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都穆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5895号馆文选__都公谭纂

都公譚纂卷下(四)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下(四)
  
  本瀆市民張玉,性甚孝,父雖老,好為人解紛。一日,為鄉里圓融訟事,與玉議,欲得白金數兩,賂公使,則事易平。玉初不欲翁往,恐拂其意,乃計所貿易有鋌,即取其一,割白布尺許,裹以與翁,翁與眾至邑前,叢飲酒家,歡呼大醉,失所攜物,謂同行者曰:「我與兒議,彼不欲吾來,而吾強來,今物已失去,事亦無成,我何面目歸見彼耶?」乃留宿邑西精舍。同行者歸語玉,玉曰:「錢帛儻來之物,失之則已,何為不歸?」復取所留錠,裹以尺布,與眾人城,紿曰:「翁昨日之物,乃眾相戲劇,藏挾而歸,今復攜來,勿驚惱也。」以鋌視翁,翁以為然,遂與同歸。若玉可謂善孝其親者矣。
  陸某,長洲農民也,嘗染風疾,鬚眉盡脫,累藥無效,自以為必死,遂辭其家,操小舟,攜一孫自隨,往來江湖間,丐食為活。嘗晚泊酒家求酒,適有白衣老人,惻然憫之曰:「吾善治此疾。」即以針刺其兩股,血流如注,命以河水沃之,須臾而止,復探囊中,以紅藥一丸如小指大,與之,曰:「服此,至夜半,當出大汗,可急入水浴之。」問其姓,曰姓鍾。問其所居何地,曰黃村。某服其藥,至夜半果然。時暑天,如其言入水浴之,浴畢,呼其孫曰:「吾疾去矣,吾疾去矣。」驚喜不勝。明日操舟還,人亦大驚訝,某具言其故,往其地謝之,則絕無所謂鍾先生者,始知為鍾離仙云。或言某嘗救一投水婦人,亦陰德所致。
  弘治六年夏,吳中大疫,常熟尤甚,小民多闔門死,無棺以斂,往往推墮水中。雙鳳李氏,一門死者凡十二人,所存惟婦女小兒,然亦皆病臥。同鄉一匠與李氏翁善,一日忽李翁至門,言其家人疫死,欲棺十二口,每口之直酬米二石,兼浼倩壯夫數人,舉屍入棺。翁去,匠家惟六棺,載之以往,入門寂無一人,再入中堂,見屍十二臥於地,而翁在焉。匠大驚,欲返棺,則心有疑,且念舊交,乃尋壞█交於翁前,祝曰:茲來不知翁死,若許取米,仍載棺如數。言畢擲之,果如祝。匠者急回,造六棺,倩人一一斂之,遂載其米以歸,後亦無他異。
  雙鳳鄉居民盛氏,家頗富,一日所藏錢盡飛入鄰家,盛親見之,然無以為計。
  鄉人朱某,居閶門之西,夏月,嘗夜半啟門就涼,見正北雲際露一龍頭,其大如屋,晴光燦然,旁立一披髮人,朱大驚欲僕。須臾,雲擁不見,朱疑披髮者為真武神,以問於予。予曰:此司龍之神,非真武也。
  弘治壬子六月,浙江定海縣巨室某氏,一日忽血流溝中不止,漸至散漫,頃焉遍所居皆是。定海衛官與知縣聞之,皆來聚觀,不知何怪也?
