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吴氏家族纪念__顺境逆境家风不变 为官为囚丹心永留
吴氏家族纪念

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 代序 目录 前言

吴厚礼

  代 序
  悼念亚老
  忠亚先生以九六高龄辞世。深念先生生平,与近百年来中国之命运,实有同步乏连谊。特略述之:
  上世纪之初,中国第一件大事是辛亥革命。先生叔父吴禄贞烈士,为革命先驱。武昌首义,烈士图在北方举兵响应,直捣清廷巢穴,部署粗定,遽遭戕害,以致大功未竟。先生自幼习闻烈士之志行,故稍长就学,即以救国兴华为己任。第二件大事是国共合作北伐,攻克武汉,建立政权。先生才十六岁,慨然投笔从戎,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且曾参加防堵夏斗寅叛部突袭武昌之战役。国共分裂后,转而潜心向学,考入武汉大学,为高材生。关系民族存亡的大事是“九一八”事变,以至后来之八年抗日战争。先生始则以武大学生代表,积极参加全省各校学生呼吁抗日之运动。武大毕业后创办《中兴周刊》,鼓吹民族中兴,唤起全民抗日。孤孽自命,惨淡经营,坚持出版历三年之久。“七七”抗战爆发后,参加全省宣传动员工作,撰文励战,意气风发。武汉失守后,移家万县,只身奔赴长沙前线,载笔军幕,继而获任阵中日报社长,持论主张全国团结一致,坚持抗战到底,率先倡议建立中美英苏反侵略阵线,特辟木刻戏剧等专版,别开生面,扩大影响。一九四一年,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先生率全体员工,移驻岳麓山,照常出版于枪林弹雨之中,及时报道眼前战况,士气人心,从而倍受鼓舞。捷报既传,举国振奋,并引起国际重视。重庆大公报为此特撰社论表扬,称赞长沙阵中日报,是抗战中新闻战线之一面光辉旗帜。先生于是计划自办日报于衡阳,益展其抱负。名高招忌,大愿未成,乃改就沅陵国民日报社长,一如既往,勉尽报人职责。长沙衡阳失陷后,先生离湘赴渝,筹办出版社,为战后办报之准备。草创未就,日本投降,遂罄售所有设备以遣散员工,携一家老幼十余口萧然返鄂。虽欲重振旗鼓,而力已不济矣。一九四六年春复夏,任新湖北日报副社长。内战再起,飘然引退,往来宁汉间,迄无所就。解放战争之胜利,新中国之成立,尤为中国历史空前之巨变。先生于武汉解放前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地下工作,武汉解放后奉命赴港策动空军起义,旋即回汉参加政府工作,此乃爱国的知识分子义所当然之选择。至于后来被划右派,“文革”中备受煎熬,则又为所有爱国民主人士以至广大知识界之共同命运。雨过天晴,政策落实,平反离休,而先生已老矣。晚年中风,长期病废,幸以子女贤孝,侍奉周至,亲见港澳回归,两度就养珠海,飞机往来,心颜开豁。返鄂未久,善终天年。晚晴结局,在同辈老人中,殊为少见。先生临终之际,宜无遗憾。惟念先生久拟为禄贞烈士撰一传记,因病未及成书,寄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生前未及亲睹,若云遗憾,仅此而已。
   先生年长于予四岁,缔交逾七十年,相知最深,情同手足,两人经历亦复近似。闻讣之余,曷胜人亡琴在之感。谨述大端,籍代诔挽,并以告慰勉于吴府群贤,继志前进,有厚望焉。
  
   二○○四年五月 弟 谈瀛 于武昌东园。
  
  
  
  
  
