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何晴波纪念馆

我的父亲何晴波

平心

  我的父亲何晴波
  平心
    
    十年前,我的父亲何晴波在走完他八十六年的人生旅途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的父亲,在他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追求进步、向往革命。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夹着雪花,一个17岁的中学生穿着单薄的长裳,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走着,他用自己节省的生活费,买了几听美丽牌香烟,拎了两篓桔子,徒步几十里去探望一位被捕的共产党人……。
   后来,直到文化大革命,随着一些事情的公开化,我才知道,那位17岁的中学生,就是我的爸爸。父亲没能够读大学,但他曾经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同时被三所大学录取。面对穷苦百姓的贫病交加,父亲选择了医科大学。就在父亲即将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父亲毅然放弃读大学的机会,踏上了抗日的征途,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从此他把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革命。
   他是苏北地区最早的进步文艺组织“春泥社”的社员。在《春泥》副刊上父亲发表了不少进步诗作,如《教师的苦梦》、《挑水夫》、《饥饿的一群》、《我不像》等等,他用诗歌来呐喊,反映劳苦大众的疾苦,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觉悟。
   1940年,新四军东进,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一边继续从事党的新闻、教育和文化工作,一边继续以笔作武器,发表革命的、战斗的诗文。他担任苏中军区教育界抗日协会总会和苏中抗救总会副理事长、泰东县教抗会主任、苏中四分区文教研究会会长以及民报社(县委党报)社长、县土改复查工作队队长等,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去。他编辑出版的《抗日战争语文补充读本》、《被压迫者踏上征途》、《孩子》等书籍,是当时坚持敌后办学的优秀教材。父亲接受党的指示和安排,坚持敌后办教育。父亲所领导和坚持的敌后办学,为党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为革命队伍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受到当时党中央延安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的广播表扬。
    父亲有着一个革命者的乐观和豁达。我理解这种乐观和豁达,源于他坚定的理想和不变的信念。曾经有人问过父亲,当年放弃读大学参加革命,吃了那么多的苦不说,还累遭政治运动的冲击,对当年的选择有没有后悔过?父亲说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他说,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做到相信人民群众、相信共产党。因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在父亲的《随笔》中,我看到了一个革命者对人生观的诠释:“我说,生命的痛苦不是踏上坎坷,而是错了方向,错了路。对于天下醒悟者来说,无路也是路一条。因为生命的喜悦是一往无前。”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和境界,父亲才能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直面坎坷,义无反顾。
   记得父亲曾谈起过1943年在苏中党校整风学习的事。由于受康生“抢救失足者”左倾路线的影响和迫害,集中在苏中党校学习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几乎人人成了被怀疑对象,不是国民党员就是三青团员或者是叛徒、自首变节分子。学习班上大搞刑讯逼供、进行人身攻击。一些人受不了严刑拷打和人身折磨,有的屈打成招,有的悬梁自尽,有的投河自杀……。我的父亲也深陷囹圄,在“劫”难逃。他们搞逼供信、车轮战,连续几个昼夜不让父亲合眼,逼迫父亲承认自己是三青团员和国民党员。父亲宁死不屈服。在那样的情况下,我的爸爸是非常伤心的,因为面对的不是敌人的枪林弹雨,不是敌人的严刑拷打,而是来自错误路线的迫害,来自自己人的诬陷和凌辱。他也曾想到过以死来抗争,一死了之。苏中党校校园里有一条河,父亲曾几次在河边徘徊,面对滔滔的河水,他的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回想起参加革命以来受党教育、为党工作的经历;回想起自己和同志们为追求理想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情景;他仿佛又听到了党中央延安广播电台的声音,看到了人民战争的熊熊烈火,想到了支持自己参加革命的妻子和父老乡亲的期盼……他的思想豁然开朗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占了主导,他相信党终究会实事求是的。于是,他经受住了考验,挺过来了。事实正如父亲所坚信的,不久党组织就对在苏中党校整风中受迫害的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再比如1958年,父亲从省里受排挤到南通。那是一次党内民主生活会,上级党委来人考察某个领导干部,征求意见。父亲在民主生活会上讲了几句真话,就被穿上了水晶小鞋。那位父亲17岁时就崇拜的领导干部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谁教你提某某某的意见啦,影响你的前途了。父亲没有作任何回答。因为他光明磊落,他心底无私!
