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部分
祖大寿反复了几回?联系到明末的重臣,乃至名士,先仕大顺,又求职于满清,难道李自成也很会用人啊???? 湖山鼎革,生死关头,这时候人的心态是最最朴实的了,“你最在意的是什么??”生死?待遇?名节…… 至于皇帝对他们的态度???哈哈……人之常情:爱之深方才责之切。祖大寿对皇帝付出了多少感情,他会在意皇帝对他的态度???商场里有个人踩了你的脚也不说对不起,他反而瞪你一眼转身就走,你一抬头:是陌路,最多小声骂一句就算了;是同学,你能记一星期,上学再不跟他说话;是家里人,你当时就能冲出商场回家唱上一把“窦娥冤”,他不认错不能算完;是朋友,没说的,就这人性儿,绝交!!!!! 祖大寿是谁啊?他对皇帝付出了多少感情,他会计较这个???皇太极倒待他是真不错呢!人总是贪心的,局势一缓和,他就想了婊子,又想牌坊,若不是最后强弱立判的时候……生死关头,名节自可以不要,待遇能将就也将就一下吧!!! 说到“器量”,这个词儿逢在中原逐鹿的大较量中,还是太文气、太富于想象力了!!!!我看皇太极啊,先是尝到了甜头,为收买更多降将——杀降不祥,李鸿章之“苏州杀降”,把陈坤书这个混球也能炼成个烈士,影响极坏,损失惨重啊!!!!后是胜利了,胜利者难免格外大方,乐得博个好名儿,再说,人还是愿意做好事,常保宽大胸怀,有利健康,若是正碰见你老心情好,叫你去做一件不损失你什么的好事,你愿不愿意做??说到感觉嘛!哈哈……模拟一下,比如大伙儿替换掉阿朱,来体会一下冤案平反后的感觉,如何 :) 你会不会一定要骂老师一顿才爽快啊??? 仁义礼智信的种种类目,只是人类为着什么目的,加工出来的盔甲。在一定的时机和场合,盔甲确实能把将士们扮的威风凛凛,大将军叫人望之顿生景仰,士兵们最少可以换个心安。特别战场上,盔甲也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切不可忘记,所有的作为,其实还是来自盔甲后的血肉之躯。到了生死成败荣辱的关头,将军力战而死,不能说是来自盔甲的什么启示;投了降的将军,也不能怪到盔甲不实用。对此我没有褒贬,我只是想说,这不同选择的答案,从盔甲上找==缘木求鱼,因为在这严峻时刻做一重大决定的,本来是血肉之躯内最低层、非常个人化的赤裸裸的人欲和人性。 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丰则知荣辱。(《管子. 牧民》)在这个连吃饭的家伙都不再能保全的时刻,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王朝更替的较量中,礼仪??器量?????哈哈……………… 那!洪承畴也非常不够意思了,崇祯只是苦笑摇摇头,这是因为崇祯他“有器量”??我看,这同样和“器量”无关,只是人之常情罢了!!!!郑重推荐:先秦诸子百家的书,那时的盔甲产业还不怎么发达,所以那里有很多被后世遗忘了的、关于肉搏战的真理。说起这个刘彻+董仲舒,真该杀!!!! “李自成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也不存在急剧腐化,政策并没有任何错误”,这个吗?万事一绝对化就肯定要……说这个能说一大篇,真的。 史可法“不顾实力,只顾报君父之仇。在当时情况下……”是吗?“君父之仇”?这四个字,官场上从来几人认过真?特别在那种时候……哈哈……“典型的文人”**,说谁呢?倒是史可法啊,官场上呆过,战场也见过,总还算是……举例,史可法处理那桩追赃案的思路和手法,可一点也不书呆啊!“君父”,哈哈…… “没有谁是真正为了老百姓,强权都是打着为民的招牌谋自己利益……”这是当然的啊,是人的本性啊!做老百姓,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一心指望“谁是真正为了老百姓”,或者不再把“为民”仅仅当作一个招牌的强权出现。因为这样的东东是根本违背了人的本性的,只要是人所建立的强权,这样美好的东东就不可能出现。