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陨星之光-王尽美生平·家事》
第十八章 哥哥四入敌穴 1938年,正是抗日洪流滚滚的一年。虽然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是在我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凝聚了千千万万的群众,组织了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这种人心所向的抗日形势,有利于乃征他们刚刚争取过来的莫正民部队。 此时的莫正民思想活跃,在以北杏村党支部为主的政治处的同志们潜移默化帮助下,他鄙视国民党军队,钦佩向往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并向乃征他们提出申请,要加入共产党。 莫正民的进步,使乃征他们欣喜,看到了思想工作的成果。乃征召集党支部秘密会议,讨论莫正民的入党问题,大家经过分析认为,莫正民虽然有入党要求,但是他在旧军队呆了多年,为慎重起见,应再考验他一段时间。为保护他的积极性,决定先发展他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 同时决定,民先作为部队的进步组织公开活动,成立几个民先小组,王乃征、王东年和莫正民同编在一个民先小组。 此时党的活动已半公开化,为加强政治处的力量,中共诸城特委把郭牧、臧君宇秘密派来,党支部的力量得到加强。 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在敌后站住脚,政治处仿照老革命根据地的做法把驻地附近的群众组织起来,建立民兵组织,昼夜站岗放哨,盘查来往行人。这种做法虽然遭到个别人反对,但得到了大多数官兵的拥护。 部队站住脚后,为扩大政治影响,经政治处建议,集中力量攻打了杨家庄的恶霸势力。这个顽固的土围子攻下后,他们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农民。这一举措立即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人们拍手称快,部队声威大振。有一支比莫部人数还多的队伍,在头人胡士佩的带领下慕名投奔。两支队伍合在一起,力量倍增,部队活动范围扩展到石岗、东莞、井邱一带。 政治处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为适应需要,政治处改为政治部,招收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经过训练,充实到政治部中去。为训练干部,政治部办起了教导队,主要讲解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政策,诸如《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章。 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官兵觉悟有了提高,许多人提出投奔八路军。有的官兵急切地说:“如果找不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找他们的九路军也行啊!” 时机到了!乃征他们决定把这支队伍带出去,编入我革命队伍。然而这里是敌占区,不仅离我主力部队远,而且消息闭塞,不知道主力部队在哪里。党支部决定先派人秘密打听,经过一段时间探寻,终于打听到我东进支队已到沂水,于是乃征派王东年和刘同群前去联系。 东进支队六大队长接待了他们。此人“左倾”思想严重,当他听完王东年他们的汇报后,竟轻率地拒绝接收这支队伍。王东年气愤地问他们为什么,他则以极左的腔调说:“这支队伍成分复杂,不能因小失大,败坏了八路军的名声。” 王东年和刘同群垂头丧气返回部队。这个消息给正满腔热忱要投奔八路军的莫正民及官兵们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情绪立即低落下来。