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号馆文选__文艺作品 |
|
崇祯17岁登基时,明王朝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朝廷大权悉入客魏集团之手,宫廷内外,客魏党羽密布。崇祯羽翼未丰,不得不时刻提防,静观其变。机会到来,崇祯果断出手,铲除了客魏集团。他又废除父兄时期的陋习,启用东林党人,准备作一番兴利除弊的大事业。 当时有3件棘手大事,一是朝内大臣的党争,二是东北后金政权的兴起,三是农民军力量日益强大。崇祯宵衣旰食,兢兢业业,颇有治世的雄心。但他以英明自许,对群臣刻薄寡恩,专门以察察为明,造成群臣离心离德。 崇祯即位初期,十分重视辽东战事,重用袁崇焕,有效抗击了清兵的进攻。但后来,他误中清太宗皇太极的反间计,杀害了袁崇焕,自毁长城。“松锦大战”的惨败,明王朝国祚危急。对农民军,崇祯及手下剿抚并用,农民军旋仆旋起,杀明皇宗亲,焚凤阳皇陵,给明王朝造成极大威胁。崇祯17年3月17日,李自成军兵围攻北京,18日晚,守城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迎接李自成进城。崇祯走投无路,吊死煤山寿皇亭,至死仍认为自己“非亡国之君”,亡国“皆群臣误朕。”崇祯死后,在昌平州人氏捐助下,被草草埋入田贵妃墓。其庙号5次改易,清廷为他扩建陵墓,顺治为他定庙号“大明庄烈愍皇帝”。十三陵中,崇祯思陵规模最小。(《陵寝》) 传说,崇祯一日微服私访,要为自己选定陵址。中途遇雨,久下不停,崇祯不耐烦,高喊:“还下哪!”他的意思是要老天别再下雨。可正在行云布雨的龙王听了,以为这位真龙天子是嫌他的雨下得少,于是抖擞精神,连下七七四十九天雨,闹得全国到处发大水,造成一连9年大涝灾。几年后,崇祯再次出巡,在大宫门附近的“掸尘殿”休息时,听得天下大旱不断,又不耐烦,高喊:“还旱哪!”意思是该下雨了。可龙王爷又误会了,收起正准备下的雨,又连旱9年。结果崇祯在位18年,涝9年,旱9年,没一个好年头。崇祯拆了“掸尘殿”,想用拆得的砖瓦木料为自己建陵。但他死后,草草入葬,拆来的材料也没有用上,连清廷为他修的简陋的陵寝建筑,也早被损毁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个土坟头。(《传说》) 我当年初到思陵,所见陵寝凄凉,崇祯墓前,有最后跟随他的太监王承恩的墓陪伴。 崇祯墓称思陵,但如问思陵何处,当地人可能会不知所云,因为他们更熟悉“悼陵监”这个名字。据传在安葬崇祯时,发现他的头颅被人砍下,结果给他铸了个金头随葬。这金子做的头引来了贪心的盗贼,终于在一个清晨,陵户发现思陵被盗,金头失踪。报官也没什么用,案子不了了之。陵户们为记取教训,将原来的思陵村改称“盗陵监”,意思是对盗贼要时刻提防,严加监看。日子久了,“盗陵监”被叫白了,就逐渐变成了“悼陵监”。(《传说》) 主要参考资料: 《明清帝王及其陵寝》,晏子友著,台海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十三陵的传说》,谢明江搜集整理,北京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 |
浏览:160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