换个角度,老百姓把“是否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作为对强权者的要求和评判条件,不也是很selfish吗?这样的老百姓作了强权者,就能解决问题吗? 参考“塑造美国的文献”《独立宣言》与《联邦宪法》,前者强调个人自主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而后者则突出强调了人的弱点,并主张要依靠并存的政治派别建立起能保障自由和财产的强力政权。詹姆斯.麦迪逊指出,在组建这样的“自然”政府时,必须“使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相互关系,以此互为制约,各司其职”。 他还说道:必须以野心抵制野心。……观人类之天性,似应当用这类方法制约政府的弊端。然而政府本身难道不正是人性之最强烈的反映吗?若人人均为天使,则无需再设政府。……设立以人管理人的政府,其困难,莫过于必须首先使政府可控制受统治者,其次必须使其自律。 我阿朱也喜欢善良、利己也利人的人物,问题在于,这样的人是否具备在权力争斗中取得胜利所必需的个人素质。我祈祷,但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尽管这棵树再美;我反感,但也不会毫无意义的抱怨,因为我的要求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奢望的梦。 ———— 阿朱 加贴:几条名言。 1。乔治:把政治交给政治家和把经济学交给学院的教授,都是靠不住的。人民自己必须思考,因为只有人民才能投身行动。 2。李笠农:还政于民,以杜贪官;还兵于国,以绝强权;还商于市,以增民富;还实于史,以诫万年。 3。伏尔泰: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 4。阿诺德:一个时代的自由思想就是下一个时代的常识。 5。歌德: 那种并不自由但却认为自己很自由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奴隶。 8.明朝最后战略 第14段云“竟然是要求老百姓和文臣武将们无条件的向这样完全失德的皇帝效忠”,那么,和谈的皇帝就不能接受吗?嘿嘿……一个矛盾。 9.吴三桂的三个选择 “宁远方面,袁崇焕被杀影响深远,明朝军心早已涣散,军饷问题达到最严重的地步”。这3件事,谁是因,谁是果??? “何况明朝溃烂,吴三桂早已知晓,李自成军纪严明,而且有招降之意”。老吴的爹呢?爱妾呢?换个角度,李自成军纪不严明,惟独对老吴家供奉若神明,你猜吴三桂会怎样???吴三桂是“弃暗投明”吗????是“弃危投安”好不好??? “借清兵打击李自成这个战略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政治上,南明朝廷为这个举动很是夸奖了吴三桂,并且认为满清是友军,希望能够联合清兵征讨李自成。”吴三桂降清,和小朝廷商量过?经小朝廷批准??还是在小朝廷表态后才…… 我阿朱最受不了的,就是为了证明什么,就拿万事,都往那件事情上靠,甚至不惜来个小小的搬动和颠倒。这是文人式的“愚民”和“专制”!!!!! 10.李自成兵败 矛盾处,他自己说说,也就可以了。 11.满清战略 “同样是明朝这些降臣,在崇祯手下成了空谈、亡国之臣。在李自成手上成了阿谀奉承之辈,成了李自成军饷的来源。而到了满清手下,却变成了中兴之臣,真是令人惊异。” 哈哈……是吗?但愿不会把多尔衮气成窦娥,顺治就更只有哭上一鼻子的份儿了!!!人的变化,前后果然就这样大吗? “什么民族矛盾,民族仇恨,很快就被人淡忘了。” 是倒是,可是…… 12.南明小朝廷战略 在《鹿鼎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为自己拥护的皇位继承正统,这些爱国志士内斗不断。 我说呢!!!诸位,你们不觉得这话很矛盾吗???“爱国志士”“为自己拥护的……”那样的时候???南明,亡在哪里了???