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豪杰的事业和理想都很神圣,也有不少确为公益,但有一点,假如他们的经历还不足以使他们的认识达到这个高度,他们是决不会去这么做。他们的心认为这很重要,所以他们去这样做了。所以我说,他们这样做,不单纯是为人,究其根本,为的是自己的心。
我只是说,他们为之付出的出发点,是“我为的是我的心”。人活着都知道为自己的心。由于个人条件的不同,更多人的心中并不能理解那些理想的可贵。人们的不以为意,也是“我为的是我的心”。对那些理想事业的神圣和伟大,如果人人皆知,那么英雄豪杰们的不平凡和他们理想事业的崇高,也就不可能在人群中凸现了。 事业的公益,不能代表作这事业的人的出发点,就必须“公益”。公益事业,募捐可以,但不可能要求全社会为之提供免费。反之抱这样的想法,去运作,肯定会撞一头疱。 英雄豪杰经营伟大的事业,很值得钦佩。但他若总因为,因着事业的伟大,要求大众为之大开绿灯,无条件服从,那就真的错了。他真以为因那事业不凡,他就成神成圣人了,他忘记了“我为的是我的心”。 理想抱负有高低,但在这一点上,英雄和凡人的生存意义,是没有区别的。“我为的是我的心”。 说到天安门…… 我的概念,善良、正义、自由……人性中美好或丑恶的东西,不是什么树立在大庭广众之间的“碑”“祠堂”“纪念堂”……可以说明白的。那些东西所能对参观者所昭示清楚的,只有两个字——功利。 所以培养烈女,最高明莫过于在乡间树起醒目的石牌坊,人性的追求固然要在现实的功利面前低头,就连道德说教列女传,也不如这高耸的石牌坊,来的有效。 我说,乡间的种点庄稼种点树,广场的那个,不如给孩子们放风筝。 错位的感情 奴役和统治他人的愿望,不是仅有政治权力一条路可以满足。金钱、权利、功业、情感、艺术、书法……任何才能,都可以成为压倒众人、受众人膜拜的理由和途径。追求在生存群体中超出其他的个体,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天性,并没有什么可鄙之处,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敬。 而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是“我为的是我的心”。因追求个人的目标,仅仅因为目标的内容,就去要求他人对之如何的让步和尊敬,就是一种无理的侵犯。学古诗文,常见的赞语是:反映人民生活疾苦,对人民报以深刻同情,反映了对生活的美好祝福……评价作品可以,评价作者,就是废话。 在中国古代,“人民”中有几位能认得连篇累牍的诗歌本子?真诚的同情和祝福,还不如白为他们写一个挂在门口的“福”。而一个会写字的人,一生中可以为卖炭翁、蚕妇、陶者、锄禾人送多少“福”?刻薄点,既然写诗无用,当场把笔墨省出来,好不好?他们为什么不?“我为的是我的心”。 作诗人,很好。但是,不要因为《卖炭翁》,就指望他人尤其是卖炭的老人对你如何如何,因为你并不能因此有资格,去接受众人的感谢和膜拜。**动辄在报上自喜道:自从唱了那首《少年壮志***》,警察见了我,就客客气气的冲我笑。这效果大约是真的,而且也并不坏——分清正邪善恶是好事。不过,据我的理解,这完全是一种错位的感情。 网同纪念--“为了我的心” 除掉扬名的原因,一个人就没有什么可纪念的了吗? 我每次来,也有必去之处,我比较喜欢忠王。我认为,忠王是比较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他没有时刻以“天国大业”“人民解放事业”去要求别人,他尊重别人的选择,对任何身份的人,首先必定是把对方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人,然后才能心平气和的去对待去思考去作决定。 再者,我提供的这句话,只是作为一个解除此种痛苦的药方,没有褒贬之意。名人也不是都不曾理解“我为的是我的心”。即使不理解,痛苦未必就等于丑陋。并且,不痛苦,也不就是美丽。 ------------------------------------------------------ 渌渌跟帖:由逆旅过客“为心一辩”想到的 “我为的是我的心”。呵呵,我懂过客的意思了。 但我想,“很多英雄志士偏看不透这点”,这句话有些问题。我想他们不是看不透,而是心思已乱。我说的“他们”是指英雄志士,纪念碑上的那些人。而现实中活得非常“明白”的另一群人,他们对自己的追求同样也是矢志不移的,而且外在表现相当自私。在很强烈的反差之下,被我们仰视的仁人志士身上可能产生光环效应,而有些后来者因此而产生过客所说的“错位的感情”。 英雄有很多种,做为生命的个体,他们正是为了“我的心”而活着。然而,我相信还是有些很天真的英雄存在的,其实他们不过是被“我的心”所惑,他们的结局并不完全是外物作用的结果。 “我的心”,并不等同于“我的私利”。 受过客启发,再回应dd。我个人以为,崇祯的问题,不完全在于他想要怎样做,而是他清楚目标却不知道该如何达到,现实中的困难其实已是很逾越。被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困在当场的他看着那个烂摊子却无能为力。他有时候简直是在请求同行的人“关心一下儿国家的根本吧”,但回应他的,还是一场场极其无聊的争论。 他求治心切,与自我欣赏的表现是不同的。具体事例请参见各版本的《崇祯传》。在这些书里,很少有皇帝自以为是的例子(但他对涉及党争以及因懦弱贪生而失掉城池的官员们的处理是非常严苛的,他认定这些东西严重干扰了国事,但他的处理是非常不理智的,他简直是饥饿得发了疯一般。),而在许多具体事情上,比如他忧心的内乱与外患,崇祯帝是以一种近乎恳求的态度表达他渴望交流的意愿。但其实,那些大臣们对不堪的国事已经无能为力了,崇祯显然对他们的期望过高。后人也同样看不出,当时大臣们的建议有多少可行性。他们中的高人往往会是喊两句口号,为自己留个脸,酷似清末清流党。 其实我有些欣赏李忠王的做法,想降的朋友们就降了吧,不能勉强,要不,很可能要为国家陪葬。搞得自己的朋友们跟小宫女似的,忠王一定不会忍心。令人心惊的是,崇祯帝的力拼做到了最后一刻,他自己从不曾放弃。只是事实上他已经不再对臣子们严苛,后期的他常常一个人苦笑或冷笑,人却杀得越来越少。败势不可挽,明朝亦如太平天国,面对末世的人们,其心态是极其相近的。不要用带着成见的眼光来看朱由检三十三年的人生。如果有心,请从第一页翻起,如果无心,又何必苦苦相逼?我不过“为的是我的心”。 |
浏览:36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