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都穆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5895号馆文选__都公谭纂

都公譚纂卷上(四)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四)
  
  戴俊者,蘇州將家子,少師事梁興甫,嘗與一陝西人同往四川,經一山庵中,有老僧善撲,揭字於門,二人入,僧有雨童子守門,亦善撲,遂與對手,童子不能勝,乃驚入報,老僧者坐禪床上,曰:「汝二人能勝吾童子,亦高手也。」因命其一人前,老僧坐恆不動,惟略舉手,而其人已擲於地。及後至,僧仍擲之,俊立不僕,僧異之,曰:「汝可教也。」因留止,盡以其術授之。蓋僧居山中,見老猿二,日相角為戲,其技甚神,非世人可及,後一猿中箭死。僧閒暇時,與孤猿戲撲,因得其妙。俊既得僧傳,思天下惟僧為愈己,乘其不意殺之。出山,由是俊之技益神矣。南京人有尤十六者,力舉千斤,素無賴,出行,常要人索飲,有不識者,即以手起廊柱,置人衣據其下,人許酒,乃脫。俊間入南京,知之。一日同集教坊觀雜劇,俊故踐尤一足,尤大怒,將拳之,俊佯怯,出尤胯下,而尤仆地,被俊數十跟子,乃呼謂曰:「尤十六,汝不識戴二官人耶?」尤拜謝,乃免。觀者千人稱快,尤後肆不逞。時仁廟監國,命官軍捕之,弗克。俊復擒以獻,決脊四十,嘔血死。太宗在北平,聞之甚惜。
  蘇廷潤,城西人,小字阿康,身長七尺,有勇力,然家甚貧,嘗賣餅肆中以養母。景泰間,寧陽侯以朝命征鄧茂七軍,經吳門,人皆畏避,廷潤獨無所懼,賣餅自若,餅悉為過軍所奪。廷潤怒曰:「若輩討賊,而乃奪吾餅耶?」一時撲倒數十軍,即以白於寧陽。寧陽乃下令,軍士有奪人財物者斬,三軍皆吐舌。城西有大盜十八人橫行,官不能捕,廷潤夜度其過江村橋,執流錘伏橋下,使其弟廷澤持虎尾鐵鞭候之,夜半,盜將劫人,果經是橋,廷澤於上作咳嗽聲,廷潤出與弟共前擒賊,獻於官,蓋廷澤亦多力云。
  毛某者,衢州人,精於醫。一日,騎驢行深山中,童子負藥籠以隨,至絕壁下,林木陰翳,有猴千餘,以籐繞毛身,並取其藥籠以上,童子得脫,驅驢歸,皆以毛為必死矣。毛升石壁,高可千尺,上有平地數畝,架薪為屋,中臥一老猿,若有病者,引毛手按臂上,毛脈之,投以小柴胡湯,猴病癒,毛留四日,懇辭求歸,老猴於床下出一小盤,非木非石,四周皆竅,置毛籠中,意似酬毛,復縋之下。毛還家,言其故,人皆驚歎,然莫辨盤為何物。未幾,太監鄭和以朝命將采寶西洋,毛以醫士當從行,因獻鄭此器,欲祈其免,鄭驚喜曰:「此定珠盤也,汝曷從得之?」賞鈔三百錠,仍免其行。鄭往西洋,嘗夜以此盤浮海上,光明如月,海中之物皆吐珠盤中,鄭急收盤得珠,不可勝數,其中有徑寸者。鄭後回,召毛見,復贈珠三升,其家因以致富,鄉人呼胡孫毛云。
  寧波去海二千里,有分界山,與日本國相邇,其山週二三百里,上多桃李竹橘之類,舊有居民。國初盡遷之中國,寧波人嘗往來其山,采野菜,多見野人及毛女。其毛女與婦人無異,貌最美,唯兩耳類犬,不能言,以籐穿樹葉蔽其體。同行人嘗有病者,舟中恐其傳染,架屋繼糧,置此山中。後月餘,復經此山,而人已無恙,乃附舟歸。言初臥山中時,見毛女持兩山鵲來,坐其傍,唯飲鵲血,其人取肉烹食之,由是毛女日日取果來食之,數日,遂與之合,如夫婦,人病遂瘥。後此人登舟,毛女浮水追及,舟人以篙沉之。