战略???哈哈…… 13 史可法战略 由于好奇,我先看了这一段。 史可法战略和整个南明小朝廷的战略,的确不大对头。可以说,他们是由于消息闭塞不大知道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真实意义。 其实,吴三桂本人,在引清兵入关的时候,都没有拿定主意,还许诺什么“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喏,他想象中“地”的主人不是清兵呢!问题是:多尔衮的回信关于“借兵”并不理会,反许诺“晋为藩王”。双方对这个问题,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所以,吴三桂来投降,“清兵披甲戒严,夜半移阵,骈阗之声,四面沓至,关上炮声,夜深不止……其危怖之状有不可言”。 最妙的,吴三桂于此之前,恰恰广布过一篇檄文,宣称要拥立崇祯太子继承帝位,号召京畿地区响应。由此,他此时也不须刻意造谣,去隐瞒他投降清朝的事实。直到五月初二,进北京的不是吴三桂,而是多尔衮,大家才如梦初醒!!! 吴三桂哪去了?被多尔衮打发“平西”去也。多尔衮是什么样的角色!!! 七月末,多尔衮就作了致史可法书,“闯贼李自成称兵犯阙,荼毒君亲,中国臣民,不闻一矢”,拿李自成作靶子攻击小朝廷,史可法和小朝廷,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被引入了圈套,史可法就写下了“复多尔衮书”。 我说,他和他们是糊涂,消息不灵,心存侥幸,不敢不愿正视现实……兼而有之!!!战略??哈哈……再说,这样中原逐鹿的时刻,“正义”还有什么容身之地???“复多尔衮书”还在争论这些,不是进了辩论的圈套出不来,就是要争个“精神文明奖”,战略????? 最严重的,还在最后。史可法不顾人民死活的错误,是有,但是,不在守城!!!!“可是我只是一个小老百姓啊,我每天交税就是为国家作贡献,国家也没有对我很好过,赋税很重,……听说北方的老百姓过得还不错,清朝的税很轻,只是要留辫子而已,但是起码能活下来”,那如果来的是日本人呢?是X国联军呢???但是,请问:在当时,明和满清,是几个民族几个国家????别告诉我56个民族56朵花,那是今天的事儿吧????? 史可法错在哪儿???史可法殉难的最后一刻,有个降将叫杨遇蕃的曾劝他“忍须臾死,以救百姓”,史不听,还大骂了杨一顿。所以,古来便有人说,史可法只顾保全自家的名节,不顾百姓死活!!如果史可法答应了多铎,多铎看老史的面子,未必就会屠城;老史若在劝上两句…… 冯道,就是老史的“照妖镜”!!!!有的人,不管举的幌子是什么,说到底都是一个自私!!!唐朝的守城大忠臣张巡,杀了小妾给将士吃;刘备为了收买人心,把阿斗摔成了大傻瓜……举个反证,史可法认为,名节是这么的可贵,为什么因了自己的私事,一定要强烈要求干儿子军人史德威活下去?????老史的尸骨,家人,事迹,文稿……吃人嘴短的小史他……嘿嘿……………… 14.历史的战略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传统理念,竟然是要求老百姓和文臣武将们无条件的向这样完全失德的皇帝效忠,并且不可以有质疑,有反抗,有抛弃的权力,背叛者谓之“汉奸”、谓之“奸贼”,只要战死就能冠以忠臣之名名垂千古。” 哈哈……是吗?说几个忠臣听听啊!!!违背人类本性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得到土壤的。被摧残和愚弄的,只是弱者——比如女子和百姓。至于……你来愚弄愚弄“文臣武将”“理学大师”试试?一试就知道厉害啦:) ———— 这些矛盾和奇迹从哪里来?所以,我觉得,作者是把自己也绕了进去。我阿朱最喜欢的一个标题:“金庸式”的伪善。既然“伪”,它本来就不“善”,这样,矛盾就解开了。但很多人,都还给套在这“伪善”里,把自己绕到头疼,也没绕得出来。 |
浏览:34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