  目录
  
  代 序 7
  前 言 10
  1出生乱世 13
  2 省城苦读 15
  3 投身黄埔 16
  4 幸结良缘 18
  5 插班武大 20
  6 南京请愿 21
  7《中兴周刊》 23
  8省府督学 25
  9武汉会战 27
  10安家万县 29
  11长沙会战 30
  12家人重聚 32
  13阵地发行 34
  14办报落空 37
  15《国民日报》 38
  16自筹资金 40
  17落魄重庆 42
  18艰难还乡 44
  19沉重负担 46
  20重返军界 48
  21疑虑重重 50
  22投身革命 52
  23冒死策反 57
  24短暂平静 61
  25苦难降临 63
  26潜伏分子 65
  27反右运动 69
  28右派分子 70
  29管制劳动 79
  30三年灾害 80
  31 “四清”运动 83
  32文化革命 84
  33 押送回乡 89
  34劫后余生 93
  附录 100
  一个执著的报人 100
  我家故乡 101
  我家族谱 103
  父亲年谱 105
  编后记 115
  
  前 言
  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是我的父亲,祖籍湖北云梦县(云梦县,因古代系云梦泽而得名,故人称梦泽),出生于上世纪初的1911年2月11日。2004年4月14日 凌晨二时,走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路程 ,病逝于孝感,终年九十五岁。
  他所走过的这个世纪,正是我们国家、社会大变革的一个特殊的时期!
  -----先后经历了清末抵抗帝国列强侵略的民族战争、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命战争、民国初年的军阀战争、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以及前后长达几十年的国共战争;先后经历了满清、民国、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中央政府;1949年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以后,又经历了三十年不断的“阶级斗争”------。
  所幸的是,从世纪末、八十年代开始,实施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复兴之路!
  父亲的晚年,也终于亲眼看到了大乱之后的大治。看到了从上到下、集中的、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看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也看到了他的子孙后代,终于又开始走上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这是一个不应该被忘记的世纪!因为它是我们的国家、民族,由多灾多难、开始走上复兴的转折时期!
  八十年!不知道葬送了多少仁人志士;毁灭了多少幸福家庭!
  八十年!让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个老百姓,受尽了欺凌、折磨和苦难!
  这八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来说,也许只是一个瞬间。然而,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则是几代人的牺牲、折磨和影响!
  我的家庭也是受尽了牺牲、折磨和影响!
  基于这个时代的来之不易;基于让后辈知道和不忘这段历史,更好地珍惜、把握今天的时光;同时也是为了怀念父亲,我决定本着讲述真实故事的心情,写出这本书。
  ***
  我家,原是故乡湖北云梦县,一个有名的耕读世家。由父亲上溯五代,是“元,亨、利、贞、忠、厚、传、家”的“元”字辈,我们是世祖吴鼎元的后裔。省、县志等史书都有载:吴鼎元是清道光(1850年)进士,在咸丰朝庭位居监察御史,“为人廉能刚正”,当时,在全国也颇有名气。晚年,他两袖清风,退职回乡,设馆教诲子孙。他的儿子吴道亨;孙子吴利彤、吴利彬;重孙吴禄贞等。都是从小勤奋耕读,身有功名,长大后,在外做过官的人。历代都有清正廉洁,不废耕读的家风。
  在这些长辈中,最有名气的,应该数清朝末年,我祖父辈的吴禄贞。他是我亲祖父吴祺贞的亲叔伯弟弟。少年时,他在县里得中过秀才;从军后,被官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结交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重要播种人之一。他为国捐躯后,孙中山亲撰祭文,誉为“盖世之杰”,发布第一号抚恤令!至今东北延吉、河北石家庄、湖北武昌、故乡云梦,都辟有专馆永远纪念。(详见父著《吴禄贞的一生》)
