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陨星之光-王尽美生平·家事》
第二十四章 告慰英灵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19个春秋过去了。这19年中,从每位公民到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巨大的喜人的变化。 王尽美留下的两个儿子乃征、乃恩已是老人了,尽管时光的年轮在他们脸上留下了一道道印痕,但是他们的心里没有一丝皱纹。他们壮心不已,老有所为,默默地为人民奉献着,同时把革命的接力棒传给下一代,让尽美的后代永远跟党走。 在沈阳的王乃征年近八旬,离休后,先后担任了沈阳军区老战士书画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沈阳军区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协会顾问,还是山东省党史学会副会长。他为祖国的书画事业和青少年教育工作做出了贡献。离休这十几年,他没有一天闲着过,他的老伴常常含着几分赞许地数落:“这老头子退下来比上班时还忙,有时一天也见不着他的影,连吃饭都得一遍遍去找他。” 乃征老夫妇俩现有两儿一女,都继承了父业,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锻炼了十几年,现都转业到了地方。女儿王枫现在是深圳市流花医院的主治医生,长于王毅在大连市边防检查站,小儿子王申在一家高科技公司任董事长。两岁就随母亲渡海到东北的王德,于1958年病逝了,年仅14岁。每逢提起,乃征夫妇心里就一阵隐痛。尤其是老伴孝先总要对身边的子女念叨,“你们的德哥哥生在战火中,从小就跟着我们东奔西跑……你们可要生在福中知福啊!努力学习、工作,对得起死去的哥哥……” 在上海的王乃恩(王杰)是年74岁。他担任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委员长达7年,于1992年12月办理了离休手续。他虽然告别了工作岗位,但是依旧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投入到改革开放中。他先后担任了上海市老干部工作委员会、上海市交通邮电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并是上海市交通运输协会会长。 乃恩在做好老干部工作及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把交通协会办好,搞活,使之为深化改革献计献策,为促进经济发展牵线搭桥。如今,这个被称为清水衙门的群团组织已有181个团体会员、280多名理事,下设五部一室、两个中心、五个专业委员会及三产等实体单位,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交通协会成为上海市交通、邮电建设的参谋部。 老有所为的晚年生活使乃恩老人其乐融融,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养育他的故乡人民,没有忘记当年南下的第一站义乌。这几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为山东家乡联系购置了造纸、金矿的设备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些贡献是他最大的安慰。他还多方协调,把义乌市的海军机场改建为军民两用机场,并在义乌车站增加了几对停靠的长途列车。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义乌带来了活力。看到老区的新变化,乃思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王乃恩(王杰)老夫妇有两儿两女。长子王明华是浙江大学教授;次于王立华,原是上海市交通技术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现在日本求学;长女王建华,在上海铁路局上海站工作;次女王爱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主管技师。 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代代如潮涌。王尽美的孙子、孙女都已人到中年,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着。在父亲年年月月的家教中,他们逐步了解了爷爷,了解了他为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爷爷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是他们成长的养分,爷爷的高大形象是他们人生的楷模。他们为有尽美这位爷爷而自豪,但从不以尽美的孙子自居、自傲,他们与工农子女一样普通,一样朴实,以至周围的同事并不知道他们就是王尽美的后代。 他们常说,我们是尽美的孙子,只能继承爷爷的革命传统,而绝不能用爷爷的名字为自己贴金,即使有一点点这样的心理,也是不孝的子孙。 尽美的在天之灵,如能听到后代们这样的心声,一定会感到欣慰吧。 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留有辉煌之笔的1997年,春风早早把香港回归的喜讯传遍神州大地,在人们的期盼中。终于迎来了7月1日香港回归的这一天。 已是于夜了,东北的沈阳城依旧沉浸在喜庆氛围中,到处是欢庆的人们,到处是欢乐的歌声。 在沈阳军区干休所的王乃征家里,儿女们正围在父母身边,兴致勃勃地谈论着。然而乃征老人半天没吱声。细心的儿子王申悄悄地问母亲:“爸爸是不是今天太累了?还是身体不适?” 老臧望着老伴眼里隐约含着的泪水,轻声说:“你爸爸又想你爷爷了,别惊动他。” 乃征慢慢站起,走到电话机旁,准备与在上海的弟弟通话,诉说这喜悦的而又百感交集的心情。恰在这时电话响起了铃声,这电话正是乃恩打来的。自从四年前的清明节一起回山东祭奠父亲后,他们再没有见面,但是老哥俩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又一次想到了一起。 话机里传来乃恩老人清晰的声音:“哥哥,在这喜庆的夜晚,咱们该告慰父亲,告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在天之灵,被英国割去百年的香港终于回来啦!祖国全面统一之日已为期不远了。” (全书完) |
原文1998年 发表于济南出版社出版 浏览:140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