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校园变动17处地名增强人文内涵 昔日“爱情山”如今“秀峰山”
记者 刘邦云 实习生 詹阿娜
本报讯喊惯了“爱情山”的西师弟子们,这几天突然对校园里那处熟得不能再熟的小山包感到“陌生”——学校一纸通知将它变成了“秀峰山”。类似的变动还出现在“情人路”等其他一些地方。学校表示,变动地名主要是增强人文内涵,体现重点大学的身份和特色。
“爱情山”位于学校运动场附近,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非常幽静,因常有情侣山上散步而得名。它的本名为“青杠山”,很多人却不知道。
在《西南师范大学关于道路、山体、水面命名的通知》中,这里被改名为“秀峰山”。学校解释说:这是为纪念原教育部部长杨秀峰而命名的,杨曾经在西师蹲点一个月,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以秀峰山命名,既可以突出山上四季葱茏的特性,又表达了对一种踏实工作作风的怀念和呼唤。山上一处亭子,也因此改名为“秀峰亭”。
除了秀峰山、秀峰亭有纪念杨秀峰的含义之外,还有4处新命名的地名,用来纪念6位和西师有关的名人——西师医院附近的“立惠路”,用来纪念首任校长、著名科学家谢立惠教授;文学院附近的“吴宓路”,用以纪念曾在西师外文系、历史系、中文系任教的吴宓大师;物理大楼附近的“兰华路”、用来纪念曾在化学系任教的著名教育家郑兰华;学校行政办公楼附近的“三友亭”,用以怀念曾到此亭闲坐的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三位老前辈。
其他几个新地名,没有明确的纪念意义,读起来非常文雅,显然是为了增强“人文内涵”。比如“融汇广场、逸心广场、文渊路、漫思路、崇德湖”等等。
但到现在为止,这17个新地名只存在于学校的文件当中,很多学生还不知道,更没有使用这些地名。西师文学院一名学生对记者说:“学校何必将文化底蕴武装到每一个角落?爱情山这个名字是在校园里长期形成的,将这个名字改了之后,同学们心里还是原来的它。”
尽管有人对新地名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校方表示,准备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推广,除了发布文件之外,还计划在网上公布。目前正在招标制作路碑,将新地名的来历,大致方位,刻在碑上立于校园当中,发挥引导和教育作用。估计推广时间不到半年。
(记者刘邦云实习生詹阿娜 |
浏览:996
|
设置
修改
撤销
|
录入时间:2005/8/8 1:14:15 |
|
|
|
|
|
新增文选 |
|
|
|
文选评论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8/23 7:31:24)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6/4 17:01:14)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7/23 12:18: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