  白蓮橋有漁人,網得一物,鱉頭眼赤如火,█魚尾,四足如鴨,狀類小犬,鱗甲悉具,漁人以為怪,鞭數百不死,復放水中而去。
  滁州魏生,嘗夜乘馬過近州山間,時已昏黑,見一物如金盤,相去甚邇。魏疑其為鬼,且進且卻,既而漸近魏焉,不得已,以鞭擊之,墮地,視之乃一螢也。
  予嘗遇一方士,自云嘗游青城山,見供佛水碗,乃大桃核,可一升許,異而扣諸小僧,僧云:吾師采之山後。力士俟其歸,求往,老僧怒其徒輕言,不得已易衣而往。初度嶺三四里,抵危磴,捫壁而步,僧行如飛。至一橋,窮橋得廣平石敞數畝,其下隱隱若聞雞犬之音,崖側偃臥一桃樹,長數十丈,枝葉四布,花方盛開,香芬異人世,崖上有「桃都」二字,大如席,遒勁可愛。後數年再游,則其僧已亡,故道迷塞矣。
  嘉興焦通判,陝西人,其叔焦三素狠戾,生子病疹,禱於城隍,不效,擊敗神鼻。其妹為王妃,忽鼻痛不可忍,夜夢城隍訴焦三破鼻事。妃曰:吾兄無狀,何不病之,而乃病我?神蹙額曰:此人兇惡,吾不敢犯。妃告於王,以十金改塑,乃差。諺所謂「鬼怕惡人」也。可發一笑。
  鬼仙降筆,時有之,近在鄒氏所見頗奇。主人請撰春聯,時命改易不厭。既退,余語客曰:此靈鬼爾,然亦可謂罷軟無為。明旦,仙至,遂書云:今日一字不易。予笑曰:當因吾言耶?月餘在江陰某氏,忽降筆云:為我謝都少卿,如何考吾罷軟無為?予為拊掌,盡醉中一言,鬼亦聞之。其為題清曠樓絕句云:四周山色繞闌干,六月清風入座寒。對此令人發佳句,襟期一片海天寬。亦可喜也。
  正德中,予在禮曹,安南會試訓導樸實堅,舟漂入廣,遂入達闕下。予遣使事檢其稿,得古抄《周易》,從而借觀,中與華異者數十處,如「盛德大業至矣」,下無「哉」字」。「是興人物,以前民用」,「是」下有「以」字,可備異聞也。具見《周易考異》。
  吳優有為南戲於京師者,錦衣門達奏其以男裝女,惑亂風俗。英宗親逮問之,優具陳勸化風俗狀,上命解縛,面令演之。一優前云: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云云。上大悅曰:此格言也,奈何罪之?遂籍群優於教坊,群優恥之。駕崩,遁歸於吳。
  陝西秦府有龜鈕金印,重九斤六兩,文曰秦王之寶,蓋太祖特賜秦府,他王所無也。秦府又有徑寸珠,一重七錢七分,一重八錢七分,名太歲彈成化末,取入內廷。
  南昌鐵柱宮,晉許真君鎮蛟之所,鐵柱在池水中,逕尺餘,水退可見。昔有人攜燈其上,水騰沸,急滅燈乃已。蓋真君與蛟立誓,鐵柱開花釋之,蛟見火,將謂柱開花也,池上至今不敢燃燈。宮有真君塑像,成化初,韓都憲雍總督兩廣軍務,道經南昌,入宮,塑像忽墮地,韓公驚愕,許殺賊勝,為真君鑄銅像。至廣東獲賊,像遂易焉。
  南城羅侍郎玘,有異質,九歲,始能言,言即知書。十五歲始寐,十五以前未嘗一瞑目。恆見一老婦紡緯其床側,言既通,不復見,蓋鬼媼也。又羅公為士子時,游鄉校尊經閣,見梯邊一狐皮,初亦不怪,行數步,返而取之,則已撤去,蓋妖狐所脫也。
  正德中,教坊莊賢素多貲,共父卒,求志墓於浙江一主事,不能撰,托一友為之,其間有云:君配某氏,有賢德,三女皆適名族。時人傳以為笑。
  張公元禎居翰林久,其門生之子又有出門下者,其人不敢稱門生,而通狀曰門孫。塚宰馬公文升齒德並尊,鄉人以書通者,不敢稱鄉尊,而曰鄉祖,此亦可作對也。
  錢山錢秀才兄應役糧長,縣令點名,兄偶不在,遂易服以代。令怒,欲鞭之,錢以實告。令曰:汝既為秀才,吾有一對。秀才糧長,打糧長,不打秀才。錢即雲,父母大人,敬大人,如敬父母。令笑而釋之。
  華亭之王巷有王姓者居焉。一日王出,有女方十餘歲,偶於嫂室見一僧,長約二尺餘,從床下出,牽其衣,女推之再四,得脫。驚告其嫂,嫂曰:「汝無懼,第先入,我潛門外,如僧出,當執之。」女如言而入,僧果出,摟女如故,女高叫曰:「和尚來了。」嫂進執之,真一小僧也,但不能語,似欲祈脫。有頃,則變一木塊,辨之,乃紡車輪心耳。王歸,怪而焚之,不滅。遂以刀碎之,視其中,隱隱有血,投之於水。後其家或不舉火,則釜中悉皆灰泥,間亦有不潔污其中,如是月餘乃息。
