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陨星之光-王尽美生平·家事》
第二十二章 尽美母亲遗嘱:“要面谢毛主席和董老……” 全国解放了,山东解放了,北杏村解放了!饱经沧桑的尽美母亲终于苦熬到了这一天。 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尽美母亲把两个孙子送到革命队伍中,自己在敌后又历经了多少磨难啊! 那是1944年上半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日军为了援助它侵入南洋的孤军,急于打通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于是向国民党战场豫湘桂地区发起进攻,爆发了豫湘桂战争。我山东八路军借日军调兵之机发起攻势,展开局部反攻。 在八路军反攻中,诸城、莒县一带的敌人胆战心惊。他们生怕这条台潍公路被切断,于是又在北杏村的西岭上加筑了据点,修了炮楼,严密控制着台潍公路大桥。与此同时,敌人对北杏村统治更严了,三番五次搜查。在这白色恐怖下,几户革命家属悄悄地转移了,全村只剩下尽美一家,尽美母亲带着孙媳妇健民和两个幼小的孩子。 伪村长既是地主又是铁杆汉奸,乡亲们叫他“二猴子”。他连这位老人也不放过,向伪军告密,说者王太太的两个孙子是八路,老王太太也私通共匪。 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西岭炮楼冲出一伙伪军,直奔村里尽美家,几脚踢开房门,恶狼一般涌入室内。 尽美母亲急忙挡住,厉声问:“你们深更半夜来干什么?” “干什么?就抓你这个私通共匪的老太婆。”一个满脸杀气的黑大个儿恶狠狠地说,边说边抓住尽美母亲,与另一个家伙把老人捆起来。 健民扑上去救奶奶,被旁边的伪军踢倒,两个孩子吓得哇哇哭。她不顾一切爬起来再次扑上去时,奶奶已经被他们带出了院子。奶奶高喊着:“健民,别管我,照顾好孩子,天不会总下雨的!” 尽美母亲被带到炮楼,敌人开始审讯。一个认识老人的汉奸凑到跟前,皮笑肉不笑地说:“王老太太,你的两个孙子跟着八路军去哪儿啦?告诉我们!只要你捎个信让他俩回来,就放了你。”说完,他像摇尾巴的狗冲旁边的伪军咧咧嘴。 “呸!休想!”尽美母亲怒斥道:“你这个丧尽天良的汉奸,休想知道我孙子的下落。让我捎信,你白日作梦去吧!”接着数落起汉奸的罪行。 还没等尽美母亲讲完,两个伪军冲上前对老人拳打脚踢,老人倒在地上。这个汉奸疯狗一般嚎叫着:“老太婆,你到底捎不捎信?” “不捎!不捎!!他们有胳膊有腿的,我怎么知道在哪里?要杀要砍,你们来吧!”尽美母亲一边说着一边忍着剧痛站起来。 那个站在旁边一直没言语的黑大汉嘿嘿冷笑两声,说:“老太婆,看看是你的嘴巴硬还是我的巴掌硬?”说完,伸出魔爪朝老人面颊搧来,一下、两下、三下…… 老人的发髻被打开了,花白的头发散乱在脸上,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脸上的白发。她被打得眼冒金星,一头栽倒,昏迷过去了。“用冷水泼!”黑大个叫着。一盆冷水泼在尽美母亲头上,她被浇醒了。醒来的老人指着这几个人面兽心的家伙,怒骂他们丧尽天良。 敌人打累了,把尽美母亲关押在小黑屋里。老人躺在潮湿的地上,惦记着外面的两个孙子,心里不停地默念着:“乃征、乃恩,你们两个在哪儿呢?千万别回来……”由孙子她又想到九泉之下的儿子。一想到尽美,泪水再也止不住了,一串串流下。老人抹了把泪水,撩起面前的白发,想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可是屋子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她长叹一声,又牵挂起家中的孙媳妇健民和那两个孩子。慈母的心呀,此时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尽美母亲被敌人带走后,健民找到几位乡亲,商量如何搭救奶奶。大家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关系用钱把老人赎回来。