  嘉興金晟,永樂中為刑部主事,時湖廣有強盜若干人械部,金鞫之,其渠魁年百二十五歲,面如童子,金不信,移文驗之,果然。因問其所以致壽之故。蓋少時居荊山,有人以草炙其臍,雲令而多壽,遂活至此耳。朝廷以其老,命杖殺之,余皆伏誅。
  元曹雲西,有僕夏汲清,能畫,同時有黃大癡僕韓老善畫鷹,設色有法,太倉陸參政文量為余言。洪武初,其鄉人周元素妙於畫,有蒼頭阿留,愚呆無比,然能為元素傅色,元素取其長,用之終身。近沈石田家童朱太平亦善山水。
  王光庵先生之僕有袁端者,事先生日久,亦精於外科。先生沒,無子,端德之不忘,刻木為像以事焉,亦義僕也。
  溫州瑞安縣有元進士高明則誠墓,上有穹碑。宣德間,黃少保淮鋸其半,作其家墓碑,高有裔孫,出語黃曰:「公鋸去碑何太薄耶?」黃曰:「足矣。」乃曰:「吾恐後人復來鋸公碑耳。」黃慚無以對。
  「酒色財氣」,人鮮能除去此四字者。郭定襄登自言平生不惑酒色與財,惟氣則不能忍。錢尚書溥平生極耐氣,然酒色與財皆著力,此正相反。余曰:「郭公為不忍氣,故酒色財皆無所好。錢以犯此三字,故不得不耐氣耳。」
  鄉先生俞貞木嘗作《厚薄銘》,言近而意切,深中今時之病。銘曰:「厚於淫祀,薄於祖宗;厚於妻子,薄於父母;厚於巫卜,薄於醫藥;厚於嫁女,薄於教子;厚於異端,薄於賢士;厚於夸誕,薄於信實;厚於屋室,薄於殯葬;厚於懼內,薄於畏法;厚於貨財,薄於仁義;厚於責人,薄於責己;厚於祈福,薄於修德。」公為石澗先生之孫,初名禎,字叔元,復更名貞木,字有立,洪武間,嘗知樂昌、都昌二縣事。
  應天府鄉試,每科取中式舉人百三十五名,其三十五名取自太學,乃洪武舊制。四明陳祭酒敬宗在南京時,每值大比揭曉時,隨門開入院,親視填榜,必取三十五名而後返,若今日則不能然矣。
  工部侍郎羅汝敬,吉水人也,宣德中,以使事過蘇州,適大理卿熊概巡撫江南,盛作威福,大家巨族稍被誣者,隨至籍沒,冤號之聲不可聞。汝敬與概有鄉里之好,胥會間,因以陰騭之說諭之,概不能從,為之益甚。汝敬至京,謁見陳奉使事畢,以概事具奏,宣宗覽之惻然,即日召概回,以工部侍郎周忱代之,自是東南之民稍稍得安矣。
  南昌況公鐘,字伯律,宣德庚戌,以禮部郎中奉璽書出守吳郡。國朝自洪武以來,郡守之賜璽書蓋自公始。公為人剛介有為,既下車,既以興利除害為己任,修政條,明禁令,一以璽書從事,首雪民之冤,為軍而復其後者千七百家。民有聚黨誣害善類,公法治尤者數人,余皆斂跡。先是工部侍郎羅公汝敬奉使江南,看詳吳郡糧賦,計二百八十餘萬石,天下田糧之重無出吳者,遂奏請於朝,得減糧七十二萬一千餘石。戶部當沮之,欲征前數,公即上章,其辭有失信於民之語。宣廟嘉而納之,公又奏蠲沒湖田之糧十四萬九千五百石。壬子秋,積雨傷稼,朝廷賜免長洲等縣糧二十九萬五千餘石,亦以公之奏也。是年冬,公入覲,宣廟遣中官召郡守七人,宴光祿寺,並賜以詩,公實為之首。癸丑三月,公至郡時,麥不收,公奏免夏稅十四萬石。秋,蝗生嘉定,公禱於天,風雨大作,蝗遂死焉。初公考績吏部,吏部將大用之,會郡民二萬詣闕留公。時英廟在位,嘉公成績,錫之誥命,進階中議大夫,食二品祿,俾復其任。公敡歷中外,侃侃自持,事苟有益於國家、利於民者,知無不為,為無不力。其治郡時,有群鶴來翔,老嫗夢訴之異。其去郡也,民為歌曰:「況青天,朝命宣,宜早還。」又歌曰:「況太守,民父母。願復來,養田叟。」公在郡十一年,封章幾三百餘上,年五十九,卒於郡治,士民繪其像,祀於範文正公之祠。
