再次重聚,实在是太不容易。父母亲的忠心、孝心、爱心,真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永远值得我们敬仰、报答!
  1941年1月,德国法西斯与苏联之间的战争暴发,苏联要分兵对付德国,减轻了对日本的威胁。日本原来驻扎在我国东北边境,用于防备苏联进攻的关东军,便可安心对中国腹部南侵。经过一翻精心准备,1941年9月6日,日军再次向长沙发起了第二次侵犯(史称湖南第二次大会战,或长沙第二次会战)。为了躲避战争,长沙城的居民基本撤出,报社迁至衡阳。我们家在长沙住了不到一年,便又与报社的家眷一起,也迁到了衡阳暂住。这时,薛岳已正式被任命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在第九战区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由于各部队全体将士精诚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同仇敌忾,人人奋勇当先,积极开展破坏道路,空室清野,保证后勤运输,全力支援前线。仍然基本上运用第一次会战以退为进的战术,当敌人追至离长沙仅20公里,便掉入我军既设的袋形阵地,遭到我各路人马围攻,使敌人再次遭受重创。日寇由于害怕后路被我军切断,不敢继续恋战,再次于10日11日丢兵弃甲,退回原地。整个战役,历时仅一个月零几天。
  由于这次会战,虽在总体上,中国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有的局部,也遭遇过重大损失。为此,战役一结束,蒋介石就亲飞南岳,召开军事会议。追究(主要是第26、37、10军和王耀武的74军)的责任,处罚了一批将领,并将王耀武的74军58师师长廖龄奇就地枪决。廖是父亲黄埔军校同学,也是父亲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家住长沙时,他经常到我家来,我们叫他廖伯伯。他也很喜欢我们这一群孩子,经常带着我们出去玩,买回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给我们。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曾痛哭流涕。当时,我已经有7岁,从未见父亲这样大哭过。因此,对这件事的印象很深,几十年后问起父亲,他给我讲起了这段很少为人所知的故事:
  廖龄奇是黄埔第四期学生,文化素质很高,作战也十分精明、勇敢。父亲进武汉黄埔军校时,他是前期留校的见习排长,在军校时,他们两人的私人关系就很要好,以后与父亲十分要好的朋友,国民党抗日名将王耀武,就是通过他在长沙时介绍给父亲认识的。王耀武当时是第九战区的主力,74军军长。廖是王所辖的三个师中的58师师长,是王的得力战将。父亲在长沙《阵中日报》时,蒋介石在长沙对岸的岳麓山上,办了一个军官训练团,廖因参加在那里的受训,此时也住在长沙。两人多年不见,正好这时碰见了,彼此都十分高兴。由于他当时独自一人在长沙,每个星期天都到我们家里去,带着我们这一群孩子到处玩。那时,父亲还准备在长沙开一个书店,曾对廖谈过此事,要他帮助筹措一点资本。父亲总共只想筹到1万多元钱,廖当即爽快答应说,等他回部队后只需他一个人,就可以给父亲拿来,不需再找旁人。岳麓山军官训练团结束后不久,就开始了长沙第二次会战。军长王耀武发电报,要他参加会战时,他的部队还在湖南和江西相搭界的一个很偏辟的地方。在长沙受训前,因为他的夫人已经去逝,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子。接到王耀武给他参战的电报时,正是他受训结束后前往江西赣南边界的一个地方,与新婚妻子结婚的当天晚上。军令如山,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就告别了新婚妻子,赶回部队。当他到达部队的驻地时,他的副师长已奉令带领部队开跋,他是在快要到目的地时,才赶上部队的。蒋介石的命令是,要他的部队赶到那里布防,结果,由于未能按时到达,这个地方已被日军抡先占领,正守株待兔。等到他的部队接近这个地方,尚未来得及展开时,就与日军强大的火力遭遇。因为毫无防备,顿时使整个部队溃败,他带领着一部份残部突围脱险,跑到了他的家乡(湖南的一个县),收容溃散的部队,等待副师长与他会合。等到集合整理好部队,再次投入战斗时,日军已经撤退,第二次长沙会战已告结束。他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蒋原来就认识他,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时,蒋点名要他去参加,他也毫无顾忌地就去了。会议期间,蒋把他叫去,问他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他如实地报告了当时的情况。说他的部队到达时,该阵地已被敌人先占领,仗无法打,只好带部队准备回乡打游击。蒋骂了他一顿,叫他滚出去,再没有理他,接着继续看自己的文件去了。他准备退出去,蒋介石也以为,廖龄奇已被他骂走了。不料,廖走出房间几步,又回转头来喊报告,蒋一看,又是他。廖说:报告校长,我想请你派我去陆大学习,蒋说:叫你带兵你不去。又骂了几句,便叫卫兵把他带走,关了起来。到了开完军事会议,蒋总结讲话时,讲得来了火气,点名说58师师长廖龄奇战败脱逃,应该枪决!当时,全场为之震动。散会以后,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都走了,蒋坐飞机回南京前,只剩下蒋介石和薛岳两个人散步,后面跟着一个警卫团团长。散步中,蒋对身后的那个团长说: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办,随即,从衣袋里搜出一张纸条,上写“58师师长廖龄奇临阵脱逃,枪决。蒋中正,某月某时”。交给这个团长去办时说:我就在这个土坡上,等你回信。这个团长立即去提廖龄奇,廖问:到那里去?团长说:去长沙。随即,就将廖带上了汽车,一路上警卫团长问了廖被扣的情况。当车开到了一个平地上时,团长要他下来,廖感不妙,便问:为什么?团长就把蒋介石写的条子给他看,并说:校长要我马上执行,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廖说:蒋的这个作法不对,我是一个师长,有罪应经军法受审,这样糊里糊头执行不对。他们两人边走边说,团长说他也是没有办法。廖就给刚结婚一夜的妻子写了一个纸条:“甫一死,不悲伤,改嫁可也”。走了几步,廖对团长说:就在这个地方,请你下手。团长即对着他的后脑开了一枪,便立即前去向蒋复命。蒋问:他(廖)说了什么没有?团长如实向蒋报告,蒋只对团长说:你留下,好好给他办后事,便走了。父亲还对我说:这些情况,是他以后有机会见到了那个警卫团长,都是他亲口对他讲的。
