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明的君臣多是顾城,没有范蠡!!!
要说范蠡,并不是文种那类死忠的人,勾践是个什么东西他清楚得很。但是为了做成复兴越国的大事情,既然算的是王侯将相——谋国者的一员,就能够暂时放弃泛舟五湖式的浪漫性格,而做出有所不为的牺牲。 说西施后来没和范蠡有个圆满结局的人,是没有读懂这故事。范蠡为重振越国付出了文人最看重的个性自由去对抗黑暗,但这过程的黑暗并没有把他弄昏了头或者把他同化了去,他始终都是清醒的,他既然能够在大业完成后离勾践而去,怎么会找不会他最珍爱的西施?? 晚明的君臣则多是顾城式的人物,对黑暗怕得要死,一味只会乞求着光明。如果现实那么圆满,明朝至少该是唐朝那模样才对。就是因为不圆满,才要他们有所行动。 可是他们,君抱怨天抱怨臣,臣君抱怨地抱怨君,自己做不成的事情就是统统地不怪自己!!!就瞧朱由检,死到临头也不曾怪一怪自己!既然都对环境要求那么多,他们又曾经为环境的改善做过一些什么? 好歹也都是大男人啊!不都是王侯将相嘛!!!做事情啊!!!! 人家顾城是诗人,光会呐喊光明也不奇怪。可他们是国家命运的大半个主宰啊!他们有什么权利这样做!他们谁也不肯作出一点点的牺牲,要名节要个性要自尊要种种的条件,就是不肯为这个做点事情。在东林大儒的努力下,理学果然复兴的了不得!没白瞎了那些书院!!! 通过在现实中的黑暗里慢慢地前行才能找出一条通往光明的现实中的路。从不自由到自由是每一个在不完美的社会生存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可惜啊可惜,晚明的君臣多是顾城,每个人差不多都可以写一首命运的悲歌,可就没有一个范蠡!!! |
浏览:28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