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葛绍稚纪念馆

葛氏宗祠

葛光智

  ( 前言:由于历史的原因,湘乡五里桥邺架堂与葛氏宗祠长年失去了联系,以致五里桥的后代都不知道葛家祠堂,自从叔父多次到大陆后,不断多方打探,终于在二零零四年与葛家祠堂取得联系。从此迁湘始祖葛琳分布在湘乡的葛氏后代有了根的意识和依托。)
  
  葛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娄底市荷塘镇。
  古镇荷叶,自古人文鼎盛,人才辈出。在漫长的历史时光里,这样的一片土地必然会有非同一般的文化信息。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看待时,其实这些历史与我们并不遥远,因为至今在我们的生活里,周围潜行着的习俗和那些残留着的建筑、器物、传奇、人物等事与物,始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方水土中的人们。
  首先让我们到黄牛峰下涓水河东岸的长塘村,去领略葛氏宗祠、上达学校的风采。
  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的葛氏宗祠,是娄底市境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好的宗祠之一
  涓水河从黄巢山深处挤出,越蒋琬故里的千年古镇蒋市街,过花桥至南珠,迎面是一片宽阔平坦的田野,地名长塘。据说同治年间,这一大片良田曾为曾国藩胞兄所有。但这里的集居者却均姓葛,习称“湘乡葛氏”,是双峰境内唯一的一支葛氏。
   湘乡葛氏的迁湘始祖为葛琳(1417-1481)。据谱籍资料介绍:葛琳,字贡玉,系葛洪第35代嗣孙。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明朝宣德年间,出身医药世家的葛琳为避兵乱,从江苏吴县(今吴中区)太湖西洞庭包山葛家坞起程,一路上施以祖传秘方,用中草药为民治病。他跋山涉水,来到楚国(今湖南),南至衡州(今衡阳),西止宝庆(今邵阳),最后落籍湘乡县城,附郭而居。由于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应诊者络绎不绝,凡难治之症应手而痊。
  
  贡玉公配何氏,于天顺四年生男茂芳,成化十六年,添孙伯瑛。伯瑛生“经、纶、缙、绅”四子,为湘乡葛氏四大房。其中湘乡五里桥系四房之后矣!也就是我父亲这一房。
  贡玉公,启一宗之祖,开万代基业。后裔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择荷叶长塘之地建葛氏宗祠,年年岁岁祭祀始祖及其先辈。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葛氏宗祠得到改扩建,达到占地十五亩之规模。当时的曾氏家族,却没有葛氏家族这样宏伟的祠堂。
  