许多人吵吵嚷嚷,说政治部讲话不实,骗人,“你们说八路军如何如何好,他们怎么不要我们呢?他不要我们,我们还不希罕去呢!八路军也不怎么样。”也有个别人趁机煽风点火:“既然共产党不要,找国民党去,国共合作,都一个样。”军心散乱,军营里空气紧张。 乃征他们也大惑不解。党要求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位刘队长为什么这样呢?这不是同党的主张背道而驰吗?他们越想越生气,但为了稳定部队情绪,他们只好压抑着心中的不满,尽全力做解释安抚工作。 据乃征等老人们回忆,这位大队长后来被我党开除。 针对这种势态,党支部连续召开几次秘密会议,认为部队情绪波动很大,在这条件恶劣的敌占区容易出事,出事就是哗变,仅靠政治部的力量,难以控制局面。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把这3000多人的队伍带出去。然而,在这封锁甚严的敌占区,这么大的队伍难带啊!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附近寻找一支已与我党建立联系的抗日队伍,与之合作。经过分析。大家认为高树勋的部队可以依靠。 这支部队属于国民党六十九军新编第六师,高树勋为师长。此部队是地方杂牌军,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矛盾重重,抗战开始后,经我地下党组织工作,他们与我八路军建立了联系,高树勋抗战的调子唱得也很高。在我党的帮助下,六师建立了政治部,其成员大部分是我党地下党员。这是一支有赤色成分的抗日队伍。 党支部决定派人联系。作为支部书记的乃征心中还是没有多少底,因为对高树勋这个人不算太了解,但目前也只能这样做。 经过联系,1938年夏季,莫正民部队编入新编第六师独立旅,莫正民为旅长,下辖三个团,原政治部的几位党员也随同编入。经过改编,莫旅的实力基本集中在警卫连。党支部为掌握警卫连,由乃征亲自担任指导员。他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自编了许多革命歌曲,教唱给大家,让这革命的歌声把全连指战员的心凝聚在抗日上。 1938年冬,高树勋部队奉命开往鲁北,乃征他们随同前往。虽然与中共诸城特委失去了联系,但是他们派刘镰同志与八路军肖华部队保持联系,仍与党保持一致。 1939年,蒋介石集团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一道道反共密令接二连三地下到新编第六师。已升为军长的高树勋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开始反共、剿共。在他的压力下,莫正民胆怯了,他虽然不满高树勋的所作所为,但为了保住自己这少将旅长的位子,又不得不违心随同,他一再告诫乃征:“你可千万不要再讲共产党了!” 在这种形势下,打入高树勋部队的我地下党同志处境危险。在地下党组织努力工作下,原师政治部的地下党员开始转移。乃征他们也去找刘镰,想让他把这里的情况报告肖华。然而,我们的地下交通员刘镰同志已经被敌人秘密杀害了。 乃征他们与党组织彻底失去了联系,在这乌云满天的日子里就像失去娘的孩子。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高树勋又下了一道命令,令莫正民旅政治部的人员全部到军部集训。待政治部人员去后,高树勋立即下令将他们软禁起来,强迫他们加入国民党。政治部人员在地下党员带领下,不为恐吓利诱,坚决不从,后经地下党组织的周密安排,他们陆续脱离敌穴。 乃征没有走,他还要做最后的工作。 莫正民知道乃征和政治部的人撤走,他的部队将人心涣散,于是向高树勋要回乃征。然而此时的莫正民已经屈从高树勋了,三令五申,要求乃征不要再宣传共产党。 不言不语的乃征心里正策划着最后的行动。他深深为自己没有把这支部队最终带到革命队伍中去而自责,也总结着没有掌握枪杆子的教训。他知道这里不能久留了,又不想空手而去,决定拉出一些人马。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乃征通知连队中已经争取过来的五名骨干分子,让他们带上长短武器,趁营长袁海涌到旅部赌博之机悄悄溜出来,然后带他们秘密逃走。