   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父亲无怨无悔,置个人名利地位而度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党工作。他坚信,有些事,有些做法,不是整个党的过错,而是个别人的所为。他鄙视小人,对小人的卑劣行径深恶痛绝。
   父亲在他的一首题为《虚伪和痛苦》的诗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怕当老实人吃亏,/于是,学会虚伪的笑容取巧投机;/我说:这样笑着比哭还要痛苦十倍,/因为,他欺骗了同志,也欺骗了自己!”还有一首诗《小鞋》,父亲这样写道:这是一种特殊武器,/有人却对他偏爱,/叫有的人大脚穿小鞋,无法走得快。/这是谁家发明,/我说,来自远古年代。/为了迈步追时代,/快把它深深葬埋。还有就是文化大革命,父亲遭受到非人的折磨。“揭发”他是被省里罢官的漏网大右派,是刘少奇叛徒集团的成员之一,是假党员等等,莫须有的罪名罗列了一大堆。被关牛棚两年多,三天两头挨批斗,皮肉之苦更是家常便饭,挂几十斤重的黑牌,戴铁皮做的高帽,剃阴阳头,跪碎砖头,吞毛毛虫,耳朵被打聋个把月,化脓感染得不到任何治疗,眼睛被打的红肿出血视物模糊十来天……好多常人想像不到和根本无法忍受的折磨,我的父亲硬是挺过来了,熬过来了!我那时是个初中学生,无法理解眼前的政治运动,情绪非常低落。家人看着父亲遭受如此折磨,也都悲伤和绝望透了。但父亲却依然坚定,他相信群众、相信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真正的坏人。正是凭着这样执著的信念和对党深厚的感情,父亲熬过了最残酷的一千多个黑白颠倒的日日夜夜,也为我们树立了不倒的信念。
    从解放战争时期筹组苏中文联兼任文联主席开始,父亲就与党的文化宣传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是一个文人,更是一个革命者。他热爱党的工作,为了党的事业,他可以忘我工作。十年浩劫,文化系统是重灾区,父亲重新工作后,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那时,文革刚刚结束,左的干扰仍然厉害,不少人心有余悸。父亲力排干扰。首先统一局党组成员的认识,然后研究落实具体工作方案。文化系统有不少下放干部,到家里来找父亲反映情况的特别多。常常是父亲人还没有下班到家,家里已经坐着好几个人。父亲那时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但他顾不上喝口水,就耐心地接待来访的同志,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为安排好下放干部的工作,父亲上上下下做了许多工作。一位在话剧事业上很有成就的演员,在落实政策后,为了表示感谢之情,拎了两只老母鸡悄悄地放在我家厨房里,父亲知道了,立即让家人想办法把东西送回去,并告诉这位艺术家,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他应尽的责任,客气就见外了。类似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坛活跃了。此时,父亲已步入了老年。他珍惜有生之年,投入全部心血和热情为党工作。
   他与文艺界的朋友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重视人才、爱惜人才。不管是年纪老的,还是年纪轻的,成名的还是尚未出名的,市区的还是县区的,熟悉的还是未成谋过面的,父亲都给予极大的关心和爱护。在給父亲整理遗物时,发现有很多书信往来。其中有不少是一些刚刚步入文坛的青年作者,未曾与父亲有过交往,只是慕名写信想得到父亲的指点。父亲居然非常认真地給他们一一回信,并由此建立了通信关系。父亲80岁时,视力不行了。他就借用放大镜看信件、写回信,有时就让我代笔,他口述。我印象很深的有一件事,通中有一位教语文的退休老教师,酷爱古典诗词,经常写了古诗词来与父亲交谈、切磋。可惜老先生耳朵不行,听力很差,父亲与他交谈非常费劲。父亲讲得再高,老先生听起来仍很吃力。父亲就与他进行笔谈,每次谈话能写几十页纸。几年以后,父亲的听力也不行了,两个人就都用笔写,成了名副其实的“笔友”。
    父亲一生钟爱诗歌创作,素有“诗人”之称。由于工作的繁忙,前五十多年间创作的诗歌总量不是很多,大量诗作诞生于父亲离休以后,写于党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此时的父亲远离繁忙的公务,可以潜心创作。他把深沉的思索、炙热的情感,汇聚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见著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诗刊》、《雨花》等报刊杂志;诗集《大江边的歌》、《小雨集》也应运而生。父亲做学问与干事业有着同样的热情和执著。他吸取诗的民族传统,从传统精脉中发现和汲取诗的永恒活力,研读《诗经》、《离骚》、唐诗宋辞等历代经典诗作,是父亲身前最大的喜好,同时又兼蓄外国诗的技巧,但丁、普希金、雪莱、惠特曼等欧美著名诗人的作品都是父亲学习研究的对象。他如饥似渴、如痴如醉,80多岁高龄时,仍然勤奋读书、笔耕不辍。我们时常看到父亲为了一个字、一个词而反复斟酌、认真推敲,达到茶不思、饭不香的地步;有时半夜醒来爬起来写作,他说灵感来了!更让我们不能忘怀的是,父亲在去世前的一个月,曾经昏迷过两天两夜,各种医疗手段都无济于事,眼看着父亲就要离我们而去。此时,家人提议,给父亲吟诵唐诗。在一遍遍、一声声的吟诵中,父亲果真神奇般地苏醒过来了!醒来后他交待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把我这个月的工资捐给抗洪一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难道父亲在昏迷的40多个小时里,他去了抗洪救灾第一线?还是在酝酿他的诗作,为抗洪英雄而讴歌? 这就是父亲留在我们儿女心中最后的、挥之不去的印记。
      
