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陨星之光-王尽美生平·家事》
第十四章 英杰早逝 尽美由母亲陪同回到青岛,党组织立即把他送到青岛医院。 这是一所规模较大的由日本人主办的医院,虽然医疗条件比较好,但也是收费最贵的地方。尽美住院的费用除党组织负责一部分外,其余的全由党内同志和党外朋友自愿捐助,党组织和同志们在竭尽全力挽救他年青的生命。 党内同志和党外朋友不断到医院看望。此时的尽美骨瘦如柴,肚子板硬,吐着紫黑色的血块。大家望着他,一个个心如刀扎,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劝他好好养病。 在同志和朋友们面前,尽美从不谈自己的病情,总是关心党的工作,询问大革命的情况。他深情地鼓励自己的同志,努力为党工作,噙着泪水说:“我是不行了,你们好好为党工作吧。我万想不到会死在病床上。” 这时到医院看望尽美次数最多的是邓恩铭、鲁伯峻、陈文其、鲁佛民等人。 邓恩铭与尽美是风雨同舟的战友,情同手足。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他俩携手联系了其他进步分子,创办了“励新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在齐鲁大地上最先擎起马克思主义大旗,创建了山东党的组织。他俩又一起参加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至今南湖的游船上还留有他们当年的足迹。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尽美担任中共济南地委书记,恩铭是中共青岛支部书记,两位战友肩并肩地领导山东人民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如今在这病房里,两位年青的战友有多少衷肠要诉,有多少知心的话要说啊!尽美忍着病痛,把在家中思考的问题,总结的经验教训—一告诉恩铭,与恩铭一起分析研究党的工作,有时候也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他握着恩铭的手,无限感慨地说:“我要先走一步去见马克思了,只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任务没有完成,我心不安啊!恩铭呀,你们可要继续努力啊!” 一阵剧烈的咳嗽后,尽美又气喘吁吁地说:“恩铭,以后有机会见到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他们,替我向他们问好,就说我为党工作的时间太少了,太少了啊!但我永远是党的儿子……”他说不下去了,一行热泪涌出。 恩铭紧紧握住尽美的手,眼睛湿润了。他安慰着尽美,也在鼓励着自己,“对!我们都是党的儿子,忠于母亲的心至死不渝,要为党的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中最年青的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尽美逝世五年半后,他也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青的生命。 1925年8月,恩铭接替尹宽,担任中共山东地委书记,领导全省的职工运动、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同年11月,地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他被捕入狱,后经地下党组织营救,保外就医,秘密回到青岛。1928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他再次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组织共产党员先后两次越狱。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当他拖着受过重刑极度虚弱的身体,指挥战友冲出囚室跑到街头时,不幸被敌人抓住,打入死牢。1931年4月5日凌晨,他与刘谦初等二十二位同志被敌人杀害。临终前,恩铭与他的战友们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这位年青的共产主义战士与尽美一样,为党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在住院的日子里,尽美母亲几乎昼夜陪伴在儿子身边,望着越来越弱的儿子,老人常常暗自饮泣。 尽美轻轻擦去妈妈脸上的泪花,满含深情地劝慰着:“妈妈,不要难过,儿子是共产党员,这几年在外东奔西跑,为的是解放天下受苦人,这是一场革命,为革命而死,值得。