途中虽遇莫旅骑兵追杀,但他们机智灵活地躲过了。 这样,乃征离开了他倾注一年多心血的莫正民部队。莫部虽然在反共高潮中投靠了国民党,但乃征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为以后这支部队起义打下了基础。 乃征他们一行六人昼夜兼程,穿过了庆云、沾化、利津等县城,来到黄河故道。不太宽的河水几步就可以跃过去,过了黄河就到家了。他们那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到附近村庄休息准备吃点饭继续前行。 他们请一个村民到集市上买吃的,可是此人去了较长时间也没有回来。警惕性较高的乃征预感到出事了,急令他们撤出。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刚走出村子不远,在绿油油的麦田旁迎面碰上一百多人的骑兵队伍,将他们六人团团围住。寡不敌众,他们很快被缴了械,被监禁起来。原来是打发去买东西的那个村民告的密,领来了这伙土匪。 这支队伍是由一个国民党县长拉起来的地方武装,他们不知道乃征他们几个人的来历,也不想打听,只是瞄准了他们带的那几件崭新的长短武器,因此把乃征他们软禁几日就放了。 乃征几经周折终于回到了家乡,见到白发苍苍的奶奶,心里酸酸的,但是为了赶走日本鬼子也只能这样,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先为国后尽孝。他很快找到了地方组织,经过组织联系,他回到活跃在莒县、日照、诸城一带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支队,中共五地委也在这里。组织决定他负责民运工作。 乃征回到自己的部队,如鱼儿进了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这时另一个喜讯又悄悄来临,他结婚不久的妻子臧孝先也来到二支队。 臧孝先是诸城县水沟村一个贫农的女儿,1938年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妇救会工作。她是历经险情后来到大部队的。 日军对诸城一带经常进行大扫荡。一天,一队恶狼般的鬼子兵进了水沟村,一个个张牙舞爪,一时间鸡飞狗跳,村庄惨遭劫难。在家的臧孝先听见外面的喊叫声,知道鬼子又来了,立即出门察看,然而刚走出家门几步远,迎面碰上几个端着明晃晃刺刀的鬼子兵,他们正押着几名妇女路过这里。这几名妇女用绳子拴着,绳子系在他们手腕上。日本兵一见年青的孝先眼睛都绿了,喊着“花姑娘”蜂拥而上肥她抓住也系在这条绳子后面。日本兵在前面拽着绳子走,不时地回头咿哩哇啦几句,脸上露出淫邪的笑。 孝先知道被鬼子抓去十有八九要被糟踏,但她临危不惧,迅速思考着怎样逃出虎口。她活动一下双手,发现绳子捆得不紧,纤细的手指拼紧,有可能从绳套里抽出。她不声不响,注意观察,在拐一个墙角时,她迅速将被捆的手从绳套中拽出,急速躲闪在墙角后,调头就跑。 虎口脱险,臧孝先决定离开家乡去找大部队。当地党组织也同意她的要求,经过联系,把她送到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支队,分配到工作团。 孝先与乃征团聚后,工作更积极了,两个人比着于。乃征作为民运工作代表出席了鲁南地区各界代表大会,孝先随后也参加了鲁南地区妇女代表大会。他俩被同志们称为革命夫妻。 日军侵华后,对沦陷区进行反复大扫荡,实行“蚕食”和“清乡”政策,其扫荡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手段之残忍都是前所未有的,已成为沦陷区的诸城、莒县到处是日伪军修筑的炮楼、封锁墙、封锁沟。伪军又与当地称为顽军的国民党地方部队或土匪勾结在一起,互相利用,残害百姓,镇压抗日活动。 乃征面对家乡的劫难心如刀扎,他想再次深入敌穴,搞武装斗争,配合大部队到来。他把这个想法向支队领导提出。 支队领导考虑到乃征以前搞过敌后武装斗争,有一定经验,又是当地人,情况熟悉,便于开展工作,遂批准了他的要求。临行前,支队领导语重情长地叮嘱:“乃征啊,在敌后搞武装如同虎口拔牙,稍有不慎就要被老虎吃掉,你可要提高警惕呀!