  葛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是娄底市境内现存的规模较大、保护较好的宗祠之一。2003年12月,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保护文物。葛氏宗祠分东西两个祠门,祠堂前是宽阔的坪地。“葛氏宗祠”四个大字书在正面的山字墙上,大门上悬挂“上达学校”牌。两侧各有一处小门,分别谓“义路”、“礼门”。葛氏宗祠建筑外观宏伟,内部布局合理。过大门为过厅,过厅楼上为戏台。空阔的祭厅名为“敦伦堂”。“敦”,意谓勉励,“伦”谓伦常。意即《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因葛氏宗祠又是族学,祖先们教育后代:学佛发蒙,当先明白做人的道理。祭厅里的几幅对联,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祭厅廊柱上的对联是:
  要好儿孙当尊祖敬宗起;
  欲光门第须读书积善来。
  “敦伦堂”牌匾下的对联为:
  绥山蓄道抱朴成书更数文定勋名累世芬芳传不朽;
  系出太湖支绵湘浦从知洞庭地脉百年流派自潜通。
  神龛联为:
  祖相雍容子肖孙贤绵济世;
  堂龛肃穆天长地久绎朝宗。
   神龛上安置着葛洪、鲍姑始祖神像和迁湘始祖葛琳等七尊神像塑雕。祭厅两门各有一个椭圆形门,连接左右两厢的教学用房。椭圆形门上分别书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既是族规,又为校训。
  葛氏宗祠,历经两百余年风雨。“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族祖先神象被毁,五块牌楼四十五个角全被打掉。墙壁上的雕刻、壁画被人为挖掉。至1992年9月9日,前排右侧牌楼倒塌,戏台、礼堂也被损坏。“宗祠形象大损,嗣裔目睹此状,无不痛心”。1995年,荷叶清泉村的台胞葛庚虞先生慷慨解囊,倡议修缮宗祠。在他的倡导和带领下,葛氏后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葛氏宗祠终于古风再现。这标志着葛氏后裔达到空前的团结,宗族内部联系更加紧密,宗族认同感更加强烈。
  葛氏宗祠与族学合二为一,既可缅怀先祖,又可教育后代,体现了设计者的传统家教思想。这是一种传统教育与当前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荷叶,最早出现的族学是王氏的“树德”。乾隆十六年(1760),荷叶王氏“收合族之资,于祠右建立家塾,”取名“树德”。这是娄底境内目前有文字可靠的最早的族学。至建国后,“树德家塾”发展为“荷叶完全小学”和“树德中学”。其次是曾氏族学“由是”。嘉庆年间(1796-1820),曾国藩的父亲曾竹亭“设馆同族家塾”,至同治六年,曾氏正式创办“曾氏族学”,凡曾氏子弟,皆免费入学。宣统元年(1909),曾氏族学易名“由是初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由是初等小学堂”更名为“由是高小”。建国后,“由是高小”易名为“神冲完小”。
  光绪年间,湘乡葛氏受王氏、曾氏大兴族学的影响,特别是洋务运动的兴起,西方先进技术的广泛传播,葛氏在长塘宗祠创办族学。葛氏宗祠与族学合二为一,既可缅怀先祖,又可教育后代,体现了设计者的传统家教思想。至北伐战争期间,葛氏族学易名为“铜梁乡第三初级小学”,废除私塾、族学的课本,办起新学。1932年,学校由初小升为高小,取名为“湘乡私立上达学校”。“上达”一词源于《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意为自立、自强、奋发图强。解放后,祠堂被没收,宗族活动被禁止。但是祠堂作为教育机构被保留下来。只不过在1995年前曾六易其名:“铜梁完小”、“湘乡县第三区铜梁完小”、“荷叶区中心完小”、“长塘学校”、“攸永乡中心小学”、“长塘完小’。1995年10月,曾任台湾总统府第二局少将高参、副局长、国防部办公厅主任的葛氏后裔赓虞先生回到阔别60余年的母校,捐赠一万美元设立“上达奖学金”,并要求改“长塘完小”为“上达学校”。他的这一要求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上达学校”的招牌又出现在葛氏宗祠的大门上。
  两百余年来,特别以学堂为依托的祠堂经久不衰,将礼孝与文化完美结合,从葛氏族学到上达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学生,足迹遍布海内外。葛氏宗祠与族学,既可作民俗、家族文化研究之用,又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当你了解到“葛家祠堂”后有何感悟?你一定会陷入沉思、会欣喜、会遐想┅┅。总之,凡属葛姓者,心情一定不会平静。
  
  (注:葛家祠堂图片鉴于相册)
  
原文2006年 发表于《我的父母》  浏览:406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1/8/19 20:39:3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王先生访客的第二封来信(收藏于2013/6/20 12:32:27
王先生一封来自纪念馆访客的信(收藏于2013/6/19 21:01:28
葛绍稚恻隐之心说(收藏于2011/10/29 9:08:44
葛绍稚再续天良说(收藏于2011/10/29 9:00:23
葛绍稚随笔(收藏于2011/10/29 8:58:21
葛绍稚思亲(收藏于2011/10/7 20:44:38
葛绍稚电视报道今日看大地震(台湾)(收藏于2011/10/7 20:42:24
葛绍稚谈 良 心(收藏于2011/10/7 20:34:29
葛绍稚续 论 人(收藏于2011/10/7 20:30:58
葛绍稚闲 忖 生 死(收藏于2011/10/6 8:47:5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葛光智葛氏宗祠(访问4061次)
吴君雄恭祭故母舅文(访问2382次)
葛绍稚随笔(访问1683次)
葛光黔沉痛悼念葛绍稚先生《祭文》(访问1666次)
葛绍稚想起寺庙中笑罗汉(惑自解趣)(访问1601次)
葛光智我的老家——湘乡(访问1488次)
葛绍稚思亲(访问1425次)
葛绍稚再续天良说(访问1423次)
葛绍稚《感因果论随笔记》(访问1394次)
葛绍稚闲 忖 生 死(访问135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9/20 0:39:2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9/20 0:38:45
葛河隆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5/31 14:22:51
葛俭明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5/21 8:57:00
葛成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5/7 14:46:0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