  父亲小的时候,家境清贫,因深受先辈影响,发奋读书,学业十分扎实。长大后,凭着他自己的实力,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和国立武汉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投身抗日;国民党专政时期,因不满时政,长期不得展志,以致常常靠朋友周济家庭生活;解放战争后期,他毅然放弃了飞赴台湾的机会,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全国解放以后,正当能为国家建设施展抱负、才华的黄金时期,却又被一次次的“阶级斗争”、“政治运动”所摧残,一直被排斥在国家建设的行列之外,受着极为不公正的待遇。八十年代后期,他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七十多岁高龄。尽管如此,他老人家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仍以一个中国知识份子的爱国之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日以继夜地,尽心尽力为他的老同学、老朋友平反昭雪;为国家的和平统一,为宣传英烈、丰富史料、写作文章。直到因突患脑血栓,失去了语言、写作能力。在病痛中,他老人家仍常以未能完成为三叔祖父吴禄贞作传,不能为国家和子孙们作更多的事情,遗憾不已。
  父亲的一生,生活朴素,作风正派,学风严谨,诚恳待人。晚年写文章,真如泉水涌流,洋洋万言,一气呵成,从不需用草稿纸。他老人家生育了我们兄弟姊妹十一人(长大成人的八人),沉重的家庭生活负担,伴随了他老的一生,从未见他叫苦叫怨。他永远是那样喜欢孩子,爱护后人;对待钱财、虚名,永远是那样淡然;在他的前半生中,经济上很多时候,是靠朋友接济;他自己有条件的时候,也是倾囊帮助别人。他生活在战乱的上层社会,不抽烟、不酗酒、不移情、不沾染社会上任何恶习。他老人家的一生,留下最大的、也是唯有的财富和遗产,就是人们赞誉的口碑,和一群成人成材的儿女、后辈!
  2005年8月,他老人家去逝一年多以后,当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时,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认和颁发了纪念章!
  他老人家慈爱、平和的音容笑貌;他老人家的高尚品德、渊博学识;对社会、对家庭卓越的贡献;社会曾经给予过他的不公正和他人生的坎坷;以及最后给予他的名誉,都会使我们永远怀念、痛惜、警醒和激励!
  ***
  我的母亲,也是一位堪称典范的知识女性,出生于省城武昌的一个名门大户,她为国家的动乱和家庭的不幸,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青年时代,为了支持父亲完成学业,婚后她还在上高中时,便毅然地放弃了自己的学业,通过担任小学教师的收入,承担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担,从而也改变了父亲一生的人生道路。1938年,日寇逼近武汉的紧张时刻,她为支持丈夫参加抗日,独自带领全家老小(祖父母和已出生的五个孩子)逃离武汉。抗战期间,她扶老携幼,一直带着全家,过着四处流离的战乱生活。抗日战争胜利后,真正在第一线坚持抗日的丈夫(我的父亲)、竟然没有了一个可供养家的固定工作,她必须常常应对一家老小揭不开锅的境地。武汉解放前夕,她老人家已生育抚养了我们十一个子女,仍冒死担当地下交通,传递往来信件,极力协助丈夫参加地下革命工作,为武汉和平解放,做出了她自己的贡献。武汉解放之初,她便以博大的胸怀,将身边刚成年的四个儿女,全部送入革命队伍;自己也再次走出家门,先后担任过中南军政委员会工农干部学校的文化教员、武汉市立第二医院的人事干部、门诊部职工。然而,由于不断的政治运动,一贯淡簿名利,忍辱负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生命力的她老人家,面对丈夫及孩子们接连不断地遭受委曲与株连;面对三个儿子因无钱治病而先后夭折;面对生活的越来越举步维艰……。终于,本来就十分虚弱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这一系列的打击,1967年,年仅五十九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给我们这一群儿女、孙辈,永远地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和遗憾!
  为了怀念她老人家和留给后人,现将在我们兄弟姊妹中,仅有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封、弥足珍贵的、给八弟写的一封复信,抄录于此。她老这封信写于1960年10月2日,八弟厚信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后。这个时期,正是大跃进之后,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我们家庭更是苦不堪言,母亲承受着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巨大摧残和压力,带着病痛,为了减轻儿女负担和糊口,她老正不得不日夜赶作手工,在贫病交加的生活线上挣扎!然而,信中字里行间,却充分体现了她老人家的思想境界和慈母的风范:
  
