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尚衣监”宫廷象牙腰牌
符,俗称为“符牌”,是我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通常用金、玉、铜、竹、木等制成,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今天人们常说的“符合”一词便源于此。 符牌源于夏商周时代的玉制牙璋,当时的牙璋起着符节的作用。及至战国时期,由于战事以及防止作伪的需要,符牌开始出现。出于征战讨伐求胜的心态,常常以虎为符牌图案,“虎符”甚至成为“符牌”的代名词。隋唐之后,出现铜制的 “鱼符”和“龟符”,用作出入宫禁的凭证。北宋时期,符牌制度日趋完备。此时的符牌不仅仅是调兵遣将的“虎符”,而是作为严格、系统的识别标志融会到封建王朝的管理体系之中。 湖南省博物馆珍藏有一件明代“尚衣监”宫廷象牙腰牌。长方,上为椭圆形,黄色。长15.1厘米,宽7.4厘米,厚0.8 厘米。上端双面浮雕云纹花饰。中部有一直径0.8厘米的穿孔, 以作穿系之用。腰牌正面上方横排刻写有三个九叠篆字。“尚衣监”。腰牌背面则竖刻四行楷书:“凡官长随悬带此牌,不许借失,伪造,升迁者改写、兑换,事故者缴监。无牌不许擅入宫禁。违者治罪。”共38字,字体遒劲有力。腰牌右侧脊部浅刻有“忠字号”字样,右侧背部浅刻有“崇祯捌年颁”字样。 腰牌下端左右两角略残,有打磨光滑痕迹。腰牌通身有数道纵向浅裂纹(如图)。此腰牌造型精巧别致,图案清晰逼真,字体一丝不苟,系宫廷内部太监随身佩带之物。 明朝对官吏所佩带的腰牌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级别,不同身份的宫吏规定佩带不同质地、不同形制的腰牌,不得僭越。《明史·舆服志》载:“武臣悬带金牌。”“指挥佩金牌,双云龙,双虎符。千户佩镀金银牌,独云龙,独虎符。百户素云银牌符。”“皇城 九门守卫军与围子手,各领勇字号铜牌。”“凡郊庙诸祭陪祀供事官及执事者,入坛俱领牙牌”。“圆花牌,陪祀官领之。 长花牌,供事官领之。长素牌,执事人领之。又谓之祀牌。” 《会典》又载:“文武官出入禁门带牙牌,有执事、供事、朝参之别。执事、供事者,皆届期而领,如期而缴。惟朝参牙牌,得朝夕悬之。”“凡文武朝参官,锦衣卫当驾官,亦领牙牌,以防奸伪。洪武十一年始也。其制,以象牙为之,刻官职于上。不佩则门者却之,私相借者论如律。”“牙牌字号,公、侯、伯以勋字,附马都尉以亲字,文官以文字,武宫以武字,教坊官以乐字,入内官以官字。” 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崇祯八年颁的“尚衣监”象牙腰牌乃是专属皇宫内廷太监所执符牌。据《明史·志第五十·职宫三》称“尚衣监”: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御用冠冕、袍服及屦(ju)舄、靴袜之事。”侯门似海,大内森严,服侍皇帝日常起居衣着事项更是细致严密。“无牌不许擅入”,接近皇帝着龙衣,穿龙袍必需悬带此牌。否则 宫廷门卫认牌不认人,严禁出入。 总之,明代虽然官吏佩带的符牌屡有发现,但作为宫廷内官所执的符牌却鲜有发现。“尚衣监”象牙腰牌则是其中一例, 弥足珍贵,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价值,它为研究我国历代的符牌制度,尤其是明代的符牌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浏览:132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