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渌渌 两篇《卢象升之死》引出的疑问
阿朱与tanxu两文比较,有如下疑问待探: 一、道歉信 tanxu:“回到昌平后,卢还给杨写过一封道歉信,但杨却无法原谅卢的无礼。” 而阿朱文中有:“杨复信说:‘公身肩重任,果有危疑,自当直吐,谁得而挠之?但恐时贤局见,打算杀机以待我辈,成功则已,否则挤之危祸以快宿心,非从国社封疆起见者也’。看起来两个人是打算在这场战争中,屏弃前嫌,同仇敌忾一把的。” 请问阿朱,这一句出自《流寇长编》么? 二、哪只鸟如此胡言乱语? 阿朱:“但在这之前,杨在这年5月份,曾让方一藻、高起潜对清方进行和议的试探,朝臣反对就没有再议。而鸟儿们听到风声后,就把时间后移4个多月,胡说什么杨要结“城下之盟”,更造谣说杨“密发黄金百万,白银十万送边”!!!!卢听到这些传闻,对杨就更无好感,只有一脑袋怀疑了!!” 三、何人何时决策?卢高分流始末。 tanxu文中有“杨觉察清军意在京南后,令卢与高起潜军团汇合,但卢认定高与杨一党,以京北敌军甚多,京城、陵寝均需防护为由,拒不从命。” 而阿朱则说,“崇祯原来的主意,由太监高起潜领关宁军团,卢领宣大军团,分头进攻。后来又改了辙,要这俩人合兵一处。杨怕卢误会,特地出城到卢的军营里去解释。” 四、临阵易将之责 阿朱:“孙传庭调入后,皇帝又想换人,杨上书请求“临阵易将乃古今大戒……不妨令象升戴罪立功”,崇祯不批。杨只得进宫与皇帝当面力争,崇祯仍驳回。杨出宫后,再次上书请求,崇祯只得答应,之后只好先撤掉卢的兵部尚书改为侍郎以解恨。” tanxu:“11月,此前已任命接替卢担任宣大总督的陈新甲北上就职,在同一任命中由宣大总督升任兵部尚书、而此时却已被撤兵部尚书衔、改侍郎衔总督的原任宣大总督卢象升就有些不尴不尬,果然兵部命令卢将宣大军团分一部给新任宣大总督陈统率。” 杨家阿紫 加贴:TO:《卢象升之死》引出的疑问 --渌渌 一、道歉信 《流寇长编》里有。 二、哪只鸟如此胡言乱语? “城下之盟”,卢象升就以此质问过杨嗣昌。 “密发黄金百万,白银十万送边”,是礼部侍郎王铎说朝廷欲对清实行“金缯和亲”政策,引起的“京城横议”中一种。 三、何人何时决策?卢高分流始末。 查《明史》:“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一句没有给出根据,但是因为此,卢自行“疏请分兵”。要求自己驻昌平,高驻通州,崇祯批准。tanxu所说到此为止。 其后,兵部又命卢与高合兵通州。至于这个兵部的调令,是皇帝的主意还是杨嗣昌的主意呢?不好区分。但杨嗣昌针对这一调令,曾向崇祯提出:最好仍然维持分兵态势,卢可暂时驻扎德胜门外,不用往通州。所以卢最终也没有去通州,而是于德胜门外驻扎,所以有了“杨怕卢误会,特地出城到卢的军营里去解释”的事情。 所以,卢并没有tanxu所说“拒不从命”的抗旨行为,而杨嗣昌也是因为卢的军营就驻扎在城门外,并不远,才“特地出城到卢的军营里去解释”。 四、临阵易将之责 陈、卢、杨升调更代的任命的确是这年5月作出的,但是陈、卢坚持守丧,不肯上任。直到9月军入关,朝廷紧急征调,方才北上任职。 杨嗣昌为卢与皇帝力争,《明季北略》《国榷》《流寇长编》里都有记载。 -------------------------- |
浏览:36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