  郡人王生自蜀回,言嘗見一驢而五蹄,其一生腹下,此四蹄稍長。人束起之,則其行如飛,雖善馬勿逮;解其束,則一步不能行。
  南京一貴人家慶壽,命廚人於羊群中取母羊,將宰為享客之用。廚人置刀盆上,及羊取至,而失刀所在,頗怪之。乃盡逐羊尋之,唯一羔跪,不肯起,視其腹下,乃刀也,蓋此羔即母羊之子,廚人感悟,遂棄其業。
  有一道士善書符篆,人求之者,往往有驗。膚庵施先生文扣之曰:「汝符何以能靈?」道士曰:「信手揮將去,知他靈不靈?」先生曰:「此名言也。大凡人之學術到純熟處,己亦不知,方見其妙。」
  成化丁未八月廿九日,常熟之李墓,人有掘地得古磚一塊,乃唐顧府君墓誌銘,其文曰:太和二年十一月八日,葬府君於黃屯舊塋,禮也。曾祖思緒,祖迪,父冀,府君諱良輝,字德光,府君即胄子也。性好幽居,邱園順德,抑強伸弱,非公不缺一字死,年五十有六,茲年九月十五,遘疾,終於私第。有子四人,長顧秀,次(缺一字),次康,次芳,並哀號泣血,氣竭而息。恐里巷移改,勒磚為銘。詞曰:赳赳丈夫,雄雄氣色。倏忽遷化,幽魂莫測。身沒名在,歎之何極?
  常熟一鄉民,因歲歉,攜其妻將往溧陽,依大家以居。附舟至宜興,舟人欲圖其妻,乃紿夫曰:「汝何必往溧陽,吾熟此處大家,與汝登岸,投可相依者,來取妻,詎不省跋涉?」夫然其言,令婦候舟中。與舟人行時,天色已暝,舟子負木桅隨行,至松林,以桅擊其夫,仆地,意其死矣,回舟謂婦曰:「而夫已為虎食,而今奈何?」婦人號哭。舟子曰:「而弗哭,我亦有家,與爾完聚足矣。」婦叫號不已,欲尋其屍,舟子仍負桅引婦同行,欲並殺之。行至一林莽間,有虎躍出,直趨舟子,婦奔走宿野寺,明日回舟,與舟中伴同至溧陽某家,言其故,主人不納,婦復號哭。驀有里正經其旁,偶問故,婦具言其事,里正曰:「適在縣前見一男子,訴在某處被舟人謀殺,幸而不死,豈汝夫耶?」導婦至邑門,夫婦大哭,復歸常熟。
  朝鮮入貢,必遣六曹參判為正使,其官即中國之侍郎,別一人曰書傳者,蓋糾察參判之官。一或失禮,必歸奏於王以罪之,位卑而權重,參判不敢慢也。
  朝鮮設官,名與天朝殊,故以官通。安南則同名,故總稱陪臣大頭目而已。正德中,予在禮曹,正使劉德光,其翰林學士由狀元及第來見,予語之曰:「德光在道,必有紀行之作,肯出示乎?」德光謙謝,明旦與副使御史阮秉和共作古風一篇,律詩三篇以呈,詩意大抵歸美於予,語亦有可取者,今藏於家。
  洪武中,鄉試主考有儒士或致仕官,今惟兩京翰林官主試,其他止聘校官而已。鄉試有錄,謂之小,錄前必有序文。余見三十年前小錄前後序凡三四篇者,今則惟前後二篇,同考官不得作也。又嘗見永樂四年登科錄,第二甲在前列者,亦得刊策,今策惟第一甲得刊。永樂十年,會試《中庸》一題,刊義二篇,今則題止一篇,唯論或二篇耳。往時鄉試作減場,亦得中式。宣德十年,應天府鄉試,吾鄉祝參政顥以減場得高魁,今則凡減場者皆帖出矣。
  釋氏磬口向上,上者陽也,求人於陽之義。鈴口向下,下者陰也,求人於陰之義。
  僧入定,有至數十百日,欲其醒,不可呼撼,當以小磬向耳旁擊之。既蘇,又當以人乳滴口中,待其腸胃復通,然後復以湯粥,乃得不死。
  張士誠初據姑蘇,居承天寺佛殿,宋慧感夫人祠在其旁,每夜出,驚恐士卒,士卒不安,遷居府治。
  慈溪楊名父子器,為詩敏捷,下筆數百言,不屬草。一日,余與楊君謙同會,名父濡毫立成數律,君謙曰:「君之才敏捷,堪奉使外國,足以驚倒番人。」名父曰:「吾詩不行於中國,僅可以驚番人乎?」相顧一笑。
  周文襄公在吳,有部民負黃帕,直入廳事,公異而問之,曰某孫潼也。楷書《千字文》一本,進呈朝廷,乞公引拔。公取觀,為給驛傳以行。及入,乃得旨云:孫潼書法粗俗,令再習小楷。潼失意而歸,自後每為人作字,必題云:欽命再習小楷孫潼。又郡人吳英好作大字,往來徐武功之門,武功得罪,以黨被逮,有司無以入其罪,坐流民,配之廣西。後赦回,自署紙尾,曰欽調廣西民人吳英。