这几位德高望重的乡亲出面找人,健民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卖掉,乡亲们又凑集了一些钱,才把老人赎回来。 尽美母亲拖着受伤的身体挣扎着回到了家。健民一下子扑过去,“奶奶,你受苦了!”泪水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滚落下来,两个孩子也跑过来,叫着老奶奶、老奶奶…… 尽美母亲抹去健民脸上的泪水,平静地说没什么,然后问乃征、乃恩知道不知道这件事? 健民告诉她,没给大哥和乃恩送信。 老人放心地点点头,说:“孩子,这就对了!不能让他们分心,让他们多杀鬼子,咱们就盼着把日本鬼子赶走的那一天啊!” 这一天盼到了!不仅日本侵略者被赶走了,地主资本家也被打倒了,穷苦百姓真正当家作了主人。历尽苦难的尽美母亲终于盼来了新社会,盼到了新生活。 革命胜利了,党和人民不会忘记那些在革命征途上牺牲的先烈,而且越是胜利之时,毛泽东、董必武他们越加思念当年一起创业的战友。他们缅怀着“一大”代表王尽美,也牵挂着他的亲人。 尚在1948年,党中央机关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的时候,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就写信给山东省负责人马保三、张云逸,指示他们调查革命烈士,了解尽美的家庭情况,一定要照顾好尽美的家属。 1951年四五月间,董必武视察工作路过济南,他与山东分局统战部长李宇超谈话时又提起王尽美,询问尽美去世后家中的情况。 李宇超告诉董老,尽美留下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参加工作了,尽美同志的夫人因病久已去世,现在家乡有尽美母亲一个人,由地方照顾。 董老听罢,当即指示,你们最好将王老太太接到济南,由公家安置照顾,使老人过一个愉快的晚年。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到青岛视察,睹景思人,深深地怀念已故的王尽美。他向陪同的李宇超和山东省几位负责同志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党的一大代表,是个好同志。听说他母亲还活着,要好好养起来。 顿了顿,毛泽东环视一下大家,风趣地说:你们如果有困难,就把老人给中央送去。 在场的这几位山东省的同志全被逗乐了,急忙表示:“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把尽美母亲照顾好,让她老人家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这一个个指示,一份份领袖的关怀,深深感动着山东省的同志。他们即刻落实,把毛主席、董老的深切关怀送到尽美家,送到尽美母亲心坎里。其实,在这前前后后的日子里,山东省有关地区的政府和当地群众就已经关怀着这位革命母亲。 解放后,北杏村由莒县划归五莲县。县委几次派人到北杏村看望尽美母亲,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并询问老人有什么困难没有。 老人很受感动,乐得满脸的核桃纹都绽开了花。从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托共产党的福,不愁吃,不愁穿,没啥困难。” 最后,在来人细心询问下,者人才支支吾吾地说:“这房子有点漏雨,想修一修,大概有两斗麦子就够费用了,如果县里有,给两斗麦子就行啦。” “哎呀,我的老奶奶,您咋不早说呀,这点困难算啥呀,您老人家等着吧!” 来人回去后,县委立即派人把房子修理好了。 老人望着新修的房于,乐得合不拢嘴。时间不长,县委根据山东分局、地委的指示,要送老人到省城济南享福。老人摇了摇头,她说过惯了乡村日子,也舍不得离开这住了几十年的北杏村,村旁枣园的地底下还睡着尽美儿呢。 山东分局指示五莲县委,要随老人意,要照顾好老人,老人如果外出,一定通知山东分局。 恰在这时,远在东北的乃征回来了!真是喜事一个接着一个。 离家在外的乃征、乃恩非常惦念年迈的奶奶,全国解放后他们都想把奶奶接去,享天伦之乐。