只可惜呀,革命事业没有成功,儿子竟先去了……妈妈呀,你老人家要教育好乃征、乃恩,让他们长大了参加革命,永远跟党走。” 喘息一会儿,尽美又摇着妈妈的手,叮嘱道:“妈妈,儿子为党工作时间不长,工作做的不多,党又在困难时期,儿子死后,你干万别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少给组织添麻烦,行吗?” 儿子一番肺腑之言,说得母亲泪花滚滚流,她知道儿子是党的人,更理解儿子的心。这位刚强的妈妈一边擦去泪水一边点头应允,准备担起儿子留给的重任。 尽美病危时,正逢罗章龙来青岛视察工作,他闻讯后急赴青岛医院。此时尽美神志清醒,但生命已处弥留之际。罗章龙三步并作两步奔到床前,拉着尽美的手,欲语泪先流。 尽美挣扎着露出微笑,虚弱地说:“不要难过,……我为党工作的时间太少了……太少了……” 这是尽美与罗章龙最后一别。 疯狂的病魔在一口接一口地吞噬着尽美的生命,尽美知道最后的日子到了。他向守候在身边的几位负责同志口授了遗嘱,由王复元作了笔录。笔录写好后,尽美亲自过目,并按上了手印。遗嘱写道:“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令人遗憾的是,王复元后来叛党,这份珍贵的遗嘱遗失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就是尽美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的最后足迹。遗嘱没有一字涉及个人,全是党的事业。 1925年8月19日,即农历七月初一,年仅27岁的王尽美与世长辞了。这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将年青的生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青岛党组织和当时在青岛工作的同志与朋友,在尽美灵前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宣读了尽美临终的遗嘱。会后,党组织派两位同志护送尽美灵枢回北杏村。 临行前,山东省和青岛市党组织负责同志以及其他同志再三询问尽美母亲,有什么要求没有,组织尽全力满足。这位革命母亲牢记儿子的嘱咐,没提任何要求,默默含泪送儿子“回家”。 王母他们一行三人护送着尽美的灵枢,由青岛坐火车到高密,再由高密步行到北杏村。时值酷暑,雨多河水涨,道路泥泞,处处有积水,遇到坑坑洼洼的地方,这两位抬灵枢的同志就趟着过漆深的水一步步艰难地走过去。 他们回到了北杏村。尽美妻子带着两个孩于哭哭啼啼地前来迎灵。满头白发的老奶奶随后也到,一见孙子的灵枢便昏了过去。 尽美母亲与前来的乡亲一起把婆婆唤醒,搀扶起来,然后,她忍住最大的悲痛对儿媳说:“乃征他妈,尽美临终前嘱咐,把孩于培养好,将来交给党,做个革命的人,这可是咱娘俩的大事啊!” 悲痛欲绝的尽美妻子跪在灵枢前,哭诉道:“尽美呀,你放心地走吧,你交待给咱娘的事,我一定去办,把孩子养大。” 北杏村的群众在纷纷泪水中,把尽美安葬在枣园坟地。 尽美逝世的噩耗传到了北京,传到了他曾经领导工人运动的山海关、秦皇岛、唐山等地,他的战友和工人弟兄们万分悲痛。 在北京的中共北方区委及这些地区的工会组织相继召开了追悼会,缅怀这位无产阶级战士,这位工人运动的领袖。 当年与尽美在一起工作过的罗章龙,在追悼会上特作诗怀念,悼诗如下: 忆昔书记部东鲁萃群英 党团多魁秀君领方面军 严严泰山峻泱泱黄海云 青济兖泰间风起复云蒸 方面亘千里车马久经循 攻守大槐树转战皇姑屯 罢工曾卧辙布檄竟飞文 凡此诸战役与君共经纶 君绩愈益重君体愈益轻 积劳染沉疴心力交相侵 予闻君病危一再临海滨 访君汇泉医见君神志清 遗语不及私肝胆为摧崩 医术诚不竟百药竟不灵 夺我党之良苍天何不仁 叹息斯人去群工泪为倾 此恨何时已沧海欲生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战火硝烟中20多个春秋过去了,烈士的遗愿终于化为宏图,英杰未竟的事业实现了。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打倒了封建军阀,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新中国诞生了! 在和平幸福的岁月,党和人民一直没有忘记尽美。1959年,中共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将尽美的坟墓迁到济南四里山烈士陵园,即现在的英雄山陵园。1971年,诸城县委又在尽美家乡北杏村的乔有山上修建了王尽美烈士纪念馆,以教育今人,启迪后人,让烈士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
原文1998年 发表于济南出版社出版 浏览:75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