相信你依靠地方党组织,依靠群众,能完成重任。我们等待你的好消息。” 1940年夏,乃征离开了二支队,离开了妻子,第二次回到敌占区。从此夫妻分居两地,相互失去联系,一年多后,乃征才知道孝先于1941年春被组织送到抗大一分校学习。 乃征首先与地下党组织四分区委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他的组织关系也转到四分区委。 乃征与四分区委负责人王家欣商量,决定先从夺取敌人武器入手。可是,与敌人小试几个回合,均没有成功。他们从失败中体会到,要想虎口拔牙,首先得自己站住脚,在敌人队伍中找个缺口,找个依靠对象,由他领入虎穴。 乃征他们把这几支地方武装一个个进行分析,最后目光落在周四拐子的队伍上。这支队伍虽然称为顽军,但周四拐子不是国民党的人,土匪出身,而且前不久战死,队伍由他太太当家。周四拐子生前有个心腹叫王星伍,英勇善战,颇讲义气,与乃征又是同村同族的人。于是,乃征他们决定先做周四拐子这支部队的工作。 乃征找到王星伍,同族人说话方便,谈得也投机。从交谈中,乃征了解到王星伍抗日心切,正为找不到出路而郁闷呢。 乃征掌握了王星伍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继续工作。星伍觉悟提高很快,不仅想参加八路军,而且提出了入党申请。经过四分区区委讨论,由乃征作他的入党介绍人,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乃征争取过来王星伍,正准备智取周四拐子部队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一天,乃征和星伍出去活动,不巧走到原莫正民手下三营长袁海涌的防区。 乃征离开莫旅时带走的那五个人都是袁海涌的部下,袁海涌对乃征忌恨在心,对莫正民也日渐不满。此后,袁海涌与莫正民矛盾日渐尖锐,袁海涌就与另外两个营长拉出队伍,回到了鲁南。 高树勋把部队中的共产党员排挤走后,又对莫正民下了手。先派去副旅长,想方设法控制他;后把干女儿嫁给他,明为老婆,暗是奸细。在高树勋的明用暗监下,莫正民处境越来越困难。他想再投奔八路军,可是部队中的共产党员都被排挤走了,无人去联系。他后悔莫及,当初不该事事依着高树勋,结果自己落得如此下场。 莫正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再继续跟着高树勋干,迟早有一天也要被吃掉。走投无路的他,最后狠狠心,咬咬牙,带着一些弟兄跑到了凉山,投靠了日本人。岂知日本人比高树勋还阴险毒辣,不但没有收留他们,而且缴了他们的械,把他们发配到广东。 莫正民只身逃回莒县,又厚着脸皮与袁海涌他们凑和在一起,组成这股顽军。乃征和王星伍被袁海涌的部队团团围住,他俩虽奋力冲杀,但人单势孤,很快被他们抓住,送到袁海涌那里。 袁海涌一见乃征,旧日积怨立即发作,双眼通红,拍桌瞪眼。他先是驴唇不对马嘴地问几句,接着就是算老帐,说乃征拉走他的部下是受共产党的指使,有意害他。 乃征冷静地思考着,认为袁海涌主要是报私仇,并非追查共产党,于是声音温和地说:“三营长,你误会了!当时你是营长,我是连长,咱俩上下级,天天见面打交道,要害你还不容易吗?为什么至今你还健在呢?至于部下那几个人,是他们自己愿意走的,人各有志,为什么要强制人家呢?” 这几句软中带硬的话把袁海涌噎得半天答不上言,他在屋里转了一圈就出了门,随后来了几个彪形大汉。他们当中两个人先把王星伍押走,其余的人把乃征吊起来,扬鞭抽打。屋子角落里还有人凶神恶煞般地审问:“快讲出来,你们现在有多少人?多少枪?都在哪里,不说就打死你!” 乃征知道这是恐吓懦夫的把戏,咬紧牙一声不吭。这几个家伙不敢把乃征打死,见他昏迷过去就停手了,弄来一盆冷水把他泼醒,然后又吊了一阵,见一句话也审问不出来,只好把遍体鳞伤的乃征解下,押到牢里。 乃征在牢中,莫正民也前来问案,无非是发牢骚,泄私愤,说乃征他们使他老莫打起抗日旗帜,辉煌一阵,当了旅长,可是后来八路军不要,高树勋暗里下手,最后还被日本人缴了械,落到今天这么一个下场。如果不认识你们这几个共产党的娃娃,我老莫能有今天这个下场吗? 乃征知道面前的莫正民今非昔比,但又不放弃这特殊场合下做他工作的机会。他知道几句话开导不了他,只是诚恳地劝他抗日,只要早年大志不变,八路军一定要他的,希望他不要做出对不起父老乡亲的事。 