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陈寅恪先生纪念馆
国学大师纪念园区网同院士纪念园

2019年纪念陈寅恪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印双

  2019年10月7日是陈寅恪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陕西师范大学胡戟、李裕民、赵世超、臧振等教授,陕西省社科院的王亚荣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荆三隆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黎荔教授等十位敬仰陈寅恪先生的学者,为了纪念陈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一起以研讨曹印双的课题成果《陈寅恪佛教史研究诠释集成》为议题,小聚终南山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对该书稿给予了肯定,对作者拿出这样三十多万字的介绍陈先生佛学研究成果的著作表示赞赏,因为这方面很少有人涉及,无论从陈先生的研究推动佛教史和佛教文化的研究普及,还是从佛教史研究成果来深化对陈先生学术的了解,两方面都很有意义。同时,与会专家对书稿的读者定位、文章结构安排、内容取舍以及对陈先生佛学研究的理论提升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修改意见与建议。
  与会的老师还介绍了相关陈学要义及陈学的诸多掌故,都富有启迪意义,涉及了如下方面:
   其一、对陈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时代定位及现代意义给予了客观的评价,指出高校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依然需要大力张扬这种精神,才能使中国学术真正走向国际学术高端舞台,也才能加速促进民族文化科技自主创新。
  其二、与会专家结合陈先生的治学方法,对当下学人治学也进行了反思。专家指出陈先生是注重考证的,有些考证也有值得商榷的一面,但他考证问题背后考据就是义理,注重规律性认识的,是有现代借鉴意义的,是可以启迪国民智慧的。如果学人关注的问题,过于碎片化,很难提升国人智慧,让人更多沉浸在滞后的价值观,甚至刺激人们虚妄的物质消费,不利于教化人的灵魂与提升人文品味。因此,非常有必要向上一代大师级的学人看齐,重新沿着他们的道路继续弘扬中国优良史学传统。
  其三、与会专家也对有些论著中对陈先生的改塑现象提出了批评意见,指出那些论著虽然让各学科学者了解了陈先生的部分个人情况,但也将一位纯正的史学家推向了一个似乎与执政党对立立场,这种改塑是不合适的。我们应该还回陈寅恪先生的纯正学人地位,继续夸大书斋里学者的政治性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更是对追求真理的学人的变相亵渎。
  其四、与会专家还对陈寅恪佛教史研究中的文化西化与化西问题提出了看法,指出将陈先生的佛教史研究中逻辑脉络及隐含在他头脑中的框架挖掘出来,对重新认识佛教在中国政治与民间中的积极影响有帮助,对应对今日外来文明的洗礼,重新进行化西问题提供借鉴思路与融合路径是有帮助的。
   其五、与会专家建议可以继续举办这样的陈学论著读书班,推进对前辈一流学者成果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进民族文教事业。有老师还建议,再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采取AA制的消费模式,不必非要拿目前报账比较难的课题经费来举办。
   其六、与会专家还一同缅怀了汤用彤、胡适、邓广铭、汪篯、任继愈、季羡林、唐德刚、高杨等前辈学者的学术人生。
   终南山这次陈学座谈会顺利举行也是对陈先生逝世的最好纪念,这次陈学座谈会将与10月12日北京大学举办的陈寅恪学术研讨会,一同对陈学研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2020年是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希望有更多的同道相聚终南山,一起切磋陈先生的学问,共同开创人文学术的新局面。
 浏览:38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9/10/28 20:32:0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印双2019年纪念陈寅恪先生逝世五十周年(收藏于2019/10/28 20:32:01
陈寅恪学(收藏于2017/4/3 15:04:16
彭华天困斯人——陈寅恪为什么放弃了对佛教的研究?(收藏于2016/10/29 16:03:40
李怀宇黄永年的“陈寅恪情结”(收藏于2015/8/7 21:34:14
郭玉敏中英回望录之国学大师陈寅恪:为何错过执教牛津大学(收藏于2015/8/7 21:31:47
曹印双陈寅恪学术汇编(1)(收藏于2015/4/4 11:28:04
曹印双试析陈寅恪先生视域下的中西文化融合点(收藏于2015/4/4 11:23:16
曹印双诗说文史大师陈寅恪六则(收藏于2005/10/6 23:04:05
蒋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考量历史的平常心——《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收藏于2005/5/11 8:44:34
anonymous探索学者生命的真谛——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收藏于2005/5/11 8:41:2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慎之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访问6954次)
季羡林回忆陈寅恪先生(访问5795次)
林悟殊陈寅恪热的回归——读蔡鸿生《仰望陈寅恪》(访问4368次)
曹印双散论陈寅恪先生《对科学院的答复》(访问3858次)
葛兆光《吴宓与陈寅恪》(访问3791次)
蒋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考量历史的平常心——《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后(访问3489次)
胡晓明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访问3370次)
吴小龙陈寅恪的历史悲情(访问2924次)
胡戟陈寅恪与中国中古史研究(访问2790次)
顾家读陈寅恪先生《寒柳堂》诗铭(访问276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JOAE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1/18 6:54:3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