  上饒婁諒以道學為鄉人所尊禮,桑民懌為太和訓導,往謁。時諒方構室,其柱且合抱,民懌因笑曰:「顏氏陋巷,亦有是乎?」諒色不怡,堅定,民懌求觀所為文,諒出一編,民懌覽數篇,即還之曰:「吾始聞先生名甚重,今觀先生之文,散漫無法,殆不滿余望也。」諒佛然曰:「吾文何處無法?請明言之。」民懌抵掌笑曰:「先生過矣。詩文不佳,道問學之功已欠,吾猶意先生能尊德性也。今聞人毀己而怒,血氣勃然,則所謂尊德性者又安在?」言訖趨出,諒為之氣沮。
  陽明王公為刑部主事,決囚南畿,有陳指揮者殺十八人,系獄,屢賄當道,十餘歲不決。王公至,首命誅之,巡按御史又為立請,而王公竟不從。陳臨刑呼曰:「死而有知,必不相捨。」公笑曰:「吾不殺汝,十八人之魂必當不捨吾,汝死何能為乎?」竟斬於市。市人無不嚙指稱快。陳之父死於陣,而其子又以御賊失機伏誅,三世受刑,亦異事也。
  都公諱穆,字元敬,吳縣人,弘治己未進士,官禮部郎中,加太僕少卿而歸。好讀書,至老不倦。裡有娶婦者,夜大風雨滅燭,群然曰:「南濠都少卿家有讀書燈在。」扣之,果得火。一時傳為佳話。生平著作最富,如《西使記》、《金薤琳琅錄》、《玉壺冰》、《聽雨紀談》諸書,邑志稱其舊所刊行者二十種。近則《鐵網珊瑚》,公七世孫肇斌刻於吳門。《寓意編》,平湖陸烜氏刻入《奇晉叢書》,又皆次第梓行,膾炙人口。余向藏《譚纂》上下二卷,傳抄日久,亥豕較多,因與蔣子春雨略為校訂,以公同好。春雨云:「尚有南濠文跋,亦無刊本,容訪諸藏書家,倘得補刻,豈非藝林一大快事耶?」卷首門人陸采,乃先生之婿,號天池山人,年十九,即撰《王仙客無雙傳奇》者,其編輯此書,亦殘膏勝馥不忍棄置之意云爾。甌山金忠淳識。
  
  
 浏览:31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10/28 12:07:0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都穆都公譚纂卷下(四)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下(三)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下(二)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下(一)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四)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三)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二)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一) (收藏于2014/10/28 12:06:59
都穆寓意编(六) (收藏于2014/9/2 16:51:59
都穆寓意编(五) (收藏于2014/9/2 16:51:5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都穆寓意编(三) (访问753次)
都穆寓意编(六) (访问462次)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一) (访问455次)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三) (访问423次)
都穆寓意编(二) (访问404次)
都穆寓意编(四) (访问395次)
都穆壬午功臣爵賞錄(下) (访问374次)
都穆寓意编(五) (访问372次)
都穆壬午功臣爵賞錄 简介 (访问340次)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四) (访问338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