莫正民嘴一裂,嘿嘿一笑说:“想不到你这小子的心还他妈的这么诚,这么热,八路军不会再要我这草头王了,我也不愿意去。” “不!终归有一天你会醒悟,会去找八路军的。”乃征坚定地说。 十几天后,王星伍被放出来,他立即向党组织汇报,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坐了一个多月大牢的乃征得以出狱。 这次突发事件使乃征失去了争取周四拐子部队的机会,第二次入敌穴一无所获。但是他不灰心,另辟新径,准备第三次入敌穴。 乃征很快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乃征以老相识身份打入井邱以西的王界千部队。 王界千是北杏村人,与乃征是同乡;他又在莫正民旅里当过营长,与乃征共过事。这两层关系是乃征打入的条件。 王界千是同袁海涌一起脱离莫部的,以后投奔了顽军许黑子的队伍。许黑子原是国民党的一个县长,抗战后县长当不成,拉起了队伍反共反人民,他为人心黑手狠,故有此绰号。王界千与他面和心不和,矛盾重重。为此,地下党组织决定,由乃征想方设法先把王界千的队伍拉过来,然后从内部瓦解许黑子的队伍,从而消灭这股反共反人民的顽固势力。 在井邱一带活动的是我地下党组织五分区委,为工作方便,乃征受五分区委领导,由区委书记白杰负责联系。 乃征根据地下党组织的决定,与王界千拉上了关系,王界干留他当了副营长。乃征立足后,为进一步取得王界千的信任,不仅为他出谋划策,而且在作战中大显身手,威信日益增高。于是想重用乃征的王界千又向许黑子建议,提拔他为二营营长。许黑子同意后,乃征要求自己扩军,王界千不加思索地答应了。 乃征争取到扩军的机会,立即与白杰商量,准备派几个地下党员秘密充实进来,再招一些青年农民,将二营建成自己的队伍。然后,依靠自己在王界干营里的威信,利用王界千与许黑子的矛盾,再把王界千的三营拉过来,里应外合,一举消灭许黑子的反动势力。 工作在顺利进行,时机在一步步成熟。然而就在这时,许黑子的暗探查出乃征有八路嫌疑。 奸诈歹毒的许黑于立即找到王界千,要除掉乃征。王界千半信半疑,拒绝执行许黑子的命令。 许黑于又派一个团长传话给乃征,“如果你要活命,必须答应两个条件,一是公开登报,自愿退出共产党;二是交出当地共产党的负责人。” 乃征听后冷静思考,认为许黑子他们只是捕捉到蛛丝马迹,并没有真凭实据,这就好对付。其次,许黑子依靠王界千的兵打仗,如果许黑于把自己处决了,他也就得罪了王界千,他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他不会杀掉自己。想到此,乃征心里有了底。 官大一品压死人,王界千迫于许黑子的压力,只好找几个人“问案”。 乃征朗朗一笑说:“知情莫过老乡,我虽然在八路军里呆过,但那都是学生当兵抗日,统一战线嘛,以后我就回家了,这你都知道。我怎么会是共产党呢?既然不是共产党还登什么报呢?也就更无法知道共产党的负责人了。” 王界千点点头。然而问案人中有一个许黑子的人,横眉立目地问:“既然在八路军里呆过,哪有不认识共产党的理?” 乃征理直气壮地回答:“不错,我在八路军里呆过,都是抗日嘛!也听过八路军政委讲话,他说代表共产党,讲完就走了。至于别人,头上都没有贴共产党的标签,我怎么知道他们是不是共产党?” 这家伙理屈词穷,半天答不上言,“问案”只好到此结束。然而事情并没有完。 几天后,王界千满脸愁云找到了乃征,告诉他,许黑子有令,限他三日之内把乃征“驱逐出境”。乃征一听火了,追问根据何在。 王界千急忙说:“别吵了,许黑子一心要杀你,我与他争执半天才讨得这么个处置,胳膊拧不过大腿,快走吧!留条活命。” 乃征把这些情况向白杰作了汇报。五分区委经过研究,考虑到乃征的安全,决定让他先撤出来,可以继续与王界千保持关系,为以后工作打基础。 一波三折,这次搞武装斗争刚刚见到胜利曙光又夭折了。三入敌穴没有成功,乃征好不懊悔,与五分区委的同志一起总结了经验教训。 此时已是1942年。我英勇的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取得百团大战胜利后,又进行英勇的反扫荡斗争。在山东,罗荣桓率领的—一五师于1939年3月到达鲁西,首战郓城,接着又在泰肥山区驻地陆房、梁山附近歼敌2000多人,粉碎敌军30000多人的进攻。