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王玫提供本文!!!
2004年6月10日,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著名建筑学家、文学家林徽因百年诞辰的日子,清华大学为此举办了“林徽因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和同名纪念展,《建筑师林徽因》一书同时问世。 林徽因先生51岁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非凡的。真正了解她的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心中,她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家、文学家,同时是一位善良而才华横溢的女子。 到场的很多来宾都回忆并讲述了与林徽因共同工作的故事,这位优秀女性的形象在大家心中更加具体清晰。会上,“新林院8号”这个地方被数次提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委员郑孝燮先生更是明确提出:“新林院8号”应该得到恢复和保护。实际上,这个位于清华校园里的小院曾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家,当年,夫妇二人和生前好友、同事、学生都把这里当成聚会和探讨问题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与新中国有关的重大设计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亲手设计须弥座装饰花纹)。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在现有被保护的故居中有著名作家、诗人、艺术家、政治家和革命家的,如果“新林院8号”被恢复并保护起来,将是首个建筑家的故居。 在梁思成、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委员郑孝燮等人的回忆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新林院8号”所承载的事件和它存在的价值——— 我每周回到新林院8号时都发现,这里是一个各种活动———学术的和生活的———中心。来到这里的主要是各种年龄的、清华一些不同系的教授、教员和学生们。其中不仅有妈妈和爹爹的老朋友们,如当时也住在清华新林院的张奚若、金岳霖和周培源教授以及他们的家人,还有建筑系的教师和学生们。———梁再冰 新中国诞生的前前后后,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的客厅成了以两位先生为主导的完成重大历史性设计使命的中心。庄严神圣的“国徽”的设计出于此,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出于此。此外还有一项是关于建议保留北京城墙,改造为环城公园绿带的规划设计方案,是梁、林两先生心血的结晶。林先生不顾身体有病,天天在客厅里除参加以上的头等重大设计任务和建议方案外,还及时地为别的急需方面也作出了贡献。为了进行重大设计工作的需要,新林院8号的客厅里临时增设了高大的绘图桌,主要是供两位主人大师动手勾画使用。建筑系参与设计的教师前来讨论和修改设计时,常需围绕 绘图桌动嘴说或动手画。托物寄史,托物寄情,正是当年在清华大学梁、林之家的那间面积不大的客厅里,留下了无限光荣的历史性贡献的记忆。———郑孝燮“新林院8号”难识真面目。 我们来到这里是6月10日中午。几个院落都被院墙遮掩着,基本见不到主体房屋的样子。小小的门牌提示我们“新林院8号”到了,大门紧闭,主人想必在午睡。树影婆娑之下只见得屋檐处的构造,其余已经被加建的房屋和高高的砖墙围得严严实实。同行的贾老师告诉我,这里是清华园最早的家属区,若干像8号一样的院落围拢着一个200平方米的小操场,白天孩子们在操场上追跑,晚上还有露天电影看。小操场早就没了,被几栋板楼取代,与8号所在的几个院落同向排列。 “新林院8号”以前没有高的围墙,只用矮矮的砖垛一围,正房和后院就是大家伙围聚和工作的地方。恰好碰到有人从旁边小门出来,我们得知,这里已经住上了四五户人家,正房里住的是房东,加建的几间小房是租户。既然来了,便想看个究竟,试着叩响正门,果真有人在家。推开院门,我们终于发现了以前8号的些许印记,原来围护小院的矮矮的砖垛已经成为了高大围墙之内的一个长台面,摆放着花草,正房的门头还在,透过门帘,后院沐浴在阳光下,因为主人很不情愿被打扰,两三分钟我们就识趣地离开。 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与夫婿梁思成先生一起投身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并一起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他们曾经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二百多个县,实地勘察了两千余处中国古建筑,在梁思成先生著名的《清式营造则例》中,林徽因撰写了绪论并做了大量协助工作。在人们广泛熟知的领域,林徽因先生更有过不凡之举。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在文学方面,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等涉足广泛,其中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散文《悼志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另外,她在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资料选自《建筑师林徽因》 |
原文 发表于北京青年报 浏览:48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