  “亲爱的信几:
  收到你说助学金被批准的信,我心里好像落了块大石头似的。亲爱的孩子!再安心的学习吧,真是一切都达到了你愿望了,切不要辜负了党对你的培养,勤学苦练吧,让将来你是个又红又专的、为人民服务的电影业美工工作者!
  家里的情况是这样的:爸爸仍在学习,听说最近将会结束。上月二十五日三哥来汉把丹、铎接走了,九弟仍在等待学校分配,他这次没有参加统一考试,是没有服从政府分配,犯了错误,现在也只好安心等待,因为各有关部门不出证明,不能投考技校,也不能进工厂当徒工。前天三哥来了,要他回云梦去玩几天,顺便帮忙他送丹、铎,中秋节后就回汉。我自丹铎走后较好多了,因为夜晚没孩子打扰睡觉,白天精神就好些。现在接到一些毛线衣加工和纸袋子,这些工作都很轻松,只要是我不发病,每月可以维持我自已的伙食了。亲爱的孩子:你不要为我耽心,我自会爱护自已的。有了你们一群姐弟们,又处在今天新社会里,我是越过越舒服愉快的,我真想活到八十岁呢,那时看到你们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服务,我该是多么喜悦和安慰哟!
  九月份二姐还是给我寄来了二十元,以后她能支援我那就宽裕点,能为弟妹们添点零星衣物。为了减轻二姐的负担,只要他每月寄我十元左右或还少寄。我自已再做点零活,生活也不成问题,但愿今后不再病就好了,怕的就是发病。
  奶奶身体还是那样,现在天气渐凉,起床的时间更少了,食量还好。叔叔出差去了,他说回汉后接奶奶去他那里住,只要奶奶愿去,我也没意见。反正老人已这大年纪了,只要她老人家觉得那里住得较舒畅,就让她住到那边都行,后辈人服侍是应该尽的责任。大姐仍在翻沙厂工作,四姐下放农村去了,寒假时回校,洛川已调到三江口中学来了。六姐也下乡去了(到均县),一个半月后返校。家中目前很安静,白天十妹上学去了,只有我同奶奶两个人,真安静。孩子!家中一切都好,你不要多耽心。目前只要把九弟安置了,那我就什么心都放了。孩子!每次接到你的信,我是又高兴又心酸,你怎么离开家和我,变得这么懂事。孩子,你总之要好好照顾你自已,让我再看见你时,长得结实健壮。好了,祝你
  进步
  姆妈 60、10、2、
  (寄的包裹收到没有?)
  信儿:写好了这信后,适才又收到邮片,早知道你在盼信的。二姐能给你准备冬衣,那就好了。北京已经冷了吧?汉口早晚也可穿毛衣了,你目前衣服够不够暖?又及
  又收到常本义给我的信,说你生活非常刻苦,吃饭也不买菜,只吃点汤。孩子!身体健康还是要注意。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一切事业的根子,不要随便。又及”
  * **
  我现有同胞兄弟姐妹八人,都出生在解放前的战乱时期,成长在解放后的动乱之中。各人虽然都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由于极“左”路线的推行,也都经历过极其坎坷和不堪回首的冲击。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无休止的“阶级斗争”,不仅牺牲了父母的下半生和差不多我们这代人的一生,而且,还深深地影响了出生得早一些的,我们的下一代的正常成长。这种惨重的损失,于国于家,都永远难以挽回。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好了!这个特殊的几十年,终于过去了!它给我们留下的,既有辉煌、也有不堪回首的、难以忘怀的回忆;尤其是,我们的后辈,不应无知、也不应忘怀。
  我小的时候,在老家云梦读书,解放后,又一直被留在云梦工作。离老家最近,知道的情况、所受的株连也较多。由于历史的变革、进步,现在的年青人,已经难以相信和理解。例如:1964年的“四清运动”。当时,我作为一名工作干部,正在农村驻点,头一天深夜,我还在为了工作而加班,第二天清晨,突然被通知回机关。当我走进机关时,为我准备的“群众斗争会”,正严阵以待。因说我进行过所谓“反攻倒算”,没有任何让我申辩余地,便宣布开除工作籍。转眼之间,我便由一个“革命干部”,变成了一个“阶级敌人”,立刻被押送到老家吴台农业生产队,交给群众管制,劳动改造!这一管制、改造,就整整葬送了我从31岁到45岁,这一段14年最好年华…。又如:因为我成为了阶级敌人,而我的妻子还是革命干部,如是说难以划清界线,不仅要强迫我们离婚、而且妻子还必须要改嫁!不然,子女就是“黑五类”,也将和我一样,永世不得翻身…!再如:“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己经六十多岁的父亲,因为是“右派份子”和“历史反革命份子”,说是阶级敌人留在城市,就会“进行破坏”,一律要赶出武汉市。因此,派公安人员押送到云梦,交贫下中农管制…。幸亏,当时在农村,还有我这个年青力壮的“坏份子”儿子,可以相依为命,不然,必将致老人于死命!……。所有这些,都是千真万确、实实在在的事实。现在的年青人、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不是他们的亲人讲给他们听,他们也实在是很难相信和很难想像的!
  我与父亲双双平反以后,由于父亲需要有人护理,余下的大部份时间,仍和我住在一起。虽然,有的是时间,但,他老人家最不愿意说、也最不愿写的,就是他自己的历史!为了比较系统、完整地保留他老人家,特别是解放前、我们完全不知道的这一段经历。在他老人家患脑血栓,形成语塞后的康复期间,我便借助帮他老人家恢复语言功能的机会,花了差不多两、三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拿着笔记本(声音太小且零星,不便录音),一有空便坐在他老人家的身边,陪他老人家说话、聊天,在不意中,记录下了他老人家的这些故事。