到1940年,山东已有70多个县建立了抗日政权。1942年1月又取得郯城歼灭战的胜利,攻克敌据点十余处,歼敌600多人。 这一个个胜利鼓舞着乃征,激励着乃征。为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他决定四入敌穴。地下党组织坚决支持他,经过研究,决定派四分区委的王士驹、陈长祥配合乃征活动。 乃征带着王士驹、王士骥、陈长祥等人,在地下党的组织有力配合下,于石灰沟子村智取了诸城县伪军李竹轩部下一个连。由于离主力部队远,无法将这个连带过去,乃征他们只好先将这个连带到莫正民那里,以待后用。 此时,莫正民人马增多了。王界千因为乃征离开之事与许黑子结了仇,此后不久便脱离了许黑子,带着他的人马又回到莫正民手下。陈笏卿、王质文也杀回莫正民这里。这样七拼八凑,莫正民又掌握了一支近千人的队伍。 乃征带着智取过来的这个伪军连第二次来到莫部。他一直重视这支队伍,有以前的工作基础,他相信只要时机成熟,还是能把他争取过来的。同时他深知,今天的莫正民非同从前,在外东问西荡多年,变得刁滑世故,他不会轻易相信共产党,对国民党也存有戒心。面对这个复杂的人物,乃征处处留神。莫正民对乃征也与以前截然不同,只许他空衔,不准他掌握部队,对他防备甚严。 乃征把在莫部了解到的情况向地下党组织作了汇报。地下党组织分析认为,目前的莫正民好似栖息于柏树枝上的一只鸟,不得不借此栖身,现在赶它是不会下来的,待到主力部队到来摧枯拉朽时,它定会飞下,因此需要等待。同时认为,这种情况下乃征撤出来比在里面有利。 根据地下党组织决定,乃征不带一枪一卒悄悄撤出莫部,这样做是为以后争取莫正民创造条件。 在等待时机期间,乃征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继续搞武装斗争。他带人到康棣沟日伪据点诈过降,偷袭敌人;也到管帅镇教过书,与敌人巧周旋;他患过伤寒,也遭到过暗算;出生入死,历尽艰难。 一次,乃征到一个村于摸情况。村里驻着顽军一个营,经打听,在营里担任教练的是他的老同学,教过他的臧义渠老师也在这里。于是;乃征来到营部看望老同学和臧老师,想通过他们摸清这个顽营的底细。 这位同学还念旧情,与臧老师俩热情接待了乃征,并把营长引见给他,还留他吃晚饭。饭后,乃征到警卫排转转,摸摸虚实。警卫排的人问乃征与营长有什么关系,乃征实话实说,说自己以前不认识营长,到这里主要是看看老师和同学。 夜晚乃征被留宿在营部,他也想借机与这位老同学好好唠唠,做他的工作,让他日后发挥些作用。就寝时他们睡在一个大土炕上,乃征挨着老同学,营长靠着小勤务兵。 大约后半夜,凄厉的枪声把乃征惊醒,他下意识地感到出大事了,急速起身,发现睡在自己身边这位教练同学成了血葫芦,拉了拉,纹丝不动,已经死了,从他身上流出的血正浸湿着被褥,沾了自己一身。再看营长,也中弹身亡,头部、胸部的伤口还在涌出带有热气的鲜血。小勤务兵也满身是血,不知是死还是活。 乃征只用三五秒钟扫视一下,急忙抽老同学枕头下面的手枪,可是手枪不在。就在这时,几束手电光同时射来,并厉声问他是于什么的。 乃征机敏地回答:“昨晚路过的客人。” 门口这几个暴徒又命令乃征出来。 乃征下地,听见小勤务兵的哼哼声,他还活着!乃征急忙把他扶起,搀着一同往外走。这时乃征发现勤务兵的胳膊负伤,急忙撕下自己的衣襟给他包扎。 乃征出来后,才弄明白这是一场内乱。 营长比较残暴,前几天枪毙了一个卫士,惹怒了警卫排这几个人,他们要为死去的卫士报仇,深夜先枪杀了营长,担心教练反抗,随即也将他击毙。乃征与勤务兵是故意留下的。昨天晚上他们问乃征与营长什么关系也是有米头的,如果当时乃征不实话实讲,那就危险了。 这几个家伙报了仇,却群龙无首,不知下步该怎么办。他们见乃征临危不惧,沉着老练,定非等闲之辈,执意留他当头儿。于是十几支枪口对准了乃征,逼他答应。 面对这十几个杀红了眼的家伙,乃征只得表面应允。他听到后面隐隐约约的脚步声,急中生智大喊一声,“快卧倒!有人追来了。”就在这十几个家伙趴下的一刹那,乃征拽着勤务兵就跑。待他们醒悟过来时,乃征他俩已经消失在黑沉沉的夜幕中,身后留下一阵阵喊叫声,“客人,别走,留下来给我们当头儿……” 乃征把这个小勤务兵送到亲属家,才得以脱身。 在艰苦的斗争中迎来1943年,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开始了反攻。