此时,在江南的乃恩已是义乌县委书记,他爱人曹健民早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初到义乌以后从事基层党组织工作,夫妻俩常年在基层,工作流动性大。乃征工作在东北军区大机关,他爱人也转业到地方,兄弟俩相对而言,乃征工作稳定些,而且东北与山东生活习俗差不多,所以乃征准备把奶奶接到沈阳。 乃征回到阔别五六年的故乡,乡亲们闻讯都来看望。老奶奶更是乐得心花怒放,摸摸孙子的头,看看孙子的脸,又不停地打听孙媳妇和孩子们的情况。 祖孙俩有唠不完的心里话,乃征告诉奶奶,要接她去沈阳,奶奶犹豫片刻,还是高兴地答应了。接着,奶奶就向孙子讲述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告诉孙子县委如何关心她,还派人修了房子。最后,老人叮嘱乃征,一定要当面谢谢县里的人,走前可别忘了。 乃征听完奶奶的讲述很受感动。临行前,他特意到五莲县委组织部道谢,并告诉他们要接奶奶去东北。然而组织部的同志讲,带老人走,一定要报告地委,这是上级的指示。于是,乃征给地委有关领导挂电话请示,地委领导表示同意,但也告诉乃征,过济南时一定报告山东分局,因为照顾好老太太是山东分局也是中央首长的指示。 乃征放下电话,觉得奇怪:奶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怎么竟惊动了县委、地委、山东分局乃至中央呢?中央首长又是谁呢? 乃征陪着奶奶在济南下了车,受到山东分局、省政府领导的热情接待,他们一再挽留老人在济南多住些日子。马保三、李宇超、李澄之等领导还挤出时间陪老人吃饭。在饭桌上,马保三传达了全国政协会议时毛主席要求收集尽美遗物的指示;李宇超传达了毛主席视察青岛时的讲话,要求把尽美母亲好好养起来;他们还详细介绍了董必武老人对尽美一家的关心,以及要把王老太太接到济南的指示。 乃征明白了,这中央首长就是毛主席和董老啊!祖孙俩感动得热泪盈眶。 临别时,山东分局领导一再叮嘱乃征,一定要照顾好老人,如果老人在东北不习惯,就把老人送回济南。 乃征带着祖母回到了沈阳,然而时间不长,老人又想回山东。这并非乃征他们对老人照顾的不周到,也不是东北气候不适应,主要是老人想念故土旧邻,还惦记着九泉之下的尽美儿。回老家能经常去扫扫坟,与儿子说几句话,当娘的,一天不闭眼一天不静心啊; 尽美母亲又回到了山东。已是副省长的李宇超亲自派人把老太太接到济南,安置在省交际处院内,与他家同住一个院。宇超的爱人刘淑琴是1925年在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入党的老同志,她认识尽美,对尽美很崇敬,常常挤出时间陪伴尽美母亲。在省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年。 1953年5月,老人病重住院,虽经全力抢救,但病情仍不见好转,且日渐加重。山东省有关同志立即给在东北的乃征和江南的乃恩发了电报。 乃征干里迢迢赶到了奶奶身边。乃恩工作忙脱不开身,妻子健民也急匆匆赶到济南。此时老人生命已处弥留之际,她睁着双眼,似在等人,又像有重要心事要托付。乃征他们急切地呼唤着:“奶奶,奶奶!我们来了,你醒醒啊!……” 这一声声撕心扯肺般的呼唤,终于把老人唤醒了,她那停滞的眼珠转了一下,“啊!是乃征,是孙子,心事就托付给他,这桩心事不交待上不了路啊!” 老人慢慢地缓过一口气,干枯的嘴唇动了动。 乃征急忙伏身侧耳细听,只听见奶奶声音微弱地说:“一定面谢毛主席……谢董老……”说完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1953年5月,这位伟大的母亲去世了。她的遗体安葬在金牛山公墓中。 乃征记下祖母临终的嘱托,想找机会面谢毛主席和董老,完成祖母的遗愿。 在以后的岁月里,乃征多次去北京,也参加过毛主席和董老的接见,然而看到他们那样繁忙,没忍心打扰。心想着,自家的大事再大也是小事,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可是,董老故去了,敬爱的毛主席也逝世了,这个机会再也没有了!奶奶的遗愿没有完成,这也成了乃征、乃恩终生的遗憾。 |
原文1998年 发表于济南出版社出版 浏览:201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