    
    
    
     
    
     2008年10月14日《江海晚报》
    
  
 浏览:65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6/3/12 11:28:1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何晴波《大江边的歌》选篇(收藏于2018/2/18 14:10:06
何晴波《大江边的歌》选篇(收藏于2018/2/18 13:56:11
也实给父亲的信(收藏于2016/4/2 21:59:40
何晴波狼山吟(收藏于2016/3/22 21:44:39
平心我的父亲何晴波(收藏于2016/3/12 11:28:17
夏溶哀悼何晴波同志(收藏于2016/2/27 11:04:32
沙白悼老诗人何晴波(收藏于2016/2/26 22:28:54
何晴波四十年代诗作收复区拾零(收藏于2015/8/19 16:50:56
何晴波四十年代诗作我爱解放区(收藏于2015/8/19 16:09:03
何晴波四十年代诗作谈诗(收藏于2015/8/19 15:58:0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任苏文春泥社和《春泥》合订本(访问1703次)
可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访问1505次)
平心坚定的信念 无悔的追求(访问1442次)
八十年前皋东进步文艺团体概览(访问1265次)
毕希婴写给天国的何晴波校长的信(访问1213次)
平心怀念母亲(访问1169次)
海笑诗人何晴波(访问1135次)
沈启鹏校长、诗人、共产党人(访问1097次)
王美春“诗眼”小议(访问1010次)
可嘉二三事(访问98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吕标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2/18 14:38:52
经纬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2/18 14:19:27
小林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6 0:54:29
清溪家书抵万金(评论于2016/5/22 21:40:44
红叶为穷苦人而歌(评论于2015/9/2 17:15:0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