十三团于春天开到莒县、日照、诸城一带。在敌后苦斗苦熬的地下党组织和乃征他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八路军十三团根据地下党组织的汇报,很重视莫正民这支队伍,特别是乃征先后两次打入做了大量工作,莫部人员有一定思想基础。部队党委研究,认为经过努力工作,这支队伍有起义的可能。 十三团党委将这个情况向山东军区作了汇报,罗荣桓政委和肖华主任很重视,先派十三团敌工部长谷凤鸣前来莒县了解情况。 谷凤鸣到莒北找到了在县大队工作的乃征,说明来意。乃征听后喜出望外,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了!他和王东年俩很快把莫正民部队的部署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此时的莫正民已是单县伪保安大队副大队长,手下有4000多人,如果争取莫部起义,那么莒县可以顺利解放。 几起几落的莫正民正顾虑重重,举棋不定。在八路军反攻的形势下,他知道日本鬼子的尾巴长不了了,从心里不愿意披这张汉奸皮。然而鉴于以前的教训,他对八路军还有些信不过。针对莫正民的心态,乃征和谷凤鸣向莫正民反复做解释工作,宣传党的政策,逐步打消了他心中的疑虑,并帮助他与八路军主力部队建立了联系。在这艰苦细致的工作下,莫正民决心向我党靠拢。 莫正民的变化引起了守城日军的怀疑,派人监视他的行动。这个监视者是一个叛徒,死心塌地为日军卖命,他天天向日军主子汇报,说莫正民私通八路,于是,日军对莫正民更加戒备。 莫正民被激怒了,决定起义投奔八路军。 为了使这次起义成功,山东军区进行了周密部署,采纳了谷凤鸣和乃征的建议,决定里应外合,打好莒县战役。 1944年11月14日,由滨海军区主力部队、鲁中军区一个团、山东军区一部及地方武装民兵,组成攻城部队,共计10000人,向莒县城发起进攻,于当日晚攻入城内。莫正民按预定计划率领部下3500人反正。然而,守城的日军和一小股顽固不化的伪军龟缩在两个碉堡中,负隅顽抗,一串串密集的子弹从碉堡射出,打得人们抬不起头。攻城部队虽然作战勇猛,但缺少重武器,碉堡攻不下,双方僵持着。 为了迅速攻下县城,滨海军区和滨海行署联合发布安民告示,由5000名民兵和万余群众顶着敌人的炮火,把城墙拆毁,打开通道,将起义的莫正民部队接应出来。与此同时,我参战部队又连续击退1000多敌人的增援,保证起义部队安全撤出。 19日,敌人大部队援兵攻入城内。鉴于起义部队已安全撤出,我参战部队则主动由城内撤出来,然后组成多层包围圈,把敌军围在里面打。经过近10天的激战,敌人弃城而逃名县全境解放。 这次战斗是抗战中山东省一次较大的战役,共攻克敌据点16处,碉堡50多个,解放村庄70D多个,人口 30余万人,使滨海、鲁中两大地区连成一片①。 尚在八路军主力部队大反攻时,乃征接受了它莒县委交给的扩军任务。在他积极工作下,成立了莒北县大队,下设两个中队,他担任第二中队长。以后补充老兵,二中队又分为两个连。乃征担任二连连长。在这次攻打官县的战役中,乃征率领二连参加了这个期盼已久的战斗。 战斗胜利后,乃征与莫正民在上听村见面了,历经六年风雨,两双手握在了一起。乃征热情地说:“老朋友,欢迎啊!” 莫正民眼里含着泪水,低声说:“乃征,以前的事你不会怪我吧?” 乃征摇摇头笑了,朗声说:“朋友,向前走吧!” 起义后的莫正民部改编为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他还是旅长。为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王东年调去当政治部主任,谷凤鸣为副主任。 乃征根据上级组织的命令,带着他扩军的二连编入主力部队十三团八连,连长还是由他担任。待这支新军完全适应主力部队战斗生活后,他又奉命到军分区担任作训股参谋,迎接新的战斗。 ①《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第387页。 |
原文1998年 发表于济南出版社出版 浏览:137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