  錢塘瞿宗吉著《剪燈新話》,多載鬼怪淫褻之事,同時廬陵李昌期復著《剪燈余話》續之,二書今盛市井。予嘗聞嘉興周先生鼎云:《新話》非宗吉著。元末有富某者,宋相鄭公之後,家杭州吳山上,楊廉夫在杭,嘗至其家,富生以他事出,值大雪,廉夫留旬日,戲為作此,將以遺主人也。宗吉少時,為富氏養婿,嘗侍廉夫,得其稿,後遂掩為己作,唯《秋香亭記》一篇,乃其自筆。今觀新話之文,不類廉夫,周先生之言豈別有本耶?昌期名楨,登永樂甲申進士,官至河南左布政,致仕卒。其為人清謹,所著詩有《運甓漫稿》。景泰間,韓都憲雍巡撫江西,以廬陵鄉賢祀學宮,昌期獨以作《余話》不得入,著述可不慎歟?
  楊文貞公好獎拔士類。洪熙初年,仁廟嘗幸文淵閣,問公曰:「當今山林亦有人乎?」公以吾鄉陳先生繼對,仁廟即使使召之。繼至吏部,擬授國子博士,繼入謝,仁廟謂當在禁近,乃改翰林五經博士,公蓋未嘗識繼也。又劉祭酒宗器在翰林時,公嘗問云:「東南文士陳嗣初外為誰?」劉曰:「有張肯繼孟者頗善文。」公曰:「其文如何?」對曰:「粗枝大葉。」公驚歎曰:「粗枝大葉,此文章之所難。」然張已老,公不及薦也。
  馬都督俊,其先回回人,不食豬肉,宣宗一日宴武英,宣俊甚急,俊至,以所食豬肉賜之,俊即奉之,幾入口,上笑曰:「汝回回人,亦食此耶?」俊叩首曰:「陛下欲臣死即死,況食肉耶?」上即命左右取肉,且曰:「吾戲之耳,不可破汝戒也。」俊復叩首謝。
  蔣用文,淮南人,儒而精於醫,初以戴元禮薦入太醫院為御醫。永樂中,升院判,極蒙寵異,仁宗在青宮,尤眷待之。後公以老卒於京師,仁宗特加院使,賜謚恭毅,命中使護喪以歸。國朝太醫院官無賜謚者,有謚惟公一人而已。
  人之貴賤壽夭,固雲有命,其間亦有不盡然者,姑以余所知言之。沈先生啟南與盧知縣鍾生年月日無不同者,盧乃官至七品,先生雖清高,竟不沾寸祿。朱孝子顥與唐惟勤廣亦同年月日時生,唐為吉安縣醫官,年六十一而卒,而孝子年至七十,且四人皆產吳中,此則不可曉也。
  吾鄉沈孟□,永樂中以人材被征,出吏浙江,布政謝公以其讀書善吟,禮之頗厚。一日胥會,大暑,布政扇偶墜地,命吏拾之,其人但拱立,答云:不敢。覆命之,則云有皂隸。布政笑曰:「是吾差了。」遂令隸卒拾之,略無怒色,觀此,猶可想見前輩風致。
  吳都憲訥為御史時,出巡貴州還,例當言三司官得失,有潛以黃金追送於道者,吳公略不啟封,但題詩其上云:「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私贓並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間。」於少保嘗為兵部侍郎,巡撫河南,其還京日,一物不持,人傳其詩云:「手帕蘑姑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雨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讀二詩,可見前輩之為吏,而貪污亦少愧矣。
  胡忠安公在母腹時,母嘗夜夢有老僧來謁,手持三花,以其一遺之,驚寤而公遂產,其發尚白,逾月,乃反黑。數日,有老僧至門,曰:「聞汝家生男,亦有異乎?」其家不對,僧遂索觀之。公出見僧,微有笑容,家人怪問,僧曰:「此吾師天池長老後身也。吾師未寂後,夢吾而告曰:『今托生常州某家,爾當來視我,以一笑為記。』今真是矣。」聞者咸歎其異,後李翰林賓之,郡人邵文敬挽公詩,皆有前身是禪之語,蓋紀實也。天池山在吳郡西十里。
