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陆游的爱国情怀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出生第二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俘去徽、钦二帝,北宋遂亡。宋高宗赵构南逃,开始了南宋的统治,实行向金求和屈辱的投降政策,偏安江南,助长了金兵的南侵气焰。 陆游生于动乱,长于忧患,人民的悲痛,国家的分裂,父辈、良师爱国思想的熏陶,使他很早就立下了献身报国,以天下为已任的志向。他坚决主张抵抗金兵的南侵,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反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因而受到投降派的排斥、打击和压制。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陆游29岁,去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参加进士考试,因他考试成绩第一,名列奸相秦桧之孙前面,又因他“喜论恢复”,受到秦桧忌恨,结果落第还乡。此次挫折,使陆游看透了封建社会门荫制度下科举的虚伪性。 南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二月,陆游出任镇江通判。当时,主战派抗金名将张浚巡视江淮一带,路过镇江。陆游有机会晋见张浚,向他进用兵之策。后张浚北伐失利,南宋统治者向金屈辱求和。陆游被加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官还乡。四年后,陆游始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陆游任夔州通判期满,应当时的主战派川陕宣抚使王炎之聘,赴陕西汉中,在王炎幕府襄理军务。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直接走上军事前线的机会,常因公往来各地,关心国防。任职时间虽不长,但他有机会来到宋、金两军对峙的前沿阵地巡查防务,初步实现了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更坚定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信心。 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春,陆游奉诏离蜀东归。途中经湖北秭归县,见到楚王城、屈原祠,触景生情,想到一千五百年前,秦楚相争,楚怀王不采纳屈原联齐抗秦的策略,为秦所败。后来,楚怀王应秦昭襄王之约入秦,被扣留,死于秦国。楚顷襄王继位,依赖权臣,放逐屈原。楚国终于被秦所灭。因事寄兴,陆游在此时此地很自然地想起一千五百年后,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对金屈辱投降,以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而自己的抗金主张,始终未为南宋朝廷所采纳。抚今思昔,百感交集,遂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诗人自己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楚城》这首诗:“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如今身处江边荒城,诗人的心情也汹涌似滩声,寄托着自己激愤的感情。 陆游一生报国无门,因而诗中的激昂慷慨总是和悲愤沉郁结合在一起。对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业始终萦怀,情入梦境。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梦中得到了升华。例如《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故地》一诗,是诗人在梦中、醒后驰骋想像之作,场景宏丽,气魄雄迈,洋溢着山河统一的胜利激情。这类记梦诗,正是诗人对现实感到极大愤慨后精神上找到的一种补偿。诗中写的是梦境,是幻想,读来却似真情,震撼人心。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陆游的诗作中,始终突出表现出来。他为被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流离失所的人民而悲愤,日夜盼望着国家的统一。写于南宋淳熙十年冬《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59岁,但对统一大业依然抱着热切的希望,宦途的挫折和家乡的情趣,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尹、吕尚一样的报国大业。到了公元1206年,年已82岁高龄的陆游,抗金报国的志愿至老不衰。当韩丞相主持南宋国事,准备北伐,收复失地时,陆游积极支持,屡赋诗篇,热情赞颂,还想亲赴前线参战。 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写了几万首诗词,现留存诗9000多首,词130首。他的诗、词具有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凡是记述当时战场上的战斗情景或表达抗金复国理想及憧憬胜利的诗作,大部分豪言壮语,热情洋溢。他也常常借景抒情,托物寓意。例如: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积极主张抗金,受到当权的投降派的打击,壮志难酬,悲愤抑郁。这首词是托物以言志。用象征手法,以梅花自比,虽飘零凋落,践踏成泥,而清香依旧不散,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心情。他饱经忧患,始终保持着爱国情怀,表现出不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同流合污的品格;在险恶的环境里坚持战斗,从不消极,虽粉身碎骨而矢志不移的精神。 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陆游85岁,因病在故乡逝世。临终,赋《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的绝笔诗,也是他的遗嘱;是诗人一生政治抱负的总结,爱国思想的结晶。他以诗的形式写的遗嘱,表达了至死也不能忘怀的希望和要求:驱逐侵略者,恢复中原失地,求得祖国的统一。他的爱国情怀如此强烈,如此执着,实在难能可贵。这一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悲壮沉痛、可泣鬼神的名篇,至今仍为人传诵不已。 (离退休工作处 章华) |
| 浏览:3337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