  对于故乡的历史;祖先和前辈人的情况;特别是过去一个世纪父亲的经历,我想家里的人,都是很想知道和应该知道的。尤其是孙辈、重孙辈,他们正在努力工作、或者正在努力读书,应该知道这些事件和历史。因为,连他们的父母,祖父母都不知道,如果我不做这件事,家里恐怕就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因此,在他老人家离世以后,借助电脑能够手写这种先进工具,我便决定代表八个兄弟姐妹,将我所知道的和记录下的有关情况,整理出来。这对于帮助后辈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想都将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浏览:132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3/8 15:46:5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附录:4,父亲年谱 5,编后记(收藏于2006/3/11 13:50:16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34劫后余生 附录:1、一个执著的报人 2,我家故乡 3,我家族谱 (收藏于2006/3/9 9:19:07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32“文化革命” 33 押送回乡(收藏于2006/3/9 9:15:22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9管制劳动 30三年灾害 31“四清”运动(收藏于2006/3/9 9:11:39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6潜伏分子 27反右运动 28右派分子(收藏于2006/3/9 9:02:14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3冒死策反 24短暂平静 25苦难降临(收藏于2006/3/9 8:58:25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1疑虑重重 22投身革命(收藏于2006/3/9 8:50:13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8艰难还乡 19沉重负担 20重返军界(收藏于2006/3/9 8:47:05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5《国民日报》 16自筹资金 17落魄重庆(收藏于2006/3/9 8:41:44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3阵地发行 14办报落空(收藏于2006/3/9 8:32:1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吴忠亚吴禄贞的一生(访问8905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6潜伏分子 27反右运动 28右派分子(访问3449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34劫后余生 附录:1、一个执著的报人 2,我家故乡 3,我家族谱 (访问2909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附录:4,父亲年谱 5,编后记(访问2828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0安家万县 11长沙会战 12家人重聚(访问2612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9管制劳动 30三年灾害 31“四清”运动(访问1999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5《国民日报》 16自筹资金 17落魄重庆(访问1917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23冒死策反 24短暂平静 25苦难降临(访问1886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7《中兴周刊》 8省府督学 9武汉会战(访问1855次)
吴厚礼《梦泽世纪老人吴忠亚》18艰难还乡 19沉重负担 20重返军界(访问179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2/19 15:46:5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4/4 16:16:47
常本义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3/14 22:28:2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吴氏家族纪念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