  胡忠安公,天順元年年八十二,辭免師傅,以禮部尚書致仕。時公三弟年皆七十餘,皆康強無恙,蒼顏皓髮。燕樂一堂之上,公遂名其堂曰壽堂,自為之記。公歸七年,年八十九而薨。蓋公自建文甲辰登第,立朝幾六十年,為尚書者三十一年,十知貢舉,天下學士多其門生,及乎名成身退,而又有天倫之樂。福壽如公,斯世一人而已。
  國朝六卿之壽考者,以余所知,若蕭山魏公驥九十七,毗陵胡公翥八十九,吾鄉楊公翥八十五,鹽山黃公翱八十四。四人惟魏公之齒最高,自校官歷仕至南京吏部尚書致仕,詔進階一品,人傳其九十歲時,髮不落,燈下猶書蠅頭細字,日應酬詩文,無有倦色。後朝廷聞之,遣行人繼敕存問,並賜羊酒,甫及門而公亦薨矣。
  監察御史廬陵孫公鼎,正統間提督南畿學校,公為人外和內剛,教學者必以力行為先,終日端坐,未嘗欹側,人多化之。性至孝,嘗為松江府學教授,其父將往視之,公聞之,喜躍,西向再拜。既而父至,公趨見,即拜俯伏岸側,俟父登岸而起。後公致政家居,一日忽沐浴,具衣冠拜謝,別父母,告以某日某時當死,父母怪之,勿信。及期,復拜別如初,遂端坐而逝。蓋公平日之學,一本以誠,故能前知如此。
  
  
 浏览:32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10/28 12:07:0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都穆都公譚纂卷下(四)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下(三)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下(二)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下(一)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四)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三)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二) (收藏于2014/10/28 12:07:01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一) (收藏于2014/10/28 12:06:59
都穆寓意编(六) (收藏于2014/9/2 16:51:59
都穆寓意编(五) (收藏于2014/9/2 16:51:5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都穆寓意编(三) (访问749次)
都穆寓意编(六) (访问454次)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一) (访问448次)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三) (访问418次)
都穆寓意编(二) (访问398次)
都穆寓意编(四) (访问388次)
都穆寓意编(五) (访问369次)
都穆壬午功臣爵賞錄(下) (访问360次)
都穆壬午功臣爵賞錄 简介 (访问326次)
都穆都公譚纂卷上(四) (访问322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