  当时,湖南全省有三家大的报纸,一是第九战区办的《阵中日报》;一是湖南省政府办的《国民日报》;再一个是一家私人办的民间报纸。因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关系,赵恒惕担任湖南省临时参议会的参议长。长沙第二次会战以后,他在参议会上有一个讲话,派人送来报社发表,内容是讲湖南的粮食问题,应该说,还是支持湖南抗战的。正好,那天《阵中日报》的稿件多了,父亲就压了一下。结果,其它两份报纸,当天都见报了,唯独《阵中日报》没有登。薛岳一看另外的两份报纸就火了,说赵恒惕是个什么东西,看不起湖南抗战力量。当时就把《国民日报》的社长、主编给撤职了。父亲知道以后,去见薛岳,薛岳说起这事,仍是大发脾气。对父亲说:别人都可以讲话,赵恒惕(赵曾是地方军阀,1923年前后,镇压湖南地区农民运动,破坏农会。同年8月,一度被谭延恺逐出湖南,1926年,为唐生智所逐后,又投靠奉系军阀张作霖)是个老反革命,怎么能够随便讲话,那有他这样说话的资格!要父亲写一篇评论文章,反拨他的这个讲话。父亲写好后,派人送去给他看。 薛看后,即在上面作了批示,大意是:此篇论文写得很好,可以送各报发表。除报纸外,在别的地方也可以发表。还有一次,长官部的通讯社要发一篇关于抗战前途问题的特约稿,父亲写好后送给薛岳看,薛非常同意父亲的意见,兴致勃勃地与父亲谈了几个小时。随即又写了一张“发阵中日报伍千元”的手谕。从这两件事,说明薛岳当时一方面是,很痛恨那些旧军阀,个性武断、独裁。一方面也说明他对宣传、与论工作的高度重视。
  
  
 浏览:261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3/8 16:48:4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附录:4,父亲年谱 5,编后记(收藏于2006/3/11 13:50:16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34劫后余生 附录:1、一个执著的报人 2,我家故乡 3,我家族谱 (收藏于2006/3/9 9:19:07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32“文化革命” 33 押送回乡(收藏于2006/3/9 9:15:22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9管制劳动 30三年灾害 31“四清”运动(收藏于2006/3/9 9:11:39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6潜伏分子 27反右运动 28右派分子(收藏于2006/3/9 9:02:14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3冒死策反 24短暂平静 25苦难降临(收藏于2006/3/9 8:58:25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1疑虑重重 22投身革命(收藏于2006/3/9 8:50:13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8艰难还乡 19沉重负担 20重返军界(收藏于2006/3/9 8:47:05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5《国民日报》 16自筹资金 17落魄重庆(收藏于2006/3/9 8:41:44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3阵地发行 14办报落空(收藏于2006/3/9 8:32:1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吴忠亚吴禄贞的一生(访问8905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6潜伏分子 27反右运动 28右派分子(访问3448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34劫后余生 附录:1、一个执著的报人 2,我家故乡 3,我家族谱 (访问2909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附录:4,父亲年谱 5,编后记(访问2828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0安家万县 11长沙会战 12家人重聚(访问2611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9管制劳动 30三年灾害 31“四清”运动(访问1999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5《国民日报》 16自筹资金 17落魄重庆(访问1917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3冒死策反 24短暂平静 25苦难降临(访问1886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7《中兴周刊》 8省府督学 9武汉会战(访问1854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8艰难还乡 19沉重负担 20重返军界(访问179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2/19 15:46:5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4/4 16:16:47
常本义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3/14 22:28:2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吴氏家族纪念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